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698— 757),晉陽(今太原)人,一說京兆長安人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 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甯”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
王昌齡出身貧苦家庭,少時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後改授江甯丞,被謗谪龍标尉。安史亂時,被刺史闾丘曉所殺。
公元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他十幾歲開始參與農耕漁獵,因此此時的王昌齡老成持重,頗有隐者風度。
公元720年,23 歲的王昌齡居嵩山學道。
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後,大量文人為建功立業掀起了從軍熱。王昌齡一路向北,并州、潞州、泾州、蕭關(固原)等。
王昌齡寫下《塞下曲》系列作品。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等王昌齡感到白草原時,當地的叛亂已經平息,不受待見的王昌齡又開始了千裡迢迢的漫遊,他遊曆了幽州、薊州、平州等地,客居并州。
公元723年唐玄宗駕臨并州時,王昌齡寫下《駕興河東》等,渴望得到舉薦,但泥沉大海,無奈王昌齡返回長安,準備參加科舉考試。
《駕興河東》
晉水千廬合,汾橋萬國從。開唐天業盛,入沛聖恩濃。
下辇回三象,題碑任六龍。睿明懸日月,千歲此時逢。
落榜後,王昌齡又赴邊疆,渴求建功立業。公元724年,27歲的他,赴河隴,出玉門。其著名之邊塞詩,大約作于此時。
1. 從軍行/其一王昌齡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2. 從軍行/其二王昌齡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别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3. 從軍行/其四王昌齡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從軍行/其五王昌齡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轉眼兩年過去,王昌齡又一次落魄而回。公元726年,王昌齡29歲,隐居于京兆府藍田縣石門谷。他發奮讀書,終于與727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官汜水尉校書郎)。
公元731年,王昌齡在長安,遷河南汜水縣尉。
公元734年,王昌齡選博學宏詞科,超絕群倫,再遷為江甯丞。
公元738年,王昌齡41歲,因事獲罪,谪赴嶺南。
次年,王昌齡遇赦北還。
公元740 年,王昌齡北歸遊襄陽,訪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兩人見面後非常高興,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許海鮮而癰疽複發,竟因此而死。
公元744年,王昌齡在江甯丞任。
公元748年,王昌齡52歲,至此年,官江甯丞前後共八載。
王昌齡、王之渙、高适三人,留下著名的“旗亭畫壁”佳話。一日,天寒微雪,王昌齡、高适、王之渙三人在小酒館暢飲。
梨園女子們正在演奏樂曲,閑來無事的王昌齡等三人約定看歌女們唱誰的詩最多。當歌女唱“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 ”。當另一歌女唱到“'開箧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台何寂寞,猶是子雲居。”高适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 ”一會兒另一歌女“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将團扇共徘徊。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年長的王之渙自以得名已久,臉上開始挂不住了。就對諸人說:這個都是不出名的小丫頭,所長都是下裡巴人之詞,那陽春白雪豈是她們唱得了的?他指諸妓之中最美貌的歌女說,。這位美人如果還不唱我的詩,我甘拜下風,如果她唱我的,你們就尊我為師吧”。
一會兒,那個美女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笑了:怎們樣,我沒有妄言吧!三人大笑,飲醉竟日。
公元756年,王昌齡離開龍标,還鄉。
公元757年,王昌齡路經亳州,為亳州刺史闾丘曉所殺害。闾丘曉為什麼要殺害王昌齡?史書記載甚少,留下千古之謎。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王昌齡”名下,有一句發人深思的話:“以刀火之際歸鄉裡,為刺史闾丘曉所忌而殺”。
公元757年,張鎬奉命平定“安史之亂”。這年秋天,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帶)之圍,令亳州刺史闾丘曉率兵救援。為人傲慢、剛愎自用的闾丘曉,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張鎬,更怕仗打敗了“禍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時間,按兵不動,緻使贻誤戰機,宋州陷落。張鎬以贻誤軍機罪,處死闾丘曉。在行刑時,闾丘曉露出一幅可憐相,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餘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贍養。張鎬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話就把闾丘曉擋了回去:“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