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外有風寒、内有痰濕,《局方》的這個千年秘方參蘇飲,用對了直除

外有風寒、内有痰濕,《局方》的這個千年秘方參蘇飲,用對了直除病根

清代名醫吳箎(chí)的臨證醫案筆記裡面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病人患有發熱、頭痛、幹嘔、煩躁等病症,都認為是因為天氣寒冷感受風寒緻病,應當用麻黃湯來治理,而之後醫家通過問診和切診,發現患者的脈象浮大而滑,明顯就是雖有邪氣但是并未深入,也就是中醫裡面的外感風寒、内停痰飲證。

最後用了《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一劑藥方,第二天患者的寒邪就退了,而且脈象靜和,身上也沒發熱,病症幾乎完全消除,這裡用到的方子就是接下來要說的參蘇飲。

參蘇飲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一劑解表藥劑,根據這個小故事,其實我們就可以推斷出它的功效,具有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的作用,經常被醫家用來治療氣虛外感風寒、痰濕證,可以說是解表驅寒、化痰除濕的常用藥方,而且是名醫都愛用。

參蘇飲這個方劑所調治的病證,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病因大多是身體本來就氣虛不足,體内又有痰濕積聚,再加上外感風寒,寒邪的侵襲,所以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症。

外在的寒邪束于體表,與我們體内的正氣相互抗争,導緻體内衛陽之氣阻遏,肺氣郁閉不暢,因此一些人就會出現惡寒發熱、頭痛鼻塞,但因氣機被阻,汗液不能透過腠理排出,所以也就并不會有汗液排出;風寒通過我們的呼吸進入肺部,加上體内痰濕壅滞,氣機運行不暢,所以也會經常感覺到胸腕脹悶,咳嗽痰白。

其中的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脈象微弱,這些都是體内氣虛的明顯體現。因為氣虛則沒有力氣去鼓邪外出,所以在治療上應當要以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為主。

既然知道了發病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偏偏要用參蘇飲,而不用其他的方子呢?這是由參蘇飲中所含有的中藥配伍所決定的,參蘇飲的組成藥物偏多,裡面有人參、紫蘇葉、葛根、半夏、茯苓、枳殼、桔梗、木香、陳皮、甘草、前胡,總共11味中藥,但是現在醫家也會給裡面加入适量的生姜和大棗,所以整個藥方的中藥數量算是比較多的。

這個方劑名喚“參蘇飲”,參就是人參,它的作用很強大,早已是衆所周知,但是對于蘇也就是紫蘇這味中藥來說,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還是有一些不全面的。紫蘇既是一味食材,也是一味中藥,那麼紫蘇在參蘇飲中所起到的作用究竟是怎樣的呢?

外有風寒、内有痰濕,《局方》的這個千年秘方參蘇飲,用對了直除

一般來說,蘇葉藥性辛溫,歸經肺脾,辛溫可以散寒,也可以行氣,所以蘇葉善于發散表邪,同時又可以宣肺止咳、理氣寬中,完全對應治療了患者的基礎性病症。加入葛根是為了增強蘇葉發散風寒的能力,同時葛根本身又具有解肌舒筋的功效。

參蘇飲中用到了大量的理氣化痰的中藥,半夏、前胡、桔梗能夠化痰止咳,陳皮、木香、枳殼能理氣寬胸,要知道我們的脾髒是體内生痰生濕的源頭,茯苓健脾滲濕以治理生痰之源。化痰和理氣同時兼顧,充分體現了醫家“治痰先治氣,氣行痰自消”的道理,同時又可以幫助表邪的宣散、肺氣的開合。

外有風寒、内有痰濕,《局方》的這個千年秘方參蘇飲,用對了直除

參蘇飲中的主藥人參,主要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調榮養衛的作用,在這個方劑裡的目的就是為了益氣扶正,助解表邪。還有一些醫家在煎藥的時候也會加入生姜和大棗,來幫助發表和益脾。諸藥合用,共同起到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的妙用。

參蘇飲這個千古良方,從來就沒有讓人失望過,不僅在益氣解表、理氣化痰方面有着優秀的表現,而且還有更多尚未開發的新用途,還有待進一步發掘。現在人們發現,參蘇飲還可以用來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以及部分患者洩瀉等病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