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膠艾湯(芎歸膠艾湯)

膠艾湯(芎歸膠艾湯)
(《金匮要略》)
[異名] 當歸散(《普濟方》卷342)、膠艾四物湯(《醫學入門》卷8)、阿膠蕲艾湯
(《明醫指掌》卷9)、艾葉地黃湯(《産孕集》卷上)。
[組成] 芎勞 阿膠 甘草各二兩(各6g) 艾葉 當歸各三兩(各9g) 芍藥四
兩(12g) 幹地黃四兩(12g)
[用法] 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一日
三服,不愈,更作。
[功用] 養血止血,調經安胎。
[主治] 沖任虛損,血虛偏寒證。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淋漓不止;産後或流産後
損傷沖任,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血色淡紅質清,腰酸乏力,面色無華,
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分析] 婦人下血的病機變化,不外髒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虛損,但
三者是互相聯系和互相影響的。肝藏血而主疏洩,腎藏精而主生殖。沖、任二脈起于胞
宮,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肝腎不足,沖任虛損,統攝封藏失職,陰血不能内守則崩
漏下血、月經過多、産後或流産後下血不絕,正如尤怡所謂:“婦人經水淋漓及胎産前
後下血不止者,皆沖任脈虛,而陰氣不能守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下)。沖任虛損,
系胞無力,胎孕不固,則妊娠下血(胎漏)、胎動不安。沖任之氣虛寒,寒凝則血滞,
血滞胞脈,故妊娠腹痛。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血虛偏寒,故見腰酸乏力、面色無華、
血色淡紅質清、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症。綜上所述,本方證之出血及胎漏的病機為肝
腎不足,沖任虛損,血虛偏寒所緻。 ,
[配伍意義] 本方為治崩漏及安胎的要方。方證既以出血為主,自當以止血為當務
之急。證屬沖任虛損,血虛偏寒,治宜養血止血,調經安胎,達到以“養”為“塞”的
目的。方以阿膠、艾葉為君。阿膠甘平,既能滋補陰血,又能止血安胎;艾葉苦辛性
溫,既有暖胞宮、止崩漏,又具理氣血、逐寒濕、止痛安胎的作用,二藥為治崩漏、胎
漏的要藥,合用則調經安胎止血之功益著。正如《本草述鈎元》卷9曰:“古方調經多用
艾,與療崩漏及妊娠下血,皆合阿膠投之,以阿膠人手太陰為氣中之陰,艾葉人肝、
脾、腎三經為血中之陽,有升有降,合和以調氣血,而即以固脫也”。當歸辛苦而溫,
能“養血滋肝”(《長沙藥解》卷2),“逐瘀生新”(《萬病回春》卷1);白芍苦酸微寒,
能“去惡血,生新血”(《溫病條辨》卷2),“安胎止痛”(《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幹地
黃甘苦性寒,“生血補血”(《景嶽全書》卷48);川芎辛溫能“行氣開郁”(《本草綱目》
卷14);“行血散血”(《成方切用》卷工),四藥即後世之四物湯,本方既以之助君

藥補肝腎,益精血,俾精血充盈,則沖任不虛;又用之調氣機,行血滞,使營血流
行,則疼痛可愈,均為臣藥。清酒甘辛性溫,通血脈,散寒氣,宣行藥力;甘草和
中緩急,調和諸藥,共為佐使。且阿膠配甘草善于止血;白芍配甘草尤能緩急止
痛;艾葉、酒、歸、芎之溫性,有暖宮祛寒之效,而和血之功尚有“止塞”不留瘀
滞之意。綜合成方,共奏補血調經,安胎止漏之功。觀本方既可和血止血,亦可暖
宮調經,又可安胎止痛,對于婦女沖任虛損,崩漏不止,月經過多,半産或流産出
血不止,腰酸腹痛者,洵為要劑。
本方配伍特點有二,一是标本兼顧,以“養”為“塞”,用阿膠、艾葉止血以治标,
四物調肝養血以治本,全方以養血固沖為主要手段,而達止血固崩的目的;二是補中寓
溫,寓活于養,全方于養血止血之中配性溫暖宮的艾葉,使補中寓溫,歸、芎行血活
血,寓活于養。
[類方比較] 膠艾湯與溫經湯均用于治療沖任虛損的崩漏、月經不調。膠艾湯補血
調經,安胎止漏,以補為主,以養為塞,補中寓活,宜于血虛偏寒之崩漏、胎漏證;溫
經湯溫經散寒,養血祛瘀,以溫經化瘀為主,溫中寓補,溫中寓清,宜于血瘀偏寒之月
經不調、痛經、崩漏證。
[臨床運用]
1。證治要點 本方止血安胎,為治婦女崩漏及胎漏的要方。凡月經過多、漏下不
止、胎動不安等屬血虛偏寒者,皆可運用。臨床以腰酸乏力,面色無華,血色淡紅質
清,舌淡脈細為證治要點。
2.加減法 兼氣虛加黨參、黃芪益氣攝血;胎漏腰痛,去川芎,加杜仲、桑寄生
等以安胎止漏。
3。本方現代常用于治療先兆流産、産後子宮複舊不全的出血不止、功能性子宮出
血屬于沖任虛損,血虛有寒者。
[使用注意] 本方所治屬血虛偏寒之證,如月經過多、崩中漏下因血熱妄行及瘀阻
胞宮所緻者忌用。正如《古今名方發微》曰:“本方雖為治療崩中漏下、妊娠下血之效
方,然其究為沖任虛損證而設,倘血分有熱,或症瘕礙胎,以至胎動下血者,則禁用本
方。《經》曰:有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虛實之證,判若水火,辨
析不明,生死反掌,臨證之時,能不慎哉?”
[源流發展] 本方源于《金匮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是仲景為治療婦
人沖任虛損,陰血不能内守所緻多種出血證而設。因本方具有補血、行血、止血之功,
為曆代醫家推為治失血證之聖藥。後世許多治出血的方劑,均是從此方衍化而成。如
《外台秘要》卷32引《小品方》之膠艾湯,僅阿膠與艾葉二味,治妊娠傷胎,下血腹
痛。《千金翼方》卷20之膠艾湯,即本方加幹姜,治從高墜下,内傷五髒,微者唾血,
甚者吐血,及金瘡出血者。《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17之膠艾湯,即本方熟地易生地,
加黃芪,主治妊娠頓仆,胎動不安,腰腹痛,或有所下,或胎奔上刺心,短氣。《校注
婦人良方》卷1所載奇效四物湯,即本方去甘草,加黃芩,治肝經虛熱,血沸騰而崩久
不止之證。《鄭氏家傳婦科萬金方》卷1所載膠艾湯,即本方加赤石脂、地榆、菖蒲、
小薊組成,治婦人沖任虛損,崩傷淋瀝,赤白帶下。現代常用本方加減治療人工流産後
陰道出血不止、輸卵管結紮後陰道出血不止、功能性子宮出血、産後惡露不絕等疾患。

觀膠艾湯應用衍變規律,大緻有四:或加溫裡藥增其暖宮之效,或加止血藥助其塞流之
功;或加補氣藥以益氣攝血;或加清熱藥以防陰虛血熱之患。唐代蔺道人減去其中暖宮
調經、養血止血之阿膠、艾葉和甘草,将生地易為熟地,芍藥定為白芍,保留原方之當
歸、川芎,并名之以“四物湯”,載于所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從而使養血止血,調
經安胎之方變為治療傷科血虛血滞證候之劑。
[疑難闡釋] 關于本方用酒的意義 本方用酒,意在宣行藥力,散寒行滞。如
清.鄒潤安說:“不可謂其不行血去瘀也。……《傷寒論》、《金匮要略》兩書,凡水酒合
煮之湯三:炙甘草湯用酒七升,水八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酒水各六升;芎歸
膠艾湯,酒三升,水五升。即此可見補陰劑中,以此通藥性之遲滞,散寒劑中,以此破
伏寒之凝結,而用之複有輕重之差矣”(《本經疏證》卷9)。
[方論選錄]
1.吳昆:“孕婦胎漏不安者,此方主之。漏胎者,懷胎而點滴下血也。此是陰虛不
足以濟火,氣虛不足以固血,故有此證。是方也,阿膠、熟地、當歸、川芎,益血藥
也;黃芪、甘草、艾葉,固氣藥也。血以養之,氣以固之,止漏安胎之道畢矣。”(《醫
方考》卷6)
2.汪昂:“此足太陰、厥陰藥也。四物以養其血,阿膠以益其陰,艾葉以補其陽,
和以甘草,行以酒勢,使血能循經養胎,則無漏下之患矣。”(《醫方集解.經産之劑》)
3.魏念庭:“妊娠而下血腹中痛,此胞氣阻滞之故也。胞氣何以阻?以氣虛寒也。
氣虛寒則血必不足而凝,凝則氣愈阻而作痛,氣阻血凝則又内生虛熱,血之凝者尚凝,
而餘血遂漏不止。甚則傷胎而動,動而竟堕,此胞中氣血因虛而寒,因寒而阻,因阻而
凝,因阻凝而熱,因熱而下血,因下血而傷胎墜孕,遞及之道也。師主之以膠艾湯。用
芎勞引血中之凝,阿膠、甘草、當歸、地黃、芍藥五味全補胞血之虛,艾葉溫子髒之
血。寒證見加幹姜,熱證見者幹姜燒灰存性,溫經散寒,開凝通阻,而血反止矣。”
(《金匮要略方論本義》卷20)
4.尤怡:“婦人經水淋瀝及胎産前後下血不止者,皆沖任脈虛,而陰氣不能守也。
是惟膠艾湯為能補而固之。中有芎、歸,能于血中行氣,艾葉利陰氣,止痛安胎,故亦
治妊娠胞阻。胞阻者,胞脈阻滞,血少而氣不行也。”(《金匮要略心典》卷下)
5.陳元犀:“芎勞、芍、地,補血之藥也;然血不自生,生于陽明水谷,故以甘草
補之;阿膠滋血海,為胎産百病之要藥;艾葉暖子宮,為調經安胎之專品。合之為厥
陰、少陰、陽明及沖任兼治之神劑也。後人去甘草、阿膠、艾葉,名為四物湯,則闆實
而不靈矣。”(《金匮方歌括》卷6)
6.張秉成:“沖為血海,為血脈沖聚之區;任主胞胎,有胎元任載之意,合之督脈,
皆起下極,同源而異流,與夫帶脈之橫圍于腰者,皆屬奇經,而無配偶也。然婦人之
病,隸于八脈者為多、故古人有通補奇經之法,為治婦人範圍。阿膠補血液以達于肺
肝,使左右升降之道路,潤澤自如;艾葉暖命門而通于沖任.使奇經上下之循環,賴其
溫養;甘草協和諸藥,通補鹹宜,合之四物調理血分之藥,亦可為婦人通補奇經之一法
欤。”(《成方便讀》卷1)
[評議] 膠艾湯止血安胎,為治婦女崩漏及胎漏的要方,配伍精當,法度嚴謹,臨
床療效好,為曆代醫家所重視,故對本方的配伍意義、功用及其臨床運用的論述較多,

注家各有心得。如尤氏認為:“婦人經水淋瀝及胎産前後下血不止者,皆沖任脈虛,而陰
氣不能守也,是惟膠艾湯為能補而固之”;張氏認為膠艾湯“通補鹹宜”,為婦人通補奇
經之法;陳元犀稱本方“為厥陰、少陰、陽明及沖任兼治之神劑”,這些論述對後世運
用本方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驗案舉例]
1.滑胎 《錢伯煊醫案》:龔某,28歲。初診:1959年4月10日,習慣性流産3
次,現又妊娠6個月,近2月來,陰道有不規則陳舊性出血,色暗紫,量中等,腰酸,
腹痛下墜。納食、睡眠、二便均正常,舌淡苔黃膩,中光,脈左細軟微滑,右弦滑數。
病因由于肝腎陰虛,腸胃蘊熱所緻。治以養陰清熱。方用膠艾四物湯加味。處方:幹地
黃12g,當歸9g,白芍9g,川芎3g,艾葉3g,生阿膠12g,生甘草3g,黃芩6g,知母
9g,藕節12g。4劑。二診:4月17日,服藥後,陰道出血已止3天,腰酸,舌苔薄
黃,尖微紅,脈細滑數,尺弱,拟再養肝補腎,以固胎元。處方3劑。三診:4月20
日,近Et來未見出血,腰酸亦減,夜來少寐,舌苔薄白,脈弦滑,左尺弱,治以補益肝
腎,以固胎元。處方:幹地黃12g,當歸9g,白芍9g,阿膠珠12g,生龜甲15g,川斷
15g,杜仲9g,山藥9g,桑寄生12g,遠志6g,4劑。
按語:此例為滑胎、胎漏。已經流産3次,屬肝腎不足,胎元不固無疑。第四次妊
娠又見出血,血色暗紫,脈象右弦滑數,舌苔淡黃膩,是有虛熱内蘊之象。故宜滋陰清
熱,補。腎安胎,方用膠艾湯養血安胎止漏,加黃芩清胃熱,加知母清下焦相火,藕節涼
血止血。4劑血止,再以壽胎丸、膠艾湯合方補養肝腎,養血固胎,遂能使足月順産。
2.便血 《新中醫》(1990,9:44):某男,37.歲,1984年7月10日就診。患者有
大便反複下血病史四年,每次均服消炎止痛、止血西藥而得以緩解。此次大便下血已3
日,再用上藥不效。證見面色萎黃,眼睑淡紅,頭暈乏力,勞累後心悸,夜寐多夢,口
微苦,大便秘,有時如羊糞,排便時肛門陣發性灼痛或刀割樣疼痛,數分鐘即減輕,排
便後劇烈疼痛持續數小時,十分痛苦,嚴重時咳嗽、噴嚏都可引起疼痛,大便時出血鮮
紅量不多,輕時染紅便紙,或附着于糞便表面,重時滴血,舌質稍紅、苔薄黃,脈稍
數。肛門視診:見肛門前面有一約0.2cm×0.9cm縱形裂口。病屬便血(肛裂出血),
由陰血虧虛,腸道熱壅所緻。治宜補血止血,兼清熱通便之法。用膠艾湯加味:阿膠
(烊化)、白芍、麥冬各15g,艾葉炭、甘草各6g,熟地20g,川I芎3g,當歸身12g,生
地炭30g,玄參25g,大黃、黃連各lOg,1日1劑,水煎服。每晚用沸開水熏洗,紅黴
素軟膏擠入肛門。7月12日二診:大便轉溏,大便時不出血,肛門疼痛減輕。仍予前
方去大黃、黃連,加黃芪25g。7月15日三診:諸證漸平,口不苦,肛門不痛。肛門視
診:肛門裂口愈合,以當歸片調理善後。1985年2月追訪,肛裂未發。
3.血尿 《漢方治療實際》:42歲男子,自3個月前出現血尿,尿色如葡萄酒,或
如桃色,人大學醫院檢查結果,出血來自腎髒,診為特發性腎出血,因始終不愈而出
院。頃診,僅臍部動悸亢進,顔色偏黑,略有貧血之兆,脈沉小。與芎歸膠艾湯,五日
後已無肉眼血尿。此後,疲乏後雖出現血尿,但漸漸消失,2個月後體重增加3公斤,
身體健康。

4.咯血 《新中醫》(1990,9:45):某女,47歲,農民,1986年11月23日初診。
患咯血證已10年,每因勞累或情緒過激而誘發,西醫診為“支氣管擴張”,經治療後可

緩解。此次複發,咯血不止,初為痰中帶血,繼則血多于痰,混有小血塊,每天發作
5—6次,經某醫院用多種抗菌止血的西藥與中藥龍膽瀉肝湯、十灰散治療10日,效果
欠佳。證見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稍有咳嗽,胸脅脹滿疼痛,煩躁,善太息,口幹微
苦,舌質淡有瘀點、苔薄,脈弦細數。病屬血證之咯血,為久病血虛,加肝郁氣結,木
火刑金所緻。治宜補血止血,兼疏肝解郁。方用膠艾湯加味:阿膠(烊化)、當歸、柴
胡各lOg,熟地20g,白芍25g,艾葉炭、川芎、甘草各6g,三七粉9g,香附12g。服
藥1劑而血止,2劑諸證若失,後以逍遙丸合當歸片調理善後,随訪至今無複發。
按語:案2、案3、案4皆屬内科血證範疇。案2之便血系陰血虧虛,腸道蘊熱所
緻,故以本方加麥冬、玄參、大黃、黃連等養陰清熱之品;艾葉、生地煅炭,則止血之
力加強。案3為日本醫家所治,漢方醫學的用方指征雖與我國中醫有異,但據尿血三月
不愈,顔色偏黑,貧血,脈沉小,投方見效,表明證屬血虛偏寒。案4之尿血乃血虛肝
郁證,故加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加三七以化瘀止血。膠艾湯為婦科經、産常用之
劑,而此三案例皆為内科病證,表明中醫治病,不以性别為據,唯求證治相符。
[臨床報道]
1.先兆流産、習慣性流産 以本方加白術、桑寄生等治療15例先兆性流産,4例
習慣性流産,輕症服1—2劑,重症服3—4劑,全部治愈。本方對腰酸、腹痛、出血等
症,子宮頸口未開,出血量不太多,或已大量出血,子宮口有輕微擴張者,都可以收
效。對習慣性流産早期服用,能起預防流産的作用川。另據報道,以本方加減(處方
為:阿膠9g,艾葉炭4.5g,當歸9g,川芎4.5g,白芍9g,生地9g,地榆炭9g,側柏
炭9g,桑寄生9g,炙甘草3g),治療先期流産64例,其中3—4個月者占多數(53%),
症狀以陰道流血、腹痛、腰酸、頭暈居多,舌苔脈象則以薄白苔,脈微弱占多數。治療
結果:痊愈51例(79.7%);有效4例(6.3%);無效9例(14%)。服藥時間多數為
2—4天;少數8—10天,僅2例為11—15天12j。劉氏用本方加減治療流産40例,除工
例習慣性流産無效外,其餘病例均在服藥2—4劑後治愈,療效頗佳。處方為:當歸
9g,熟地12g,白芍9g,川芎6g,阿膠15g,炒艾葉6g,杜仲9g。用本方加減治療
先兆流産42例中,29例曾有1—3次流産史。辨證屬腎虛型者用本方加桑寄生、續斷、
菟絲子、杜仲,去川芎;屬氣虛型者以本方加黃芪、白術、黨參;屬血熱型者予阿膠、
生地、熟地、白芍、制首烏、黃芩、黃柏、苎麻根、甘草;外傷型者,予阿膠珠、艾葉
炭、白芍、生地、黨參、黃芪、白術、續斷、地榆炭、甘草。結果:足月分娩者36例,
中斷者3例,早孕保胎成功又早産者3例,治愈率88%L4j。
2.功能性子宮出血 用膠艾湯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25例。結果良好者占60%(服
藥4劑而血止,下次月經基本正常者),進步者占28%(服藥4劑以上,或血止後下次
月經距離不足3周,或下次月經量仍較多者),無效者12%,總有效率為88%。通過觀
察,認為本方對于不規則子宮出血獲得的療效最佳,單純月經過多收效最差,因器質性
疾病而引起的子宮出血,均未見效。由此推想本方并非單純具有止血作用,可能通過調
節功能,影響子宮内膜和内膜血管而取得療效。在較長時間的追蹤觀察中,經治療後仍
然很少排卵過程的表現。在子宮内膜呈分泌不足的患者,往往一次治療後即恢複正常。
作者認為本方未必能直接促進排卵,隻能改善卵巢功能輕度減弱者L5j。熊氏以本方加
味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20例。其中,年齡16—49歲14例;陰道持續流血15—20天7

例;病程最長5年,最短2個月;l例合并子宮肌瘤。血熱型:症見流血量多而色赤,
或挾有血塊,口渴心煩,舌紅苔黃,脈細數。治以膠艾湯加桑葉20g、黃芩15g、秦皮
炭15g旱蓮草15g、桑寄生20g。氣虛型:症見流血時間長而色淡,無血塊,神疲,舌
淡苔薄白,脈弱。治以膠艾湯加芥穗炭15g、黨參20g、白術15g、川斷20g、故紙15g、
甘草lOg。血瘀型:症見流血量多而色暗,有血塊,小腹痛甚,舌黯或有瘀點,脈沉弦
或沉澀。治用膠艾湯加澤蘭15g、丹參20g、香附15g、柴胡]Og。結果:治愈15例,
好轉4例,無效1例,其無效者合并子宮肌瘤。以膠艾湯合歸脾湯加減治療功能性子
宮出血9例,其中出血多者先止血,再以本方去川芎,酌加大劑棕榈炭、地榆炭、生地
炭、貫仲炭、仙鶴草,凡熱傷陰絡,脾失統攝者用黃芩炭、黑山栀、白術、龍眼肉、大
棗,沖任虛損不能固攝者選用鹿角膠、龜甲膠、龍骨、牡蛎等,陽虛不固加黃芪、黨
參,陰虛不守加龜膠并重用生地、白芍,結果9例痊愈。
3.宮外孕 對于宮外孕前期,以本方加黨參、黃芪、白術、仙鶴草、三七、貫衆
炭,烏梅等,一般2—3劑後止血,3—4劑後移動性濁音消失,下腹部出現包塊,後期
以本方加丹參、鼈甲、乳香,三棱、莪術等,一般15—20天後包塊消失。共治55例。
治愈率92.7%。
4。原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 本方加玄參、麥冬、丹參、人參治療原發性血小闆
減少性紫癜17例,結果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1例,有效率94%,平均住院時間
23.6天c91。用本方加減(當歸、白芍、艾葉、丹皮、玄參、麥冬各9g,川芎3g、生
地、仙鶴草各25g,阿膠12g)治療2例原發性出血性紫癜,均在服6劑後症狀減退。
第1例服藥20劑,紫癜全部消退,束臂試驗随之轉陰。第2例僅服藥8劑,紫癜已大
部消退,患者要求出院。2月後複發,續用本方14劑症狀全消。2次血小闆複查在
100 120×109/Y+之間。
5。慢性前列腺炎 用本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86例。其中顯效46例,好轉28例,
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6%。
6。跌傷 用本方加炮姜治療跌傷2例,2例均從高跌下,胸腹部受傷,疼痛,咯
血,脈澀,診為瘀血阻滞所緻。用膠艾湯加炮姜,半水半酒炖服,一連進2劑,傷痛均
愈,未見後遺症。作者認為:本方妙在寓補于攻,寓養于破,既不礙滞,又不傷正。加
炮姜者,取其辛溫守中止血,能使妄行之血,循經歸絡,佐以治傷,有相得益彰之
效[1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