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黃梅蔡山的傳說(三)江心寺開後門的傳說

話說西漢末年,有一個和尚姓桂名僧。這個和尚,雲遊天下,探尋佛法。這一日,他來到蔡山。見蔡山樹木蔥籠,于是環巡一周,發現山的東南角,有一處兩坡合抱之地,紫氣萦繞,覺得正是他尋找多年的修行道場,便準備在此卓錫修行。

經人打聽,這座山的産權歸梅姓族人擁有,他看中的這個地方叫“筲箕窪”。他找到梅姓族長,怕梅姓族長不同意,提出在筲箕窪,隻借一塊牛皮之地建一小寺。梅姓族長聽說隻需一塊牛皮大的地方,立刻滿口答應。誰知等到奠基動工之日,梅姓族長跑來一看,這哪裡隻有一張牛皮大的地方呀!分明是一棟三間大寺的地基嘛。于是他找桂僧和尚理論。桂僧和尚搬出早準備好的一張牛皮,當着衆人的面剪成一寸寬的條條,連接起來,按打好的寺基四周一圍,不多不少,剛好圍住了寺基。梅姓族長無言以對,隻好作罷。梅姓族長心中不服,低頭不語,默默地來到寺基的後面,擡頭一看寺基後山,猛然想起另一個問題來。原來寺基後山叫鳳凰壇,是梅氏祖先的墓園。這座寺院不留後門,将來梅氏族人祭祖,不是無路可走嗎?于是梅姓族長又找桂僧和尚理論,提出寺院建設必須留後門,方便梅姓人上山祭祖。桂僧和尚卻犯難了。說,“曆來修寺不設後門,這是佛門的規矩。我怎麼能打破這個規矩呢?”梅姓族長頭搖得像撥浪鼓,斬釘截鐵地說:“這可不行,要不你這寺不能修。你修寺為的是敬佛,哪有敬佛不敬祖宗的。”桂僧和尚說:“我在寺旁修一條小路,通到後山上,你們祭祖走小路上山不就行了!”梅姓族長立刻回應道:“那怎麼可以呢!我們梅氏在蔡山一帶是大姓,人丁衆多,祭拜祖先,光明正大,哪有走小路之理。”雙方争執不休,隻好一同見官。縣官聽罷雙方的言詞,漫不經心地說道:“寺基比牛皮要大,但已經打好,梅姓人不得更改。”縣官呷了口茶,又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桂僧和尚,你開個後門,方便梅姓人祭祖,佛祖定無意見。”既然縣官老爺發了話,桂僧和尚也隻得照辦。就這樣,普天之下,所有寺院都不開後門,唯獨蔡山江心寺開了後門。

“開後門”後來成了“通人情”和“變通”的代名詞,如今又演變成“不正之風”的代名詞。

(梅亞東、梅學書根據民間傳說搜集整理)

黃梅蔡山的傳說(三)江心寺開後門的傳說

供稿:梅學書 責任編輯:徐繼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