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心的話題也很集中,比如——
孩子讀了很多書,可都是水濕地皮,讀了個寂寞,怎麼辦?
看很多育兒文都說閱讀為王,說得可玄乎了,可是閱讀能力到底都有什麼具體的要求?
好嘞,今天咱們就繼續聊聊,家長具體怎麼做,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有不少朋友給娃買過《美國閱讀技能訓練》之類的書,裡面提到的什麼“預測predict”“推斷infer”“聯系connect”,特别有高大上的“學術範兒”,就是具體操作上跟漢語學習還是有點水土不服。所以跑來問我:為什麼咱們語文教學就沒有這些工具呢?
怎麼沒有啊?不光有,還都寫在小學語文課本裡了呢!
01
我總結過中文和英文閱讀技能,發現在實際的教學層面,不同國家教育系統的閱讀策略還是比較聚焦的。
美國國家閱讀委員會提出過16種閱讀策略,包括預測、總結、分析結構、圖像組織化、批注統整、聯結等等。
在中國,有一項傳統的閱讀技能,就是批注。大家看一些古代作品,會有“批注本”,就是名家批注過的,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而現在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根據不同年齡段,主要提出了預測、提問、聯結等閱讀策略的要求。
三年級的主要閱讀策略是:預測。
四年級的主要閱讀策略是:提問。側重點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五年級的閱讀策略是:提高閱讀速度。
六年級的閱讀策略是:有目的地閱讀。側重點包括根據閱讀目的,收集資料,選擇材料。
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學語文對閱讀的要求就像爬樓梯一樣,呈現梯度上升。
還有的論文裡把小學語文涉及的閱讀策略概括成一張表格,大家看起來可能更直觀。這,就是小學階段對于閱讀能力的具體要求。
02
在語文課本的編排上,也突出了閱讀策略的學習。
從三年級開始,小學語文課本增加了一個單元,就叫“閱讀策略單元”。
翻譯成通俗的話說就是教你訓練閱讀的方法。
比如這是三年級的“閱讀策略”任務: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
其實就是英文閱讀技能中的predict,隻是換了個“馬甲”而已。
那麼,預測的能力對于孩子閱讀有什麼幫助呢?
一邊讀,一邊預測後面的内容,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時為了預測得更準确,讀書也更仔細了,注意到更多細節。
在語文課本裡就有一些對于“預測”的訓練:
看到書名《躲貓貓大王》《夏洛的網》,猜猜可能寫了什麼。
根據文章内容的線索,預測後面會發生什麼。
看看自己的預測和故事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怎麼樣,這樣的閱讀訓練是不是一下子就變得具體,容易操作了?
課本裡藏了這麼多寶貝等待去發現,可不要嫌棄人家外表不夠高大上,實際上用處大着呢!語文學習要吃透課内,可不是光說說而已哦。
03
那麼,我們在家庭中,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呢?
我在這裡就用“預測”“推測”和“提問”這三個比較基礎的閱讀策略來給大家做一下示範。
預測和推測(也叫推斷),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其中的區别。
預測,就是根據标題、文字内容、插圖等已經給出的信息,去猜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比如,語文課本中有一則盤古開天地的故事,盤古在混沌一團中醒來,四處都黑乎乎的,悶不透氣。通過這段描述,我們可以“預測”,接下來,盤古就應該要動手改變這個狀況了。
而推測,也叫推斷,是根據書裡已經給出的信息,再加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去猜想書裡并沒有提到的信息。
比如同樣是盤古開天地,盤古劈開了混沌一團,把天和地分開。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推斷盤古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勇敢無畏。
而提問策略,可以通過問題的推動,讓孩子對文章理解更深刻。
仍然用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來舉例。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來提問:
為什麼盤古要撐起天,腳踏地,堅持一萬八千年?也可以聯系經驗來提問:
在中國神話裡,是盤古創造了美麗的世界。那麼在世界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的神話呢?還可以聯系文章内容來提問:
盤古醒來時,世界還沒有誕生。為什麼他的身邊會有一把大斧頭?怎麼樣,看完了這些介紹,是不是對于如何帶娃讀書不再是一頭霧水,心裡也有譜兒了?
我給大家還準備了幾個普遍适用的問題,平時也可以用起來。
1,看到故事的題目,你覺得可能寫了什麼?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
3,這些人物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又是怎麼解決的呢?
4,我們來猜一猜,故事下一步會怎麼發展(人物接下來會做什麼)?
5,你覺得這個人物是個什麼樣的人?
6,你覺得這個故事的哪一個部分最吸引你,為什麼呢?
7,這個故事跟你猜想的一樣嗎? 如果讓你來寫這個故事的結尾,你想怎麼寫?
建議大家也不要機械地使用這些問題,每次都要一個不落地問孩子。還是那句話,閱讀,是興趣為王。咱們學習閱讀策略的基礎,是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策略的框架下,通過問題,幫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從而提升閱讀的興趣,這才是我們在家庭教育中要完成的任務。
好啦,關于閱讀策略和其他閱讀相關的問題,大家也不要潛水啦,趕緊來留言讨論一下吧!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