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易簡經方
沈紹功全科治要-1-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有三個副作用
辯證很重要,但是辯證很難
5年前,我在沈陽講課,有個張教授,我講辨證論治。他寫了一本書,題目就叫:《辨證論治的困惑》。困惑呀!他當時說什麼呢?同證異病,異病同證,無證可辨。他用這幾個論據呀,否定了辨證論治。哎呀!慷慨激昂,40多歲,年輕有為。我說:“張教授,你把老祖宗的辨證論治取消了,請問,你比辨證論治更好的更完善的辦法有嗎?你拿來我們可以用你的,不用辨證論治了你創新了。”他說:“沈教授遺憾,我還沒發明。”我說:“你那叫廢話,有效的你否定了,自己沒拿出來,你不是廢話嗎?”中醫就是害在你們這些人身上。
想當然,到如今辨證論治2000多年,從張仲景創世到現在沒有失效,這即跟療效有關系。我再給你舉個例子,我在廣安門急診呆了10多年了,當年治高燒,我發明了一個辛溫合劑,辛涼合劑,就四個藥配合,非常有效。一般三天以内,高燒就39.5度以上,給西藥對照,西藥打點滴輸液,我這口服藥,但口服的辦法改了,不是早晚,高燒的時候在39.5度以上,一個小時服一次,等8個小時那就服四付藥,劑量加大,療效很明顯。結果夏天到了,不行了,不靈了,沒有效了。就琢磨了,為什麼?夏天暑濕呀,你不清暑濕還能退燒嗎?這個辯證的關鍵,後來加了青蒿,加了生薏苡仁,有明顯下降了。
(注:“溫解合劑”是四個藥:蘇葉、桂枝、防風和車前草;“清解和劑”也是四個藥:菊花,桑白皮、連翹和冬瓜皮。“清暑合劑 ”,也四個藥:青蒿、白扁豆、生苡仁和六一散。)
你說:“中醫的辨證論治沒有效?”直接關系到療效。我當年做了120幾例,就是和你西藥針劑的對照,我降溫的時間比你晚一點,但我長這個時間少了,準确的講我12個小時體溫恢複正常了,不燒了。你西要到24個小時,為什麼?你體溫降下去又漲上去了。而且中藥便宜,用不着針劑,沒有副作用。所以這個辨證論治,舉了這麼多的例子,讓你增加信心,辯證很重要,但是辯證很難。
如何精确辯證
辯證總綱:表裡、寒熱、虛實、陰陽。
這裡邊表裡又分外感病和内傷病這兩大分類方法。
外感是一個病,内傷是一個病。
寒熱虛實這個很關鍵:辨不清寒熱,不好用藥;分不清虛實,也不好用藥。總而簡之:
當然陰陽更是總綱了,所以八綱裡面主要抓住前面的六綱。
第二,辯證的基礎是髒腑、經絡、氣血和病因這四個辯證,尤其是髒腑對辯證起關鍵的指導作用。
外感病裡面就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但關鍵就是分清風寒風熱,我在論治裡面給你講。但是辨證很難,為什麼難呢?辯證主要靠四診來收集資料,但四診收集的臨證資料,有很大的随意性,怎麼随意了呢?除了舌象脈搏以外,這問診、望診、聞診就随意性很大。這病人的心态,就想和你醫生啊,讓他重視給他看病,所以順杆爬。比如說你問他頭痛嗎?其實不太痛,他為了照顧你面子,哎,有點痛。凡在問診裡面,有點痛的,不論任何人,一律不相信,别以為他蠢,這個随意性很大。他為了照顧你醫生啊,醫生呢也急于求成,抓住一點就不得其一,這随意性都很大。這個問診裡面呀,傳統的十問,但我關鍵提醒大家,問兩個口,這是很關鍵,十問别的都很次要。與臨床療效有關的,辯證有關的“兩個口”。
一口就是上口,就問他飲食吃飯,凡是病人吃飯不好的,你影響藥物的吸收,開的藥辨證用藥很巧妙,療效受影響,它吸收不好,所以第一問問飲食。
納呆不好的,很多病人都納呆,分兩類。
我看病很快,三分鐘一個病人,100多個病人,學生抄方也沒那麼磨蹭,首先就抓住了舌苔,你們在座的好多人和我抄過方,這個辯證的關鍵抓住一“問口”,問他食欲。苔膩苔薄要分清楚,苔膩裡面溫膽湯,苔薄裡面養胃湯,苔膩裡面關鍵的藥就是蒲公英和萊菔子,苔薄的裡面養胃湯裡面,兩個關鍵的藥一個是蘆根一個是烏梅。
第一口問食欲,第二口問兩便。下口就是肛門,問大便和小便,尤其是大便,這個便很重要啊!人的排洩排毒,就是靠便。
便有兩類:
另外加上潤腸的藥,比如草決明,用全瓜蒌,用桃仁,給他潤腸通便,等于排毒呀!一般排毒不用制軍。另外制軍裡面雙重成分,大黃素能通便,鞣酸是使大便幹結的,所以用生大黃來通大便,前3天大便排的很好,3天後更便秘,所以不用大黃來給他排便,用生大黃來給他瀉熱,瀉熱用制大黃,用不着後下,瀉熱是很好的一個功能。這是便幹很關鍵。便溏用香砂六君子湯,裡面最關鍵的藥就是白扁豆。但是總的來講呢,臨證資料有很大的随意性。十問裡面抓住兩個口,這直接和療效很有關系。
證候分類原來叫辨證分型,現在改出來,92年以後改成證候分類,不叫證型了,簡稱證類。證類有好多主觀性,往往主觀裡面定幾個類,到臨床去套去。比如冠心病,中醫也辨幾個類型,西學中的也辨幾個類型,然後到臨床套,可惜呀病人得病非常複雜,你定了六型,它還有七型,還有交叉,主觀的定性和臨床的實際脫鈎很大,這樣怎麼能準呢?這是辯證的第二個難度。所以辯證重要,但是要辨準了,很困難。怎麼辦呢?我們這幾十年搞了一個單元組合的辨證分類法。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