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見反邪教小夥伴解讀中國平安夜,
為什麼我們要過平安夜呢?因為1950年12月24日,志願軍勝利結束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粉碎了“聯合國軍”占領全朝鮮的企圖,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
這一夜,是志願軍的勝利之夜,是祖國的平安之夜!
我覺得這個思路很好啊,完美将外來洋節和本土傳統結合了起來
有人覺得魔幻,你這不是瞎編嗎?
那我就有話說了,你以為,老外就不瞎編?
昨天魚子醬那條我已經說了,很多你奉為真理的東西,其實也是老外給你編的,天天喊獨立思考,你咋不先思考下老外的這些體系呢?
比如聖誕節,你仔細思考一個問題
聖誕節是耶稣的誕生日對吧,但你耶稣的生日,為什麼主咖是一個叫“聖誕老人”的角色?
為什麼?因為聖誕老人是他親戚?
不合理吧對不對?
答案是,12月25日,本來就不是真正曆史的耶稣生日。
耶稣誕生的日期,《聖經》并無記載,那為什麼定在12月25日呢?
因為古羅馬帝國的太陽神誕辰是這一天,這一天原本也是節日,但是是古羅馬的太陽神節。然後當年基督教蹭熱度覺得我們也選這一天,可以向大衆傳播耶稣就是正義、永恒的太陽。
那聖誕老人又是怎麼來的呢?
最初的聖誕老人原型,是羅馬小亞細亞的一位地區主教,聖.尼古拉斯,他樂善好施,經常救助窮人,以匿名的方式贈送給當地窮人各種禮物而聞名。後來他被基督教封聖,這是聖誕老人送禮物傳說的來源。
但聖誕老人原本也不是12月25日的,他有自己的節日,12月6日的聖尼古拉斯節,大家熟悉的把鞋子放在窗台上,期待着聖誕老人給你送禮物等習俗,就是這裡來的。
然後,到了11世紀,意大利人将聖尼古拉的遺物從小亞細亞帶到意大利(應該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并建造了一座教堂來紀念他。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來朝聖時,将聖人的故事帶回了他們的本土,所以有關聖誕老人的傳說在各個國家都各具特色。
後來,英國人覺得,聖尼古拉斯日這個12月6日,和12月25号聖誕節有點近,我不如把兩個節日結合到一起,變成一個更大的慶祝日~于是~聖誕老人就被挪到了12月25日~
到了大航海時代,荷蘭殖民者來到美洲時,把聖誕老人的故事也帶了過來。
(荷蘭登錄北美很早,比如紐約最早就是荷蘭建立的殖民地)
但此時聖誕老人還是一個主教形象,是後來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在他的喜劇《紐約的曆史》中将他描述成一個又圓又胖的荷蘭老人。
到了19世紀,可口可樂在冬天想投放廣告時,希望能将産品和聖誕老人元素結合到一起。在創作中又把聖誕老人改成了紅色衣服(對,早年聖誕老人是綠色外衣)
這一波廣告大獲成功,之後在可口可樂的不斷推廣下,走遍全世界。
于是,到了現在,全世界,對于聖誕老人的認知都是穿着紅色衣服了。
所以啊,魔改這事,誰也别笑誰,你覺得别人曆史悠久很有傳承,那是因為你完全接受了那套說法,人自己改的可歡快了。
所以他們能魔改我們怎麼不能魔改?
要我來,平安夜是怎麼來的?是抗美援朝的勝利之夜,保衛了大家的平安。
送蘋果又是怎麼來的,是紀念當年戰火中為了留給傷員吃,一個蘋果傳遍了防空洞裡所有人的手。
平安夜要吃什麼?要吃餃子,因為二次戰役成功包了大餃子。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