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像一把火,當它逼近你的身體,源源不斷的正能量就輸入到你的體内,可能你會覺得很舒服,也可能會感到不适,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請你知道,你的身體其實在朝好轉的方向前進。
下面就給大家詳細解說每一種艾灸反應所代表的含義和應對方法:
1.返病
有些人可能以前得過某種疾病,治療好了,可能很多年都沒有犯了,一般都會認為自己已經好了。
實際病根可能還沒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時間,正氣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們也叫“勾病”,說白了是艾灸在幫助身體去病根。
應對方法:注意休息,加強營養,繼續艾灸。
2.灸後病重
比較大的可能是,之前艾灸的時間,灸量不夠,或者身體太過虛弱所緻。
因為人如果太虛,正氣就弱,邪氣又被艾灸引動。這種情況下,相應的髒腑器官無力與病邪鬥争,反而呈現病症加重的表象。
應對方法:可繼續灸,通過艾火溫熱刺激經絡腧穴,調整人體氣機,陽氣提升之後,所在病竈正氣增強,有能力與病邪抗争,這個時候病情開始好轉,灸感也随之而來(當邪氣排到體表時,亦可在局部進行刮痧或者專人點刺放血讓邪氣及時排出來)。
3.灸後染病
多屬于艾灸的排病反應,身體本身已經存在了一定病邪,但身體沒有表現出來。艾灸後正氣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鬥争,于是便以疾病的形式顯現出來。
應對方法:對疾病進行專業配穴,應對艾灸,可順利地度過各種排病反應。
4.上火
客觀地說,艾灸上火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上火屬于艾灸的一種瞑眩反應,即好轉反應,也被稱為排病反應,與艾灸後腹瀉、症狀加重是一般道理。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會上火,艾灸上火的原因較多,如灸時過長、灸量過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體質上,陰虛體質、經絡不通的人相對更容易上火。
應對方法:第一要滋陰,合理食用一些滋陰的食物或藥物,第二要引火歸元。艾灸湧泉、太溪、足三裡等下焦穴位,還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餘熱洩出,或晚上用艾葉進行泡腳,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
5. 尿頻
艾灸後排尿增多,是身體毒素和病邪從體内排出的重要方式。
中醫說“腎主水,司膀胱開阖”,膀胱是水庫,腎髒是閘門,腎陽不足,水液代謝就會失靈,閘門有一點水就會打開。
而艾灸培補腎陽之後,功能會跟着恢複,把體内多餘的寒濕排出體外,此時正邪交戰,腎功能會暫時受到影響,就可能出現尿頻的症狀。
應對方法:在原有穴位上+腎俞等強腎穴,堅持一段時間,腎髒這種開阖的能力完全恢複,尿頻的症狀也就減輕了。患有婦科疾病的女性,灸了幾天就出現尿頻的症狀,加強在關元、神阙等穴位進行施灸,提升元氣,另可多吃些山藥、薏米這類健脾祛濕的食物。
6.灸後發燒
中醫裡,發熱發燒,是體内的正氣和邪氣做鬥争的重要表現。小孩子為稚陽之體,正氣反應激烈,所以常常容易發高燒。
艾灸後發燒,需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先天陽氣比較充足的人群:人體陽氣升發之後,寒邪被驅趕到足太陽膀胱經,表現出來的就是體溫升高。一般在膀胱經、督脈刮痧或者拔罐,如果選擇拔罐就在内側膀胱經定罐10~15分鐘,刮痧一般以出痧為度,配合艾葉煮水泡腳效果會更好。
陰邪過重的人群:在溫度太高、正氣不足的情況下,高燒會持續一天以上,高燒持續的時間會相對較長。可繼續艾灸,同時對身體進行輔助幹預。
幼兒,兒童:給孩子多飲用溫開水就可以。如果溫度達到38.5℃以上,那就一定要配合搓痧或者是吮痧的方法給寶寶洩熱,一般會選擇大椎、肺俞、身柱穴。
注意事項:調理的過程中,控制好體溫的同時,盡量不要用清熱解毒的藥物去燒,以防堵塞邪氣祛除的途徑,高燒應立即就醫為妥。
7.熱感、走竄感
艾灸穿透性很強,有透熱、導熱和傳熱的特點,會随經絡感傳,有通竄功能,當出現走竄感後,身體也會出現各種症狀,經絡暢通的人,灸幾次這種感覺就會慢慢出現。
艾灸的通竄感還表現在“找病”上,當艾灸的熱力滲透到相應的病竈,陽氣充足了,身體自然會進行調整。比如艾灸中脘穴,胃部會者肝區會感覺不舒服,但是又檢查不出來具體的疾病,其實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在起作用。
應對方法:正常施灸即可。
8.灸後出汗
艾灸出汗是再好不過的養生方法了,現代人們居住在空調房中,該出汗的時候不出汗,導緻寒氣閉塞在體内,陽氣受損,疾病叢生。
而且現代人吃的化學物質比較多,各種食品添加劑、抗生素、藥品殘留等都會無形中損害人體陽氣,通過出汗可以促進毒素排除。
應對方法:艾灸後出汗是一種正常反應,如感覺良好,那這種出汗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繼續灸;如果第二天有虛弱的表現,說明灸量過大,要适當降低。
9.灸後腹瀉、肚子叫
艾灸之後,陽氣提升,會在體内運行,腸胃功能開始恢複,大腸的蠕動也會加強,陽氣将髒腑以及經脈中的寒邪化開,被排出體外,這種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瀉,或者排尿增多。
如果腸胃有問題,陰邪化開之後一般就以腹瀉形式表現出來,屬于正常的排洩途徑。
應對方法:腹瀉後如感覺正常,可艾灸關元、足三裡、神阙穴,培補元氣,增強正氣,使寒濕等外邪盡快排出體外。若出現虛脫,或者伴有嘔吐等症狀,則需要就醫配合藥物調理。
注意事項:還有很多人,艾灸幾次之後,肚子會咕咕叫,說明腸胃功能有問題,以胃、腸寒為主。這類人并非剛開始就有這種反應,最長的患者可能在艾灸1年之後。大可放心繼續艾灸,隻要堅持下來,把髒腑中的濁氣排出體外,症狀也會消失。
10.灸後月經異常、崩漏
艾火在調理過程中,會消耗一部分人體津液,如果人體吸收功能比較弱或者補充的水液不足,氣血就會相對偏弱,出現月經異常。
月經異常應對方法:适當減弱艾灸力度,艾灸前後适當補充溫水,飲食中适當吃一些山藥等補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氣血轉化,症狀會逐步得到緩解。
崩漏應對方法:卵巢囊腫屬于寒邪凝滞于經脈,氣機不暢,艾灸後寒凝邪氣化開,就可能以破裂出血的形式表現出來。保持科學的營養和合理的睡眠,同時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艾灸艾灸配合運動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更有利于體内瘀血垃圾的排出,機能的恢複。
11.灸後起紅點、紅疹,發癢
艾灸培補人體陽氣,人體正氣充足之後,氣機的鼓動下,體内的寒濕外邪被化開,就像打掃完房間需要把垃圾倒掉一樣,這些垃圾毒素會從皮膚和經絡中排出來,其表現方式多為起紅點、紅疹,發癢,多屬于排寒濕風等邪氣的重要表現。
應對方法:
排除過敏的前提下,對于起紅疹後不癢的人來說,堅持艾灸,提升陽氣,紅疹會逐漸消失的。如果癢得非常難受,一個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經返到體表的寒氣、濕氣、風氣盡快排幹淨,另外也可以直接在患處塗上艾灰止癢。
12.灸花
有些人艾灸完後皮膚會變得紅一塊,白一塊,呈花紋狀,其實這種花斑與體質有重要的關系,多屬體内寒濕較重的表現。
應對方法:經常露在外面的皮膚每次灸的時間不要太長,但為了健康,如果濕氣比較重,不得不調養身體,每個穴位每天堅持艾灸10~15分鐘,堅持下來,一般不會起花斑,而且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調理效果。
13.失眠
艾灸之後,人體陽氣上升,如果是陰虛的患者,陽氣在短時間内提升,陰血過盛,使精神出現亢奮,出現失眠。
另外施救者體内邪氣太盛,艾灸後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提拔陽氣後導緻正邪相争,也會容易引起灸後失眠的好轉反應。
應對方法:每次艾灸之後配合艾灸湧泉穴和太溪穴,一方面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滋陰,重新建立健康的陰陽合作關系,失眠的症狀會自然消失。
14.灸後抑郁、狂躁、易怒
艾灸一段時間之後,體内郁氣排出體外,就會以情緒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容易發怒,看什麼都覺得不合心意,有時會感覺到悲傷,甚至委屈想哭。
應對方法:這種情況,多見于經常生氣,平時壓力大的人,解決的辦法就是發洩出來,可以哭。另外可以強化一下肺的功能,艾灸大椎、曲池穴,刮拭一下肺經,重點以雲門、中府、曲池穴為主。
如感覺抑郁難受,立即點按太沖穴,配合刮拭肝膽經,從胸、脅開始自上而下進行。總之就是要把情緒發洩出來,一定不要悶在心裡,防止氣結在心。
15.灸後嗜睡、乏力
艾灸後嗜睡,是典型的浮陽歸元現象,是身體進行自我調整的自然反應,也是正氣和邪氣相互抗争的過程,睡眠、休息恰恰可以幫人體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的抵抗能力,身體能夠更快得到恢複。
應對方法:很簡單,跟着感覺走,想睡就睡,順其自然,不必勉強自己。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