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世上本沒有耳鳴,不過是中氣不足了,患者卻...

世上本沒有耳鳴,不過是中氣不足了,患者卻拿着六味地黃丸不離手,我說:見了耳鳴就補腎,這病要是能治好,豬都能上樹。

前段時間,後台有個患者給我留言,說自己耳鳴一年多了,藥頁眉停過,可就是治不好,是怎麼回事。

我問他具體症狀,他說:“就是感覺耳朵一直嗡嗡響,而且最近乏得很,我覺的是腎虛了。”

我問他還有什麼症狀,他過了會兒說:還有經常腹脹,但吃的也不多,便溏。

他說:“大夫,我除了六味地黃丸之外,是不是還得吃點健脾胃的藥啊?”

我說:“你一直在吃六味地黃丸?”

他說:“是啊,但效果一直不太好,所以我來就是想找找原因。”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通病,說起耳鳴就像到腎虛。

中醫說腎開竅于耳,腎氣虧虛,也會引發耳鳴,但不是每個耳鳴病人都是因為腎虛啊。

我們對中醫的一些理論不能生搬硬套,理論這種東西向來隻是參考,永遠不能代替臨證的思路。

我跟他說:“見了耳鳴就補腎,你這病要是能治好,豬都能上樹了。”立即讓他停了藥。

我看了他的舌象,舌色淡白,中間有明顯的凹陷,少苔。

我當即就明白了,患者問我:“大夫,不看脈象能看的準嗎?”

我說:“我這幾十年治過的耳鳴,少說也有幾千例,你這個問題不大。”

這顯然就是中氣不足,氣血兩虛嘛,補就是了。

我便給了他一個方子:

白術,黃芪,茯苓,甘草,黨參,當歸,白芍,柴胡,白芥子,肉桂。

藥用三劑,患者說各症狀都有減輕,又服十二劑,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原理是什麼呢?

耳是宗脈之所聚,耳脈能不能通暢,要看中氣能不能供給得上。如果脾胃不足,中氣下陷,那麼耳竅失養,就會引發耳鳴或者耳聾。

從患者舌象來看,明顯是脾胃中氣下陷,氣血虛弱,結合症狀來看,這樣的人要麼是年事已高,要麼是素來脾胃虛弱,要麼是大病初愈氣血不充。

患者明顯是屬于脾胃虛弱,那麼病因找到了,這個病就治好了一半。

用黃芪、白術、茯苓、黨參、甘草,專門用來健脾益氣,作為主藥。

當歸、白芍,養血補血。補氣就得補血,血能載氣,氣才能帥血,二者缺一不可。

用柴胡升舉陽氣;白芥子溫通理氣;将濡養之氣直達病所。

稍用點肉桂鼓舞腎陽,令補氣血之藥更有力道。

很多病之所以反反複複治不好,很可能就是路子走岔了,這時候不妨換個角度,也許就能撥開雲霧見青天。

就像這位患者,他就是把藥店的六味地黃丸吃光了,他這個耳鳴還是治不好,就是因為方向不對。

行醫幾十年,我也明白一個道理。患者治不好病可以換個大夫,換個醫院,但我們做大夫的不行,沒有說治不好這個病人,那我換個病人的。

我隻有一條路,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為每一個患者診治,這才算對得起“醫”這個字。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