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時代,媒體存在的必要性還有多大?
過去,這是一個僞命題,今天,這個命題似乎正在朝着更可怕的方向在運行。
我國網民規模已經超過6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億。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互聯網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不僅極大改變了新聞傳播和新聞生産方式,也深刻改變着媒體格局。
可是,真正颠覆媒體的并不是社交,也不是移動,而是媒體本身。在面對媒體大環境的轉變,選擇無動于衷,還是迅速轉型,将會是傳統媒體未來的分水嶺。
用戶對信息的獲取方式,變得多樣化,多媒體融合的趨勢,産生了融媒體這樣的發展趨勢。對于身處變革中心的傳統媒體而言,融媒體轉型,是機遇還是挑戰?
1融媒體轉型 最難是價值觀認同有一本美國的書籍《消失的報紙》中,有一個預言:按照目前發展态勢,地球上最後一位讀者閱讀最後一份報紙,将發生在2040年4月。當然,任何預言都隻存在參考的價值。但紙質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全球化萎縮和衰落,卻已是不争的事實。
與之相反的是,新媒體的快速崛起。新媒體環境下的受衆普遍希望從多樣化的渠道實時獲取信息,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基本上可以滿足受衆24小時全方位、立體化的新聞信息需求,并到達最大範圍的受衆。移動社交,又産生了自媒體,再小的個體也是品牌的自媒體,把我們每一個人變成了媒體。
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二者并非一定“此消彼長”。新與舊的融合,未嘗不是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這就有了融媒體方向的誕生。
其實,融媒體,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也是産業融合的形式之一。傳統媒體在新技術的介入下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誕生了新的媒體,新舊媒體之間相互作用、不斷碰撞、交叉最終走向融合。
有一個典型的融媒體案例,發生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坦帕新聞中心。這個中心是由《坦帕論壇報》、坦帕電視8頻道和www.TBO.com新聞網站組成,這三家媒體同屬于Media General公司,在同一寫字樓同一平台上辦公,有各自獨立的人員、辦公區域和運作機制,但實行資源共享。這樣,信息在同一個指揮中心就能夠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在國内,光明日報也是融媒體轉型的積極實踐者。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在今年9月,光明日報融媒體成果彙報會上,闡述了光明日報在媒體融合發展工程建設中的理念,并表示,在融媒體發展的道路上,“不要問互聯網能夠做什麼,要問互聯網暫時還不能做什麼,而這就是我們的發展方向。”
一年來,光明日報融媒體建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包括“光明雲媒3.0版”等在内的一系列創新産品。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融媒體中心主任陸先高表示,當下的媒體融合,最大的困難就是傳統媒體對新媒體的價值認同的過程。媒體融合提供了一個契機,打造新的産品來把傳統媒體的價值和新媒體的特質結合起來,使得媒體融合後的産品傳播形态比原先傳統媒體的更有影響力。
2技術将決定融媒體的未來轉型的成敗我發現,光明日報在向融媒體轉型的過程中,選擇了很多的科技企業進行合作。比如,光明網和聯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在 IDC機房中心建設、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支撐服務建立全面合作,共同推進光明媒體雲平台建設。
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先來分析一下,融媒體轉型給傳統媒體帶來哪些挑戰。
第一,融媒體轉型,從平台融合的角度看,是通過三網融合建立三方跨平台的服務,這就需要一套嚴謹的規則,以此來協調三方的利益。
第二,媒體融合,在底層結構是技術的融合。這需要雲計算的技術,和新形态的IT架構來滿足不斷擴張的用戶需求。跨平台的技術支持,也是關鍵。
第三,随着融媒體對技術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新的安全問題将會被放大。尤其,三網融合是電信網、互聯網、計算機網在相互作用中功能逐漸趨于一緻,安全将成為未來很大的挑戰。
第四,融媒體的産業鍊的發展亟待成熟。内容作為新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對産業鍊的健全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
從這些角度看,融媒體轉型将首先面對技術的挑戰。融媒體轉型,更像是一個次傳統媒體的互聯網再創業。技術的能力,尤其是在運用雲計算和大數據,通過互聯網的形态實現媒體融合的價值,成為融媒體轉型的最大挑戰。
簡而言之,技術能力,就是未來融媒體轉型路上成敗的關鍵。所以,光明網在融媒體轉型之路上,選擇了很多優秀的技術合作夥伴來支撐自身的技術架構。
比如光明媒體雲平台,這是光明日報融媒體建設的重點産品之一,緻力于打造面向媒體行業、安全可靠的高性能雲平台。聯想将在媒體雲方案設計、設備采購和行業推廣方面,和光明網建立全面的合作,共同為媒體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在未來,像光明網一樣走向融媒體技術轉型的傳統媒體集團,會越來越多,它們也會遭遇相似的挑戰。光明網和聯想的合作,也許可以為整個行業帶來一個啟示,在融媒體轉型過程中,媒體可以專注于内容,而技術就交給最合适的技術合作夥伴,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轉型方式。
文/鄭凱
科技正能量,推動新科技
合作請聯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