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第一講:他們為什麼會長壽---計沙

計沙健康密碼

本書主要是講解人生必須知道的三大定律:

計沙生命定律主要是解密有關疾病的治療問題

計沙命運守恒定律主要是解密有關健康長壽的問題

廣義計沙生命定律主要是解密有關命運的行為方向問題

計沙著

人生必須知道的三大定律


計沙生命定律主要是解密有關疾病的治療問題:任何生命都是肉體結構和場能結構的高度統一體。遺憾的是,現代醫學還未認識到場能結構的存在,所以在治療疾病時,也就不可能考慮到要對場能結構進行調治,這樣就導緻了有些疾病很難治愈或是容易反複。
計沙命運守恒定律主要是解密有關健康長壽的問題:人生命運的總體能量是恒定的,人生所擁有的财富、壽命及各種人生享樂,都是命運能量的存在形式。疾病的康複不是健康長壽的保證,要想健康長壽,必須盡量減少物質财富和肉體享樂方面的命運能量消耗,以保證延年益壽所需的命運能量。人生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能量的分配形式,但絕對不能改變命運的能量大小。
廣義計沙生命定律主要是解密有關命運的行為方向問題:人的行為方向實質上不是由大腦決定的,而是要受到有效環境信息的支配,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能被成功洗腦的秘密所在。
萬事萬物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整個宇宙呈現為多層次多等級的生命體系。并且低層次生命的命運軌迹始終處于上一層次生命的掌控之中,因此人生的行為方向必須要順應集體、國家、人類社會等上一層次生命體系的利益,否則人生就是不管怎樣努力,也很難改變命運能量的分配形式,甚至還有可能被生存環境所淘汰。
計沙生命定律告訴我們,任何生命除了肉體的實物結構之外,還有一個由生命信息和生物場所構成的場能結構。生命的肉體結構和生命的場能結構相輔相成,共同維護着生命的整體功能。記作:J=Jt-(+)。
疾病、夢幻、情感、心理、亞健康、第六感覺及壽命長短等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這兩大結構的共同作用結果,因而所有生命現象的奧秘都可以在計沙生命定律這裡找到到答案。
計沙生命定律還告訴我們:任何生命都可以通過肉體結構的五官認識途徑,和場能結構的生物場認識途徑去獲取外界信息,并與外界進行着物質、信息能量的等量交換,以維護該生命形式的存活。并且這兩種認識途徑之間的關系是互為陰陽、此消彼長的。生命的肉體結構和生命的場能結構,同時還是人生命運能量的載體。
命運的總體能量是終身恒定不變的,它是由遺傳基因信息,和受精卵形成時所獲得的有效環境信息所構成。這個初始的有效環境信息在以後的生命活動中,始終都在與生存環境中的相關信息進行着等量交換。因此,初始的有效環境信息能量越大,以後的有效環境信息能量也就越大。
所謂有效環境信息,就是能夠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方向的信息。遺傳基因信息決定人的生長發育方向;有效環境信息決定人的命運行為方向。任何生命都不能去創造信息,而隻能去接受和表達宇宙環境信息,因而人的行為實際上不是由大腦支配的,而是由有效環境信息所支配的。
由于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信息的能量存在差異,還有受精卵形成的時間與地點的不同,導緻了每個人的起始有效環境信息的能量也存在差異。這樣一來,每個人的命運總體能量大小就各不相同。
有生必有滅,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宇宙的總體能量是恒定不變的。實際上每個人命中注定的能量也都是恒定不變的,奮鬥隻能改變命運能量的分配形式,卻不能改變命運的能量大小。在人生的長河中有得必有失,得失平衡,這就是計沙命運守恒定律。
從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兒出生,生命早期的命運能量主要體現在生命的場能結構上,由于場能結構沒有時空特征,因而這個時期的生命具有很高的靈性,可以通過生物場認識途徑,毫無目的性地随機感知過去、現在和将來等不同時空的信息,而不受到時空限制。但這些信息不是針對肉體結構服務的,所以對肉體結構來說這個時期不具有自我保護能力,但對生命的場能結構來說具有很強的調節作用,有利于胎兒的甯靜和發育。
從嬰幼兒生長發育到成年人,這個時期的命運能量,逐漸由場能結構轉移到肉體結構上來。與此同時,生物場認識途徑也就逐漸被五官認識途徑所抑制,嬰幼兒的靈性也就逐漸退去。由于五官認識途徑要受到時空的局限,因而不能直接感知過去和将來的相關信息。但五官認識途徑可以選擇性地獲取相關信息,服務于生命的肉體結構,有利于一個人對名利的獲取。
進入成年期以後,生命的肉體結構就成了命運能量的主要載體。肉體結構的命運能量分配情況,又主要體現在健康壽命、物質财富和肉體的各種享樂上。由于要受到命運能量守恒規律的限制,因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管是在健康壽命或物質财富方面,還是在肉體享樂方面,隻要有一個方面的能量分配過多,其它方面的能量分配就會相應減少。
縱欲和過度消費,都是肉體享樂方面能量分配過多的表現,因而都會減少壽命方面的能量分配。要想健康長壽,可以通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方式來減少其他方面的能量消耗,以保證延年益壽所需的能量。樂施好善,救濟貧困,可減少物質财富對命運能量的侵占,這也是提高壽命能量分配的一種途徑。
盡管宇宙先天賜予每個人的命運能量大小存在差異,但是命運能量再大,也不可能超出一定的自然限度,壽命的延長或物質财富的擁有,自然也就會在冥冥之中受到限制。人生的任何努力隻能改變命運能量的分配形式,絕對不能改變命運的能量大小。
如果一個命運總體能量較小的人,想要獲得更多的物質财富,可以通過增加人生磨難,減少肉體享樂的方式,來提高物質财富方面的能量分配。但是物質财富積累得過多,必須要學會樂施好助,注重社會效益,讓更多的人來分擔物質财富的能量,否則就會影響到自身壽命的能量享用。
雖然人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能量的分配形式,實現自己人生的奮鬥目标。但是廣義計沙生命定律告訴我們,個人、家庭、社會、生态系統、地月系、太陽系等等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整個宇宙呈現為一個多層次、多等級的生命體系。低層次生命的命運軌迹,始終都是處在較高層次生命的掌控之中,并且人的行為也不是由自己的大腦所支配,而是受着有效環境信息的支配。
因此,每個人的命運能量分配方向,最終還是要服從有效環境信息的支配,服從家庭、民族、國家或整個人類社會的命運安排。整個人類社會的命運能量分配方向,還必須服從地球生态系統這個有效環境信息的命運安排,否則就會被生存環境所淘汰。
不過從廣義生命論的角度來看,生老病死也隻是從一種生命形式向另外一種生命形式進行轉化的過程。命運的能量是不滅的,生命的信息是永生的!!

計沙

作者簡介

計沙,主任醫師,1997年創立計沙生命定律理論,并依此建立了肝病整體醫學治療體系,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2006年建立廣義計沙生命定律,2009年在此基礎上建立計沙命運守恒定律。
計沙生命定律深刻揭示了人類疾病、健康、心理、情感、夢幻、第六感覺等生命奧秘。廣義計沙生命定律還對命運的軌迹、時空的起源、演化、及歸屬進行了合理解釋。計沙命運守恒定律從命運能量分配的高度指出了健康長壽的根本出路。我國著名學者孟慶雲曾評價為找到了生命總開關,許多學者在相關領域的研究中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層次的引證。健康報、新民晚報、新安晚報等多家媒體都曾進行過介紹。
先後發表《生命定律概論》、《生命系統的重新認識》、《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的重新構築》、《生命定律與中西醫學結合特征》、《生命系統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的重新認識》、《時空場論》、《中醫理論指導臨床實踐的重新定位》、《生命定律與中醫的整體醫學思路》、《建立科學的肝病整體醫學治療體系》等20餘篇相關學術論文。相關專著《未來醫學思維》、《探尋病之源》、《洞悉生命玄機》、《廣義生命論》、《乙肝真相》、《命運守恒論》等先後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及上海複旦大學電子版出版社出版。網上均可查閱,各高等學府圖書館均有收藏。

目錄

第一講:他們為什麼會長壽
傳說中的長壽面相
長壽人的性格特點
長壽人的飲食習慣
長壽人的生活起居
長壽人的生存環境
長壽人的遺傳基因
哪些食物利于延年益壽
一切源于天人合一
第二講:天人合一是怎樣發生的
人體實際擁有兩套生命系統
生命可以通過一種奇妙途徑去感知未來
人的行為其實不受大腦支配
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成為天才
心理活動到底是由哪個器官産生的
告訴你情為何物
為你解析夢的内容
睡夢中可以預知到身體的哪些病變

對照一下你是否健康

第三講:冥冥之中注定了你的命運能量

什麼是命運能量

決定命運能量大小的先天因素

奮鬥隻能改變能量的分配形式

命運的走向取決于什麼

聽天由命的結局

生老病死隻是命運能量的轉化過程
人生不同時期的命運能量表現

古代人與現代人的命運能量比較

精神病患者與正常人的命運能量比較

反應遲鈍的人與聰明人的命運能量比較

窮人與富人的命運能量比較

過度消費的報應
第四講:常見的命運能量守恒現象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紅顔薄命背後的秘密
“吃虧是福”福在哪裡
厚德為何更能載物
惡有惡報的内在玄機
真的是“有錢不發命窮人”嗎
解密你為何“富不過三代”
甯願屋擠人,不可人擠屋  

睡眠方向到底應該朝向哪裡

你為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第五講:人生戰勝疾病的六個層次

認識和戰勝疾病的第一層次

認識和戰勝疾病的第二層次

認識和戰勝疾病的第三層次

認識和戰勝疾病的第四層次

認識和戰勝疾病的第五層次

認識和戰勝疾病的第六層次

宇宙及人體的基本特性

确保您疾病康複的三大法寶

第六講:焦慮在嚴重傷害着現代人的健康
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焦慮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傷害

抑郁症的表現和最佳治療方法

怎樣快速擺脫焦慮

第七講:怎樣才算是人生的最佳狀态
我們從何而來

時間和空間的起源及其歸屬

人生必須知道的三大定律

生命是這樣輪回的

為什麼說是緣分讓我們走在一起

這樣才是人生的最佳狀态

第一講:他們為什麼會長壽

法國女人詹妮·路易·卡門,她的出生證書表明,她出生于1875年2月21日。她的丈夫死于1942年,他們的獨生女和獨生孫子分别死于1934年和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師和她簽署了一項協議,每個月給她500美元生活費,以便在她死後繼承她居住的公寓。這位律師當時才47歲,而她已90歲,這筆買賣對律師來說看來是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後,這位律師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過了該公寓市場價的一倍後,以77歲高齡去世,卻還沒能将該公寓收為己有,因為卡門夫人還活得好好的。而根據協議,律師家屬必須繼續每月支付卡門夫人生活費。

據報道卡門夫人在85歲的時候,開始學擊劍。100歲的時候,她還在騎自行車。110歲時才搬進養老院。121歲生日時,她發行了一張名為《時間主婦》的唱片,内容為在音樂背景下回憶往事。這時她已雙目失明,雙耳差不多都聾了,也離不開輪椅,但她仍然精神飽滿、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養老院去世,享年122歲164天。卡門夫人去世後,當時生于1887年1月21日的美國密歇根州的毛德·菲裡斯-路斯夫人,成為了一位有出生證書表明的長壽冠軍。她于2002年3月18日去世,享年115歲。

2011年由中國老年學學會評選的“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公布,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位老壽星,引起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關注。羅美珍,126歲,仍能上山打柴,下地采豬草;田龍玉,118歲,還是頭發半黑,皮膚細膩,絲毫沒有老年斑。據報道當年評選的的十大壽星中,年齡最小的也有118歲,其中的六位老人還能繼續勞作。為什麼這幾位老人年歲過百仍能保持健康,不受疾病的困擾?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健康長壽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長達數十年的跟蹤調查研究,每十萬人中有七個超過百歲的健康老人就算是長壽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現在全世界範圍内最長壽的地區有五個,他們分别是日本的沖繩島;希臘的西米島;意大利的凱姆波帝邁勒;巴基斯坦的罕沙;中國廣西的巴馬。科學家經過長年累月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些世界上最長壽的地區都有着非常明顯的特征,這些非常明顯的特征指的是什麼呢,他們擁有着怎樣的長壽秘訣呢

一、傳說中的長壽面相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财富,也不是感情婚姻,更不是富貴地位,而是一個人的生命。如果你失去了生命,你有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再美滿的情感婚姻,你卻沒有命去享受這些,那你還要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說一個人一生之中最為重要的應該是一個人的生命。從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孜孜不倦地尋找着長壽之道,長期大量的實踐經驗證實,一個人的面部特征是與他能否健康長壽息息相關的。

1、看臉型  

從額頭到下颚順直寬闊,傳說這種人不僅身心健康,一生運勢也不差;另外傳說顴骨和下颚都很發達豐滿的人,雖然婚姻财運可能不太理想,但可能壽命較長;還有就是整個面部呈現長橢圓型的人,傳說往往青年風光,中年之後運勢下滑,女有孤獨運,但健康長壽。

   2、看面部五官比例

  古人将整個面部分為三停:額頭至眉為上停,眉到鼻為中停,鼻以下為下停。這三停的比例平均者,屬長壽之相。中下停發達偏長者也得長壽。

 3、看雙眉

  古人雲:眉毛為保壽宮。中年之前,眉毛濃淡适宜,彎彎秀氣,光澤平順,眉尾微微下垂;老年時候,眉毛要長,眉尾要下垂,這就是古書所說的壽眉。

毛形的順直,細長,密集,都為長壽健康之相,

  4、看鼻子

  鼻子往往可代表身體強健程度。鼻子長而有勢,鼻梁挺起,這些都是長壽的标準面相。

  5、看眼神

眼中之神随著健康情況而變化,眼中神足者,健康壯況良好,遇小病也能很快康複。

  6、看雙耳

中醫認為:腎開竅于耳,腎是生命活力的發動機,是先天之本。耳相生得形質厚而大,耳垂肥大,色澤紅潤緊貼大腦,主腎功能完好發達,精力旺盛,為長壽之相。

  7、看人中

所謂人中,就是從鼻下到唇之間的那條直溝。中醫認為,人中是任督二脈的交彙之點,是奇經八脈的總綱,統率人體的陰陽二氣,因此人中是人體的要害部位之一,是陰陽之氣平衡的總樞紐。人中深、長、闊者健康長壽者居多。 

 8、看法令紋

  法令紋位處鼻翼兩旁,看起來隻是兩條普通的紋理,但傳說能代表了一個人的威信、名譽、晚年運勢和壽元。法令紋越長,壽命也越長。

  9、看整個面部氣色

  長壽福态之人,往往面部潤澤,油光铮亮,或者是白裡透紅,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容光煥發,面部肌肉堅實而有彈性。

長命百歲是許多人追求的夢想,因此就有學者針對世界上的長壽村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長壽之人的相貌都有以下的共通之處:他們的老人斑比起一般人要少很多。嘴巴往往偏大。鼻子下方的人中部位很長。耳垂多半柔軟肥厚。幾乎都有一個蒜頭鼻。手腳比一般人來得小。

其實,人的外表确實隐藏着不少健康長壽密碼。從五官到身體的線條,處處都透露着你的健康狀态及衰老程度。《生命時報》曾綜合國内外一系列研究,也報道過面相體态中隐藏着長壽秘密的有關内容。

有張顯年輕的臉。丹麥科學家研究發現,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小的人,壽命可能更長。南丹麥大學教授卡爾·克裡斯滕森帶領研究小組選取了1826名年齡在70歲以上的雙胞胎,并進行了7年跟蹤随訪。在已去世的675人中,研究小組綜合考慮他們的實際年齡、性别、成長環境等因素後發現,一對雙胞胎中,面相年輕差别越大,看上去更老的那個人先去世的可能性越高。

男人身材帥氣。身材帥氣的男人對女人更有吸引力,這可能還意味着他身體健康。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科學家馬庫斯·蘭塔拉研究發現,身材帥氣的男人免疫力較強,更不容易感冒。擁有英俊容貌和完美體形是男人擁有更多抗體的标志,也說明他們體内的睾丸激素水平較高,這些都有助于提升其免疫力。不過,研究者說,女性的美貌并不意味着免疫力強,但與生育能力密切相關。

身上痣多。很多人會為身上的痣煩惱。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皮膚學專家維羅妮卡·巴塔耶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痣多的人染上心髒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幾率比同齡人低。染色體端位上的端粒能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研究發現,與身上痣的數量小于25顆的人相比,痣的數量超過100顆的人,端粒更長,這意味着他或許能多活6-7歲。

腰細。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醫院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對44636名婦女的患病記錄、腰圍等研究發現,腰圍超過約89厘米的婦女,比腰圍小于71厘米左右的婦女,過早死亡的風險高79%。研究者認為,腰部脂肪堆積過多會增加糖尿病、中風和心髒病的風險。即使89厘米腰圍的婦女體重正常,她們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比71厘米腰圍的女性高兩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有報告稱,腰圍每增加1英寸,患癌症的風險就增加8倍。不同人種的達标腰圍不同,專家建議,中國女性腰圍應控制在80厘米以内,男性腰圍應小于85厘米。

大臂内側皺紋少。2013年11月,在《老年學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芬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科學家對260名女性進行了研究,除了分析面部容顔外,還選擇了觀察大臂内側的皺紋,這是因為大臂内側較少暴露在外,能在較大程度上排除因太陽光照導緻的老化。研究發現,大臂内側皺紋少的女性,血壓較低,患心髒病和中風的幾率也相對較低,因此壽命可能比皺紋多的女性長。為了排除整容、化妝品等因素,科學家又對一些長壽家族的男性和女性進行了研究,同樣證實了這個結論。

耳朵大而厚實,眉長而濃密。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腎是五髒的根本,它主骨、主發。腎在身體的外在表現中,最突出的就是耳朵。如果一個人耳朵色澤紅潤且厚實,耳門闊大,頭發濃密、黑亮,眉毛也黑密且較長,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腎氣充足,身體更健康。如果一個人的耳型較小且出現萎縮,脫發嚴重,則說明其腎氣不夠充裕,應尤其注意補腎。

鼻梁高挺,鼻頭光澤。在中醫理論中,脾是僅次于腎的第二個重要髒器。人的外表中,最能反應脾的器官便是鼻子和嘴唇。楊力教授說,鼻子較大、鼻梁較高、鼻頭有光澤,嘴唇厚實、紅潤的人,一般來說,其脾氣較通順,胃口好,吃飯香甜。而唇色蒼白、鼻頭無光等,則說明脾氣虧損。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是指額頭飽滿,兩眉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小,臉的下颌骨較發達,下巴稍微會往前翹。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有福相,在楊力教授看來,這是有中醫理論基礎的。一個人如果印堂明潤,皮膚看上去白裡透紅,就說明此人心肺好,氣血足,壽命也較長。如果臉色較黃、顯蒼白等,則說明肺氣不足。

枕骨豐滿。在人體骨骼系統中,頭骨最複雜。枕骨位于後腦勺偏下。楊力教授說,《太乙照神經》中寫到:“枕骨以不孤不露,骨肉停勻,主貴而壽”,也就是說,枕骨豐滿的人更易長壽。從整個頭部來看,方形的臉,圓形的頭頂,說明肺氣較充足,壽命長的可能性更高。

手腳厚實。四肢也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進而預示其壽命長短。楊力教授說,雙手、雙腳厚實且明潤有光澤的人,腎脾胃的功能都較強,身體的底子相對不錯,對疾病有更強的抵抗力。腰闆挺拔、肩膀寬而堅實的人,也比看上去弱不禁風者更強壯。

  總之,眉毛整齊漂亮、左右均勻對稱,眉間印堂部位豐滿且色澤佳。眼睛大而明亮。鼻子端正豐隆而潤澤。耳朵大且有彈性,耳垂圓厚,臉頰潤澤。法令紋細長,伸延向兩旁口角。人中寬度明朗有深溝。口大而厚,緊閉而富有彈性。下巴肌肉豐厚結實。都是長壽面相的表現。長壽的面相可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耳長垂肩、眉長過眼、枕骨圓滿、法令深長、地閣寬厚、面起潤澤。

值得一提的是相由心生,先天的優勢或者不足,都可以在後天發生改變。因為健康長壽還與人的性格特點、飲食習慣、生活起居、生存環境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

二、長壽人的性格特點

美國的一項研究揭示了長壽人的一些性格秘密,這項研究是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衰老研究所所長尼爾-巴爾茲萊博士“長壽基金研究項目”的一部分,主要是探究“”是否同時也是“性格基因”。
巴爾茲萊博士從遺傳學角度對百歲老人的性格展開了更深入研究。研究涉及243名百歲老人。巴爾茲萊博士對這些老壽星及其家人進行了樂觀等性格特征問卷調查,評估了性格随和程度、是否外向、是否愛笑以及如何表達各種情感等。另外還調查了參試老人是否做事認真、有責任心,是否善于自律,以及焦慮、憤怒或内疚等負面情緒的表達方式等。結果發現,百歲老人主要有六大性格共性:1.性格外向;2.從不抱怨,不說别人壞話;3.笑口常開;4.善于表達情緒;5.認真負責;6.從不神經質。
有學者認為,巴爾茲萊博士的這項研究結果與長壽機理有一定關系,因為性格具有很強的遺傳背景,百歲老人似乎具有某些非常特别的心理性格。長壽者往往能夠成功調節對健康的預期,他們對疼痛持接受态度,對等問題從來不會抱怨或牢騷滿腹。對未來持樂觀豁達和積極向上的态度,這樣不僅會讓日子更好過,而且有助于延年益壽。

根據調查統計,健康長壽者大都具體表現有如下的性格特點:

  心胸豁達

  根據調查,長壽者大都心胸開闊、不易發怒、性格豪爽、為人熱情、樂于助人。辦事爽快輕松、說話诙諧風趣,同時又很善于工作。擁有豁達的心胸,自然容易長期保持愉快的心情,從而有力地保護大腦機能,調節神經系統,促進内分泌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正常功能的良好發揮,使機體達到最佳狀态。  

情緒穩定

  長壽老人大都十分注重調适自己的情緒,使中樞神經處于相對穩定的良好狀态,進而協調機體的生理功能。95%以上的長壽老人情緒安定、适應能力強,經受得起生活環境中的各種不良刺激或創傷,也善于自我控制,能夠很快恢複心理平衡。

  熱愛生活

  許多古今中外的傑出人物大都長壽,一般到了八九十歲仍能生氣勃勃、精力充沛、勤奮工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工作、具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奮鬥目标。另外,有着科學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愉快的情緒、飽滿的精神、有規律的生活,能使他們身體的各器官處于良好的狀态,衰老緩慢,長壽百年。

  知足常樂

調查資料還表明:許多長壽老人都是心地善良的賢妻良母、良夫慈父。幾乎從不發怒,勤儉樸素,尊老愛幼,與家人和他人和睦相處而安樂,盡到自己的社會與家庭責任而後快。和善娴靜、知足常樂的性格,使他們的軀體内部環境長期保持平衡有序的狀态。

  愛好廣泛

許多者都愛好棋琴書畫。棋琴書畫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情愉快;而人有所追求,也就時常動腦思索,從而延緩大腦的衰老。藝術的熏陶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可以鍛煉身心,令人長壽。

  剛毅耿直

  那些事業心很強的長壽者,具有秉性耿直、堅強剛毅、坦率直爽、忘我無私的共同特點。剛毅耿直、忘我無私、胸襟豁達、樂觀向上的人,神經系統有較強的協調能力,能适應環境的驟變,有利于長壽。正如北京大學教授王力所說:“小事不斤斤計較,不苛求于人。這樣與人交往的氣氛,包括家庭就會比較和諧、親密,而客觀上反過來又促進了自己的心情舒暢、身體健康。”

  笑口常開

  長壽老人大都精神舒爽、笑口常開。笑是一種簡單而又愉快的運動,可使我們的五髒六腑,神經、骨骼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驅除憂愁煩惱,減輕精神壓力,抒發健康的感情,進而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使人長壽。

還有學者對一些百歲老人的後代做了一項研究,随機挑選了與他們年齡相同的另一部分人做同樣的測試。将結果對比後發現了以下兩個特質可能會有助于延長我們的生命:特質一,低神經質。那些長壽人的後代無論男女,像沮喪、焦慮等消極情緒的傾向都遠遠低于平均值;特質二,高外向性。在社交測試中,那些百歲老人的子女得分均排在前列。這意味着他們是善于合作的類型;他們在任何年齡段都高出人們的想象,盡管這些特質也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少。科學家的結論是:低神經質和高外向性有益健康,有助長壽。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很多百歲老人都會發電子郵件,通過谷歌搜索失去聯系的朋友,甚至在網上約會。研究人員指出,緊跟時尚不僅有助于老人在智力上保持活躍,還有助于增強社交能力。還有一項針對500名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的調查顯示,感覺自己比實際年齡年輕13歲,是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雅基·史密斯說:“覺得自己年輕和身體健康,會增強人們的樂觀情緒以及戰勝困難的信心,這樣有助于減輕壓力,增強免疫系統,最終降低患病風險。”

 我們的性格确實在影響着我們的壽命長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點,身心醫學表明,有些性格會危害身體健康,影響壽命。并建議盡可能緩解以下這些性格類型

  脾氣暴躁型

  每次發脾氣都會讓我們的心髒受到一次傷害,給自己的身體增加一份負擔。憤怒是一種不良情緒,是消極的心境,它會使人悶悶不樂,低沉憂郁,進而阻礙情感交流,導緻内疚與沮喪。有關醫學資料認為,憤怒會導緻高血壓、潰瘍、失眠等。據統計,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的人患癌症和神經衰弱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大得多。

  焦慮緊張型

  焦慮是指一種預感即将面臨不良處境的緊張情緒。一項針對1800名男性長達30年的調查顯示,煩躁不安的人最易通過吸煙安撫心态,但是這樣短暫的緩解和香煙造成的長期危害相比,并不值得。

  忍耐憂郁型

  與脾氣暴躁的人不同,有些人遇到事情慣于忍氣吞聲,把悲憤、生氣、郁悶壓在心底。這類人不但在社交方面處于劣勢,而且身體素質也大打折扣。研究表明,這種性格的人易患外周動脈疾病,早亡的幾率更大。因為他們更易受負面情緒影響,而忽略快樂的感受。

  鑽牛角尖型

愛鑽牛角尖的人,遇事較真,有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這樣的人在科研開發上,容易做出一番成就。但如果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不利于身心和諧,加快衰老。

  多疑嫉妒型

  多疑嫉妒型的朋友,人際關系大多不好,容易孤獨、郁悶,惴惴不安,嚴重的還會産生被害妄想。研究表明,對别人懷有敵意、處處提防的人内心承受更多的壓力,從而導緻體内一種蛋白質含量驟升,該蛋白質和心髒病、糖尿病有很大關系。

  拖拉散漫型

  拖拉散漫是指生活中丢三落四,對事業缺乏相應的目标等。20多項研究均證實,自律性、組織性強的人要比意志薄弱的人多活2—4年。研究人員認為,能控制自己的人不容易染上抽煙、酗酒的惡習,所以壽命更長。

  一般來說,性格與疾病是有“互動”關系的:不良性格可緻病,不同的性格類型與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後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C型”性格的人更是這樣。科學家将易患癌症的一類人的性格稱為“C型性格”,C就是取Cancer(癌)的第一個字母,預示具有這種性格特征的人易患癌症。“C型”性格的人往往是情緒長期受到壓抑,性格特點主要表現為:

   1、過分壓抑自己的負性情緒。即不善于表達或發洩諸如焦慮、抑郁、絕望等情緒,尤其是經常竭力壓制原本應該發洩的憤怒情緒。

  2、行為退縮。由于負性情緒不能及時宣洩,而導緻一系列退縮表現,屈從于權勢,過分自我克制、回避矛盾、遷就、忍讓、寬容、依賴、順從,為取悅他人或怕得罪人而放棄自己的愛好、需要。

  3、易出現無助、無望的心理狀态。經常無力應付生活的壓力,而感到絕望和孤立無援,往往表現出過分的克制、謹小慎微、沒有信心等。  

    C型性格的人,往往對人生、事業,對人際溝通過分焦慮,不善與人交往,對不幸之事内心體驗深刻,過分忍耐,因而長期處于壓抑狀态,乃至不敢正視矛盾,抑郁寡歡。難免不使免疫功能下降,因而導緻各種代謝機能發生障礙,誘發各種癌變,因此,C型性格也稱癌症性格。

隻有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才有神經内分泌系統的協調,才有髒腑生理功能的正常。我國每年發生腦卒中病例約300萬,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前列;心梗發病約60萬例,心腦血管病死亡約260萬人。最令人擔心的是,心腦血管發病和死亡呈年輕化趨勢,30歲左右發生心梗和腦卒中的已屢見不鮮。

  情緒的好壞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當人遇到精神壓力而處于緊張、憤怒、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态時,都會引起生理上的異常改變。若時間較長,反複發生,便可能由功能性改變逐漸演變成器質性損害。有關專家對千餘例病人調查發現,75%是由于心理因素而誘發,尤以憤怒居首位。

人活在世上曆經風雨坎坷、是非曲直,有成功也有失敗,有快樂也有痛苦,有恩德也有怨恨,但不必事事都耿耿于懷。唯保持一顆平和、甯靜之心,遠離凡塵的攪擾、牽累,才能有益于健康;隻有善于忘記者,才是豁達之人。著名的愛國将領張學良百年華誕之際,前去美國采訪的新華社記者請他談談長壽的秘訣,老人家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隻有把什麼都不放在心上”。善忘的确是老年人的養生良方,它能使人更坦然、更恬淡地面對生活,從而永葆愉悅健康的身心。

人類的心理素質不僅受神經系統天生的特性影響,後天的社會生活環境對心理的發展,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應該注意從小就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會應付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保證心理上健康和良好社會适應能力,為争取健康長壽奠定基礎。
三、長壽人的飲食習慣

1991年,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廣西巴馬為“世界第五長壽之鄉”。“世界長壽鄉”的标準是每10萬人中至少應有7位健康的百歲老人,而當時擁有24萬人口的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有健康百歲老人74位,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30.8位,是國際上關于“世界長壽鄉”标準的4.4倍。廣西巴馬也因此成為世界長壽率最高的地方。 在五個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的世界長壽之鄉中,中國廣西巴馬是長壽鄉之首。巴馬瑤族自治縣位于廣西盆地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屬于亞熱帶地區。

  根據當時的統計表明,巴馬縣有80歲到90歲的老人2800個,90歲到99歲老人395個,100歲以上老人74個。自從巴馬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宣布為“世界長壽之鄉”後,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的記者先後到這裡采訪百歲老人,其中有不少是世界著名的新聞機構,而從全國各地慕名到巴馬養老延年的人也越來越多。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人的壽命與四大因素有關,一是,約占15%;二是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約占17%;三是醫療衛生水平,約占8%;四是生活方式與生活習慣,約占60%。有關部門研究表明:巴馬人長壽的原因既有基因遺傳因素,更重要的是盤陽河的水以及獨特的“”和“天然氧吧”。

專家發現,巴馬多數長壽老人大都飲食清淡,一日兩餐,終生以玉米粥為主,搭配雜糧、飯豆、綠豆等交替食用。一年四季,吃自家種的新鮮蔬菜,野菜極為豐富,肉食一般每月2~5餐不等。做菜主要使用當地特産的火麻仁油或茶油。火麻仁油味道清香,含有油酸、不飽和脂肪酸、亞麻酸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還可以潤燥滑腸、滋陰補虛、降低血壓和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因此,巴馬人極少有心腦血管疾病。

巴馬長壽老人常年吃的是玉米、稻米為主食,副食有紅薯、芋頭和蛋類,經常食用的蔬菜品種十分豐富,可分為豆類、家菜、野菜、筍類和瓜類等5種。其中,豆類有黃豆、花生、飯豆、缸豆、綠豆、豌豆、四季豆等10餘種,家菜有白菜、芥菜、蘿蔔、大蒜苗、紅茹苗、南瓜苗、南瓜花、西紅柿等幾十種;野菜有苦脈菜、雷公根、野杜丹、羊角菜、蕨菜等近百種;筍類有南竹筍、金竹筍、甜竹筍、苦竹筍、刺竹筍、毛竹筍等;瓜類有南瓜、黃瓜、冬瓜、絲瓜等。油類主要有山茶油、火麻仁油及各種動物油等。肉類有豬、雞、鴨、鵝、羊、牛、狗、兔等及少量的野生動物肉和魚蝦類。過去由于極端貧困,很少吃到肉類,現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蛋類、魚類菜也常進百姓餐桌。

  但是,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老人們最愛吃的還是“合渣菜”,即将黃豆磨成粉或漿狀,配以各種蔬菜一鍋煮,這種湯營養豐富,可口潤腸,易消化。另一種叫火麻湯,即将火麻籽打碎浸水取汁來煮菜。巴馬民間有諺語:貴州有天麻,廣西有火麻。天麻以入藥為佳,而火麻則以入菜味美清香深受長壽老人的喜愛。當地的水果十分豐富,一年四季不斷,主要有桃、梨、李、枇杷、柑桔、柚子、芭蕉、番石榴等,野果有野葡萄、野草梅、野芭蕉、牛甘果等。

研究發現巴馬長壽老人的飲食有“五低”和“兩高”的特點即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質、低鹽、低糖,以及高維生素、高纖維。長壽老人吃不忌口,菜譜應季節而變化,保持新鮮、多樣、可口。

  可以看出巴馬長壽老人的這些食譜對傳統營養學教科書提出了挑戰。教科書上說,一個人正常的熱量應維持在2400大卡以上,但巴馬長壽老人大多數僅在1400-1500大卡左右。按傳統标準,這麼低的數字人是難以存活的。但巴馬長壽老人卻活到了100多歲。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因此指出,對人體生理真正帶來健康、長壽的,并非是現代西洋醫學、營養學作為指導原理的“高熱量、高蛋白質營養論”,而是“谷菜食品的營養論”,這就是森下自然醫學理論。這一理論認為,世界某些長壽之鄉由于違背了這一原理,故在長壽延續鍊條中出現衰退現象。具體地說,高加索、巴基斯坦、厄瓜多爾、比爾卡班巴村等地此種現象日益嚴重。

  巴馬所略鄉坡幫村黃家英老人,106歲時仍然鶴發童顔,她四代同堂,耳不聾,眼不花,依然擅刺繡、懂草藥,樂于助人,是屯裡人人愛戴的“老祖宗”。貓豆、紅薯葉、苦脈菜、火麻湯、玉米粥這些就是黃家英老人一天的食譜。

  據調查,巴馬人幾乎都是清淡素食者,隻有逢年過節才吃些肉食品。主要喜歡吃的肉食有:當地所産的一種體小肉嫩瘦肉多的巴馬香豬、黑山羊、當地盤陽河中的油魚、土雞、土鴨及野豬等類的動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馬的山區裡種植許多豆類植物,如黃豆、竹豆、貓豆、彎豆、刀豆、四季豆、荷包豆、籬笆豆等,都是長壽老人最喜歡吃的食物。巴馬的長壽老人吃的都是本地産的自然生态作物,沒有污染,都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各國醫學專家考察巴馬壽星的飲食結構後發現,他們“粗、雜、素、淡、鮮”的飲食中,具有低熱量、低脂肪、低動物蛋白、低鹽、低糖、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五低兩高”特點,這符合根除現代“富貴病”的壽膳飲食結構。從巴馬110例百歲老人死亡原因的回顧性調查資料表明,沒有一位百歲老人死于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或者癌症。

自古以來,長壽就是人們從未停止過的追求。研究表明,長壽絕非偶然,它和居住環境、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各方面密切相關。中國各地許多長壽老人,他們雖年逾百歲,依然生活自理、精神矍铄,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卻有着不同的養生高招。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新疆就被國際醫學會列為世界長壽區之一。獨特的氣候生态環境和品種繁多的瓜果,使得新疆成為百歲老人的聚居地之一。在新疆莎車縣阿熱勒鄉塔熱木博依村,住着一位遠近聞名的老壽星——圖如普·艾麥提。戶籍信息顯示,圖如普生于1892年2月5日,當時算下來已經122歲,看上去精神氣爽,他頭戴一頂白帽子、嘴下一把絡腮胡,皮膚紅潤緊緻、腰闆硬朗,實在難以相信已如此高齡。隻有脖子上布滿的密密麻麻的細紋,像“年輪”一樣,在訴說主人經曆的漫長歲月。

  圖如普一共結過三次婚,和前兩任妻子均未生育,直到79歲時娶了年僅35歲的第三任妻子,三年中一鼓作氣就生了一雙兒女,完成了當爹的夙願。如此好的體質秘訣在哪?老人說這要歸功于巴旦木和核桃!他在自家地裡種了巴旦木樹和核桃樹,産量足夠家裡人吃。他每天都會抓一把巴旦木和核桃放在衣服口袋裡,早飯後、農活間歇、睡覺前,想起來就吃。圖如普老人說“人老了,牙口沒原來好了,我就把巴旦木、核桃掰碎,仍然每天都吃。”

  圖如普的兒子阿達烏拉介紹,父親從不吸煙、喝酒,這在維族老鄉們當中顯得很“不合群”。飲食上,老人沒什麼忌口,喜歡吃肉,但隻吃瘦肉,家裡常吃的蔬菜都是自家種植。

2014年7月19日,依照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1897年7月19日”,四川雙流縣太平鎮前進村9組(現為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太平鎮)的付素清正式邁入117周歲,繼續穩坐四川最高齡老人的交椅。這位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是什麼?她平時的飲食習慣卻是三餐都要吃熬鍋肉,零食要吃的“嘎嘣脆”。付素清老人愛吃的熬鍋肉一般和着青椒炒,但她一塊青椒都不吃,隻吃肉,還必須是帶肥肉的。女兒徐淑華說,要是哪頓飯沒做熬鍋肉,付素清刨了幾口米飯就不吃了,下頓有熬鍋肉,就要吃一大碗飯。

  午飯時間照例捧出一堆下酒的花生擺上桌,輕輕往付素清老人面前一推,老人家馬上就把手伸過去了,一點一點的,把花生往自己兜裡裝。她就愛吃花生胡豆這些硬的、脆的東西,脆的旺旺雪餅她喜歡吃,軟和的蛋糕一點不喜歡。就連吃水果,付素清老人也隻喜歡像梨這類口感脆的水果。

東陽市的百歲老人張天元,年輕時因家裡窮,為了養活5個孩子,兩口子隻好多種蔬菜,吃菜。張天元老人說,“蔬菜也是從頭吃到腳,不舍得丢掉一點,有些菜葉很苦,我們也吃。他們後來還愛上了吃苦菜。張天元老人的妻子,也是長壽之人,去世時91歲。

我國公認的六大長壽之鄉是:江蘇如臯市、廣西巴馬縣、湖北鐘祥市、四川樂山市、新疆克依地區、遼甯遼陽興隆村。人們經過調研發現,長壽與人類賴以生存的水土、社會環境、民情民風、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等都存在必然的聯系。一些專家認為,六大長壽之鄉的膳食特點,應該說是那裡的老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吃飯有規律

  定時而食。這樣可在時間上形成條件反射,既可增強胃腸蠕動,增多消化液分泌,增進胃腸的消化吸收,又可使吃進去的食物得以由胃從容地按時排空,使胃得到适當休息。

  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

  “饑而不食,則精氣乏竭”,但貪多求飽,也會傷身折壽。所以,絕大多數長壽老人都切實做到了吃七分飽。對特别喜愛吃的食物,能夠自我克制。

  粗糧和細糧搭配合理

  調查發現,如臯本地172位百歲老人中,有74%的人每天都是早晚吃粥,中午吃大米幹飯。粥的用料是粳米、粟米、玉米面、大麥糁等。這些谷類所含營養成分豐富多樣,在維護健康方面有着特殊功效。

  飯菜清淡

  吃天然食品,不吃或極少吃含有色素、防腐劑等添加劑的食品。被列為全國六大“長壽之鄉”的巴馬、鐘祥、樂山、如臯、克依、興隆地區的長壽老人,絕大多數以天然谷物、豆類為主,吃菜葷素兼有,以素為主,多吃青菜瓜果、豆制品和蛋類,絕對吃素的人很少,如如臯的百歲老人中隻有一人。 

  适當吃肉及水産品

  大多數長壽老人不挑食,對肉、魚、蝦也不過于拘泥,關鍵在于少吃,吃得适量。這些老人對食用脂肪過多的食物會引發高血脂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弊端略知一二,但他們也知道限制過度甚至一點不吃,也不一定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以植物油為主

  油脂以豆油、麻油、菜油和花生油為主,一般不用或很少用動物油。吃植物油減少了脂肪的攝入,也減少了熱量的攝入,可防止肥胖症的發生。亦可預防高血壓、心髒病、糖尿病等老年病發病的幾率。

  多食當地土特産品

  尤其應多食豆類、山芋、花生、白蘿蔔、胡蘿蔔等營養和食味俱佳的食物。如鐘祥、樂山地區的長壽老人常吃黃豆、黑豆、綠豆等豆類和豆制品,這些食品為老人們一生提供了充足的蛋白質來源。又如如臯地區盛産玉米、大麥、荞麥、銀杏、花生、白蘿蔔、胡蘿蔔、山芋、芋頭等,許多老人對這些特産愛不釋手、百吃不厭,而這些東西都是營養豐富的長壽食品。

  多吃容易咀嚼、消化的食品

  少用或避免用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興隆、如臯、鐘祥等地區的長壽老人喜愛吃粥。他們所食的粥五花八門,品種極豐。有粳米粥、玉米粥、番薯粥、綠豆粥、紅棗粥、蘿蔔粥、核桃粥、栗子粥等。這些名目繁多的粥類,既味美可口,又能健體強身。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

  堅持多喝水

  多喝白開水、綠茶水和少量酒水,不喝飲料。如樂山、鐘祥等地的長壽老人喝的是山泉井水和自家釀的谷酒、甜酒;如臯特産的黃酒,更是當地許多老人必備的飲品。

  選擇新鮮綠色食品

 根據調查,長壽鄉的許多百歲老人習慣于用煮、蒸等烹饪方法,少用或避免用油炸、煎或燒的方法烹制食物。這樣,既避免了食物在加工烹調過程中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又避免了因食物在煙熏燒烤中産生緻癌物質,對身體很有好處。

  盡量減少鹽的攝入

  老人們每日食鹽一般在6克以下,少數老人用量稍大些,但都控制在6至8克之間。另外,許多百歲老人少吃糖或不吃糖,隻有個别人對糖或含糖較多的蜂蜜有偏愛,攝入量比較大。

以上這些是我國六大“長壽之鄉”活過90歲乃至100歲以上老人飲食上的共同特征。世界各地的許多長壽老人,他們都有着各自的養生飲食習慣。112歲的古巴長壽老人胡安娜.羅德裡格斯,把自己的長壽飲食秘訣歸于“多食薯類、豆類和适量肉類食物,”;114歲的巴西老人瑪麗亞,則是每天早飯都要吃一個面包和一些水果,偶爾會喝點小酒;114歲的美國長壽老人沃爾特.布羅伊甯,在控制飲食方面頗為嚴格,他每天隻進兩餐。生前接受采訪時說,“我要告訴這些人,節制飲食,堅持下去。你會發覺身材更好,感覺更棒”。

然而在中國的巴馬,人們一天隻吃兩頓,甚至有時一天隻吃一頓。巴馬大多數長壽老人每天攝入熱量1400大卡至1500大卡,國際标準是一個人每天正常的熱量需要2400大卡。按此國際标準,巴馬人在饑餓中生活,卻活出長壽,也使得巴馬成為世界長壽之鄉之首。

四、長壽人的生活起居

  中國古代醫書《黃帝内經》曰:“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就是指人們要有規律的生活、要有良好的習慣。人們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就能夠保養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所以清代名醫張隐庵稱:“起居有常,養其神也”。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順應自然界的晝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變化規律,并要持之以恒。

  一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體應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而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中醫認為,一日之内随着晝夜晨昏陰陽消長的變化,人體的陰陽氣血也進行相應的調節而與之相适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人體内的生物鐘與自然界的晝夜規律相符,按照體内生物鐘的規律而作息,有利于機體的健康。

  一年的起居有常:是指人體應按照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規律對起居和日常生活進行适當地調整。一年四季具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特點,生物體也相應具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人體在四季氣候條件下生活,也應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而适當調節自己的起居規律。

“起居有常,食飲有節。”對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巴馬百歲老人大多耳聰目明,思維敏捷,精神狀态很好,正是得益于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

終生從事勞動,是巴馬長壽老人共同的生活習慣。90%以上的老人在10歲以前就開始從事一定的生産勞動。60%的人進入60歲後,每天仍然從事8小時以上的生産勞動。在巴馬,六、七十歲的年輕老人還算壯勞力,八、九十歲老人算半勞力,九十歲以上的老人才退出生産勞動。很多百歲老人一生不辍勞動,不能做重體力勞動時,仍然力所能及地洗衣、做飯、揀柴火、帶重孫。

  百歲老人從事生産勞動的年齡低,停止勞動的年齡高,他們退出生産領域有一個從整勞力到半勞力、從半勞力到家務勞動的勞動量遞減過程。這一過程恰好與人逐漸衰老的生理過程相吻合。巴馬老人一輩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極有規律,生活節奏長期穩定,這種行為方式與生理機能的自然規律合拍,長壽也就是自然的了。長壽老人大多住在半山腰,出門要上下坡,長期的登高運動無形中使腿部肌肉和體力得到鍛煉,不僅對保持心、肺功能也有積極作用,而且能增進大腦的協調性、平衡性,有效地防止老年癡呆。

   生命在于運動。巴馬長壽老人的一生是運動的一生,從日常家務勞動到各種農活,從射箭、打獵、拔河、打陀螺等體育活動,到下棋、剪紙、書畫、唱山歌等文化活動,都已經融入老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東山鄉文錢村瑤族老人藍茂良是遠近聞名的射弩高手,103歲時還活躍在射弩場上。

巴馬老人一生都不從事劇烈的運動,最常見的運動是爬山,不斷地翻越高坡、低坡,其它的一些活動,也隻是有規律的運動四肢,柔和的進行推、拉、彎等活動,即自然舒展身體,活動筋骨,每天進行。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認為,劇烈的運動不可能達到健康效果,反而加速了體能的消耗和人的衰老。

  巴馬百歲老人青年時期由于社會因素均有饑餓史。進入老年期後,他們的飲食更加有節制,日食2餐至3餐,從不暴飲暴食。由于以素食為主,每日兩粥一飯,巴馬老人均自然處于限食。日複一日,形成習慣。

    巴馬長壽老人和當地不同年齡的人一樣,普遍有唱山歌的愛好,目前在全縣135名有影響的山歌手中,百歲以上的有2人,占1.48%;71歲以上的有44人,占三分之一。分别出生于1897年和1899年的巴馬縣甲篆鄉平安村拉享屯的長壽姐妹黃美根和黃美念,從少女時代起就愛好唱山歌,現在仍經常唱。黃美根說:“現在唱以前唱過的山歌,特别來勁,心情愉快。”回憶起年青時候唱歌的快樂,這位老人眼睛裡就充滿了光芒。

  中國保健協會的有關專家在調查中發現,巴馬布努瑤在婚姻方面保持着古老的習俗。他們傳統習慣是:晚戀、晚婚、晚育,嚴禁婚前。新婚之夜,夫婦不入洞房;半個月之後,新郎才請新娘回來住上一兩天。此後。隻有逢過年或大事才能鵲橋相會。這樣“小别勝新婚”的方式,使性生活量少質高,而且富有激情。
在巴馬,妻子後期才能到夫家落腳長住,但與丈夫分床而眠。等到孩子出生之後,夫妻正式分床而睡,兒子随父睡,女兒随母卧,減少夫妻間的肌膚之親,避免房事過頻。調查結果顯示,長壽的頻率為:青年時每月4~8次,時每月2-4次,壯老年時每月1~2次,70~90歲老人1至數月一次。專家認為,巴馬人繼承了“節欲保精、清心寡欲”的優良傳統,在世界長壽村獨樹一幟。

巴馬人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安甯,以“平靜的心理、豁達的眼光、溫和的舉止”面對日複一日的生活,他們“耕作不辍,平淡寡欲,無為而樂”,浸潤在怡然自得的心境中,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實際上一生堅持勞作,生活有規律,飲食定時定量也是其它地區長壽老人生活起居的共同特點.

山東省濟南市103歲的老壽星李靜軒,每天早上4點鐘起床,不管刮風下雨,雷打不動,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改變。為此他還總結出了個“三定四忘五行拳”的長壽秘方。三定就是定時吃飯,定量吃飯,定時睡覺。四忘就是忘記别人的短處,忘記自己的長處,忘記曾經給予别人的幫助,不忘别人給予自己的幫助。五行拳就是堅持不懈地按時練拳。有規律的生活和鍛煉,使得李靜軒老人身體逐漸變得健康強壯起來。百歲高齡的他還能虎虎生風地施展拳腳,還能在壯漢身上施力氣。這一切應該都是來自于有規律的飲食和起居.

  新疆百歲老人中,終生從事體力勞動的占98.05%。他(她)們普遍從青少年起就參加體力勞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歲之後仍然堅持運動散步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102歲的維吾爾族老人毛拉提·帕裡塔,年輕時當過小商販,到處走動,後來一直務農種瓜,雖年已過百,健康狀況仍然良好,還可以做瓜果買賣。

從夏禹開始到末代皇帝溥儀為止,我國共有皇帝近500個,其中活到70歲以上的僅有9人,而清高宗乾隆皇帝活到89歲。是中國曆史上的長壽皇帝之一。據說,乾隆皇帝暮年身康體健,一生未用眼鏡,去世前兩年還能外出狩獵,臨終前不久尚能寫字讀書。這一切與良好的生活起居是分不開的。
  乾隆的起居飲食很有規律。他大約早上6點起床,洗漱後用早膳;上午處理政務,和大臣們議事;午後遊覽休息;晚飯後看書習字,作文賦詩,然後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鮮蔬菜為主,少吃肉類,并且從不過飽。乾隆從不抽煙,但喜飲喝茶

乾隆皇帝一生中6次下江南,5次遊五台山,3次東巡泰山。這在交通不發達的當時,盡管有船乘有馬車可坐,也是一件不易的事情。通過遊覽名山大川,不僅使他開闊了視野,磨練了意志,而且鍛煉了身體,增進了健康。乾隆皇帝還經常練習射箭和打獵。如此涉足野外,入寬闊幽靜之地,欣賞自然美景,呼吸新鮮空氣,心曠神怡,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為健康長壽增添了活力。          

   人體各種生理功能,呈現出近似晝夜的節律變化或以日、月、季、年為周期的節律變化。生理節律是人體和自然環境協調一緻的表現,是維持人類生命的重要因素。每天按時起居作息,就可保持精力充沛;每日定時進食,可促使消化腺定時分泌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世界衛生組織在1992年提出“健康四大基石”,第一是“合理膳食”;第二是“适量運動”;第三是“戒煙限酒”;第四是“心理平衡”。美國有個研究報告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壓的發病率減少55%,腦卒中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腫瘤減少1/3,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五、長壽人的生存環境

  20世紀80年代一則報導引人注目:在歐亞交界的黑海之濱,高加索地區的村民們都很長壽,是世界上唯一沒有發生癌症的地方。老人們都能活到100歲以上,最高155歲,平均壽命120歲。村民的排便無惡臭,且排便迅速,顯示出消化吸收功能好,腸内沒有異常發酵。村民們發病率極低,一般都是無疾而終。世界衛生組織前往調查,發現該村環境與空氣污染少,村民有飲山泉習慣,專家認為,該山泉在地下遭遇了良好的地磁切割,形成天然的小分子水,這就是高加索地區村民們的生存環境。

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每個人居住的小環境。在這些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每時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機體。這些因素可概括為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學的,不僅錯綜複雜,且處于經常不斷的變化之中。人體借助機體内在調節和控制機制,與各種環境因素保持着相對平衡,表現出機體對環境的适應能力,但是人們的這種适應能力是有限的,當有害的環境長期作用于人體,或者超過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中國長壽區主要分布在中南亞熱帶及熱帶邊緣和新疆的暖溫帶地區;主要植被類型為閩粵桂低山平原常綠闊葉林區、西雙版納山地季雨林區及塔裡木盆地荒漠草原區。優美的自然環境、良好的水質、食物中豐富的微量元素、深厚的文化底蘊及祥和的人文環境,共同構成了長壽區的自然人文環境特征。

自然環境:長壽區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500m以下。廣西巴馬縣長壽區的平均海拔高度為600-800m;安徽省六安縣的華山村海拔高度為500m左右;山東省長清縣張夏鎮小劉莊海拔為300m;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塔坪村海拔1200m;成都平原地區長壽村海拔800m左右。新疆阿克蘇長壽村平均海拔高度為1114.8m。

長壽區一般都是氣候條件良好,氣候溫暖,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氣溫20℃以上;雨量充沛,但不濕不燥,涼爽宜人。巴馬縣長壽村平均氣溫為20℃。長壽區自然植被狀況較好,植被覆蓋度高,一般都在60%以上。茂盛的植被不但是生物多樣性的基地,而且是很好的氧吧和清新空氣的“源地”。同時,長壽區河網密布,河流貫穿全境,水量充沛,既可補充地下水,又可攜帶走水中對健康不利的物質,是良好的天然“清洗劑”。在,空氣的負氧離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宮、百魔洞和百鳥岩等旅遊景點,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竟高達2000~5000個。兩岸達3000個以上,縣城城區的負氧離子也高達2000個以上。

負氧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和“長壽素”。它能改善肺的換氣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功能狀态,調節抑制興奮過程,起鎮定安眠、穩定情緒的作用,适量的負離子對許多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具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的瀑布并不多,但森林覆蓋率卻高達57%,再加上巴馬地區的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等因素的影響,産生電離而釋放出的電子,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形成負氧離子。又由于巴馬地區磁場高,是雷擊的重擊區,最易産生負氧離子。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中老年朋友,每天都到巴馬的百魔洞裡來“吸氧”,在山泉中沐浴,絡繹不絕。

長壽區大多遠離工業生産開發區,環境質量好,空氣清新,污染少,甚至無污染。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較高,有害成分含量很低,很多長壽村,大氣中SO2和NO2含量,分别為國家規定的最高允許濃度的1/50至1/10左右,屬于一級大氣環境質量标準。長壽區飲水水源的水質良好。廣西巴馬長壽村居民的飲用水,是喀斯特地區的地下水,水質純淨,含有偏矽酸和锶的低鈉礦泉水,還富含碘、鋅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海南島通什地區長壽村,飲水水質良好,水中多含鎂、鈣等生命元素。

長壽區不僅飲水中含有豐富的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其他食物中也同樣含有多種與生命有關的微量元素,這有利于減少疾病,促進居民的身體健康,進而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據有關專家調查,山東省長清縣張夏鎮長壽村居民所食用的主要食物中含有較多能抗衰老的微量元素硒。該長壽村飲水、小麥、玉米、紅薯、土壤等生态系物質中所含的硒,均高于附近非長壽村。硒含量的這種差異,還體現在人體和家禽上。長壽村居民的頭發和雞的内髒、雞毛中的硒含量也高于非長壽村。

  1999-2006年通過7年的研究表明,巴馬的地下泉水富含各種有益于人體、皮膚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同時受0.45~0.5高斯的強地磁影響,水分子被切割成僅為0.5納米的小分子結構,一接觸皮膚就迅速滲入皮膚表層,直達有棘層和基底層。巴馬珍稀的天然小分子團水,能夠進入細胞核和DNA,活化細胞酶組織,激發生命活力。人長期飲用巴馬壽珍泉,對身體具有顯著的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的作用,是世界罕見的健康之水、生命之水。

地球的一般地區地磁約在0.25高斯,據有關專家研究報告,巴馬的地磁高達0.58高斯,是一般地區的一倍多。有科學考證:人們生活在恰當的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血清清潔且循環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能協調腦電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質量。外地來旅居的朋友,會感覺到在巴馬睡眠很好,這就是高地磁作用的原因。

陽光就是太陽光線。到達地球表面的光線分為紫外線、可視光線、遠紅外線。紫外線對人體最有影響,最有害。但在高磁場的反作用下,可把有害的紫外線反射回去,隻保留了遠紅外線。在高磁場的作用下,即使在烈日下,也不會感覺毒辣。遠紅外線不僅能激活水,更能不斷地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

另外,的土壤有豐富優質的和。專家公認,全世界最純正、最原始的乳酸菌在巴馬。九十年代日本專家到巴馬,從百歲老人的腸胃液裡提取了乳酸杆菌,回國後進行培養用于乳酸奶。因此,巴馬的百歲老人無心髒病和腦血栓,絕大多數都是無疾而終。  

個人居住的小環境:巴馬瑤族自治縣城區有座母雞山,山腳下的一個岩洞裡,住着年過六旬的張延林。他的子女早已離開岩洞成家立業,多次欲接他出洞享福,可他卻覺得洞中生活才惬意。他每天挑水、打柴、種菜,悠閑清靜,過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面對越來越多的好奇造訪者,老人感歎說“冬暖夏涼,清靜,自由,逍遙快活賽過神仙,你們外面的人哪裡懂啊”。

人類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建立和保持同自然環境與居住環境協調一緻的關系,其實古代所講的“風水”,主要是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祖國醫學早就提出“天人相應”的學說,也就是說人類生活生存就必須和自然環境,居住環境相協調,維護人體的陰陽平衡,這樣才有利于健康長壽。人生大約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住宅環境中度過的,居住的環境和衛生狀況,會直接影響着我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建造、選擇住宅,創造一個舒适清靜的生活環境,對保障我們的健康長壽、少生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舒适安暖的居處并非是華麗的廳堂與宏大的殿宇,也不是貴重的帳幔和寬大的床鋪,而是要求居住的房屋要面朝南方,住宅要明暗适中,明暗各半。就我國大部分地區而言,住宅朝向最好是坐北朝南。因為門窗朝南,冬季可避風寒之侵襲,夏天可接受南風的涼意;既可避免與減少夏天強烈陽光的照射,冬季又可多接受陽光日照,提高室溫。南向房屋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最利于采光、通風和溫度、濕度的調節,是最合理的建築。

良好居住環境另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選擇建房地址,古今專家都認為,建房的最佳地址是依山傍水。依山,在冬季山上的樹木可減低風速、擋風沙、避寒冷;在夏季可減少陽光輻射、調節炎熱氣候。傍水,則用水方便,又有利于調節空氣,清除濁物。另一個優選原則,是住宅的地址應選上風位、上水位、無污染的地區。這樣的環境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身心健康,是理想的居住之地。

住宅房間布置對房間的要求首先要做到“寬敞适中”,也就是說要求房屋既不宜太高,也不宜太矮,房屋面積也不宜太小或太大。合理的居室應該是“陰陽适中,明暗各半。”另外居住要重視自然通風自然通風,一方面可讓新鮮空氣進入室内,另一方面可以把污穢有害氣體及微生物、灰塵排出室外,這是保證人體健康、加強蒸發散熱、改善休息環境、預防疾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經過一夜之後,清晨打開窗戶,讓清風入内,會使人的精神頓時振奮與清爽。

  除自然環境外,社會因素和人文環境,包括所有與人共存的生物,直接或間接對人類群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都不能忽視。

人文環境:長壽區都有祥和的人文環境,民風鄉俗很好。家庭成員之間和鄉親鄰裡之間能和睦相處,互相關心;村民們團結互助,尊老愛幼,對老人愛護有加,侍奉周到;人們生活在濃郁的親情之中,心曠神怡,美滿自足。不僅物質生活滿足,精神生活也非常愉快。愉悅的心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加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延年益壽。

許多百歲老人與兒子女兒、養子養女、孫子孫女共同生活,多數四世同堂,甚至有五世同堂的情況,長壽老人每天與子女聚在一起吃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氣氛和諧溫馨,老人享受着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在廣西巴馬,多年來流行着這樣一個敬老風尚:年輕人如果虐待老人,姑娘嫁不出去、小夥子則娶不到老婆。在這裡,誰家有百歲老人是令人羨慕的事情,因為家有長壽老人就意味着家庭幸福。對于那些老壽星,人們更是表露出尊敬呵護之情,比如吃飯時,凡老人長輩在場,必請之坐于上席;走路時,如果見長者過來,年輕人自覺地站在路邊,讓老人過去。

優美的生存環境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多數長壽老人自幼就居住在樹木多、環境幽雅、空氣和水質無污染的地區,并且民風純樸,鄉親鄰裡之間和睦相處。老年醫學專家研究提出,從我國西北高原牧區一直延伸到東南山區,似乎存在着一個“長壽地帶”,在這條地帶上串連着許多馳名中外的長壽之鄉。被專家們描述的“長壽地帶,多為海拔2000~4000m的高原、山區或丘陵,有明珠般的草原綠洲或明鏡般的山泉湖泊。

這裡風光旖旎,空氣清新,日照充足,草木茂盛,氣溫、氣濕适宜,無污染、噪音、無放射線、電磁輻射等理化因素的幹擾,是“長壽地帶”得天獨厚的優勢。人們清心寡欲,内心祥和,再加上适度的低溫環境也使得他們新陳代謝率下降,“生物鐘”的運行速度減慢,所有這些對維護健康、确保長壽極為有利。

六、長壽人的遺傳基因  

 在意大利撒丁島一個偏僻的山村裡,康索雷塔·梅利斯迎來了她的105歲生日。她的8個同胞弟妹及她的兒女、孫子、曾孫、曾曾孫都齊聚一堂,共同慶賀。梅利斯家族當時已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長壽的家族,從此這個在當地小有名氣的長壽之鄉開始得到世界的關注,研究者紛紛前往,試圖解開這裡的長壽之謎。

    梅利斯的8個同胞弟妹,有4個年齡超過90歲,3個80歲以上,最小的也有78歲,每一位身體都還是很健朗,還能下田勞作、到教堂做彌撒、上山劈柴等等。當時梅利斯有9個孩子,24個孫子,25個曾孫,3個曾曾孫。這一天,一大家子都相聚在家,分享插着蠟燭的碩大蛋糕,共同慶祝康索雷塔·梅利斯的105歲生日。梅利斯的家鄉,佩爾達斯代福古小鎮的鎮長馬裡亞諾·卡塔,也送來一束玫瑰花為梅利斯慶祝生日。卡塔說“她今天看起來非常高興,容光煥發。盡管現在她走路需要幫助,但頭腦非常清楚。”

  佩爾達斯代福古,是意大利奧利亞斯特拉地區的邊遠小鎮,小鎮座落在撒丁島的地中海山丘叢林中,約有2000居民。長壽在這裡并不新鮮,該地區集中了撒丁島的大多數百歲老人,而撒丁島共有370個百歲老人,也就是平均每10萬居民中就有23個百歲老人,遠超世界其他地區。

  這些年,梅利斯家族的6個成員喪失了配偶,一些孩子也去世了。大部分家庭成員都生活在家,兒女陪伴,孫子繞膝。但他們依然很活躍,都是小鎮上人人盡知的名人。梅利斯79歲的女兒瑪塔,至今和母親一起生活,她說:“我們是親密的家庭——每個人都應該這樣生活。”

  許多研究者來這個島探究這裡長壽的秘密,大部分認為所謂長壽秘訣是一些綜合性因素:基因構成、飲食和環境以及集體中的歸屬感。意大利薩薩裡大學的研究者盧卡·叠安納統計了整個島上的個人數據,研究顯示這裡的百歲老人姓氏大多相同,說明他們之間有血緣關系,這是遺傳基因的作用。基因固然很重要,因為長壽可以遺傳的,但可以确定的是,這裡長壽的秘訣絕不是一個原因,還有其他的原因。

  安徽的金寨縣,天堂寨腳下有一個奇特的黃氏長壽家族,堂兄弟7人都已年過八旬,住在同一座古民居内。加上3名年過八旬的老伴,這座大宅子裡共有10位長壽老人。多年來,他們每天吃完早飯從家裡出發,一路說笑着翻山過河散步走到鎮上,再結伴回家,一圈下來足有5公裡,形成一道奇特的景觀,讓鎮上的年輕人羨慕不已。

這個長壽村名叫南河新屋灣,位于天堂寨白馬峰腳下,古民居數十間房子共用一個大門樓,全是青磚小瓦的徽派古建築,王邦富老奶奶虛歲九十,是兄弟7人的嫂子。老人精神矍铄,一口好牙還能吃炒黃豆。王邦富老奶奶12歲半參加紅軍童子團,什麼苦都吃過,困難時期吃過野菜和樹皮。現在生活好了,每天早中晚各吃一碗米飯,有什麼菜吃什麼菜從不挑食,雖然有酒有肉但是偏愛吃蔬菜,老人手腳利索,燒飯、洗衣服、喂豬都能幹。

堂兄弟7人中的黃範先85歲,老伴也有80歲了。黃範先老人自己還種着2畝多稻田,挑上近百斤的擔子能走幾裡路。這座大宅子的後山有口井,他們吃的都是山泉水,年齡大了,兒女們不讓他們幹活,他們就每天上午翻山“散步”,下午搶着幹家務活,閑下來就急得慌。

在廣西巴馬,甲篆鄉平安村108歲的黃鳳來,其父活到95歲、母親活到98歲才去世。巴馬鎮已故壽星盧氏三姐妹,老大盧娣花111歲去世,同母異父的老三盧娣妹97歲去世,老二盧娣肖當年107歲。這說明基因是巴馬現象的支持因素之一。

上海複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王笑峰認為,通常在人們40歲以前,遺傳對壽命的影響約占15-25%,此時生活習慣因素還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到了40歲以後,遺傳的作用開始越來越凸顯,并且随着年齡的增長,遺傳因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美國葉史瓦大學研究顯示,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占了70%,也就是說,活到這個歲數,拼的就是誰的基因好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長壽者的後代更容易長壽。如果你的爺爺奶奶活到了90多歲,甚至100多歲,你的長壽幾率要比别人大得多。王笑峰教授說,已經有确鑿的證據表明,如果你的親屬長壽,那麼你長壽的幾率也會增加,而且親緣關系越近,這種影響越明顯。美國波爾斯博士研究稱:如果你有兄姐是百歲壽星,那麼你活過百歲的概率将是常人的17倍。

發現長壽基因:人體内有多個基因主宰着人的生命長短,這些長壽基因的影響力可以改變人類的生命進程,不讓生命活力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它們能夠加強各個年齡段機體的自身防衛及修複活性。這些基因通過優化身體的生存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個體渡過困境的幾率。如果這些長壽基因處于激活狀态的時間足夠長,那麼還能顯著地增進生物體的健康,并延長壽命,并可以使人在70歲、90歲乃至100多歲時,仍然能夠保持機體50歲時的蓬勃朝氣。

德國基爾大學的科學家,比較了388位逾百歲德國老人與731位年輕者的基因,結果發現百歲老人組頻繁出現名為“FOXO3A”的長壽基因。由于日本人是著名的長壽民族,研究組又檢測了3741名逾95歲的日本人的基因,長壽基因仍然頻繁出現。在對大量的資料進行研究後,科學家終于證實:長壽基因的作用不分地區和性别,對世界各地的男性和女性都能發揮作用。

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報告稱,矮個子男子更可能擁有所謂的長壽基因。這項研究調查了8000位生活在夏威夷的美日混血男子,最終确定高矮和長壽之間的聯系。在夏威夷進行的這項研究開始于1965年,參與調查的8006位美日混血男子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多年來都一直被密切關注着。大約1200位男性活到了90歲和100歲以上,250位當時仍然活着。他們發現長壽基因在男性的早期發育過程中,會出現導緻個子較矮和壽命更長的可能性。矮個男性也更可能擁有較低的血胰島素含量,而且很少患癌。研究人員宣稱,盡管長壽與個子有關,但是高度隻是個體長壽的部分原因。人類的健康和壽命與基因和社會、行為、環境密切相關。

所謂“健康長壽基因”,并不是它有多麼神奇的力量,而是能夠在一定條件下減少人類的常見疾病,讓身體更健康而達到延壽。比如長壽基因它與細胞生長周期、、凋亡以及血管新生等有密切關系。在代謝方面,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胰島素的功能,維護體内新陳代謝水平,參與減少癌症、自身免疫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長壽基因還可通過與女性生殖系統的相互作用而影響人的壽命。

《科學》雜志曾報道說,科學家們已經在那些活到100歲或以上的人中發現了一系列的與一般人群相比特别常見的遺傳學特征。這些發現提出了也許在某一天,人們可以預先知道他們是否有可能活到非常老的年齡的可能性,盡管生活方式的選擇以及環境因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波斯頓大學保拉教授及其同僚對超過1000名的百歲或百歲以上的老人,以及相同數目的作為對照的人的基因組進行了檢測,他們找到了在百歲或以上的老人與随機選擇的個人之間有着最大差異的多個基因标志。因為人要活到非常老的年齡一定會有多個基因的參與,文章的作者接下來根據150個基因标志,研發出了一個可計算一個人達到異常高壽概率的模型。應用這一模型,研究人員可以預測某人是否可以活到百歲或以上,而且精确性達77%。

數學家及醫生史蒂芬.M.魏斯貝格,與知名的健身專家約瑟夫.克裡斯蒂安奴共同研究發現。不同血型的人的平均估計壽命可能存在差異:擁有最長的估計壽命的人是O型血人,這些人的平均壽命幾乎達到87歲。B型血的人還是保持沉着冷靜,他們往往會比O型血人早10年去世。估計壽命再少10年的是AB型血的人,平均隻能達到70歲。而平均活得最短的是A型血的人,僅僅62歲。在心理學家看來,這其實是意料之中的,因為A型血的人臉皮薄而且非常敏感,他們會一直為自己以及身邊的人操心,這往往會使心髒的負擔過重,甚至出現耗損。

但是血型與壽命的關系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發生改變,研究人員發現日本這個國家的A型血人,卻有着最長的估計壽命,高于其他所有國家。謎底在于他們能正确地對待飲食。日本人基本上食用大量的魚、米及豆制品,并且視他們的綠茶為寶貝。這種飲食方式有利于A型血的人。看來誰要想長壽,還得按照血型來合理地安排飲食。

研究長壽基因:科學家們在不斷預測人類的壽命極限:120、150……甚至有美國科學家預測本世紀末我們能活到200歲。這些預測,讓很多人産生了這樣的疑問:到底人類能活多久?怎樣才能長壽?一般認為,人類的自然壽命在100歲以上是确切無疑的。人的壽命,主要通過内外兩大因素實現。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環境和生活習慣。

對于長壽的研究,近百年來才開始科學化;近10年來,長壽研究逐步取得突破。德國科學家用15年的時間,調查了576名百歲老人,結果發現,他們的父母死亡時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多9—10歲。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長壽的遺傳因素非常重要。

人類壽命的延長是一個複雜過程,依賴于個體的遺傳特點和其産生的環境。影響人類壽命的基因可以分為持久性基因、短暫性基因和中性基因三類。俄羅斯研究人員在研究西伯利亞地區長壽者上述三種基因組合後發現,更多長壽者的基因是持久性基因的組合。并且發現持久性基因的組合能夠保障細胞的自然死亡,預防疾病發作。

長壽研究已成為一個跨領域、發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歐洲科學家看來,衰老是一種多基因的複合調控過程,表現為染色體端粒長度改變、DNA損傷、DNA甲基化和細胞氧化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影響了壽命的長短。歐洲科學家認為,“4号染色體”上有長壽基因,如果能發明出刺激長壽基因的藥物,就能減緩人類衰老的速度。在國内,科學家們也在做同樣的研究。

從2004年開始,他們在對廣西巴馬的長壽老人進行研究時發現,這些老人的4号染色體上可能存在長壽遺傳基因。法國和意大利等國的科學家還普遍認為,主要是載脂蛋白E2基因在對人的壽命起延長作用;在中國,楊澤教授等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長壽老人體内的載脂蛋白E3比較多,占到了80%—90%的比例,這也是巴馬長壽老人的遺傳标志。如何刺激它們更好地發揮作用,将是科學家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另外就是抑制“減壽基因”。說到這一點,人們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傷是導緻人類壽命變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基要是多了,就會導緻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會破壞酶和DNA,使細胞逐漸“衰老”。除了自由基,前面提到的載脂蛋白E4基因,會促使老年癡呆症的發作,損害壽命。如何抑制它的表達,也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點。

七、哪些食物利于延年益壽

   我國廣西的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與前蘇聯的高加索、巴基斯坦的罕薩、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中國新疆的和田等四個長壽地區相比,巴馬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勤勞淳樸的民風習俗之外,巴馬人所進的食物對維護長壽健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巴馬人每日進食了什麼樣的神奇食物,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可以讓人長壽健康的食物嗎?那麼到底有哪些食物利于我們延年益壽呢。

大家比較公認的長壽食物:美國醫學博士尼科勒斯-皮瑞肯在他風靡全美的暢銷著作《皮瑞肯的承諾——年輕長壽之道》裡,向人們推薦了10種“超級食品”,認為這10種“超級食品”不僅對于身體健康大有益處,更能讓我們鎖住青春。

1、愛莎伊:愛莎伊是一種棕榈樹的果實,它野生于巴西熱帶雨林中。研究顯示,這種小果子是世界上最有營養和能量的食物之一,專家指出,愛莎伊中含有高濃縮的抗氧化成分,可幫助維護心血管和消化系統的健康。

  2、蔥屬植物:大蒜、蔥、洋蔥及其他蔥類含有一種特殊辛辣成分,可刺激人體生成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肝髒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劑,可幫助肝髒提高解毒能力、排解緻癌物質。

  3、大麥:大麥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可幫助身體内脂肪、膽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并降低膽固醇;不可溶性纖維有助于消化系統的健康并預防癌症。

  4、藻類食品:海藻能降低膽固醇、血壓,提高免疫力和預防癌症。

  5、荞麥:荞麥比大米、小麥、小米等所含的蛋白質更多,其中高量的氨基酸還能有效地降低膽固醇、控制血糖。其中的類黃酮對血液循環和心髒健康都有好處,被稱為補血食品。

  6、豆類:豆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隻要和谷類食物合用,便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7、辣椒:紅辣椒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減肥,辣椒素能刺激胃液分泌,防止腸胃中有害細菌的滋生。甜辣椒同樣有益健康,它富含維生素C,能夠預防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延緩衰老。

  8、堅果:堅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種,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和抗炎症元素。堅果可以讓你的心髒更健康,還能起到抗癌的效果。

  9、豆芽:豆芽中含有高量、集中的酶,這些酶使豆芽比成熟的豆類更易消化。豆芽中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可延緩衰老。

10、酸奶等發酵食物:酸奶等發酵食物中的有益菌可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慢性炎症。

德國專家也曾在《焦點》雜志上公布了對人類健康最有裨益的十大長壽食品排行榜。研究人員認為,常吃這些食品不僅能夠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還可以增強體質,甚至延年益壽。這些食品分别是蘋果、魚類、大蒜、草莓、胡蘿蔔、辣椒、香蕉、綠茶、大豆、牛奶等。

研究人員認為每日吃一個蘋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蘋果含有的某些元素不僅具有消炎作用,還能阻止癌細胞發展。蘋果同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和愛斯基摩人與很少吃魚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專家建議人應當多吃魚,據說每周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肉,能夠使中風風險降低50%。
研究人員認為大蒜不僅能夠防治感冒,還能降低胃癌、腸癌風險,增強消化功能。另外大蒜還能很好地淨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預防血管疾病;隻要多吃草莓就能充分補充維生素C,草莓同時富含鐵,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草莓中的染色物質和香精油,能形成特别酶,預防癌症;胡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不僅能夠保護基因結構,預防癌症,還能改善皮膚,增強視力;

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還含有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能阻止糖份迅速進入血液,其中鎂含量豐富,吃上1根香蕉就能滿足人體24小時所需鎂元素的1/6;決定綠茶神奇功效的成分是兒茶酚,這種生物活性物質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前列腺癌,同時對減肥也大有幫助。不過為了燃燒多餘脂肪,每日至少應喝4大杯綠茶水。
研究人員認為大豆富含卵磷脂和維生素B,能夠提高思維能力,促進神經系統功能。大豆還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來源,盡管歐洲人還不習慣這種食品,但研究證實它确實對健康有益;牛奶是主要營養食品,富含高蛋白、易吸收的脂肪和乳糖。牛奶富含鈣,從小喝牛奶積聚的鈣能在年老時預防骨質疏松症,同時也是保障神經系統和肌肉骨骼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

實際上隻要食法得當,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食物,像小麥、玉米、蘿蔔、松子、白菜、海帶、薏米等這些平常食物都具有防病保健,延緩衰老的功效。也是許多一生貧困清苦的長壽老人常吃的食物。

  許多長壽老人常吃的食物:健康長壽該怎麼吃?長壽老人吃的飲食是什麼?養生學家和營養學家在大量調查中發現,大多數長壽老人的日常飲食有如下共同特征: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都是百歲老人,兩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兩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小米是老人最佳補品。很多老人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

  玉米當主食,玉米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普查發現,印第安人很少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原來是吃玉米的緣故。醫學研究發現,玉米裡含有大量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天天喝牛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裡的壽星更是這樣。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百歲壽星貝甯,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松迹象。

  每天吃一個雞蛋也是長壽老人普遍的飲食習慣。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另一大喜好。醫學家研究,紅薯能夠增強免疫力,并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紅薯因含鈣、鎂較多,所以還能防治骨質疏松症。

  “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豆腐也是許多長壽老人的喜好食物之一。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于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很多長壽老人冬天飲食不離蘿蔔。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蘿蔔是地地道道的老人保健食品。生吃可以止渴、清内熱、化痰止喘和助消化,熟吃能消食健脾并有補益功效。

  調查發現許多長壽老人喜歡吃胡蘿蔔,研究表明,胡蘿蔔能提供抵抗心髒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胡蘿蔔還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巴馬百歲老人的食物特點:巴馬的長壽現象與當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遺傳、飲食、勞動、精神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膳食結構。巴馬人的主要食物都是來自當地土生土長的自然生态作物。這些糧食和蔬菜都是自然生長的綠色食物,多為農家肥種植。特别是一些野菜,是自然界中自生自長的綠色蔬菜,因受地磁土質的影響,各種維生素含量比其它地區種植的農作物高出很多。這些農作物不施用任何化學藥劑,都是天然的綠色食品。

據調查巴馬老人吃的烹調油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用油量少,另一個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長壽之鄉的人們吃的都是本地自産的山茶油和火麻油。這兩種植物油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高,對預防血脂異常、動脈硬化非常有幫助。

  巴馬人吃肉食不多,主要以巴馬香豬以及油魚為主,隻有逢年過節時才食用肉食品,平時以素食為主。

  巴馬長壽老人最常吃的主食是玉米粥,用當地出産的玉米加入地瓜或者南瓜一起煮,巴馬人叫這種粥為“百歲飯”。巴馬人喜食粥,将玉米與各種雜糧、雜豆在一起煮,這樣的粥食不僅營養均衡,也使牙齒減少的老人不用費力咀嚼,有利于胃腸消化。

  新鮮的蔬菜也是巴馬人每餐不可缺少的食物,他們習慣将菜在開水中稍微一燙,撈出後蘸着佐料吃。佐料則是少許的細蔥、香菜,料汁中滴入少量的火麻油,再加入少量的醬油。。

吃自己習慣吃的也可長壽:到底哪些是長壽食物,哪些食物一定就會有損健康,在某種程度上講都是相對而言,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

老家是山東莒南縣的百歲老人馮鬥存,他的最愛是豬肉白菜炖粉條。幾乎天天都要吃,而且每次裡面必須放大塊的肥肉。不僅如此,他還要就着白酒一口白酒一口大肥肉地吃;山西運城103歲肖玉如老人更是不同尋常。她除了每頓飯一定要有肉吃外,如果能買到西瓜,不論酷暑還是嚴冬,她還要吃上一碗西瓜拌白糖。生冷食物按說是老年人的大忌,而白糖更是讓許多專家聞之搖頭的東西。可是肖玉如老人卻照吃不誤,吃得津津有味。

肖玉如老人是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雖然父母去世得早,但肖玉如卻得到了爺爺奶奶的寵愛。那個時代女孩子都要纏足,肖玉如怕疼不幹,爺爺奶奶也就放任自流了。富足的生活也養成了肖玉如愛吃肉的胃口。

出生于美國華盛頓州的道瑞士,2011年慶祝100歲壽辰之前,她已經移居到佛羅裡達州。每當被問到她的長壽秘訣時,她總會說‘吃喜歡的食物以及喝蘇格蘭威士忌’都能幫助她長壽。”她補充道:“我嘗嘗喝蘇格蘭威士忌,并且經常出席舞會和派對。我會吃鹹肉,喝酒以及吃所有我喜歡的巧克力”;113歲的珞瑪是一個擁有8個孩子的母親,已經有27個孫子,55個曾孫子和12個曾曾孫子了。1910年出生于英國北方的一個小鎮。當有人問及她為什麼長壽時,她總是說:“我喜歡抽煙,喝威士忌和吉尼斯黑啤酒,還喜歡玩撞柱遊戲。這些也許是我的長壽秘訣吧。”

吃自己習慣的東西,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有益于健康,能夠長壽。世界五大長壽之鄉的主要食譜也證明了這一點。日本沖繩是個海島,過去的沖繩人主要以打漁為生,主要食物就是魚;巴基斯坦的罕沙地處内陸,過去沒魚吃。當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食物主要以牛羊肉為主。專家們考證半天是吃魚好還是吃肉好,其實他們就是吃了習慣吃的東西。意大利經濟發達,所以凱姆博迪邁勒的人吃肉多;中國的巴馬長期以來是貧困山區,老百姓大多不能經常吃肉,隻能以蔬菜為主。可以看出百歲壽星們并不是故意要飲食清淡或者大魚大肉,他們不過是吃自己吃習慣的食物而已。

中央電視台的《中華醫藥》欄目曾專門有一期介紹了常紹芬老人多年喜歡吃醋泡黑豆的故事。吃了二十多年,91歲常紹芬老人,倒走、深蹲、爬樓梯,甚至還能踩着凳子爬高澆花,不但仍然有硬朗的腿腳,而且還保持着一口讓人羨慕的好牙口,這和他堅持吃黑豆近二十年是有一定關系的。另外還有醋泡花生,醋泡雞蛋,醋泡姜等食物,隻要你喜歡吃,并持之以恒,這些都可以成為你的長壽食品。

九、一切源于天人合一

巴馬可算是真的民風淳樸之地。這裡的年輕人都很聽老人的話。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與人之間很少争吵。大家不是追求最大利益化,而是自然而然的生長、生活,人們更願意享受的是天倫之樂與和諧的環境。這裡土地平曠,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來種作,怡然自樂。
他們的飲食很有營養而熱量很低,他們的食物大多都是新鮮天然的。他們隻吃他們需要的食物,多餘的一概不吃。他們不光是健康地活着,還健康的死去。巴馬素有長壽的曆史。清嘉慶年間,巴馬曾有過一位名叫蘭祥的老人,享年145歲。在其142歲時,清嘉慶皇帝曾為其作詩祝壽。而生于1860年的羅媽政,1990年5月5日上午,飯後喝了約200克的米酒和一碗開水後,上床睡覺,在夢鄉中壽終正寝。1990年悄然仙逝時,年已130歲。

據史料記載,當地最長壽的人活到了146歲,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的長壽記錄是131歲。巴馬的老人們普遍顯得年輕,80多歲似60多歲,100歲似80多歲,百歲高齡無病無災、耳聰目明、步伐輕盈,在巴馬幾乎沒有癌症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也極為少見。實際上,所有這些都應該是源于天人合一。人與大自然最親切的接觸,與自然和諧相處,合而為一。親近自然,體會自然,吃自然的食物,做自然而然的事情,享受、領悟自然的人生。我想這才是巴馬人長壽的真正秘訣。

百歲老人王定國,1913年生于四川省營山縣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死後,在舅舅的幫助下,她擺脫了成為童養媳的命運,奔向了革命的道路。1934年随紅四方面軍長征。1937年王定國與“延安五老”之一、時任蘭州八路軍辦事處黨代表的謝覺哉結婚,兩人攜手走過34年風風雨雨。謝老去世後,王定國毅然承擔了整理謝老著作的責任,出版了《謝覺哉傳》等多部曆史文獻。這個紅色家庭養育了5男2女,其中就有著名導演謝飛。在飲食上,百歲老人王定國愛吃甜爛的食物,尤其喜歡酸奶和牛奶。平時三餐吃一些餅幹等點心當做主食。夏天,最喜歡吃的就是冰西瓜、冰淇淋。

在生活上,王定國老人每天早上7時起床,晚上9時睡覺,睡眠質量很好,一般不會起夜。如果沒有需要外出的社會活動,老人會在屋裡走動,或是在書桌前寫字畫畫。平日裡休閑時,就看電視。老人最喜歡看京劇和革命戰争年代的電視劇,偶爾也會拉着幾個人一起打打麻将。當有人問起老人的養生經驗時,她總是說自己從來沒有特别保養過,現在年紀大了,過着簡單而普通的生活。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順其自然。百歲老人王定國的生活看似随心所欲、沒有規律,其實這種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正是王定國老人在百年的風雨曆程中積澱下來的長壽法寶。

 “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國古代哲學概念,是指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宇宙之中,一切活動與大自然息息相關,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産物,人的生命現象是自然現象的一部分,人體的機能要和自然界的變化保持一緻才能維持生命。天人合一的内涵應該包括有:

在人的性格特點上要天人合一。 百歲老人都是性格樂觀,笑口常開。許多百歲老人的耳朵不好,聽不見别人說話,但一見對方開口,就一定會樂呵呵點頭。這種心态平和随遇而安,順其自然與世無争的性格特點,就是天人合一在人的性格特點上的表現;

在人的飲食習慣上要天人合一。專家發現,巴馬多數長壽老人大都飲食清淡,一日兩餐,終生以玉米粥為主,搭配雜糧、飯豆、綠豆等交替食用。一年四季,吃自家種的新鮮蔬菜,野菜極為豐富,肉食一般每月2~5餐不等。做菜主要使用當地特産的火麻仁油或茶油。這些百歲壽星在飲食上基本沒有特别要求,飲食有節,從不挑食。家人吃什麼,老人就跟着吃什麼。這種飲食自然,順從本地水土食物,堅持自己的飲食習慣,就是天人合一在人的飲食習慣上的表現;

在人的生活起居上要天人合一。起居有規律,睡眠質量好。早睡早起,按時作息、幾乎是百歲壽星共同的特點。一般晚上八九時是百歲壽星的休息時間,清晨五六時,壽星們就會起床。在吃飯時間上,百歲老人通常也是雷打不動。百歲壽星都喜歡勞動,閑不住。這些壽星大多受過很多苦難,一生勤勞,到了晚年也閑不住。這種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順應自然,自然而然的生活起居方式,就是天人合一在人的生活起居上的表現;

在人的生存環境上要天人合一。多數長壽老人自幼就居住在樹木多、環境幽雅、空氣和水質無污染的地區,并且民風純樸,鄉親鄰裡之間和睦相處。百歲壽星的家裡大都是窗戶明亮潔淨,居室整整齊齊,每天洗澡是大多數壽星長期堅持的習慣,就連冬天也不例外。許多百歲老人與兒子女兒、養子養女、孫子孫女共同生活,多數四世同堂,甚至有五世同堂的情況,長壽老人每天與子女聚在一起吃飯,一家人圍坐一桌,氣氛和諧溫馨,老人享受着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這種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和純樸和睦的家庭氛圍,就是天人合一在人的生存環境上的表現;

天人合一的醫學思想:中醫學認為:人體有自己的生命活動規律,與自然界具有相通相應的關系,不論是日月運行,地理環境還是四時氣候、晝夜晨昏,各種變化都會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産生重要影響。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學認為人類必須掌握和了解四時氣候變化規律和不同自然環境的特點,順應自然,保持人體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才能養生防病。

    《黃帝内經》依據天地同律的原則創建了獨特的“五運六氣”曆。這種曆法特别注意氣候變化、人體生理現象與時間周期的關系,是《黃帝内經》學術中,時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達。從非常廣泛的時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間的統一,反映了人與天之間存在着随應而動和制天而用的統一。
  就一年四季而言,《黃帝内經》指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說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活動随春夏秋冬四季的變更,而發生着生長收藏的相應變化;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黃帝内經》指出:“正月二月,天氣始言,地氣始發,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複,地氣合,人氣在腎”。說的是随着月份的推移,人氣在身體的不同部位發揮作用;

就一日而言,《黃帝内經》指出:"日初而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說的是随着自然界一天的陽氣消長變化,人體的陽氣亦發生着相應的改變。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一個觀點,叫“無為則無不為”。在做事的過程中按照事物本身的規律去做事,“看似無為實有為”;如果不按照事物的本有規律去做事,“看似有為實無為”。比如說,春天過去以後,必須經過夏天,才能進入秋天。如果你在春天這個季節就想做秋天收獲的事,那隻能拔苗助長,其結果是适得其反。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了一句話,人應該“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就是自然界存在着它固有的規律,人所做的隻能是輔佐着自然,按照萬物自然的規律去做事,而不要改變規律,否則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

夏天人本來應該熱,因為天氣是熱的,人的氣血就應該熱。人的氣血從裡邊向外面走,在熱天的時候人必須要出汗,因為出汗是把體内代謝的東西排出體外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自然賦予人的一種本能。現在我們生活好了,夏天家裡是空調、汽車裡是空調、辦公室是空調。毛孔應該開放的時候,人為地讓毛孔閉合起來,這肯定是違背規律的。正因為我們違背了規律,肯定是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中醫的養生理念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黃帝内經》有一篇《四氣調神大論》,告訴我們春天應該怎麼養生,夏天應該怎麼養生,秋天應該怎麼養生,冬天天應該怎麼養生。它得出的最後結論是“順四時則生,逆四時則亡”。四氣就是春夏秋冬自然界氣候的變化,如果按照自然界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規律來養生的話,那麼人就會長壽。如果違背這個規律,那就要受到規律的懲罰。  
  天人合一在人體内的反映:人體經絡就是運氣變化的晴雨表,是天人合一在人體的反映。古代醫學家認為,人體的氣血盛虛與月虧月圓相互對應,月亮的盈虧周期對地球上生态萬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巨大,特别是在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等四個特征位相的時候,生物體往往與之有共振現象。女性行經期較多集中在新月期前後,排卵期較多靠近望月期。月球的引力作用于人體的經絡系統,會影響人體内分泌的微觀潮汐。

滿月和新月期間,人的血管比其他時間容易破裂,心髒病的發作頻率往往增高。在新月與望月前後,也就是農曆初一和十五,月亮走在太陽與地球的直線位置,對地球的影響很大。月球對地球上的生物産生巨大的生物潮汐影響,控制着動植物的生物周期。這時,每個人體内的液體實際上就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現。經絡是人體受到天地整體運動影響而直接産生變化的感受系統,經絡雖然無形的,卻與髒腑活動有着直接的聯系,體現着人體的健康狀态。
    凡是長壽的老人,經絡運行的最大特點就是有着季節性的特征,這是人體順應天地最基本的表現。反過來,一個人哪怕很年輕,如果在季節變化時常常生病,常常是因為沒有順應自然出現經絡紊亂,全身抵抗力不足的表現;如果隻在某個季節生病,或是固定季節出現經絡紊亂,就要針對生病的季節和紊亂的經絡,尋找體質原因,根據五運六氣運行規律提前進行預防和調理。我們的疾病往往是從“縱火太過”或“護水不夠”開始的,養生就要反過來,飲食不厚重,早睡早起,秋冬補陰增加收藏,春夏養陽保持固密,這樣就會減少疾病,延緩緩衰老。

與西醫的“有病治病”理念不同,中醫倡導“上醫治未病”,也就是現在說的養生。傳統的飲食養生學,是指在傳統醫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食物的性質,利用飲食來達到營養機體、保持或促進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門學科。傳統飲食養生學特别強調、調補陰陽和審因用膳的觀點,在營養保健學方面獨具特色。 天人相應,是指人體的飲食應與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相适應。例如,生活在潮濕環境中的人群就應适量地多吃一些辛辣食物,對驅除寒濕有益;而辛辣食物并不适于生活在幹燥環境中的人群,所以說各地區的飲食習慣常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一年四季不同時期的飲食也要同當時的氣候條件相适應。例如,人們在冬季常喜歡吃紅炯羊肉、火鍋、等,有增強機體禦寒能力的作用;而在夏季常飲用烏梅湯、綠豆湯等,有消暑解熱的作用。這些都是天人相應在飲食養生中的體現。

天地四時氣候變化規律,有着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以及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天地大經。《黃帝内經》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害生,從之則苟疾不起”。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天人合一。人們隻有順從它的變化及時地作出适應的調節,按照天地、日月、星辰的自然運行規則,适應陰陽升降變化,與天和諧相處,與地和諧相處,與人和諧相處,才能保持健康有益長壽。

天人合一是人類健康長壽之根本,也是每位百歲壽星的真實體現。那麼,天人合一又是如何發生的呢?人體又是通過怎樣的神秘途徑去實現天人合一的呢?天人合一對每一個生命機體的疾病健康和生命軌迹又會産生多大的影響呢?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