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百科第 14 期:氧化皮
綜述
某發電公司超臨界630MW機組,其鍋爐為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HG-1970/25.4-YM7型鍋爐,為一次中間再熱、超臨界壓力變壓運行帶内置式再循環泵啟動系統的本生()直流鍋爐,單爐膛、平衡通風、固态排渣、全鋼架、全懸吊結構、π型布置。2008年8月22日投産發電;至2012年11月小修累計運行約25000小時。
鍋爐高溫受熱面産生氧化皮主要原因:高溫氧化,從熱力學角度來講,鍋爐管内壁産生蒸汽氧化現象是必然的,因為鐵與水反應,在一定溫度範圍轉化為Fe3O4,且溫度越高,高溫氧化越快,目前是超臨界鍋爐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不鏽鋼管和其産生的氧化皮來說,由于熱膨脹系數的差異,當氧化層達到一定厚度後,在溫度發生變化時,氧化皮即很容易從金屬本體剝離,無法避免。
尤其是溫度發生反複的或劇烈的變化時,如鍋爐啟停、停爐時強制通風快速冷卻,都會加速氧化皮的剝落。鍋爐正常運行中壓差較小,故蒸汽流帶不走尺寸較大的氧化皮,所以造成了停爐時氧化皮的堵塞。
超臨界鍋爐在運行過程中,由于蒸汽側氧化皮的形成、剝落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方面:
⑴蒸汽側或煙氣側的強制冷卻産生大量氧化皮脫落堆積,造成高溫受熱面短期超溫爆管。
⑵氧化皮的熱阻效應導緻金屬壁溫和氧化皮厚度不斷提高,最終造成超溫運行、組織老化和氧化皮脫落風險加劇。根據EPRI研究結果,緻密氧化皮厚度每增加0.025mm,管壁溫度增加約2℃。
⑶汽輪機固體顆粒侵蝕。會損傷葉片、噴嘴和調門。
鍋爐氧化皮的形成與剝落嚴重影響機組安全經濟運行,所以研究鍋爐高溫受熱面蒸汽側氧化皮形成與剝落具有重要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1現狀調查
1.1汽溫和管壁溫度超溫頻繁
1.2 鍋爐氧化皮脫落堆積嚴重
#1爐末級過熱器全面檢測:發現全部彎頭産生嚴重的氧化皮脫落堆積堵塞:有447隻彎頭堆積脫落的氧化皮占據管截面50%以上(其中堵滿358隻),需割管清理;#1爐末級再熱器檢測:發現有131隻彎頭存在氧化皮脫落堆積:經檢測分析占據管截面50%以上的有5隻,需割管清理。
#1鍋爐本次檢測與2012年4月檢測結果對比,可以看出同台鍋爐相距半年時間,産生的氧化皮脫落堆積變化可謂恐怖:
2012年4月#1鍋爐檢測結果:末級過熱器割管清理1隻彎頭。2012年11月(本次)#1鍋爐檢測結果:末級過熱器割管清理447隻彎頭、末級再熱器割管清理5隻彎頭,總割管452隻。
2超(超)臨界鍋爐氧化皮生成及剝落原因分析
2.1氧化皮的生成機理
1929年,德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金屬可以在高溫水蒸汽中發生氧化,氧化所消耗的氧來源于水蒸汽本身的結合氧。
後來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進一步确定了鐵和水蒸汽直接反應産生金屬氧化物的事實,主要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西安熱工院對鍋爐管樣的金相分析結果為,鐵素體鋼(T23/T91)蒸汽側氧化皮微觀結構形貌為雙層結構,外層為Fe3O4和少量Fe2O3,内層為(Fe,Cr)3O4。
2.1.1影響氧化皮生成的主要影響因素
2.1.1.1金屬管壁溫度和抗氧化性能
管壁溫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抗氧化性能越好,氧化速度越慢。
2.1.1.2線膨脹系數
金屬與氧化皮之間的線膨脹系數相差越大,越易脫落。
2.1.1.3氧化皮厚度
氧化皮越厚,導緻其脫落的所需應力越小。管壁金屬與氧化皮溫差越大,應力越大。熱負荷和蒸汽溫度越高,導緻金屬超溫運行的臨界氧化皮厚度越小(T92/620℃)。鐵素體鋼氧化皮厚度超過0.2mm、不鏽鋼氧化皮厚度超過0.1mm,即易于脫落。
2.1氧化皮的生成機理
2.2超(超)臨界鍋爐氧化皮剝落的影響因素
2.2.1蒸汽側氧化膜的剝落特點—剝落應力
蒸汽氧化的速度取決于時間、溫度和合金的成分,氧化膜失效的形式包括分層和開裂等,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合金和氧化膜的熱膨脹系數差異、蠕脹、生長應力和管子幾何形狀等因素使氧化膜受到的熱應力。
2.2.2蒸汽側氧化膜的剝落特點—溫度區間
電站鍋爐高溫受熱面管材的氧化膜主要在高溫下生成,當氧化膜溫度偏離其生成溫度時,由于金屬基體和氧化膜熱膨脹系數的不同,氧化膜就會産生熱應力。
但鍋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負荷變化、啟動、和停運過程,此時氧化膜的溫度必然會偏離其生成溫度,從而導緻氧化膜熱應力的産生,通常溫度的偏離程度越大,産生的熱應力也越大。
2.2.3.蒸汽參數的影響
溫度是主要影響因素,壓力是次要影響因素。溫度越高,羟基氧化鉻分壓就越大,即氧化皮内部産生空穴的速率越大。
2.2.3.蒸汽參數的影響
溫度是主要影響因素,壓力是次要影響因素。溫度越高,羟基氧化鉻分壓就越大,即氧化皮内部産生空穴的速率越大
2.2.4材質的影響
表3給出了超(超)臨界鍋爐常用的幾種材質鋼管的實際許用蒸汽溫度上限值。如果在超(超)臨界鍋爐設計、制造時嚴格按照表2的數值選用鋼材,而且在鍋爐運行中嚴格監控超溫現象,那麼蒸汽通道氧化皮的生成和剝落就不再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2.2.5蒸汽含氧量的影響
蒸汽含氧量不但對氧化皮内部空穴的生成具有促進作用,對氧化皮的生成同樣也具有促進作用。
2.2.6時間的影響
不同機組蒸汽通道發生氧化皮大面積剝落和爆管的時間不盡相同,與鍋爐蒸汽參數、運行時間以及OT運行指标等因素有關。
2.2.7應力對氧化皮剝落的影響
金屬表面氧化皮所承受的應力一般包括:
(1)氧化皮的生長應力(與厚度有關);
(2)熱應力(與溫度有關);
(3)氧化皮膨脹或收縮應力(與線性 膨脹系數有關);
(4)氧化皮(物态或結構)轉變應力(與Fe2O3所占份額等有關);
(5)機械應力(與外力有關)。
3鍋爐氧化皮防範對策
在現有材料水平下,超(超)臨界鍋爐的氧化皮生成與剝落不可避免,因此現實可行的氧化皮治理技術路線為:減緩生成→控制剝落→加強檢查→及時清理
減緩生成:金屬管壁溫度控制是治理氧化皮問題的關鍵,開展燃燒優化調整降低高溫受熱面屏間熱偏差成為基礎工作。氧化皮的生成速度取決于金屬管壁溫度,氧化皮的剝落主要取決于氧化皮與金屬基體的溫差及溫度變化速率
控制剝落:溫度變化産生的熱應力是導緻氧化皮剝落的主要原因,蒸汽溫度450℃以上停爐、避免停爐後24h内強制通風冷卻、降低鍋爐啟動速率可以做到150MW負荷以内不投減溫水。對于超(超)臨界鍋爐,減溫水投用将提前會使得蒸汽溫度出現大幅波動,從而導緻氧化皮的脫落,引發爆管事故的發生。
加強檢查、及時清理:拍片檢查管内堆積情況、氧化皮測厚、内窺鏡檢查管壁脫落情況、割管清理。
3.1減小高溫受熱面各管屏熱偏差
依據來煤預報和省調負荷曲線制定最佳配煤加倉方式。機組低負荷運行人員提前預控,優化制粉系統運行和配風方式以避免産生管屏産生熱偏差,使管屏平均熱偏差小于5℃,防止受熱面局部長期超溫運行。
3.2減少高溫受熱面及汽溫超溫運行
(1)做好鍋爐受熱面蒸汽和金屬溫度的監視,嚴禁鍋爐超溫運行仍是首要措施。運行中發現金屬溫度超過允許值,通過降低蒸汽溫度和運行方式調整,任何時候不允許蒸汽參數和受熱面金屬溫度超過允許值運行。定期對鍋爐的蒸汽參數和金屬溫度進行分析。
(2)完善受熱面金屬溫度測點并加強受熱面金屬溫度測點的維護,運行中加強受熱面金屬溫度的趨勢監測。管壁溫度及汽溫超溫次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0%。
3.3優化機組啟停方式
控制鍋爐機組啟停過程中氧化皮的生成與剝落,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機組停運嚴格遵守規程規定,嚴禁鍋爐通風強冷。機組滑停嚴格按照滑停曲線進行。溫度和壓力變化速率均小于規程規定。
(2)機組啟停階段鍋爐盡量減少使用減溫水。
(3)盡量抑制受熱面溫度周期性波動和溫度變化速率,減緩氧化皮剝落。盡可能減少啟停次數、頻度,減緩升溫和降溫速率。機組若停運時,應控制溫度變化率。
(4)機組啟、停動期間應進行受熱面吹掃,停爐過程中利用旁路抽吸,這樣一方面帶走已脫落的氧化皮, 一方面是有意讓氧化皮在計劃檢修中多脫落一些,利用停爐機會檢測消除,避免運行過程堵塞爆管。
(5)在機組起、停過程中速度應盡量平緩,并嚴格将主汽溫變化速率控制在規程允許範圍内,避免蒸汽溫度變化過快導緻氧化膜的剝落;運行期間也應注意主汽溫及鍋爐金屬壁溫的監測和調整,加強超溫情況的監督分析,盡量降低氧化膜的生成速率。
(6)鍋爐停爐時應做好鍋爐停爐保養,将鍋爐内表面蒸幹,防止受熱面内部腐蝕。
3.3.1機組啟動過程中技術措施
(1)冷态啟動時,鍋爐進水水溫控制在20—70℃,嚴格控制進水速度,夏季進水時間不小于2小時,冬季進水不小于3-4小時。冬季進水流量控制在100t/h及以下,夏季控制在200t/h及以下。
(2)熱态啟動,控制鍋爐進水溫度與儲水箱内壁溫的溫差不大于50℃,否則應适當延長進水時間,進水流量控制在100t/h及以下。
(3)在升壓開始階段,飽和溫度在100℃以下時,升溫率不得超過1.1℃/min。在汽輪機沖轉前(300℃),飽和溫度升高速率不得超過1.5℃/min。
(4)機組冷态啟動過程中嚴格按照機組升
溫曲線控制主再熱蒸汽溫度。在機組冷态啟動過程中,機組并列前的溫升速率控制不高于1.85℃/min,機組并列後的溫升速率控制不高于1.5℃/min。
(5)并網前盡量不投入過再熱器減溫水。可以采取控制燃水比(調節儲水箱溢流量),保持較小的總風量(800-900t/h),改變二次風配置(塔型配風,燃燼風和上層二次風全關),投入高旁減溫水降低冷再溫度等措施。為降低減溫水投入,可以提高沖轉前主再熱汽溫度至400℃,并網前主再熱汽溫度不超過455℃。300MW負荷以下,禁止投入再熱汽減溫水。以減少高溫過熱器和高溫再熱器管壁溫度的變化率。
(6)制粉系統的啟動要緩慢,給煤量要逐步增加,減溫水的投入要謹慎,防止汽溫大起大落。
(7) 啟動過程中加強受熱面金屬管壁溫度的監視,控制金屬壁溫均勻上升;發現管壁溫度異常升高時,穩定燃燒工況運行,停止升溫升壓。
(8)受熱面金屬管壁溫度出現報警,穩定燃燒工況運行無法消除異常時,通過降低蒸汽溫度調整,加強蒸汽吹灰,無效時考慮降低機組負荷運行;任何時候不允許蒸汽參數和受熱面金屬溫度長時間超過允許值運行。
(9)機組啟動結束,在24小時内盡量維持機組較高負荷運行,以提高管内的蒸汽流速,将管内殘存的氧化皮盡快清除;并盡量避免機組負荷變動和與爐膛熱工況大幅度擾動的有關操作,防止在管内殘存的氧化皮未清除的情況下新的氧化皮脫落。
3.3.2機組停運過程中技術措施
(1)機組正常停機盡量避免采用大量投入減溫水的滑停方式,一般在鍋爐轉濕态前,通過汽機旁路降低負荷,在主再熱汽溫度480℃-500℃,過再熱減溫水全關後,磨煤機抽完粉直接打閘停爐。
(2)如采用滑參數停機,滑停過程中屏過、高過和高再出口蒸汽溫度的溫度變化率不高于1.5℃/min。
(3)為預防停爐後受熱面管内積水造成停運腐蝕,分離器壓力1.2MPa時鍋爐帶壓放水;
(4)停爐後應悶爐24小時,不得進行通風冷卻、換水冷卻、打開人孔門等工作,并維持爐底水封正常,以防止氧化皮脫落。悶爐結束後采取自然通風方式,冷空氣通過空預器加熱後進入爐膛,省煤器前煙氣溫度低于200℃後可停止爐底水封,并關閉液壓關斷門。
(5)機組由于故障緊急停機,爐膛通風10分鐘後立即停止送、引風機運行并關閉送風機出口和引風機進、出口擋闆進行悶爐,防止受熱面快冷。
3.3.3鍋爐氧化皮進行吹掃
(1)冷态啟動,當啟動分離器壓力至6MPa且高旁開度到60%左右(給煤量不大于25t/h),利用高低壓旁路對過熱器和再熱器分别進行蒸汽大流量沖洗3次。
(2)過熱器沖洗:将低壓旁路開度放置在100%位置,将高壓旁路關小至10%,再迅速将高壓旁路開啟至100%位置,5分鐘後或分離器壓力降至3Mpa時恢複高旁開度;若沖洗過程中,末級過熱器管壁溫度下降幅度超過10℃,則适當關小高壓旁路。
(3)再熱器沖洗:維持高壓旁路80%開度,關小低壓旁路至再熱汽壓力1MPa,再迅速将低壓旁路開至100%,每次沖洗5分鐘。若沖洗過程中,末級過熱器、末級再熱器管壁溫度下降幅度超過10℃,則适當關小高壓旁路。
(4)吹掃工作結束後,逐一開啟過再熱器出、入口聯箱疏水門進行排污,分别排污5分鐘後關閉。
(5)過熱器、再熱器吹掃階段,每30min化驗一次熱井、凝水鐵含量,每小時化驗一次給、爐水鐵含量,密切關注熱井及凝水鐵的變化情況,并通過儲水箱溢流和除氧器排污方式,控制給水Fe≤50ug/l、爐水Fe≤50ug /l。
3.4 優化機組正常運行調整
(1)機組運行中正常升、降負荷速率不超過6MW/min,在300MW~600MW負荷區間内升、降負荷要維持屏式過熱器、高溫過熱器、再熱器出口蒸汽溫度穩定,如由于升降負荷的擾動造成上述溫度的波動大,要适當降低機組的升、降負荷速率或暫停升降負荷,待汽溫穩定後繼續進行負荷變動操作。
(2)機組升降負荷時盡量控制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變化率小于1.5℃/min。
(3)加強汽溫監督,嚴格按照規程要求的溫度範圍控制過再熱器出口汽溫不超限。
(4)加強受熱面金屬管壁溫度的監視,出現金屬管壁溫度報警應立即降低蒸汽溫度運行,若降低溫度運行後金屬溫度還是超限,應降低機組負荷直至報警消除。
(5)控制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兩側偏差不超過10℃,屏式過熱器出口蒸汽溫度兩側偏差不超過15℃,再熱器出口蒸汽溫度兩側偏差不超過15℃,并且運行中按照溫度最高點控制蒸汽溫度。
(6)為防止爐膛熱工況擾動造成受熱面超溫,正常運行中一、二級減溫水應處于可調整的中間位置,嚴禁大幅調節過再熱汽溫度。
3.5 加強運行人員專業技術培訓調整
根據最新國家特種設備安全法,所有鍋爐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均應參加國家質檢局特種設備檢測院的三級鍋爐司爐工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提高鍋爐運行人員對鍋爐高溫受熱面氧化皮的剝落問題危害的認知,讓運行人員對所操作超(超)臨鍋爐所用金屬材料機械性能及其标準、組織結構、金屬監督、影響汽水系統金屬腐蝕的因素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運行人員的鍋爐操作和事故應急處理操作技術水平。
3.6加強氧化皮檢測,做到“逢停必查”,建立氧化皮台賬
鍋爐高溫受熱面氧化皮脫落堆積情況檢測十分必要,及時掌握高溫受熱面氧化皮的生成脫落狀況,做到“逢停必查”,能夠及時消除氧化皮剝落堆積堵塞管道爆管的重大隐患,保障鍋爐安全運行。
(1)2012年11月份小修,#1爐末級過熱器全面檢測:發現全部彎頭産生嚴重的氧化皮脫落堆積堵塞:447隻彎頭堆積脫落的氧
化皮占據管截面50%以上(其中堵滿358隻),會堵塞管道引起爆管,需割管清理。#1鍋爐末級再熱器:發現有131隻彎頭存在氧化皮脫落堆積:經檢測分析占據管截面50%以上的有5隻,需割管清理。
做到鍋爐“逢停必查”,及時掌握高溫受熱面氧化皮的生成脫落狀況并割管清除氧化皮。機組大修期間必須對過熱器管和再熱器管進行全面檢查。對于氧化皮堆積高度超過通徑1/2的管子,應該進行割管處理。
(2)做到鍋爐“逢停必查”,及時掌握高溫受熱面氧化皮的生成脫落狀況并割管清除氧化皮。機組大修期間必須對過熱器管和再熱器管進行全面檢查。對于氧化皮堆積高度超過通徑1/2的管子,應該進行割管處理。
4結果
4.1 鍋爐大修割管檢查情況
2013年4月#1爐大修高溫受熱面氧化皮檢測報告如下:
1)檢測情況: #1爐末過熱器不鏽鋼彎頭全面檢測,發現#1爐高溫過熱器有4隻不鏽鋼彎頭存在氧化皮脫落堆積:占據管截面80%以上的有1隻,需割管清理。
對#1爐末級過熱器彎頭全面檢測的同時對直管附着的氧化皮及之前割管的焊縫也進行檢測:發現有367隻彎頭存在氧化皮脫落堆積,根據占據管截面的情況并結合直管附着的氧化皮狀況,需割管清理總計31隻。
#1爐末級再熱器檢測:發現有79隻彎頭存在氧化皮脫落堆積:經檢測分析占據管截面皆在50%以下,其彎頭堆積脫落的氧化皮不會阻礙蒸汽介質的通流而影響熱交換,無需割管清理,隻做記錄以備下次檢修監督檢查。
2)#1爐高溫過熱器割管清理出的氧化皮照片
3)檢測結論:
通過對#1爐高溫受熱面不鏽鋼管進行氧化皮脫落堆積檢測,可見本次該爐産生氧化皮脫落堆積堵塞狀況較輕,說明該爐運行、停爐時溫度控制及化水處理較好,停爐保養較好,管壁雖然産生氧化皮,但沒有産生大量的脫落堆積堵塞。
4.2 氧化皮治理前後割管數對比
4.3效益分析
1)鍋爐再熱器壓損每升高1%發電煤耗增加0.2305g/kwh;600MW機組非停一次直接經濟損失約100萬元。
(2)減少了管材更換及檢修費用,并且避免了高溫受熱面爆管洩露而造成的機組非計劃停運,應該說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