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進化,思維模型、刻意練習者
正高.《思維模型練習》
年度日更欄目 beta 365/338篇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
1、如何讓自己學會思考?
同你分享一本書,《指導生活的算法》,裡面有一個關于37%的算法這種思考方式我很感興趣,也深有體會。
一起來聊聊37%法則的運用在各種場景中
同對各種事情的思考和分析的方法。
比如你在買房子,看了至少20套房子了,不知道如何做決策,到底要選擇那套房子呢,很多人有選擇恐懼症的,怎麼選?怎麼選?
37%的算法就告訴你,假如你看了20套房子了,選擇很難,那麼我們就要把前面的20套房子,定一個标準下來,要學位,要采光好,要空間大,有了這樣的一個标準,在後面看房子的時候,符合這個标準,就選擇了就可以。
或者前面看了的20套中有一套符合這個标準的,你就直接選擇就好。這個時候你的标準是清晰的,認知也是清晰的,這個時候做出的選擇是符合自己标準的。
我自己對這個37%的算法受益很大。
其實這個算法,還是可以利用在很多領域的決策中,就是把很難決策的工作,都用算法來解決。
比如招聘的時候,你收集到了100份簡曆,又如何去挑選這個簡曆呢?也可以按照這個标準去參考,就是前面的37份簡曆,你就來找出标準來,前面的37份不錄取,就是用來指定标準。
在後面的63份來按照前面的标準來找到需要招聘的人員。有了這樣的一個标準。後面招聘的流程就更快了。
比如你找項目也是一樣,你要找一百個項目,那麼前面的37個項目,就是去參考,去定标準。
經過了這37個項目,找出了基本的标準,後面的63個項目就按照這個标準去參考,就會快很多。
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複雜決策,經常我們用辯證法思維來想辦法,一定會陷入“哪種說法都有道理”。
用數學算法來解決問題,把決策變成一個數學問題,在這個充滿不确定的時代,會很容易正确決策的概率。
對于這個法則,我深有體會,最近我自己也在看房子,前面看了幾天的房子,都沒有感覺,也找不到感覺,後來每天不停的看房子,就是反反複複的去看,就是從沒有感覺中去找感覺。
今天我在去看房子的時候,哇塞,這套房子真好,從我沒有感覺到有感覺,這就可以用37%法則來解釋。
前面的房子,我沒有感覺,估計也看了37套房子是有的了。才找到一套好房子。這樣就有了一個标準,才知道了這個37%法則的樂趣。
今天我把這個37%的法則再分享一次,把我能成長的我都全部傾情分享給你。希望能幫到你的成長。
這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算法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對你的認知一個事物的好工具。
2、如何用思考工具去分析問題
學習如何去洞察事物本質,就是為了解決身邊實際問題。
今天同朋友聊天,他有一款産品,而且也準備去做傳播。
可就是找不到突破口,怎麼辦?
如何使用方法來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呢?
今天我們用思維模型的這種方法來嘗試思考問題。
把産品的圖片發給我,
問我有沒有什麼思路。
我現在喜歡用思維模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我也給他畫了一張用戶的模型。
用演繹法思維模型來先搭建一個模型。
也是一個最小MPV模型
我嘗試用思維模型的建模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産品,平台,用戶,是這個模型的基本要素。
一個一個來拆解下:
(1)産品:
你能為你的用戶解決什麼需求。你也是産品的供貨方
(2)平台
因為他的産品有特殊性,就是有保健的作用,這個就需要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這樣的證件。你還需要資質齊全,你的産品才能上架。
平台是你觸達你用戶的觸點,必須要用平台讓用戶能找到你。
(3)用戶
這個才是你最關心的問題,你的用戶是誰?
你的用戶有什麼需求?
你的用戶用你的産品來完成一個什麼任務?
你的用戶為解決這個問題,喜歡去什麼地方找解決辦法?
我開始用建模的方式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要是以前,我不會這樣去思考。
這個産品,要是比較好,你直接放到網絡上各大平台試試看。
那麼最核心的重點,
就是用戶的需求.或者是用戶的任務,怎麼來滿足。
要是沒有學這種建模的思維方式,
就會用以前的思維方式,或者以前的經驗來傳播。
去找一些産品的社群,了解下。
搭建思維模型,也是一種系統模型。
那麼要做到讓這個系統能自驅動起來,自增長起來,
最關鍵的增長飛輪在哪裡呢?
因為産品不是他生産的,隻是在銷售端。
那麼就是用戶需求?
隻有深挖用戶需求,結合你的産品,才能推動增長飛輪。
1、最核心的本質,就是用戶需求?
2、如何通過平台觸達到這些用戶?
3、這些用戶的最大痛點是什麼?
4、用戶有哪些人能影響到他們?
5、我們自己又能通過什麼方法來找到用戶呢?
6、假如用社群的方式是不是成立?
7、用戶的畫像能更精準一些嗎?
8、是否可以通過自媒體平台來實現找到用戶呢?
9、我們是否有經營自媒體的能力?
10、還有沒有什麼新的辦法來做呢?
11、是否可以用直播的方式來做?
概況一句話就是:
重新定義問題:
如何通過産品的内容在自媒體平台上找到用戶?
這樣就容易了。
就是持續輸出産品的精彩内容,用戶喜歡的内容,
或者是滿足用戶的内容。
現在知道怎麼辦了嗎?
通過産品的内容來找到用戶,來實現産品的銷售。
以後都會有更多這樣的内容的,好内容自帶流量。
好内容自帶傳播的價值。
通過這次搭建模型來分析問題,
我們會把問題想的更加清晰一些,因為我們要去洞察問題的本質。
假設:
通過内容的傳播來實現找到用戶
這個邏輯是否成立?
因為我們有時候,找東西,就是去找内容呀。
邏輯上成立的,那麼現實上也會成立。
那麼最大的難點是什麼呢?
就是每天持續的産出好産品的内容?
那麼又有新的問題來了?
如何産出好内容呢?
那麼我們是否又可以搭建模型來深度思考
去洞察内容的本質?
就是遇到問題,我們不着急解決
而是先去找到問題的本質,
再去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遇到問題,洞察問題的本質,
使用思維模型的方法
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你一般用使用什麼思考工具呢?
恭喜你,
又做了一次思維體操。
學會提問
你今天提出了一個什麼有趣的問題?
文章:正高(2021.11.25)
校稿:正高(2021.11.25)
練 習
學會閱讀一本書,學會提問,學會學習,學會邏輯思維,成長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用戶思維,邏輯思維,洞察能力,都是可以練習來完成能力的内化。
記得給正高留言 留言·互動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