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幾點實用的寫作技巧

一、倒叙

最簡單地說,就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像二等于一加一。有時候我們把重要結果先說出來,引起大家興趣,大家就會想,為啥為啥這樣啊?你就寫,是這樣的,這樣的。這樣的。報道常常采用這種方式,上來就告訴你某明星跳樓,把粉絲們吓得打愣,看下去,最後能把人氣暈——明星跳樓純屬謠言。

二、切入

許多傳統小說愛把皮做厚。開頭就就寫環境,時間,人物,關系……還沒交代完呢,讀者找不到了。幹嗎去了,可能去看螞蟻上樹了。螞蟻上樹本來就是好小說,還能說明勤勞上進呢。切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把甘蔗用刀蹭地斜個面。或把西瓜攔腰咔嚓開,露出紅紅的肉,最好露出沙瓤。或者在人物上拉道傷,血流如注。以上說的是開頭。在行文中,重新切入,顯得厚重,還能夠更有利地強調你想表達的那點事兒。

三、意外

小說最怕你寫了開頭讀者就知道結尾。小說最好是讀者認為知道結尾,看完後發現出乎他的意料。這一家夥沖擊,自然就會佩服你,說,大爺的,作家還挺賊,這種結果他都想得出來。表揚你呢。意外不隻大關系上可以有,有些情節也可以有,語言也可以有。

四、聚焦

有人做了種太陽能,燒水喝的。就是把無數塊小玻璃鏡貼在半圓鍋裡。很多小鏡被太陽照過後反射到壺底,壺裡的水就開始拉二胡。你可以在一篇文章裡寫很多小故事,很多個方面,但是它的點都要反射到你的人物,立意,或故事上。如果非要說兩個術語的話,咱們就說“形散神聚,形象意不散”這兩組老掉牙的字吧。

五、放射

放射跟聚焦正好相反,就像太陽,可以照萬物,但都是太陽發出來的光。舉個小不點的例子。寫某人物,你可以寫他做很多事,因為是他做的事,這些事都是他做的,也同時證明或诠釋、塑造了這人,因此讓他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更具體……當然,寫事物也可以放射,一個鎬頭可以刨地,刨樹,也可以刨死人……

六、雙線

咱不說明線暗線,這不是做手術做鞋。你可以順着兩條線來寫個小說。咱不繞,說最簡單的,說不明白拉倒。你可以寫小王在老婆的單位裡等她有急事。老婆在小王單位裡等他有急事。事可能是同樣一件事。你交替寫兩個人等得上火,小便都黃了。當然,還有很多類型的雙線,你自己去找着看,俺不接着寫了。

七、鉗入

我們可以說像白金項鍊一扣咬一扣。在具體應用中,我們舉個例子吧。你寫了件事兒,這章寫得大家都想知道結果了,你又重新立章從新的角度去寫,而這章裡卻有上章的結果。哇塞,高級,寫好了能讓讀者上瘾,寫不好讀者就不看下章。

八、穿珠

這話提太老了,比沒牙的老大娘還老。不就是弄些珠子用根線串起來嗎。幾乎每個講小說的都要說到用線穿珠。應用到現實,你也弄個故事線條,最好是興味線,把你的細節,情節什麼的給串起來。這不是什麼新鮮的技術,但穿得像件藝術品還是有難度的。

九、落差

有時候你寫壞人,不要直接寫他壞。老電影就愛這麼做,臉上帶壞樣兒,一看就是壞人,老不含蓄了。現在的電影含蓄,都讓壞人看上挺俊,對我等醜人确實有點兒揚眉吐氣。你寫個壞人讓他做些好事兒,把他塑造成雷鋒,突然暴出他有大陰謀或者惡毒,就會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寫壞人突然做件好事,比寫好人做好事更感人。你拔得越高落差就越大,讀者的藝術享受就越強,就越說你寫得好。

十、反照

最好在結尾的時候讓讀者頓悟你文中的迷團,甚至又重新讀一遍,最好讀不夠。也可以這麼說,在文章結尾的時候把整個文給點亮。或者在結尾的時候對你的立意進行拔高,上升到真理的程度,或留下讓讀者思考,或覺悟,或警醒,或瘋掉。如果虎頭蛇尾,還不如學曹雪芹,他聰明。要他把《紅樓夢》後面寫完,紅學會可能沒必要成立了。

還有很多技巧,以上這些技巧裡也可以分出多類型,但是你要記住,所有的技巧都沒有真情實感打動人。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