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仙開噎塞,其功可嘉
《中藥大辭典》載威靈仙治噎塞,受其啟發,筆者近來經治1例皮肌炎出現吞咽困難的患者,療效出乎意料,茲介紹如下:
弓××,女,57歲,工人,患者于2年前因右乳癌在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擴大根治術,術後化療2個療程,入院前8個月又因宮頸癌在我院婦科行子宮切除術,近5個月來,出現皮膚泛發性片狀紅斑伴瘙癢,四肢無力,在門診曾以息斯敏、賽庚啶治療無效,于1991年11月23日收入院,入院時面及眼睑紅腫,軀幹四肢散在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片狀紅斑,有細薄鱗屑及抓痕,經查谷丙轉氨酶、尿肌酸、肌電圖及病理檢查,确診為皮肌炎,予激素、免疫抑制劑、抗生素、轉移因子、消炎痛等藥物治療,皮損有所減輕。1992年1月6日患者開始出現吞咽困難且逐漸加重,不能進食,可飲水,經西藥治療症狀不減,考慮為吞咽肌炎症,麻痹無力,認為狀況不佳,家屬恐惶,遂于1月11日請中醫會診,患者吞咽困難且無食欲,口幹渴,軀幹四肢散在片狀紅斑及米粒大小丘疹,身癢,乏力,不能下床活動且懶于轉動體位,自覺有難以維持之感,脈滑,舌淡紅嫩,考慮患者吞咽困難,以不能進食為當務之急,又要兼顧原發病,遂以養胃陰開氣機法以治噎塞,佐養血疏絡止癢以治原發病,用麥門冬湯加威靈仙為主方化裁。處方:麥門冬15g,清半夏10g,沙參15g,生山藥15g,雞内金10g,威靈仙10g,當歸10g,鮮衣10g,生甘草10g,桔梗10g。囑水煎煮沸20分鐘,2次煎後共得藥汁300毫升左右,分3~4次緩緩服之,每日服藥1劑,服上方6劑後食欲大開,咽下通順,仍疲乏無力,不能下床活動,軀幹四肢皮損未退,但瘙癢減輕。繼服原方至1月30日複診,飲食如常,口渴亦減輕,且乏力明顯減輕,可扶持下床活動,軀幹四肢皮損大部分消退,仍有散在片狀紅斑及小丘疹,偶有輕微瘙癢。2月10日及2月26日診,情況良好,飲食吞咽如常人,活動增加,惟皮損尚無完全消退,仍以原方鞏固治之。
該例可謂重症,以麥門冬湯益胃陰而啟納谷,威靈仙開噎塞而調氣機,其療效之好确屬未料。再者,有言脾虛不運或氣虛血弱無風寒濕邪者忌服威靈仙,以本例觀之,在辨證基礎上加用威靈仙,似可不拘上說。驗方由河北醫學院第四醫院劉亞娴提供
威靈仙解痙、止痛、止咳喘
威靈仙通行十二經:我常用其治療肺部主患獲效,如治小兒百日咳,頓咳痙攣期,用黃精、沙參、麥冬、半夏、紫菀、百部、枳殼、威靈仙、白芍、甘草,有很好效果;小兒肺炎或支氣管哮喘,用威靈仙配菊花、青黛、寒水石、地骨皮、大青葉、天竺黃、銀杏、蘇子、甘草;成人支氣管炎咳喘或肺氣腫,或過敏性支氣管哮喘,在辨證方中加威靈仙可提高療效。
威靈仙治呃逆:呃逆屬西醫膈肌痙攣病,頑固性呃逆可持續數日甚則數月不愈,用威靈仙配人參、丁香、柿蒂、代赭石、鈎藤、制半夏、白芍、甘草,治療100例呃逆,3~5劑而愈,白芍可用60g,威靈仙用到50g。
威靈仙治療輸尿管結石腎絞痛,用少腹逐瘀湯加威靈仙、萹蓄、栀子、白芍,解痙止痛,消炎排石。
急性胃痙攣疼痛,在辨證用藥基礎上,加威靈仙止痛快。
威靈仙30g水煎服,治骨梗喉,并非化骨治愈,而是威靈仙有解除喉部痙攣作用,局部痙攣松解,使骨刺脫掉而愈。據此,威靈仙是良好的解痙止痛藥。對各種疼痛所緻痙攣,都有解塞作用。所以,膈肌痙攣呃逆,胃痙攣疼痛,膽絞痛,腎絞痛,支氣管痙攣哮喘,威靈仙單用或辨證配伍均取良效。
用量一般10~30g,重者用60g。驗方由海軍青島療養院馬山提供
威靈仙破血利水、強健心陽
毛莨科植物威靈仙,多用于祛風濕、舒筋絡、止痹痛、消骨梗,筆者臨證多年,發現其有良好的破血利水、通脈止痛、強健心陽、消痰平喘作用,且常用量為20~30g,長服未見不良反應,茲舉例于後:
王某,女,35歲,左下肢腫半月餘,于1987年12月8日入院,半月前行刮宮術,當晚左側腹股溝處疼痛,晨起整個下肢腫脹,不能步履,經靜脈造影示:左髂内靜脈栓塞,經抗栓、擴管無效,改用中藥:黃芪、川牛膝各30g,防己、桃仁、紅花、赤芍、澤蘭、山甲、皂刺、制乳沒各10g,水蛭5g,5劑,水煎服,腫脹略減,因麻木青紫加威靈仙30g,1劑,尿量增多,腫脹明顯減輕,麻木青紫基本消除,又服2劑,腫消大半,有意去靈仙後,腫紫又起,後守此方服30餘劑,青紫腫痛愈。随訪3年無異常。
韓某,男,70歲,患慢支、肺氣腫8年,血壓升高15年,咳喘氣促,不能平卧月餘,伴雙下肢、腹部水腫,胸膺憋悶,吐大量白粘泡沫痰,納呆惡心,唇甲青紫,畏寒怕冷,苔白厚膩,舌質紫暗,脈促。血壓24/14 kPa,頸靜脈怒張,雙肺滿布中小水泡音,心率114次/分,頻發早搏,肝于劍突下4cm,邊鈍,壓痛( ),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診為肺心、高心、心衰Ⅲ°。藥用黨參15g,附片、茯苓、白術、生姜、赤芍、紅花、蘇子各10g。3劑後效果不著,上方加威靈仙30g,2劑後,尿量增多,喘憋、水腫、青紫明顯輕減,守方至5劑,精神好轉,嘔惡、畏寒除,痰少,能進食,早搏消失,肺部水泡音減少,肝回縮至劍突下2cm。又服5劑,諸症均除,可在戶外散步。随訪至1991年,無複發。
威靈仙辛散溫通,鹹軟堅化痰,助陽利水,又略具香氣,性善走竄,可宣通五髒、十二經絡,無處不到,據藥理研究内含白頭翁素、白頭翁内酯、皂甙等,可抗菌、消炎、鎮痛,對循環系統和平滑肌又有調節作用。
由此可知,靈仙既能溫通心陽,活血利水,祛瘀止痛,散風療痹;又有宣利肺氣,軟堅化痰之效。故為肺心病、血管病之佳品。應用本品的指征:一是心陽不足,瘀血阻滞所緻的心痛、紫绀、肝脾腫大、水腫、畏寒、脈澀結代、舌質紫暗、或瘀斑點;二是痰濁郁肺,咳喘痰多、胸脅悶脹;三是風痰瘀血痹阻經脈的中風偏癱、風濕痹痛、瓣膜病、周圍血管病等。凡是風濕痰瘀痹阻經脈髒腑的種種見症,隻要符合上述指征,投之無不捷效。但于臨證時,根據辨證和辨病靈活配伍,尤為重要。如心氣虛配以黃芪、黨參;心陽虛配以附片、桂枝;心胸悶痛配以薤白、石菖蒲;刺痛配以元胡、五靈脂;腹脹、肝脾腫大配以莪術、三棱、桃仁、紅花;腫甚配以椒目、車前子;肺水腫咯粉紅泡沫痰,配以葶苈子、桑皮;氣逆痰多配以蘇子、半夏;咽喉不利配以射幹、紫菀。合并冠心配以丹參、田三七;風心配以川芎、生苡仁;心律失常配以苦參、甘松。血管病上肢瘀腫配以姜黃、麻黃;下肢配以川牛膝、澤蘭。瘀熱證配以赤芍、丹皮;陰虛配以生地、玄參。活血宜酒制,祛痰宜醋制。且靈仙品種較繁,務須詳識真僞。如此辨用,獲效良多,請同道驗正。驗方由河南省方城縣人民醫院雷玉林提供
威靈仙定喘止咳、安神定悸
我臨床使用威靈仙,除用其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治療風寒濕痹、骨質增生,諸骨鲠咽之外,更多的是用于以下四個方面:
定喘止咳
1963年有幸侍診于北京名老中醫、兒科專家王鵬飛老師,見王老每用威靈仙定喘止咳,效果很好,王老說:“小兒喘息重症,用麻杏不效者,可用威靈仙加銀杏、蘇子以肅肺下氣而定喘,因威靈仙不僅調理氣機、通行全身,還能止咳兼有化痰之功。并囑咐我們學習藥性要讀《要藥分劑》(清·沈金鳌著)這本書。我精讀後受益匪淺,此書對威靈仙的記載除祛風濕、通絡止痛同于一般本草書外,并且認為威靈仙能行氣,宣疏五髒,通行十二經。我又查閱了《本草綱目》,内有治“痰飲”喘咳嘔逆”的明确記載。
現抄錄侍診于王老時經治的病案2例:
武××,女,7歲,1963年10月5日就診,喘息咳嗽5年,遇寒則發,冬季加重,屢治不愈,日漸消瘦,面黃神疲,喘怠不已,鼻翼煽動,咳嗽有白痰量多,舌紅苔白,脈沉緩,治以肅肺降逆,清熱化痰止咳。處方:威靈仙9g,銀杏9g,蘇子6g,橘紅9g,烏梅9g,青黛3g,紫菀9g。以此方為基礎加減變化,診治4次,服藥8劑而喘止咳減,精神好轉,納食增加。此後着涼稍有反複,仍以此方加減,服藥10劑諸證痊愈。
劉××,男,8歲,1962年2月11日初診,咳嗽半年,雖經中西藥治療,病情時輕時重,反複發作。王老處以銀杏、蘇子、青黛、烏梅、紫菀、百合等,幾經調治仍未向愈。至1963年2月15日仍咳嗽痰多,喘息不已,王老加用威靈仙處方如下:威靈仙9g,銀杏9g,蘇子6g,橘紅9g,青黛3g,紫菀9g,木瓜9g。服3劑病情好轉,繼服18劑喘平咳止。
寬胸理氣
受王老用威靈仙治小兒喘息的啟發、七十年代初至今在内科用于治心血管病之胸悶、憋氣,效果顯著。1976年11月2日接診一孫性男患者,44歲,銀行幹部,半年前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經住院搶救治療兩個月,病情穩定出院,近一周來又胸悶氣短甚則憋氣,胸痛徹背,納食、睡眠均可,大便稍幹,小便正常,體胖神清,舌淡有瘀點、苔白稍膩,脈緩。查心電圖示陳舊性心肌梗塞,證屬氣滞血瘀,痰濕壅塞。處方:瓜蒌30g,薤白15g,川桂枝10g,丹參30g,元胡12g、香附米12g,半夏10g,枳殼10g。服5劑,胸痛徹背顯效,胸悶憋氣同前,甚則夜不得卧,上方去香附加威靈仙15克,服5劑,胸悶憋氣顯效,繼服5劑,諸症緩解。囑其常服複方丹參片鞏固。此後每發胸痛徹背,胸悶氣短,即予瓜蒌薤白半夏湯加威靈仙3~5劑即可緩解。随訪至1990年底仍能正常工作。其後筆者每遇心血管病、心肌病等見胸悶憋氣即加用威靈仙,經治500多例、均收到一定效果。
安神定悸
不少心血管病患者主訴以心悸為主,查心電圖,或示窦性心動過速,或示期前收縮、心房纖顫等。有部分病人經辨證處方、甚則中西藥合用治療,效果也不滿意。筆者自八十年代始,凡遇此情況,則加用威靈仙,每能取效。1982年4月孫姓患者求治,男,35歲,發現有風濕性心髒病10餘年,近半年來時有心悸,尚可自行緩解。1周前心悸加重不能自行緩解,伴周身乏力,時有胸悶氣短,納呆,神疲失眠,心煩,小便調,大便稍幹,2日1次,舌淡、苔薄白少津,脈結代。心電圖示:房顫。曾就診于某部隊醫院,先後口服、靜脈推注、靜脈點滴藥物未能控制。我辨證為氣陰兩虛,予炙甘草湯化裁:炙甘草20g,丹參20g,黨參10g,桂枝10g,麥冬15g,生地20g,麻仁20g,生龍牡各20g。服3劑、除心悸外諸證悉減,複查心電圖仍示房顫。原方加用威靈仙20g再進3劑,複診時說,服2劑後心悸大減,查心電圖房顫消失,偶有室性期前收縮。仍以炙甘草湯加威靈仙,服10劑,心電圖大緻正常。1年未再複發。其後曾反複3次,均加用威靈仙得以糾正。至今仍負責園林工作,威靈仙用于心悸有效,一則因其宣疏五髒,通行十二經,具有通的作用,再則也有一定的安神鎮心作用,此有待于今後進一步探索。
外用止痛
靜脈用藥是臨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輸液過程中,特别是輸入有刺激性或濃度過高的藥物時,病人經常反應沿輸液血管走行疼痛,有時形成靜脈炎,有時因疼痛難忍而拒絕輸液治療。自1988年以來,我們自行配制了以威靈仙、山豆根、冰片為主的外用藥膏,敷于輸液部位,對于預防、治療輸液疼痛和治療靜脈炎,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初步統計治療靜脈炎196例,總有效率為95%。至于未形成靜脈炎隻是輸液時疼痛者,一般敷藥後1~2分鐘内止痛。通過幾年的試用,我們體會到威靈仙外用止疼效果滿意。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供臨床藥用的威靈仙品種不一,經德州衛校藥理教研室研究,盡管這些植物科屬不同,化學成分不一,但試驗表明,從鎮痛、抗炎、影響離體腸平滑肌張力三方面比較,百合科之粘魚須和毛莨科之威靈仙基本一緻,前者的副作用小于後者。
我臨床體會,威靈仙用于痹證,量宜在30~60g以上;用于定喘止咳、寬胸理氣、安神定悸,一般用量10~20g為宜。驗方由德州地區中醫院張學增提供
威靈仙用于内科麻木症
王為蘭名老中醫,業醫5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用藥經驗,以下介紹王老用威靈仙治療内科麻木症的經驗。
麻木是一個症狀,可單獨出現,亦可見于其他疾病之中,可由多種原因導緻,但究其主要的病因不外虛實兩種:其一是由于風、寒、濕、熱、痰、瘀等邪侵襲機體,閉阻經絡,使氣血流通不暢,肢體經脈失養而緻;其二是由于氣血不足,筋脈失榮而發,不論麻木的原因如何,隻要有麻木症狀,均可配伍或單獨使用威靈仙,常能收到滿意的療效。如上肢麻木,用威靈仙配桂枝;若麻木而有發熱者,可加桑枝、金銀藤,對于下肢麻木,如因寒濕而緻者,則用威靈仙配附子。腫脹明顯者,可配川牛膝、木瓜、防己等祛濕之品。如麻木為濕熱所緻,患處有明顯灼熱感時,可配炒知母、黃柏,以清熱燥濕。而對于氣血虧虛經脈失養的麻木,則宜用生黃芪、當歸、雞血藤、赤芍等藥,補氣血通經絡以治本。此時用威靈仙既能疏通經絡以治标,又可将補氣血之藥帶入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充分發揮療效。如患者姜某,女,45歲,右上肢麻木,肩胛疼痛,活動受限,不能梳頭穿衣,某醫院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給予按摩及離子導入療法,經治月餘不效,求治于王老。症見:面色蒼白,表情痛苦,語音低微,消瘦乏力,自述夜間痛麻尤甚,輾轉困難,夜不能寐,納差便幹,舌質淡、苔薄白而幹,脈弦緊,王老先投生黃芪30g,桂枝6g,赤白芍各30g,當歸10g,片姜黃10g,雞血藤30g,生甘草10g,威靈仙10g。3劑過後病去大半,精神好轉,夜已能寐。效不更方,将威靈仙加至20g,服藥5劑病告痊愈。二診時加大威靈仙用量,王老講,患者因氣血不足,推動無力,血流緩慢而造成經脈瘀阻,此為因虛緻瘀,治療首當補氣養血為主,稍佐威靈仙以為向導,二診時患者精神明顯好轉,氣血得補,正氣已充,則應加大疏通之力、故将威靈仙用量加倍。如見下肢酸軟無力,麻木不仁,還可酌加千年健、懷牛膝等藥,以補肝腎強筋骨。驗方由北京市中醫醫院李文芳,李桂玲整理常見疾病效驗良方(含驗方、民間偏方及祖傳方、家傳方)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偏方等僅供專業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産生的任何責任!
上一篇
學習幕下小腦上入路(下)
下一篇
治療坐骨神經痛藥酒5方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