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以後,頸椎不好的現象偶有發生。這可能和腎虛有關系。這裡有一個六味地黃丸治療頸椎病的故事。
有一個58歲姓岑男子。從5年前開始,頸椎就不好,主要是右側肩頸部位疼痛,右上肢疼痛。到醫院拍了片子顯示,第6、7頸椎前緣有骨質增生,生理彎曲變直了。這肯定是有頸椎病了。
做過包括按摩、牽引等很多治療,都不見好轉。後來,他決定看中醫。
見頸部和右側上肢疼痛麻木,胳膊舉起來很費勁。患病以來睡眠不好,晚上經常隻能睡四個小時左右。白天常常伴随耳鳴、眩暈、腰膝酸軟,看舌脈,發現舌淡、少苔,脈象細數。
醫師給開了一張方子:
山茱萸15克、茯苓15克、白芍15克、木瓜15克、威靈仙15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熟地黃20克、山藥20克、黨參20克、桑寄生20克、雞血藤20克,制川烏6克,每日一劑,水煎服,一共是6劑。
六劑用完以後,患者肩頸的疼痛減輕,頭暈現象緩解,睡眠質量也得到改善。患者堅持治療一個月左右,所有症狀不見了,随訪一年,未曾複發。
六味地黃丸,是宋代錢乙在《小兒藥證直訣》裡記載的配伍。其實是把張仲景的“金匮腎氣丸”進行了改裝,去掉附子和桂枝,幹地黃變成熟地黃。最初是治療小兒肝腎先天不足,發育遲緩。這個方子到後來,被應用得越來越廣泛,最終成了滋補肝腎精血的一個常用方。
現代中醫臨床用這方子,主要适應症就是舌紅少苔,脈細數,耳鳴、盜汗、自遺、潮熱,手足心熱,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口幹舌燥等等。是肝腎陰虛所緻。四十歲以後的人,肝腎精血日益不足,就容易出現上述現象。
上文頸椎病患者的狀态,從辨證的角度講,這人有肝腎陰虛的問題。
他的這個肝腎陰虛,和頸椎病之間有而且是聯系密切。腰椎不好、頸椎不好,都有可能和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有關系。人的肝腎,主筋骨。肝腎陰虛,意味着精血不足。精血不足,筋骨就失去了養分。四十歲以上的人,頸椎和腰椎都容易出現問題。原因就是肝腎陰虛的傾向,随着年齡增長而日益加劇。
肝腎精血不足,筋骨失養,這就意味着人“正氣不足”。正氣存内,邪不可幹。正氣不足,則外邪容易侵犯人體。患者在經受風寒濕邪襲擾的時候,抵禦能力降低。外邪纏綿留戀于筋骨之間,使得病痛日益嚴重。
熟地黃、山藥、澤瀉、茯苓、山萸肉、丹皮,就是标準的六味地黃丸的組成。其中澤瀉、茯苓、丹皮負責瀉熱化濁,好讓精血補益得更加通暢。熟地黃、山藥和山萸肉,滋補肝腎精血。
在加上,利用制川烏、威靈仙、木瓜、白芍來祛風、除濕、止痛。用黨參、桑寄生、雞血藤來進一步補益脾腎、養血活血。
頸椎病這個問題,有些時候可以看作是一個“内科病”。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是它發生和不斷加重的内因。腎不好,頸椎就不好。通過補益肝腎的辦法,可以起到一定療效。這樣的思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它是非常有價值的臨床經驗。
文中配伍,雖然是來自一線臨床,但是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加減變化。非專業讀者,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不宜盲目照搬。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五髒病學》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