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藍花瓷的專稱。其原料為含氧化钴的钴土礦,以藍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繪紋飾,然後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纏枝花紋罐,明永樂,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景德鎮已能燒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變了青瓷為主的局面,成為明、清兩代中國瓷器生産的主流。

在當今的藝術品市場,元青花不斷的刷新着陶瓷拍賣市場的成交記錄,備受追捧!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元代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高44.8cm,直徑5.7cm,底徑13.2cm)

此件拍品在2011年11月25日澳門中信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創紀錄的6.8544億元成交!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鬼谷子下山圖大罐

此件拍品于2005年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行拍得1568.8萬英鎊(不含傭金約合2.2807億元人民币,以當天的國際牌價可以買兩噸黃金)。

在現實的圈子當中,許多資深行家和藏家都是通過眼學鑒别元青花瓷器真僞,以下總結了15個鑒定方法供各位參考:

1、大花大葉

葉為滿色,但花朵不填滿色,且外部繪有較明顯的空白邊線。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元,故宮博物院藏

山石、海水、人物、動物紋等、亦相類,紋飾内露白。

2、纏枝蓮葉

“葉形多呈葫蘆狀,或有一至五個尖瓣。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元,故宮博物院藏

3、變形蓮瓣邊飾

有的為一組、有的畫二組,構成上下對應的仰、覆蓮瓣紋裝飾。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底部

除盤以外,其他型器上的蓮瓣,均呈單體形式排列,蓮瓣間留有空隙、互不相連。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魚蓮紋罐,元,故宮博物院藏

明洪武時,除部分執壺和盞托外,瓶、罐、盤及碗的蓮瓣紋邊飾均呈并攏(共邊)型、此後,這種繪法貫穿于明清兩代。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釉裡紅纏枝蓮紋玉壺春瓶,明洪武,故宮博物院藏

4、蕉葉紋

多數作分開狀、葉與葉之間留有空隙,少量為并攏型或葉與葉呈重疊狀。此外,元代蕉葉的主脈,均以濃筆的粗線條表示;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雙鳳紋玉壺春瓶,元,國家博物館藏

入明後,蕉葉的主脈均留白、呈中空型、同元代蕉葉主脈的粗實線條,在視覺上泾渭分明,非常醒目。

明初以重疊狀多見,偶見有分開的。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釉裡紅松竹梅紋玉壺春瓶,明洪武,故宮博物院藏

宣德以後,蕉葉紋幾乎不見有分開的,都為拼攏重疊狀。

5、如意雲頭紋(亦稱“雲頭紋”、“雲肩紋”、“垂雲紋”)。

雲頭與兩雲腳相交之尖頭,指向呈前後相背形态。即,如意雲紋兩雲腳間的尖頭,與雲頭的尖頭,方向相反,很少例外。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雲龍紋梅瓶,元,故宮博物院藏

而洪武,如意雲的頭與腳的尖頭指向,均方向一緻,并沿襲至永宣。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石榴尊,明洪武,故宮博物院藏

成化起,如意雲頭的兩尖頭,既有朝向一緻的,亦有相背的。

6、回紋邊飾

由互不相連的單體回紋組成、有的回紋呈規矩的方形,有的為變形回紋,有的為減筆式回紋。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釉裡紅镂雕蓋罐,元,故宮博物院藏

明洪武時,回紋邊飾由一正一反兩方相連形式排列組成。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明洪武,故宮博物院藏

明永樂以兩方連為主,同時又出現一筆環連式的回紋邊飾。宣德以後,除少數邊飾仍作一正一反兩方相排列連外,多數回紋邊飾呈整圈一筆環連式,并延續至清末。

7、龍紋

元代青花瓷器上,畫龍的不少。龍軀細長,且細頸,細腿、細爪和尖尾巴(偶有火焰式大尾),體态輕盈。

青花纏枝牡丹雲龍紋罐,元,故宮博物院藏

頭較小,長鹿角,張口、吐舌,龍的下腭有須,上颌一般無須,但是,至正十一年銘标準器的龍上颌有雙須,而此類帶雙須現象,在元青花件的其他龍紋圖案上十分少見。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元,故宮博物院藏

龍身鱗片分兩種,以網狀細鱗片(圖多見,以留白大鱗片少見,後者龍紋更加精美龍有背鳍,腹下通常無橫紋帶。胸與背部,常飾有火焰狀飄帶。肘部有長毛三至四根或一撮。龍爪以三爪、四爪居多,五爪極為罕見。

8、口沿描繪紋飾

元青花立件中的玉壺春瓶與出戟尊,其内口沿部位,常常加繪一道卷草紋或雲頭紋邊飾。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蕉葉紋瓷觚,元,國家博物館藏

入明後,此類内邊飾現象,起初仍存在于明洪武朝玉壺春瓶上,洪武以後消失。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玉壺春瓶,明永樂,故宮博物院藏

9、上色方法

元代紋飾采用平塗法,有的則是在濃筆邊線内施以淡色,小件器上為一筆點劃,這就是所謂“一支筆”的畫法。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元,故宮博物院藏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局部

從明成化起,以“二支筆”工藝見長,構線與填色是分别完成的。

“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這種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為劃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證”。

10、硬中見柔

元代瓷胎,同明代後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較,有硬中見柔的感覺。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鴛鴦荷花(“滿池嬌”)紋花口盤底部,元,故宮博物院藏

“胎質淘練得不如明清瓷細緻,因而在砂底處多有砂眼、刷痕和鐵質斑點,并在底足、口邊與縮釉露胎處呈現火石紅色”。

11、器物的底部露胎

除執壺、玉壺春瓶外,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澀底上往往粘有釉斑,這是時代風貌。把杯、把碗底足内部多不挂釉,個别的在高足的裡部挂半載釉。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大罐的口部通常施釉,小罐的口部多露胎、梅瓶原本都帶蓋,蓋内不施釉,這亦是特征,仿制品有的卻蓋内施釉。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12、罐的造型多數為口大足小

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形制。碗、碟、杯的圈足較小,足牆較寬、較厚,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

青花魚蓮紋罐,元,故宮博物院藏

有的器物底部可見明顯的旋坯痕,個别有粘砂現象。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見凸乳,俗稱“臍”,為元瓷特征之一。

13、小件胎體薄

大件器的胎體普遍厚重,小件器卻都很薄,胎體大多薄于後世明朝同類器。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底,元,故宮博物院藏

而仿制品則不然,小件器也顯得很厚實。

14、指印痕

除露胎較高的一些立件外,元代小罐、小瓶近底足處(胫部)常見指印痕。

斷代|元青花瓷器鑒别十五招,招招經典!(值得收藏)

青花鳳穿牡丹紋執壺,元,故宮博物院藏

指印痕通常呈三個,系工匠捏着浸釉或刷釉時所遺。此現象,延續至明中期。

15、土蝕痕迹

入土之物,于器内的修胎痕(類似竹絲刷痕)上,常會出現土蝕痕迹(元器内壁多為蕩釉、釉最薄,故竹絲刷痕處極易受到土蝕)。土沁斑是否自然、分布是否合理,辨僞時值得重視。

最後要說的是,不管是窖藏的還是傳世的,元青花終究會凝固住時光一些印迹,而不會泛出新東西類似的賊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