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其實蘇轼不僅僅是喜歡淵明的處事之道,他對陶詩還有着另外的需求,他在書淵明《羲農去我久》詩中寫道:“餘聞江州東林寺有陶淵明詩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遺予,字大紙厚,甚可喜也。每體中不佳,辄取讀,不過一篇,惟恐讀盡,後無以自遣耳。”

蘇轼得到陶詩善本,大感喜悅,他每次身體不好的時候,就讀一篇陶詩,但是他不一次讀完,擔心下次身體不适時無詩可讀。對東坡而言,陶詩不僅怡情,還有治病的功效,這同樣說明了淵明于他而言是何等的“先得我心”。因此,他的和陶詩更多者是來闡述自己的想法以及記錄一些事實,比如他在《和淵明飲酒詩二十首》中寫道:“诏書寬積欠.父老顔色好。再拜賀吾君,獲此不貪寶。”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汶河小學

顯然這是談論他替百姓跟朝廷争取減免積欠之事,百姓感念他的體恤,東坡也覺得自己的所為是有價值的。

東坡在揚州期間,除了理政之外,也在發現人才,《宋史·晁詠之傳》載:“時蘇轼守揚州,補之倅州事,以其詩文獻轼,轼曰:‘有才如此,獨不令我一識面邪?’乃具參軍禮入谒,轼下堂挽而上,顧坐客曰:‘奇才也。’”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其中一個主幹已枯

當時晁補之任揚州通判,乃是東坡的助手,他将從弟晁詠之的詩出示給蘇轼看,蘇轼大贊此詩之佳,等見面後,他誇贊晁詠之是奇才。然東坡對一些惡人也予以懲罰,比如他發現揚州一些寺院的僧人不守戒律,于是他将一些僧人趕了出去,石塔寺的戒長老聞訊後坐不住了,他派一位侍者前去見蘇轼。宋圓悟克勤在《碧岩錄》中載:

東坡鎮維揚,幕下皆奇豪。一日,石塔遣侍者投狀,求解脫事。東坡問:“長老何往?”對:“欲歸西湖舊廬。”即令出,别候指揮。東坡于是将僚佐同至石塔,令擊鼓,大衆聚觀,袖中出疏,使晁無咎讀之,其詞曰:‘大士何曾出世,誰作金毛之聲。衆生各自開堂,何關石塔之事。去無作相,住亦随緣。惟戒公長老,開不二門,施無盡藏。念西湖之久别,亦是偶然;為東坡而少留,無不可者。一時稽首,重聽白槌:渡口船回,依舊雲山之色;秋來雨過,一新鐘鼓之聲。謹疏。’”

東坡問侍者,戒長老想去哪裡,對方回答說想回西湖舊廬,東坡讓此人轉告戒長老等候他的決定,而後他帶着一群幕僚來到石塔寺,令擊鼓聚衆,東坡拿出寫好的一篇文章命晁補之讀給大家聽。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校門前的兩棵銀杏

想來這個場面頗為搞笑,而東坡所寫書文也是調侃的性質,以此說明了他對戒長老的看重。其實他跟石塔寺的戒長老早就認識,《墨莊漫錄》載:

東坡自常州赴登州,經過揚州石塔寺,長老戒公來别,東坡雲:“經過草草,恨萬一别石塔塔。”起立雲:“這個是磚浮圖耶?”坡雲:“有縫。”答雲:“若無縫,何以容得世間蝼蟻?”坡首肯之。元豐八年八月二十七也。明日,坡又作詩贈之雲:“竹西失卻上方老,石塔還逢惠照師。我亦化身東漢去,姓名莫遣世人知。”

這乃是鬥禅機,當時東坡路過揚州,戒長老前來送行,東坡說他匆匆忙忙過揚州,以來不及前往該寺看石塔為恨,戒長老站起來說這不就是佛塔嗎?東坡說這座佛塔有縫,戒長老則稱如果沒縫何以能庇護天下的天下的蝼蟻。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樹齡540年

東坡寫的另一首名為《石塔寺》的詩更具名氣,他在詩題中寫道:“世傳王播‘飯後鐘’詩,蓋揚州石塔寺事也。相傳如此。戲作此詩。”東坡說世上流傳的飯後鐘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揚州石塔寺,為此,他戲題了如下一首詩:

饑眼眩東西,詩腸忘早晏。

雖知燈是火,不悟鐘非飯。

山僧異漂母,但可供一莞。

何為三百年,記憶作此讪。

齋廚養若人,無益隻遺患。

乃知飯後鐘,阇黎蓋具眼。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唐代太原人王播,其父王恕做過揚州他曹參軍,他随父來到揚州,不幸父親去世了,于是他寄居在石塔寺。當時寺内吃飯時都會事先敲鐘,王播聞鐘後就會趕往飯堂,時間長了,他的蹭吃蹭喝受到了寺僧的厭惡。某天,寺僧們捉弄他,先吃飯後敲鐘,這讓王播撲了個空。然東坡在詩中寫道,當時王播在餓着肚子作詩,以至于忘記了吃飯的時間。東坡引用了《五燈會元》中元禅師引諺語達僧衆:“早知燈是火,飯已熟多時。”以此來說明王播隻是聽鐘而忘了自己此時已經餓了,難道鐘是飯嗎。

接下來東坡又化用了韓信的故事,當年韓信沒有發達時,寄居在一個亭長家裡,亭長的夫人厭惡他在此蹭吃蹭喝,于是她就提早吃飯,等韓信來時飯已吃完了。城邊的漂母可憐他沒飯吃,連續給他做了幾十天飯,韓信說将來有一天他發達了一定要報答漂母,漂母生氣地說,我隻是可憐你沒飯吃,哪裡是求報答。東坡用此典乃是來比喻王播的不豁達。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轉到路頭

《唐摭言》中載:“王播少孤,嘗客揚州惠照寺木蘭院,随僧粥食。久之,僧頗厭。一日,播出,度未回而先飯,訖乃鳴鐘魚,後播鎮江都,因訪舊遊,所題字皆紗罩之。因留詩曰:‘上堂才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而今始得碧紗籠。’”

當年王播寄居在揚州惠照寺的木蘭院,此寺即後來的石塔寺,因為他蹭吃蹭喝而被寺僧捉弄。這令王播十分羞愧,于是他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詩,後來王播發達了,成為了當地的父母官,二十年後,王播調任淮南節度使,他再次來到此寺,看到他當年在牆上題的詩被僧人罩上碧紗保護了起來。僧人對他前倨後恭的态度,令王播感慨不已,于是他就寫了一首詩來感歎他的境遇。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等紅燈

然東坡覺得王播不用這樣想,他應當感念此寺僧人,說不定他們正是用飯後鐘的方法來激勵王播要上進,所以他才有了此後的成就。而其最後一句乃是化用了《傳燈錄》上所載公案:“鄧州丹霞禅師。有僧于山下見師。師問僧:‘什麼處宿?’雲:‘山下宿。’師曰:‘什麼處吃飯?’曰:‘山下吃飯。’師曰:‘将飯與阇黎吃底人還具眼也。’”

飯後鐘的故事流傳甚廣,經東坡此詩,更讓後人所熟知。當年晁補之就寫過一首《次韻蘇翰林五日揚州石塔寺烹茶》,該詩前半部分為:“唐來木蘭寺,遺迹今未滅。僧鐘嘲飯後,語出饑客舌。今公食方丈,玉茗摅噫噎。當年卧江湖,不泣逐臣玦。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節。”

可見到東坡任揚州太守時,當時的寺院僅剩下一小部分,雖然有王播的不豁達,但東坡還是喜愛此寺,還前往該寺飲茶。對于該寺的沿革,錢謙益在《揚州石塔寺複雷塘田記》中寫道:“隋高祖分布舍利,命天下三十州同時起塔。揚州于西寺起塔,今石塔寺,其故址也。隋、唐以來,壞成不一,崇祯己卯,兵使者鄢陵鄭公,發願修複。掘得天佑四年石幢及小金瓶舍利。延三昧律師唱緣鼎新,婬舍酒肆,斥為伽藍,末法中希有事也。”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走到頂端

看來此寺創建于隋代,皇帝分佛舍利給天下三十州,要求起塔供奉,于是就有了後來的石塔寺。關于此寺的沿革,嘉慶版《重修揚州府志》引用南宋《寶祐志》稱:“(古木蘭院)舊為蒙因顯慶禅院,本惠照寺。劉宋元嘉十七年為高公寺,唐先天元年為安國寺,乾元中為木蘭院。”1980年,揚州西門外發現了《大唐揚州惠照寺新修佛殿志》石碑,其中提及:“開成三年建石塔,葬古佛舍利,因改為石塔寺。……以慧照舊額更剏于甘泉山,亦名甘泉寺。”

對于該寺此後的沿革情況,朱同芳主編的《江蘇名塔》中有《木蘭院石塔》一文,該文簡述道:“22南宋紹定中(1228-1233),石塔曾倒塌,僧人于舊址重建。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石塔寺移建于揚州城内浮山觀之西,而城外者仍名慧照寺。寶祐中(1253-1258),賈似道重修。明崇祯年間(1628-1644),僧三昧修寺及塔,建九佛樓。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僧撫生重修,建大悲閣、石戒壇。雍正七年(1729),知縣陸朝玑複‘木蘭院’舊額。乾隆年間(1736-1795)揚州知府李逢春重修時,将唐代《藏舍利石塔記》碑砌于塔下。鹹豐三年(1853),寺毀于兵火,唯石塔、戒壇與明代楠木樓尚存。同治、光緒年間,寺僧又陸續修建,完善了石塔寺的主要建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唐杏

而今在網上能夠查得1979年因為拓寬道路,将該寺剩餘的建築大部分都拆除了,石塔得以保留在原處,而今被包在了街心花園内,其附近還有幾棵老的銀杏樹。

2020年10月26日,我再往揚州前去探看石塔。我将車停在了旁邊的石塔賓館内,這裡原本是招待所,其所占之地就是當年的古木蘭院。這裡的停車場對外開放,停好車走出大門,就看到旁邊有一座仿古建築,走到近前,看到了介紹牌,稱此處為“石塔寺楠木樓”。介紹牌上說,該樓原本是石塔寺的藏經樓,建于明崇祯十年。雖然時間不是很遙遠,但能找到此孑餘還是令我很興奮。介紹牌上談到了石塔寺的沿革史,當然也會講到飯後鐘的故事。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千年銀杏主幹

從外觀看過去,這座楠木樓做過改造,一樓全部成為了門面房,賣假發的挨着賣保險櫃的,旁邊則是旅行社,這些門面中唯獨沒有賣書的,這頗不符原本的藏書功能。樓前有棵大銀杏樹,上面寫明樹齡是220年,此樹顯然夠不上東坡所處的年代。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賓館院内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賓館停車場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那座著名的石塔,但遺憾的是,我圍着這一帶兜了一圈,始終未能找到靠近石塔之路,隻好把鏡頭拉近拍照石塔,但是石塔的細部拍不清楚。我在塔下還看到了文保牌,上面寫着“古木蘭院石塔”。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樹齡1065年

繼續往前走,石塔賓館的隔壁是汶河小學,查到的資料上顯示,該小學也是占古木蘭院之地。而今小學大門緊閉,隔着院可以看到裡面也有幾棵老銀杏樹,其門外的一棵标明樹齡為540年。仰望此樹,上端有一根主幹已經枯掉了,《江蘇名塔》一書中寫道:“建國後的某天,電閃雷鳴,銀杏樹被劈為兩半,枯死的一半因為紋理奇特,被移至瘦西湖的小金山上,作為盆景供往來的遊客觀賞,後來有心的園藝人員在它後面種了一棵淩霄,攀附于其上,每年一到春末夏初,淩霄綠葉繁茂,紅花豔麗,生機勃勃,看上去似乎是枯木又萌出了綠意,這便是景區獨特而著名的樹樁盆景——‘枯木逢春’。”想來這段記載說的就是這棵樹。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千年銀杏依然枝繁葉茂

走到十字路口,這裡擺放有花壇,我試着走入其中,看到一個随形石上刻着“唐杏”二字,介紹牌上稱這棵銀杏的樹齡已達1065年。不用說,東坡一定見過這棵樹,我隻是不知道他在此樹的哪個角度乘涼喝茶,于是圍着這棵古樹兜了一圈,想來一定能踏到東坡的腳步。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站在此處反看小學

轉到石塔的另一側,在這裡慢慢尋找,因為資料顯示石塔寺有一口古井。清中期收藏大家阮元乃是揚州人,他在《摹刻揚州古木蘭院井底蘭亭帖跋》中稱:

金華蘭亭,乃明正統間兩淮運司何士英從揚州取去者。相傳以為汴京睿思紹彭遺石思陵南渡失于揚州者,殊未必然。然明時掘自揚州古木蘭院井中,則甚确,是必唐刻之摹本也。嘉慶己巳長夏,命海鹽吳厚生在杭州摹勒一石,歸置揚州北門外古木蘭院中,聊遠故迹去爾。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隔着大門探看

阮元說金華蘭亭乃是明正統年間何士英從揚州拿去的,明代時,有人從古木蘭院的井中發現了蘭亭刻石,阮元斷定這是唐代摹刻之本。嘉慶十四年,阮元命吳厚生在杭州摹刻了一塊,而後将其豎在了古木蘭院院中。這塊碑已經找不到了,然我在街心花園内也未看到古井。于是返回到汶河小學門前,隔着鐵栅欄伸頭探看,裡面也沒有古井。再轉到楠木樓前,亦未見古井,卻發現其側牆上挂有楠森樓的文保牌。再入石塔賓館,看到了楠木樓的後院,進院尋找一番,也未找到古井,無可奈何,隻好拍照離去。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站在曆史的前沿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楠木樓文保牌

想一想,東坡在揚州時是快樂的,可以以他所填《江城子·墨雲拖雨過西樓》之詞為證:

墨雲拖雨過西樓。水東流。晚煙收。柳外殘陽,回照動簾鈎。今夜巫山真個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笑轉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風,吹散一春愁。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

覓蘇記揚州石塔寺:禁花論飯(下)

側觀楠木樓

而今揚州已經很難找到與東坡有關的遺迹,但想到他陶醉于揚州或者喝醉于揚州,由此讓想到了那首名為《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歌,雖然歌名與東坡在揚州的所為不符,然其中一句: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則頗符他那時的心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