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山西祁縣高降衡《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轉自呂梁戴氏心意拳之家樸

《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著者高降衡先生。此書成書于民國二十四年。高先生之師賈大俊先生與形意拳師李洛能則是同時代人,且為同門師兄弟(見原譜師承表),高降衡則與“半步崩拳”的郭雲深為同一輩分。現把《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手抄本錄出,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愛好者研究!

山西祁縣高降衡《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呂梁戴氏心意拳之家樸石的博客-搜狐博客 - xingyi - xingyi的博客

國術一道,由來已久。雖代有名流,然其教多屬口傳,且嘗授藝不授意,攻斯術者,若無專書以考,每抱向隅之歎!近夫國民精神蒌糜不振,西人稱為東亞病夫!先知覺者,為保存國粹,複興民族計,感武術之需要,誠教國之藥石,于是竭盡其力,以倡導之。向不輕視于人之拳譜精義,亦多見諸著述,公示于人耳。餘友高君殿卿,酷好斯道,精天形意拳,每工作之暇,必同二三知己,悉心研究,偶然興高采烈,通宵達旦,未見有情容。乙亥之春,君将其所學編定成書,定名為《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其練法,必先從基本着手,首站丹田次練六合,使丹田之氣靈活無滞,再将心神意氣,手眼身法步,貫注一氣,不有空隙,則内外六合成功。其次本五行相生、相克之道,以究劈鑽崩炮橫五拳,精而後再習,形象暨各種器具,務要仲縮自如,縱聯敏捷,一發而人不及避,且此拳勢雖單純,不若花着可以悅人耳目,然一拳精,而後習以他拳,不令學者有貪多不确之弊,亦斯拳之所長也,若能彼此基礎練法純功習練,左右互易,進退連環。須由熟而求精,尤以實用為貴,如此沿可适其極也。是年,餘流學并院,适君長院會計,時欲将其手著問世,詢諸餘志,餘以此拳誠有裨益于社會,然個人于此道向無研究,可謂寡聞淺見,故不敢忘言,就管見所及,而棄于書站,聊作介紹可耳。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夏 古陶李鄉亭敬叙于太原并州學院

自序

餘幼時最喜運動,讀書之暇,嘗習國術以自娛,然以派别懸殊,無所适從。十五歲時,有鄉人賈翁大俊者,好道貌岸然學,精形意拳,聲望素著,遠近聞名,餘仰其道,以師事之,賴翁耳提面命,曆十數寒暑,而行功未敢可斷,其所講之理論及應用,至理名言,所謂集思廣益,精通藝術者也。其後遊學蘇州,得遇長隆镖局左炳興君(晉文水人),時蒙君指導之,餘于是益信國術之精奧玄妙,絕非旦夕可立待而成,是以益不敢自信,而愈覺不足。乙亥之春遊并門,正值本省盛倡國術之際,務以發揚武德,健身強國為目的,各地各流,一時雲集,誠可謂武術中興,千載佳會,碩宿高隐,獻藝社會,絕不敢饒舌以誤世,然慨世之國術名家,偶有心得,必珍藏之陋習相演,今古皆然,而衣缽于是失真傳焉。餘有感于斯,就餘師所傳之形意拳基本行功之方法,及各路姿勢之原意,和盤托出,間有參以已意者,亦為實際上所應有,斷乎不 度 察也。願作初學者入門之途徑,及研究期巡者之一參考書可耳。何受海内外方家以指正,實所企章。

第一編

第一章 緒言

形意拳之基礎功夫,在乎鍛煉丹田六合以及五行十二形各式。得其全者可以祛病延年,安國保民;得其一總者,亦可壯膽、漲力、護體、擊敵,效用至廣也。然而抄襲相傳,殘缺難全,置丹田而不論者有之,棄六合而不究者有之,欲成大道,不亦難乎?餘不揣淺陋,就吾師所傳原勢,繪圖著說,并将用氣、周天、得真等秘法,以及斯拳之各要訣付印問世。通斯拳者固可作為參考,而初學者亦可藉以升堂入室矣。

第二章 溯源

形意拳相傳為宋人周通所發明,武穆得其傳者,僅嶽武穆一人。武穆名飛,字鵬舉,河南洛陽人。父早亡,事母至孝,少負節氣,足智多謀,自得周翁拳法,便殷勤行持。陝西牛臯聞名往訪,至則周翁已死,遂與武穆為莫逆至交,盡得斯拳之奧妙。後金兵侵境,武穆等大破之,于是誠震遐迩。世常言: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可見其武功為如何矣!異乎金元數代,鮮究斯技,以至幾叠流傳。降及明末清初,薄州姬隆風訪師終南,得武拳譜,歸而依法精練,斯拳乃得重興,後傳繼武。繼武苦學十二載,功方成,康臣癸酉。聯甲三元,欽全為陝西大 遠總都督。後告歸籍,傳河南馬學禮。學禮與戴龍邦交索笃。邦祁縣小韓村人,善技擊,廣交遊,時開廣盛店(河南十家店),故以武拳譜授之,時乾隆末年也。迨道光十八年,龍邦子文量(大闾)、文薰(二闾)及妻侄郭維漢皆至十家店邦執旅店業,兼講學武藝(俗傳李政曾為三人之教師)。道光二十一年間,有陝西牛希賢者來店就食。賢固牛之後,而精通斯拳者也。聞龍邦好友尚義,故來訪究竟,而邦不知也。後以賢之舉動異于常人,卒為龍邦所發覺。賢被潔無奈,乃俱道所以。文量、文薰、維漢等三人自此遂以師禮事之。某夕,雷聲疊作,大雨傾盆,賢忽仰天而歎,良久不語,時家屋殘敗,适逢大雨,想已傾圯矣,故不樂。文量等交相勸慰,并雜以他言,後亦漸安。嘉賓數日天晴,文量等達龍邦之意,暗差店夥攜款人陝,代賢大興土木,曆一載有半,屣方成。隔數年,賢思歸,龍邦父子留之不聽,及還其莊,見屋已變,心怪之,而不敢虐人,詢著鄰人,始知頗末,于是大為感動,據有間,複至廣盛店,盡傳奇所知。阙後李洛能摹技往訪,至則希賢已就術矣。文量等以其遠道訪師,行端情誠,遂與之相友善,于是四人日究斯技,行功弗辍。威豐間,撚睡眠作亂,清帝派兵征伐,随之就禽,四人皆有功焉,龍以文薰為最,故匪平之後,赦賜黃馬褂以表其功,光緒初,文量等以年老歸裡,戴五昌、戴梁棟、朱氏、溫老六、賈大俊因得其傳,餘事賈翁有年,聆其述傳如此。

山西祁縣高降衡《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呂梁戴氏心意拳之家樸石的博客-搜狐博客 - xingyi - xingyi的博客

第三章

形意拳之要訣

一、十六本

(一) 沖:沖是步也,凡前進後跟之步,謂之沖步。

(二) 剪:剪是腿也。

(三) 蹦:蹦是體也,凡練習各勢及站定時,頭、臂、腰、股、足。皆須合于法度。如頭宜上頂,肩宜下垂,身宜中正等,懼蹦法也。

(四) 就:束身之謂也。

(五) 夾:如剪之加也。

(六) 合:合是六合也。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謂之内三合,手與足合,肩與膀合,肘與膝合,謂之外三合。

(七) 疾:疾是也,凡擊拳不疾則不足以制敵,人比我疾,則人勝;我比人疾則我勝。

(八) 正:正是直也,看正卻是斜,看斜卻是正。

(九) 胫:拳譜雲:胫者,手摩内五行也。

(十) 驚:驚起四悄也。血悄、肉悄,筋悄、骨悄,謂之四悄。言心機一動,四悄已備應敵也(發為血悄,舌為肉悄,齒為古、骨悄,甲為筋悄)。

(十一) 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必如水之翻波。

(十二) 進退:進是前進,退是後退。進步宜低,退步欲高,進退須相機而行。語雲:進退不當枉習藝,學者宜三複斯言。

(十三) 陰陽:出手為陽,收手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開展為陽,斂束為陰,諸如此類,指不勝屈,要須陰陽合節,始能制敵。

(十四) 五行:内五行者,心肝脾肺腎也;五行拳者,橫劈鑽崩炮也:内五行動,外五行須随。

(十五) 動靜:變易物體之位置,譚之動;保存或維物體之位置,謂之靜。常靜以觀其竅,常動以應敵變。

(十六) 虛實:虛是靈,實是精,運勁之時,使神氣精靈,貫注全身,進而示以退,退而适以進,上卻下之,下卻上之,令敵下可捉摸,則虛實之妙得矣。

二、十六勁

踩 、斬、胯、截、頂、、撲、挑、按、肘、撞、拔、裁、靠、雲、頂。

三、用氣法

目視鼻,鼻對臍,處處行持不可移;撤開二六連環鎖,一點靈光布在眉。

心定神甯,神甯心安,心安清淨,清淨無物,無物氣行,氣行絕象,絕象覺明,覺明則神氣相通,萬氣歸根矣。

拳經歌曰:靜養靈根氣養神,行功養道見天真,丹田成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

四、周天法

緊撮谷道内中提,尾闾古、骨節枕難逾。目視鼎來到丹田,意存消息氣後旋。往前又是鵲橋路,十二時中隆下池,鎖住心拴意馬,要到丹田海底基。一時快樂無窮盡。還本返原心自知,久練自成金鋼體,百病皆除如童子。

五、得真法

渾元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氣内丹道成。如問真形須求真,要知真心合真形,真形合來有真法,真訣合道得澈靈。

第二編

第一章丹田

一、丹田之意義丹田有三,皆穴名也,一在頭頂,曰上丹田,藏神者也;一在中腕,曰中丹田,蓄氣都民;一在臍下三寸,曰下丹田,藏精者也。本章所述站、奔之法,皆指下丹田而言。

第二編

第一章丹田

一、丹田之意義丹田有三,皆穴名也,一在頭頂,曰上丹田,藏神者也;一在中腕,曰中丹田,蓄氣都民;一在臍下三寸,曰下丹田,藏精者也。本章所述站、奔之法,皆指下丹田而言。

戴氏心意拳為清朝乾隆年間祁縣小韓村人戴隆邦(1720—1809)所創。戴氏為祁縣名門望族,明朝曆代為官,族人文化深厚,多為文武全才。而戴隆邦則是族人中之俊傑,武林中之精英,是開創中華武術曆史先河的拳學名家。是他将心意拳發揚光大,繼往開來,經過家傳和友傳兩支源流而創編了風格獨特的“戴家拳”(後定名為戴氏心意拳)。

心意拳古稱意拳,據古拳譜記載,此拳首創于宋朝民族英雄嶽飛,雛型拳法為為數不多的象形拳,後經曆代傳人完善提高,從而逐步形成現代拳法風貌。從曆史分析,弘揚發展心意拳的兩代宗師皆為明朝人,一為明代中葉祁縣戴家先祖戴伯苗(1527—1625),一為明末清初永濟縣的姬隆豐(1602—1680)。

據古拳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牛臯的後裔牛慶離秦赴豫,在河南開封結識了貿易東京的戴伯苗,伯苗以武交友,以商養武,從牛慶與焦鵬手中學到嶽飛所創之意拳,同時戚繼光之好友唐荊川還授于他槍法。伯苗得其意拳之後,傳于族人明代進士戴運昌,運昌再傳次子戴廷木式,廷木式傳于族侄戴環、戴玖,環、玖兄弟傳于聰穎絕頂的戴隆邦。就在家傳意拳之際,還有一支溪流将嶽氏意拳傳于戴隆邦之手。明末清初,姬隆豐在終南山得到嶽氏意拳,為鑽研斯拳,不惜十年功夫在少林寺精心磨砺,終成“神槍”,其間,他單槍獨闖大清兵營,在潼關搭救出明總兵鄭萬元;康熙初年他二人暗渡祁縣丹楓閣,參與過反清複明大行動;反清失敗離祁之後,姬隆豐壽終正寝,鄭萬元則隐名鄭氏代師傳藝,終将意拳授于靖遠總領大都督曹繼武。乾隆五年,曹于池州将所學之意拳傳于戴隆邦。乾隆中晚期,戴隆邦離晉赴豫在河南佘旗鎮(今社旗縣)開設廣盛镖局,以镖護商,以武交友,又吸收了河南意拳、山東螳螂拳以及牛臯的後裔牛希賢的嶽氏意拳,同時又将先祖戴伯苗沿傳下來的武當導引功——渾元樁(即蹲猴勢),定型為意拳的樁功,形成了有起有落、有吞有吐、有斜有正、有橫有順的與别的拳種風格迥然不同的拳種。

戴隆邦在改進、提高意拳的同時,又新編了充盈五行相生相克的五行拳法(劈崩鑽炮橫),處處孕育陰陽哲理,勢勢反映生克衍變,終于獨創了風行全國的四大名拳之首的心意拳。

心意拳形成之後,由于種種原因,傳拳宥于戴家一門,戴隆邦傳子文良(大闾)、文熊(二闾)、郭維漢(妻侄),文熊傳子五昌、女花奴、族人戴良棟,良棟傳子戴奎,後傳侄戴宏勳,戴奎一生鬧嗜毫(抽大煙土),娶妻三房未曾生育,直到清末明初,他才傳拳于祁縣籍外姓人,後到呼和浩特及包頭,收徒傳藝。外姓弟子主要有:嶽蘊忠、高升祯、馬二牛、王國安、段錫福、原德勝、任大華、趙萬躍、田九元、王映海、王步昌、高樹聲、程連風、王德勝、李玉秀、馬士龍、程象山、李耀仙、柳煥英、張玉宸、郭雲田、史雄霸、段仙、範生、孔繁新、渠本源。

戴氏心意拳外傳之初,由郭維漢傳于祁縣籍外姓人,後又傳河北深州人士李洛能,傳李斯拳時,郭以“象形取意”為理論根據,改心意為形,取名叫“形意拳”。郭維漢門下弟子主要有賈大俊、溫老六、劉錦林、程大、程二、呂海根、李洛能等。賈大俊傳高降衡。

山西祁縣高降衡《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呂梁戴氏心意拳之家樸石的博客-搜狐博客 - xingyi - xingyi的博客

戴氏心意拳源于祁縣,根深蒂固,蘊藏着濃郁的祁縣文化,其内容和特點是:

(1)五行拳:五行乃金、木、水、火、土,有相生相克之自然現象,五行拳則對應自然生發為劈、崩、鑽、炮、橫之拳法徑道。

(2)十大形:十大形是象形取意之拳法,意采猛獸之敵鬥動作而創編出十大形,這就是:龍、虎、蛇、猴、馬、鷹、鹞、雞、燕、熊。

(3)七小形;也屬象形拳法,但從性能相比則不可與十大形匹敵,故為七小形,它們是豹、貓、牛、鹿、鶴、鵲、鲐。皆為動物,不含昆蟲。

(4)七炮:戴氏心意拳屬爆發性極強的内功拳,盡管有“把把是炮”之說,但冠名“炮”字的拳法是七炮,它們是追風炮、通天炮、捉邊炮、摸邊炮、斬手炮、連珠炮、掘地炮。

(5)七膀:膀為上肢之根,在貼身近戰時有重型炸彈之威,名曰“鹞入林膀、犁行膀、裹風膀、雲磨膀、押磨膀、人字膀、坡落膀”,以上是戴氏心意拳的主要内容,此外還有若幹散手和點穴法。

2、步法方面有:車輪步、地盤步、轉輪步、箭步、串子步、疾步、快步、蛇行步、龍行步、雞行步、倒撤步、熊行步、四平步、寸步、馬步、拗步、側風步。

3、套路方面有:交際四把(頭把橫拳、二把挑頂、三把鷹抓、四把斬手炮),閘勢歸宗,五趟閘勢,心意少林把。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