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州子觀心理工作室 姚建華
微問答
姚老師你好,我真的是快崩潰了,不得已才來求助。
我兒子今年14歲,上初二,之前一切正常,學習成績也還不錯,雖然不是前幾名,但也是一直保持在班級前十,可就在這周,周日下午突然提出不去學校了,問他原因也不說,我們苦口婆心地勸也沒用,班主任來做工作也不行,今天為止已經一周沒有去學校了,我真擔心這樣下去這孩子就廢了,你說他才14歲,他不上學能做什麼呢?這幾天我也在反思,他從小沒有在我們身邊長大,一直跟着爺爺奶奶,前幾年我們經濟條件好點了才接到身邊,他性格内向,平時跟我們也不太講話,我們也不知道他心裡到底在想什麼······真的希望老師能幫幫我們,感謝!
——無助的媽媽
答
姚建華:
這位媽媽,您好。
特别能理解您此刻的焦慮和無助,哪個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将來過上出人頭地的好日子呢?就算不出人頭地,起碼也不要像父母這輩一樣辛苦,能輕松一點生活;最不濟,也要随大流,順利完成初中高中大學的教育,将來找一份說得過去的工作,過個安穩的日子······
此刻我在努力想象孩子的心理狀态,我猜測,這一周以來,他一定并不好過,可能也經曆着焦慮、擔憂、害怕、迷茫······而且,我還猜測,在這之前的一段時間裡(也可能是很長時間),他也在經曆着類似的煎熬,也在猶豫、糾結······最終決定不去上學,一定是實在撐不住了!他們很清楚一旦宣布不去上學會面臨什麼樣的後果:父母的壓力甚至沖突、老師的壓力、同學們和周圍大人們異樣的眼光等等。他們甯願承受這些,也不願再去學校,那一定是去上學這件事情帶來的負面體驗遠遠超過了不上學帶來的。所以,對于不想上學的孩子,我們除了勸之外,還需要去嘗試看見是什麼阻礙了他?然後嘗試去跟他一起尋找解決方案,移除阻礙。
對于您來講,現在有一個核心的困難:您的親子溝通幾乎是等于零的。也就是您的真正的親子關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孩子不信任父母,有什麼話也不跟父母講,這樣的話,就算他遇到什麼困難,他也不會選擇來跟父母商量,更不用說求助!我想現在的這一狀态,早在您決定将他交由爺爺奶奶帶的那一刻起就埋下風險了。當然這是一個社會現象,并不是隻是您一家是這樣。“留守兒童”們的親子關系往往表現出兩個極端:一種情況是父母覺得愧疚,拼命補償滿足孩子,讓孩子有這樣的心理“你們欠我的,就該什麼都聽我的!”,結果可能是孩子沒有邊界意識,驕縱無理;另一種情況是父母與孩子身在一起,心卻很遠,沒什麼情感交流。所以,在這裡會建議您:将重建親子關系擺在首位。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那麼,目前除了重建親子關系,還能做點什麼呢?重新恢複孩子的功能,比如社交,可以鼓勵他跟同學們保持聯絡,甚至邀請好朋友同學們來玩;去嘗試喚醒孩子對未來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動力,比如他感興趣的領域、擅長的領域······
最後想說,盡管學業對于一個學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這個“人”本身,孩子做為“人”的功能正常了,一切都是可以再補回來的。
下一篇
素日尋芳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