曾經,靈山所在的馬上,并無引人入勝之處;如今,法相莊嚴的“東方大佛”,再現佛祖誕生的“九龍灌浴”,氣勢恢宏美侖美奂的“靈山梵宮”,讓這裡成為全球佛弟子心生向往的靈山勝境。
這是一個懷有宗教情結的知識分子20多年身心追求的正果。他以獨特的文化内核,讓“慈悲為懷濟世利人”的菩薩精神和福澤桑梓繁榮一方的創新激情作了最完美的對接,為中國旅遊經濟締造了一個時代神奇。
他,就是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公司董事長吳國平。
2012年5月30日,随着靈山梵宮牌匾上的紅綢被徐徐揭開,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在靈山勝境正式揭牌。當日,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也正式成立,這标志着“靈山”文化旅遊事業向着更加宏偉的目标跨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而這一天,也成為吳國平将佛教與文化和旅遊相結合,從文化繼承到理念創新,從培育品牌到發展巨變新的裡程碑。打造一個旅遊文化聖地
1992年,一個偶然的機遇,吳國平結識了時任馬山區委書記的肖國興。在從上海虹橋機場返回無錫的汽車上,兩人相談甚歡,相見恨晚。從交談中得知,馬山已經被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這讓吳國平意識到機會來了,在肖國興書記的動員下,他毅然丢下海南的事業,單槍匹馬回到無錫,投入到馬山旅遊度假區建設的大潮中。
吳國平有感于地方志中記載的唐代“玄奘法師賜禅無錫小靈山”的故事,決定借機重建祥符禅寺,造一個世界最大的大佛來再現古寺雄姿,以此推動馬山旅遊事業的發展。可是,真正要把佛教完美的融合到旅遊中,既能推動旅遊事業,又能弘揚佛教文化,談何容易?
吳國平當時非常清楚,這一事業若要獲得成功必須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于是,他開始到全國奔波,一方面,拜訪各地高僧大德,尋求宗教界的支持;一方面,積極向各級政府闡述自己的發展理念,正式拉開了建造靈山景區的序幕。然而,用今天吳國平的話來說,當時因緣并不成熟。
1994年,吳國平迎來了機會。這年春節剛過,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攜夫人陳邦織女士一同到靈山視察,提出“五方五佛”的理論體系,為靈山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靈山發展的基礎命脈。
同年4月,馬山區政府成立了靈山大佛建設指揮部,着手建設靈山大佛。作為工程建設指揮核心成員之一的吳國平通過各種合作途徑打破資金短缺的難題。面對困頓和挫折,他始終沒有失去信心和勇氣,“盡人意,聽天命。機緣成熟,事情自然水到渠成。”這是吳國平的佛教智慧。
有志者,事竟成。1997年,以神州第一大佛——靈山大佛為主體的靈山勝境,終于在太湖之濱顯露真容,開園當天竟吸引了海内外遊客15萬餘人前來瞻禮。“靈山”迅速成為華東旅遊的亮點和熱點。
如今,靈山大佛依然是靈山勝境的标志性景觀。它的建成奠定了神州大地“五方五佛”的完美格局,被譽為“東方大佛”。莊嚴宏偉的靈山大佛盡收山水之美、盡顯東方佛教傳統文化之神韻。
仰望88米高的佛祖釋迦牟尼銅鑄立像,吳國平感慨地說:“我造大佛,大佛造我,發揮佛教的積極作用,做大做強旅遊産業唯有持續創新,繼續發展。”
建設一座衆生心靈家園
吳國平清醒地預見到,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靈山大佛的“大”随時都有可能被超越,而文化和藝術的精深,卻是難以超越的。旅遊景區的生命力在于經久不息的文化魅力,唯有打造“精品靈山、文化靈山”,給衆生一座安放心靈的家園,才是靈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方向。在他的主持下,耗資2.5億元的靈山二期工程——靈山文化園區于2003年6月又以大氣磅礴之勢呈現在人們面前,其主體建築大型動态音樂群雕“九龍灌浴”更屬國内首創,遊客在視聽震撼之餘,領略到前所未有的身心感動。這是靈山再一次将佛教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傑作,古老的佛傳故事,在現代科技的演繹下,變得更生動具象、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吳國平是一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力求完美的人。為了準确地塑造出太子雕像,“靈山”請來了佛教界、學術界和藝術界的專家,一輪塑像出來,請大家來提意見。通不過,全部推倒重來,如此曆經九次論證,修改十幾稿,終于有了既天真又莊嚴、大家都認同的太子塑像,從而使“九龍灌浴”群雕既如法如律、又生動傳神,為當代人群所喜聞樂見。
2009年3月28日,江南的早晨,清涼的春雨絲絲拂面,太湖岸邊的靈山梵宮終于掀開了的神秘面紗。梵宮宮門兩側,手捧鮮花香爐的居士們,穿着黃海青,搭着紅忏衣的學僧們,組成了世俗社會罕見的儀仗隊,口呼“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恭迎出席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逾50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僧大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香港佛教聯合總會會長覺光法師,十一世班禅額爾德尼·确吉傑布,澳門佛教理事會理事長健钊法師,以及南亞國家的僧王們先後步入宮門,沿廊廳在梵宮中穿行,環顧上下左右,與會者中鮮有不瞠目結舌者。當絢麗的帷幕靜靜地拉開,在敦煌飛天供養圖畫的背景前,“看到了猶如大唐盛世時期佛教史詩般的畫卷,感受到精神信仰的高貴與虔誠。”地震災區四川什邡羅漢寺住持素全法師在他的博客中如是說。吳國平精心籌劃的三期工程核心建築靈山梵宮,圓滿承擔了召開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的曆史重任。
梵宮的建築借鑒與融合了東西方宗教文化建築的精華,外部造型既有中國石窟藝術的魅力,又兼具亞洲佛教建築的神韻和西方宗教建築的魅力;内部高大的空間和廊柱,既為演繹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藝術留出了空間,又使其更顯莊嚴神聖;這裡既有大量傳統東陽木雕繪就的佛教藝術,也有使用大尺度油畫展現的世界佛教傳法圖;既有采用最新工藝創作的巨幅琉璃“華藏世界”,也有最傳統的景德鎮青花粉彩缸--“禅修人物故事”系列……其瑰麗、深厚、富有時代特色的佛教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國貴賓的啧啧稱奇。
在吳國平的帶領下,“靈山”公司不斷進取,梵宮之後,2011年9月26日,靈山勝境的又一奇觀——五印壇城在萬衆期待中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整個壇城景區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壇城的四周是一片香水海,鎏金的寶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紅白相間的牆體色彩分明、耀眼,五彩的經幡在風中飛揚……西藏的美麗聖潔就這樣融入了江南綿軟的微風之中,明亮卻不突兀,和諧共融的民族風情躍然眼前。
站在五印壇城前回望,靈山大佛、九龍灌浴、靈山梵宮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個完整有序,各自獨立,但又密切關聯的佛教建築景觀,既有鮮明的民族傳統特色,又有佛教内在的象征意蘊。
2012年4月,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式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宣布,無錫靈山勝境被确認為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同年5月30日,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揭牌成立,這标志着靈山文化旅遊事業向着更加宏偉的目标跨上了一個全新的台階。近20年來,靈山勝境以文化為載體,在當代佛教與社會相适應的探索中,作出了積極而有益的嘗試,已經成為當代中華佛教聖地和人文旅遊勝地。
點燃一盞慈善明燈
出生在太湖岸邊的吳國平,對故鄉和當地的百姓總有一份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恩情結。他認為行善、宣善即為大善。對于佛教文化與慈善的關系,吳國平有着自己的理解與诠釋。佛教文化弘揚的慈善是企業必須履行的責任與道義,也是我國優秀的曆史文化傳統。笃信佛教的吳國平在發展旅遊,做大産業的同時,時刻都在感悟佛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教誨,積極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2004年,“靈山”公司與無錫祥符禅寺聯合成立了無錫靈山慈善基金會。“基金會”在捐資助學、濟困救貧、赈災救難、助孤安老等衆多公益項目上慷慨捐款,捐助地區遍及包括台灣在内的國内所有省份,受助對象包括藏、蒙、回、維吾爾等多個民族,形成了“靈山善行福卡”、“靈山慈善論壇”、“靈山家園”、“靈山公益人才培養計劃”、“無錫公益嘉年華”、“靈山公益扶持計劃”等為主體的項目體系,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靈山慈善基金會籌集了大量藥品、帳篷、食品,組織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抵達四川,參與抗災救災。靈山慈善基金會前後派去五組工作人員,在災區連續工作兩個多月,援建了“靈山新村”等災區過渡闆房小區,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赈災,還援建了綿竹吉祥寺。吉祥寺始建于東漢,是西南地區著名的古寺,在“5.12”大地震中被夷為平地。2012年4月11日,吉祥寺大雄寶殿、大殿三世佛及山門等主體已經完成,舉行了隆重的大佛開光法會暨大雄寶殿落成慶典。周圍信衆奔走相告,一萬多人參加了法會。2009年,台灣地區遭受特大水災,靈山基金會又及時捐助200萬元救災款,将大陸同胞的關愛傳遞到災民心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