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正文

我們為什麼常常“事後諸葛亮”?

《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故事講的是伽利略通過實驗證明了兩個重量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一樣的。你還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結論時的感覺嗎?是驚訝,還是“我早就知道了”“這不是很明顯的嘛”?

你有沒有在某些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後,例如試卷發下來後發現自己選擇題填錯答案,從而自責:我怎麼會犯這種錯誤?

如果你的答案分别是後者和有,那麼你正在産生後見之明偏差,這種情況又名“事後諸葛亮現象”。

事後諸葛亮現象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假扮成旅客,先後挾持了四架客機,并駕駛其中兩架客機撞擊了美國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造成2977人死亡和25000多人受傷。之後,一份美國參議院的調查報告指出,美國聯邦調查局似乎早已“收到”恐怖襲擊的消息(下面這些情報都來自911事件之前):

1、策劃此次恐怖襲擊的基地組織的爪牙已經潛入了美國境内。

2、一份正式情報員的備忘錄提到,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可能會将手下送到美國,參加民辦航空院校的駕駛學習。

3、2001年5月1日,白宮收到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消息:“基地組織正在策劃恐怖襲擊。”

4、2001年6月29日,本·拉登的助手親自聲明“即将發生襲擊。”

但美國的相關部門還是沒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知道911事件和事後的調查結果之後,你或許會這樣想:如果是我,那麼我一定能輕易地預測恐怖襲擊,或是至少有所準備。你或許還會認為,正是相關部門的無能或渎職,才導緻了本該可以避免的悲劇。

實際上,“事後看來清晰明了的事情,事前卻沒有那麼清晰可辨”。在911事件發生的前6年中,美國反恐情報機關就收到了68000起有關恐怖襲擊的情報。平均每年約有11333起,每天31起,其中絕大多數為誤報、惡作劇和虛報等。相關部門隻有從這68000起情報中準确地辨别哪些情報是正确的,哪些是有聯系的,才能精準地預測911襲擊。不過這幾乎不可能,因為資源和時間有限,且點滴有用的信息周圍是堆積如山的無用信息,這又會徒增消耗。但在後見之明者眼中,那些極少的有用信息是如此“顯眼”,所以相關部門事後沒少受各方的指責。

一個人在得知某一事件的結果後,他認為事先能輕易地預見到結果,這就叫做“事後諸葛亮現象”。

自以為是,是這種現象的成因

每個人都有可能“事後諸葛亮”,那麼這種現象的成因是什麼呢?心理學家們認為:人們通常都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或知識的準确度,所以才在事後覺得自己能像諸葛亮一樣,在事前就能洞悉一切。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有的人或許如今會認為伽利略的發現并沒有什麼了不起,但當時真實情況是,在伽利略之前的時代,可以說人人都認為重的物體下落得快一些,而且證據似乎顯而易見:羽毛即使在無風的條件下下落也慢(如今我們幾乎都知道這是因為空氣“浮力”的存在)。有的人或許依舊責備自己當初為什麼連選擇題答案都填錯,但真實情況是,他沒想起他當時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讀問題、讀答案、判斷答案、驗證答案、選擇填寫答案、檢查填寫答案……并且這些繁雜的步驟,他得重複多次,偶爾的失誤是正常現象,他不必自責。

過度自信還會導緻人們低估某些科學發現的重要性或地位。讓我們看看這3個較新的科學發現:

1、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持續學習、鍛煉身體和不喝酒也不抽煙,等等,能顯著地預防阿爾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

2、中微子(一種跟電子不同的基本粒子)具有質量。

3、長期的貧窮(每天的溫飽沒着落)不是因為窮人自己好吃懶做、沒有遠見和輕視教育,等等。絕大多數窮人甚至比富人還勤奮,而且他們甚至還會想盡辦法存錢以應對意外,他們的孩子小的時候幾乎都接受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反而是因為信息的缺失,例如窮人要麼不知道某些能提高産量的物品(如化肥)、要麼不知道什麼是疫苗、要麼不知道教育會提高收入(沒錯,隻是單純不知道而已);以及政府公職人員的腐敗、體制的不合理,等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這3個知識,有的是不是讓人覺得理所應當、熟悉(排除掉你曾經仔細了解過)或者沒什麼了不起的?

然而,我們身邊依然有不少人喝酒、抽煙、不鍛煉,或者停止學習;第2個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第3個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它是經濟領域的,但這是貧窮的原因這一課題首次使用“随機實驗”和“雙盲實驗”這兩個科學方法進行研究,使得對貧窮原因的解釋有着可以被證僞和驗證的科學證據,而不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對于事後諸葛亮現象,有沒有什麼方法對付它?首先是最簡單的方法:仔細思考另一種可能性,例如當我們覺得某個科學發現沒什麼了不起的時候,多一個想法“這個科學發現有沒有可能其實還是可以的”,然後再深入思考這個科學發現了不起在哪。另一個方法就是多了解其他相關的信息,正如有的人了解更多跟前面提到的3個科學發現有關的信息之後,他們對這些科學發現的看法有所改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