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1968年2月2日,一張名為《阮玉鸾将軍對越共上尉執行死刑》的照片迅速登上了美國各大新聞報紙的頭版頭條。照片中的主角隻有兩個人,一名南越軍警和一位平民模樣的男子,當時軍警正在對男子執行槍決。這樣一張“血腥暴力”的照片,很快就在美國炸開了鍋,反戰浪潮也一浪高過一浪。毫不誇張地說,這張照片直接點燃了美國的反戰運動,也助推了美國國内的反戰情緒,甚至也間接地改變了越戰乃至整個冷戰的進程。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阮玉鸾将軍對越共上尉執行死刑》

拍攝這張照片的人叫艾迪·亞當斯,是美聯社的一名戰地記者,當時他正在南越西貢市報道春節攻勢的有關消息。在采訪過程中,他碰巧遇到了南越國家警察總長阮玉鸾處決越共上尉阮文林的一幕,于是畫面就此定格。阮文林是北越方面潛入西貢市的間諜,負責執行策反和暴動任務。潛伏期間,阮文林曾計劃策反南越警察,但是這一計劃并未成功,為了報複他處決了南越警察及其家屬共計34人,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阮玉鸾的下屬。阮文林被捕後,承認這些“傑作”都是出自自己之手,并以此為榮,态度十分強硬。阮玉鸾和他的部下怒不可遏,阮玉鸾更是決定親手處決阮文林,于是這便有了下屬咬牙切齒,阮玉鸾神情決絕處決阮文林的畫面。

美聯社戰地記者艾迪·亞當斯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北越上尉阮文林被西貢軍警抓獲

亞當斯用照片記錄下來了這一幕,并将它公布到了美國的媒體上,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張照片竟然成了南越軍警未經審判槍斃疑似越共平民的“證據”。“謠言”一下子點燃了美國國内的反戰情緒,大學生反戰示威迅速蔓延到美國的各大城市。随着反戰運動愈演愈烈,民衆對越戰的支持率也下滑到了37%。迫于形勢,時任總統林登·約翰遜不得不在巴黎同越南舉行和談,提出越南戰争越南化,并着手撤出美國部隊。衆所周知,美國媒體尤其喜歡“無中生有”,民衆恐怕也早就習以為常,可為何這次的“謠言”能引發如此軒然大波呢?這就要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了。

美國報紙刊登的相關報道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反戰運動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越美巴黎和談

自1965年越南戰争擴大化以來,美軍和北越軍隊之間的戰争愈演愈烈。美國人想要阻止北越統一越南,并消滅南越境内的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當然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保證美國球冷戰戰略不受威脅。鑒于當時的國際形勢,美國根本不可能消滅北越政權,所以他們也隻能确保南越政權不被打垮,于是美軍很快就陷入了戰争泥潭。

北越與南越

當時電視直播技術已經在美國普及,普通美國人也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等媒介獲得最新的戰場消息,這導緻很多真實的戰場情況流露了出來。美國人原本認為美軍是去幫助南越政權抵抗北越進攻的正義之師,但是他們從電視報紙上看到的景象卻完全相反,原來美軍在越南的所作所為并不光彩。1963年,廣德和尚自焚事件讓美國民衆進一步認識到南越政權的殘暴,于是厭戰反戰情緒開始在美國國内蔓延。1967年,紐約最先爆發了大規模反戰遊行,約3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美國參與越南戰争。為了平息衆怒,約翰遜總統承諾政府将與北約舉行和談,但是在背地裡他卻依然下令向越南增兵2萬。消息一出,反戰情緒進一步在美國蔓延,并開始波及到社會的各個階層。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越南戰争

反戰運動

1968年初,北越武元甲将軍決定在春節期間對南越境内的美軍和南越部隊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這次攻勢持續了一個多月,美軍雖然以5000多人傷亡的代價擊退了北越的進攻,但是自身的損失也不小,而且很多南越城市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春節攻勢讓美國人進一步意識到北越已不可能被消滅,于是這張照片便将之前積蓄的情緒徹底點燃。從1969年開始,反戰運動愈演愈烈,随着美萊村慘案、展朋村慘案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美國國内的反戰壓力也越來越大。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北越軍隊發動的春節攻勢

“蝴蝶效應”,一張新聞照片也能改變世界,改變戰争的進程

電影《阿甘正傳》中反越戰場景

“一個邪惡政權未經審判就槍斃了一名被懷疑是越共的平民,我們父親、兒子和兄弟卻還在幫助這個政權”,這讓很多人感到迷茫、困惑。盡管在戰場上美軍沒打過什麼敗仗,但是北越卻沒有任何要失敗的迹象,這種種原因最終導緻美國社會嚴重“撕裂”,進而爆發了規模龐大的反戰運動。迫于國内壓力,美國政府不得不倉皇逃出越南。越戰後美國逐步放棄了大規模地面戰争,轉而開始研究新的作戰理論,并開啟了星球大戰計劃。一張小小的照片不僅改變了越戰的曆史,也間接改變了冷戰的曆史,這一點恐怕亞當斯也沒有想到。

反戰運動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