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約813-858),字義山,号玉溪生,河南懷州(今河南沁陽)人。晚唐著名詩人,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晚年李商隐在七曲山大廟留下了詩篇。
唐中葉後期,朝政腐敗,宦官弄權,朋黨鬥争十分激烈。
李商隐常以“青松”自比,對朋黨拉幫結派十分不滿,但是與兩黨人員都有交往,在黨争中不以人劃線。
唐大中五年(851),李商隐随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入蜀,11月接受了參軍的職位。他常與高僧交往,捐錢刊印佛經,在四川梓州(今三台縣)的幕府生活了四年,其間,曾遊經梓潼。
他駐足長卿山,聞言司馬相如讀書于此,感歎自己懷才不遇,慨然吟出 “梓潼不見馬相如,更欲南行問酒垆。行到巴西覓憔秀,巴西惟是有寒蕪”的詩句,表達了他很想見到像司馬相如這樣的人才,因為一時沒見到而四處打聽的急切心情。他為什麼想見到像司馬相如這樣的人呢?因為司馬相如曾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南,使巴蜀和雲貴的酋長部落歸附朝廷,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他到了巴西(今綿陽)還想去找一找谯秀,因為谯登、谯縱、谯秀祖孫數代,都擔任過巴西太守,他們在維護國家統一,打擊分裂勢力方面,都有過傑出的表現,很值得人們敬仰,令人遺憾的是,遺留下來的恐怕隻有荒涼清冷的空屋子了。
蹚過湍急的潼江河水,眼見古老的梓潼縣城,李商隐回想起過去的歲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斷正長吟。人問路有潼江險,天外山惟玉壘深。日向花回留返照,雲從城上結層陰。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一首七律《寫意》,充分表達了他的思鄉情懷和有家不能歸的苦悶與悲愁。
面對梓潼七曲山文昌帝君神像,李商隐感歎現實的殘酷,不禁寫下“下馬捧椒漿,迎神白玉堂。如何鐵如意,獨自與姚苌”。姚苌是十六國時期後秦政權的開國君主,其當政時期戰事頻仍,民不聊生。從中可見李商隐對藩鎮割據勢力和分裂勢力的不滿。
李商隐在梓潼留下的詩篇,用一些似乎不太相幹的象征典故,多方面加以疊合,構成意蘊複雜的境界,使變幻的心緒得以充分展現,這是李詩中不可多得的篇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