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12月凜冬将至的時候,辦公室的氣氛也随着氣溫低迷起來,有經驗的hr會從空氣裡嗅到離職潮到來的信号。
好像到了年底,打工人對工作的容忍度越發稀薄了起來,有的打工人看起來慈眉善目地坐在工位上,實則憤然辭職的念頭在心裡洶湧澎湃。
沒有人喜歡上班,但最近幾年厭班情緒逐漸成為主流。
一項基于上萬名打工人的數據報告顯示,超過70%的打工人不喜歡工作,至少是不喜歡正在做的工作。
“收到”刷屏的十人工作群,都有至少7個人在屏幕後暗中計劃離職。
Part.1讨厭工作?可能是到了職業倦怠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互聯網開始流傳這樣的故事:
追熱點的編輯辭職之後,到廟裡過上了清靜修心的日子;立志要看世界之大的藝術青年,去房租低廉的城市試住“探店”;還有辭職之後到新疆散心兩個半月,打算騎馬回家的當代遊俠……
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離職的原因千千萬,但離職的沖動卻在一瞬間——“天冷了,我煩了,這份工作不幹了”,下份工作看眼緣,開心躺平過完年,好像不用工作之後工作的煩惱頃化為烏有,所有的不開心都煙消雲散。
不過,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通過辭職來解決。
如果你每天早上起床想到要工作就在心裡播放《二泉映月》,覺得自己每天在做的事情除了謀生混社保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很可能不是讨厭工作,隻是到了職業倦怠期。
MBI- GS職業倦怠量表,大家可以自測看看
https://m.medsci.cn/scale/show.do?id=8e2b11e5ce
職業倦怠期的學名burnt-out,最初用來形容醫生在工作壓力下身心俱疲、心力交瘁、“蠟炬成灰”、幹涸枯萎的精神狀态,首次出現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說《一個自行發完病毒的病例》中。
1974年,美國精神醫師Herbert Freudenberger在臨床研究中發現,社會服務人員、精神健康人員、司法相關人員、醫護人員、教師等相關職業,會在工作中出現損耗的感覺,甚至逐漸厭倦工作,于是在他的著作《倦怠:高成就的高成本》中,借用burnt-out來命名職業倦怠。
當你确定自己處于職業倦怠期的時候,别着急離職。
畢竟,離婚有冷靜期,離職沒有。
Part.2職業倦怠,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疾病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将職業倦怠作為一種職業現象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第11修訂版,并把職業倦怠定義為“由長期工作壓力造成的職業綜合症”。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Christina Maslach,将職業倦怠大緻分成三類:
第一種是情緒衰竭。情緒衰竭是最容易被察覺到的職業倦怠,也被認為是判定職業倦怠的核心維度。失眠、難以集中精力、對工作失去熱情、習慣性疲倦……都是情緒衰竭的表現。
雖然情緒衰竭症狀明顯,但卻很容易混着毒雞湯蒙混過關。“生活都是這樣”、“沒有不辛苦的工作”這些話,聽起來雖然很理,實則完全掌握了廢話文學精要。
别瞎勸自己,工作不開心不是正常狀态,而是情緒衰竭的表現。
職業倦怠的第二種表現是去人格化或憤世嫉俗。
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以後,你感覺到自己的共情能力有所下降,經常以消極、冷漠、嘲諷等負面态度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經常抱怨和責怪他人,并且主動和同事保持距離、抗拒社交,這些都屬于去人格化的表現。
職業倦怠的最後一種,是個人成就感降低。對工作失去興趣、覺得工作毫無意義、對自己的表現和能力産生消極評價……都是個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種表現,因為無法從工作中正面的反饋,也很容易讓人陷入焦慮。
總而言之,當代打工人早C(coffee 咖啡)晚A(alcohol 酒精)、動辄進入賢者時間、每天精神性辭職、扮演職場摸魚人等一系列21世紀生活習慣,都是職業倦怠的表現。
Part.3職業倦怠,自己和公司都有責任職業倦怠從工作中來,到工作中去,但是脫離了現在的工作就能解決問題倒也不一定。
2016年蘇黎世大學心理學和萊比錫大學社學系學者的一份研究指出,工作可以被分為兩種内在動機,分别是權力動機和親和動機。
權力動機通常描述為工作中可以帶來的自我滿足,比如話語權和控制力;而親和動機則更重視人際關系,從工作環境中感受到友善、溫暖和歸屬感。
當打工人的工作需求和實際情況背道而馳,職業倦怠就更容易發生,如果對自己的工作動機沒有準确判斷,即便換一份工作也可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除了自己的工作動機與實際情況不符之外,造成職業倦怠的原因還有很多。
自身職業生涯停滞不前、因薪酬績效等原因産生攀比心理等主觀原因,一成不變的工作内容和公司管理層面存在的遺留問題等客觀原因,也容易造成職業倦怠。
Part.4積極改變,努力做個快樂的打工人職業倦怠很普遍,不代表我們就能容忍它作威作福幾十年。在厭班離職之前,試試看掙紮一下努力改善。市面上擺脫職業倦怠的方法五花八門,歸根結底無外乎設立目标和自我激勵兩大類。
一旦經曆職業倦怠期就意味着很難感受到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成就感,這時候就需要自己設置目标實現一些刺激。一方面設立目标本身可以将工作成果量化,另一方面完成目标也可以帶來一些及時的反饋。
怎麼通過設立工作目标擺脫職業倦怠?有三種思路:
第一種思路,拆解工作,發現樂趣。
拆解工作的過程本身也是審視自己的好機會,這個過程中你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精力分配和興趣。當你對自己的工作狀态,就可以重新分配工作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把它們放在你最感興趣的部分,有效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第二種思路,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
如果你發現手上的工作并不喜歡,不要馬上離職進行下一份工作,而是在現有的工作中尋找更多機會,做好改變行業或工種的準備。
比如從單純的運營工作中尋找和客戶溝通的機會,從平平無奇的社畜工作中積累一些做喜劇的素材等。當你的心态從可有可無的業務螺絲釘,變成行業卧底尖兵時,工作就好了。
第三種思路,向優秀榜樣學習。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佩服的同事、服氣的領導,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吸引你的人工作的同時,再打不起精神的人也會變得活力四射。
自我激勵主要是在重複的工作中給予自己一些正面回應以改善情緒。通過微小改變積極采取行動改變現狀,或者全身心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業中,都會讓人重新感受到工作的快樂。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濟于事,那就考慮換份工作重新來過吧!
大部分人都渴富自由提前退休,但比起英年躺平的人來說,更多人都需要用大半生的時間工作。
漫長的職業生涯遭遇職業倦怠在所難免,所以比起離職和怨念,不如努力讓自己快樂一點。
本文來自公衆号 ,作者:能,責編:王十四 ,36氪經授權發布。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