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

今日閑暇總結自己TEP手術中部分不成熟的理解及體會,拼湊成片段文字,以便各位老師及同道幫忙指正。下面進入正題。

一、再談腹膜外間隙的解剖

如下模式圖1所示,根據腹壁膜解剖理論,腹膜前間隙的組織結構表現為“同心圓”結構。腹壁下血管發出的起始段位于腹橫筋膜及腹膜前筋膜淺層之間,在其走形過程中穿過腹橫筋膜進入腹直肌;膀胱位于腹膜前筋膜淺層以及腹膜前筋膜深層之間,同樣,生殖血管及輸精管也位于兩層腹膜前筋膜之間。腹膜前筋膜的深淺兩層在臍内側皺襞的外側發生融合,目前的腔鏡設備難以将兩層區分。日本的膜解剖著作《圖解外科手術:從膜的解剖解讀術式要點》中将腹膜前筋膜淺層、深層及之間的結構統稱為“腹膜前腔”(圖2)。

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_空間解剖學

圖1 腹膜外間隙的“同心圓”結構

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_空間解剖學

圖2 腹股溝區的膜解剖(重點注意圖中标出的“腹膜前腔”。此圖出處:《圖解外科手術:從膜的解剖解讀術式要點》)

二、如何創建一個安全、無血的間隙?

對于間隙的建立,我們的經驗是,緊貼腹橫筋膜與腹膜前筋膜淺層的交界分離。那麼這個“交界”在哪裡?在手術操作中怎樣識别?在半環線足側開始,緊鄰“黃白交接線”(上黃下白)分離(圖3、圖4)。沿此間隙向足側繼續分離,直至銀白色的恥骨結節。

看到這裡,大家會不會有疑問?間隙不是一個“蜘蛛絲”一樣的間隙麼?這個間隙的層次會不會走淺了?

其實不然,筆者認為,間隙的建立有兩個關鍵點:第一,要避免膀胱損傷,這包括“近期損傷”及“遠期損傷”。“近期損傷”包括術中損傷膀胱靜脈叢導緻的術中出血、術後血腫等;膀胱的“遠期損傷”則主要是補片引起的并發症,日常工作中我們可能偶爾也碰到或者聽到補片侵蝕膀胱的報道。要避免膀胱損傷,筆者認為補片盡量與膀胱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上述的“黃白交界線”創建間隙,可将銀白色腹膜前筋膜保留完整,并充分覆蓋在膀胱表面,從而在膀胱和補片之間形成一道屏障,而不是直接接觸。雖然目前尚無循證證據,筆者認為這是避免術中并發症及術後補片膀胱侵蝕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們追求的“蜘蛛洞”,其實在圖4中“黃白交界線”的下方一個層次,離膀胱更近,也是圖2中所指的“腹膜前腔”。

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空間解剖學_

圖3 半環線下方尋找無血分離平面,緊鄰“黃白交界”分離

空間解剖學_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

圖4 沿“黃白交界線”繼續分離向足側分離,直至見到銀白色的恥骨結節

第二,要避免損傷腹壁下血管或其分支導緻的出血。從胚胎發育的角度,“黃白交界線”以上的腹橫筋膜來源于外胚層,而腹膜前筋膜來源于中胚層。根據筆者經驗,創建間隙時走形于這兩層膜之間較少有交通的血管分支,可分離出一個無血的層面(圖5、圖6)。

_空間解剖學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

圖5 完整分離的間隙的天花闆展示:一片光滑的金黃色

空間解剖學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

圖6 完整分離的間隙的地闆展示:白色的光滑完整的腹膜前筋膜

三、如何進入間隙——“空間轉換”

如圖7所示,間隙位于腹橫筋膜與腹膜前筋膜之間,而間隙位于腹膜與腹膜前筋膜深層之間。兩個間隙并不在同一平面内,而是由腹膜前筋膜的深淺兩層相隔(圖8,實際上兩層膜在此處融合)。從間隙(圖7中标示為①)進入間隙(圖7中标示為③),需在腹壁下血管下方切開融合在一起的腹膜前筋膜(圖7中紅色虛線箭頭,圖9)。

空間解剖學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

圖7 間隙和間隙的空間轉換示意圖

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空間解剖學

圖8 阻隔在間隙和間隙之間的腹膜前筋膜(白色箭頭)

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空間解剖學_

圖9 縱行切開阻隔在間隙和間隙之間的腹膜前筋膜

縱行切開腹膜前筋膜後,我們首先要尋找并暴露“腹膜反折線”(圖7、圖10),看到腹膜反折線,就意味着我進入了圖7中的标示為③的正确的間隙。繼續沿着“腹膜反折線”分離擴大外側間隙。到此,我們便順利完成了間隙和間隙的“空間轉換”(圖11)。

空間解剖學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_

圖10 進入後的腹膜反折線展示

空間解剖學__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

圖11 完成“空間轉換”後的解剖展示

請各位指正!

(陳科醫生個人微信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