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大額充值玩遊戲,熊孩子“坑爹”漏洞該補了

1.jpg

3月13日,記者體驗開心消消樂遊戲,在無實名驗證的情況下充值成功。

2.jpg

小朋友玩遊戲往往會充值買裝備,如果家長設置了小額免密支付,充值會更容易。

受新冠疫情影響,未成年人近期上網時間大增,沉迷網絡、過度充值消費等問題也受到人們關注。

近期,未成年人消費申訴确實相較往年有所增加,僅3月以來,三湘都市報新聞熱線就接到近10位家長的求助,家長都提到近期孩子因為上網課接觸到了電腦、手機,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遊戲消費,家長支付密碼保護不當、孩子借用父母身份證繞開監管、部分遊戲未實行嚴格實名制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未成年人大額充值遊戲何時休?有業内人士指出,目前,盡管家長、學校和企業在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上都做了一些努力,但這些努力尚未形成合力。

■記者楊潔規

案例

12歲男孩玩手遊

10天充值上萬元

3月11日,甘先生外出買煙時,因為沒帶零錢,使用微信支付付款,付款後發現,微信零錢裡的餘額不對勁,“之前有1.8萬元,無故‘蒸發’了萬把塊。”以為被人盜号的甘先生趕緊查看賬單明細,發現并沒有轉賬記錄,“我問過我兒子,有沒有動我的錢,他說沒有。”

甘先生聯系微信客服調取賬單明細。經查,從3月1日至3月11日,有人分多次轉給了騰訊遊戲旗下的賬号,“每筆都是628元,最多的一天有4筆。”甘先生說。

至此,12歲的辰辰才承認,是自己把錢用于買遊戲皮膚、點券了。辰辰說,在其他小夥伴的帶領下,他從3月1日開始,上完網課後,就會拿父親的手機玩《王者榮耀》,為了讓自己使用的人物更厲害,于是就開始充值買皮膚、點券。因為擔心父親發現罵自己,辰辰把充值記錄删除了。

甘先生說,自己月收入3000多元,看着賬單上一筆一筆存款被轉走,加起來相當于3個月的工資,實在讓人心疼。他還說,自己從未告訴孩子支付密碼。“可能是孩子記住了支付密碼。而對于遊戲充值,孩子稱‘以為是遊戲中虛拟貨币’。”

目前,甘先生已經向遊戲商提交了相關資料,對方表示15個工作日内作出回複。

“鑽空子”的熊孩子不少

家長不願當冤大頭

甘先生的情況并非個案,本報已接到近10位家長的求助。

3月9日,張家界的趙先生發現自己的微信零錢裡少了7700元錢,後經詢問才知道,是兒子偷偷從自己手機裡轉走了這筆錢,用于《和平精英》遊戲充值買道具、服裝。讓趙先生氣憤的是,這筆錢還是借來的。永州13歲的小雷為了玩遊戲充了接近4萬塊錢,這筆錢是其母親白血病去世後的醫療補助;長沙縣星沙9歲女孩,在玩《第五人格》、《迷你世界》、《創造與魔法》三款遊戲時,花了近4000元充值購買了金币、點券、鑽石等遊戲道具;15歲的浩浩(化名)在家上網課期間,課餘使用母親的手機刷某直播平台,瞞着父母給主播打賞和充值遊戲7萬多元……

多位家長認為,手機綁定銀行卡已成為了許多未成年人“鑽空子”的漏洞。一位家長分析稱,孩子隻需要知道父母銀行卡号和父母手機上收到的銀行驗證碼,便可将銀行卡綁定到指定手機上,“這些都是小孩非常容易獲取的信息,而小孩通過支付工具進行支付時,隻需要自己設置的支付密碼便可進行遊戲充值。”

記者回訪了幾位家長,大家均表示,孩子是未成年人,其充值的遊戲費用遊戲商理應退回。但在申請退款的過程中,卻不那麼順利。“我按照上面的提示進行申請退款,提交了身份證、戶口簿,都不行,人工也說不清。”張先生說和客服溝通多次,從3月5日至今沒退回錢來。

體驗

未經實名認證,也能充值?

3月13日,記者體驗時發現,《開心消消樂》在未實名認證的情況下可以充值。記者在進入《開心消消樂》遊戲後,顯示“微信登錄”“遊客登錄”“其他方式”三種登錄方式。記者選擇微信登錄之後,在遊戲界面的左上角有“實名驗證”的圖标,裡面是關于“身份證實名指引”的相關内容,要求用戶進行實名驗證,并提示“緊急!未完成實名注冊,将無法登錄遊戲”。但記者在未實名驗證的前提下,仍能正常進行遊戲充值。

企業

家長維權已有

公開申訴渠道

據了解,以騰訊、網易為代表的遊戲企業曾出台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并設置有相應的系統。

針對未成年人過度充值問題,記者緻電網易遊戲客服,客服人員介紹說,在遇到相關情形時,家長可在“網易家長關愛平台”提出訴求,客服根據家長描述情況判斷整理。

騰訊遊戲方面則表示,對于疑似未成年人過度消費的情況,騰訊已有公開的申訴渠道,在用戶提供充分證明後,可獲得妥善處理。流程上,一般需要用戶提供家長和孩子的身份證明,以及親子關系等一些必要的基本資料,對賬戶後台數據驗證比對,與家長和孩子詳細溝通之後,會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估,如果判斷由未成年人消費的可信度較高,會出于關懷進行妥善處理。

律師

多數情況下

都存在舉證困難

湖南卓進律師事務所聶炜律師分析認為,《民法通則》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适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若孩子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且該充值行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适應的,該充值行為需要經過監護人的追認,未經家長同意、追認,那肯定是不可以的,應當退款。

同時,律師認為,未成年人記住家長支付密碼等方式進行遊戲充值的,家長可以主張該交易行為無效,但是作為監護人存在重大過失,具有過錯;對于未成年人遊戲充值行為的發生缺乏監督,應當對其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要求提供證據證明消費确是未成年人所為,但在多數情況下都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

對此,有業内人士表示,家長是否看顧好自己的支付密碼,已成為當前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和防止過度充值消費的重要一環。

聲音

遊戲平台要做好

實名制審查

近年來,随着手機遊戲在未成年人中的風靡和手機支付業務的普及,未成年人私自用家長賬戶進行遊戲充值的事件時有發生。

對此,有網友認為,孩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遊戲的吸引下,無法作出判斷,不清楚自己做事的後果。“遊戲公司在調查情況屬實後,應全額退還。”

也有一些網友持不同意見。他們覺得,孩子雖小,但不代表做錯了事不應該承擔責任。“孩子做錯事,父母作為監護人,沒有盡到看管教育的義務,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作為遊戲運營商,首先要做好遊戲實名制審查,控制未成年用戶的充值、付費行為,并控制其遊戲時間。同時,在遊戲充值系統中,增加充值驗證設置,比如指紋密碼、手勢多重驗證設置。

規定

未成年人每月

充值不超400元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2019年11月,國家下發《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家長手機号、微信号注冊遊戲賬号的問題,規定要求玩家必須進行實名注冊,手機号碼、身份證、綁定銀行卡等信息必須一緻。

同時規定,未成年人在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8點,不得玩遊戲,法定節假日玩遊戲時間不超3小時,面向未成年人開放付費的,16歲以下每次充值金額不得超50元,月消費不超200元,16-18周歲的未成年人,單次最高消費100元,月最高不超400元。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