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月12日電題:“土疙瘩”成“香饽饽”——甘肅深挖“土特産” 助農增收緻富
新華社記者王銘禹、王朋
靜甯蘋果、定西馬鈴薯、岷縣當歸、隴西黃芪……臨近春節,在甘肅有一大批叫得響、賣得好的“土特産”到了銷售旺季。記者近期在甘肅平涼、定西等地了解到,不少當地名不見經傳的“土特産”,逐漸華麗轉身,成為全國熱銷的“香饽饽”,有些還遠銷海外。
“近期有6000萬粒的國内訂單,春節前後發貨。”定西馬鈴薯研究所負責人李進福說,公司2022年生産“原原種”1億粒,其中有800多萬粒出口埃及和土耳其。
“原原種”是馬鈴薯種薯,大小如鴿子蛋。看着眼前的小土豆,年近半百的農民田海車直呼想不到,自己種了三十多年的馬鈴薯,沒想到“土疙瘩”竟然長了能耐——普通種薯按噸賣,“原原種”按粒賣,每粒0.5元。
田海車是定西市安定區香泉鎮馬鈴薯種植戶。近年來,香泉鎮不僅引進了多家種薯繁育企業,還建了标準化種植基地,采用機械化作業。“現在,家門口就有打不完的工。”她說。
記者從定西市農業部門了解到,定西馬鈴薯産業已經發展成集種薯繁育、标準化種植、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産業鍊。定西馬鈴薯不僅叫得響、賣得旺,還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不斷促農增收。
強龍頭、補鍊條,增強了定西馬鈴薯的市場競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興業态、樹品牌,蘭州“高原夏菜”、靜甯蘋果、隴西黃芪等“土特産”也在迎來華麗轉身。
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黃土丘陵溝壑區,蘭州市榆中縣多年來依托當地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産業,打響了“高原夏菜”品牌。
眼下溫室大棚裡的西紅柿、茄子、草莓等果蔬迎來豐收。“村裡通過發展觀光采摘、标準化種植、訂單化生産等,多渠道增加當地農民收入。”榆中縣城關鎮李家莊村黨總支書記張建文說。
記者從榆中縣蔬菜産業發展中心了解到,2022年榆中縣蔬菜種植面積37萬畝,産值21億元,已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的重要基地。
榆中縣蔬菜産業發展中心主任滕輝介紹,近年來,榆中縣通過标準化生産、品種示範推廣、标準化基地建設等方式為“高原夏菜”品牌提質升級,生産的蔬菜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國家。
在甘肅,“因災減産”“豐年難豐收”等難題長期制約着農業産業規模化發展。
在“中國蘋果之鄉”平涼市靜甯縣,當地積極探索推廣蘋果“保險+期貨”模式,持續構築蘋果産業風險防控體系,探索出了一條金融助推蘋果産業轉型升級的路子,為蘋果産業發展“保價”護航。
2020年的“倒春寒”讓靜甯縣甘溝鎮楊咀村果農劉聯戰家的7畝果園遭受較嚴重損失。“當時參加了‘保險+期貨’項目,7畝果園全部投保,每畝賠付1060元。”劉聯戰說,“保險+期貨”項目一定程度降低了果農的損失。
中國人民财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靜甯支公司副經理楊東甯介紹,蘋果“保險+期貨”就是農戶或合作社向保險公司購買價格保險,一旦市場價格發生動蕩,由保險公司向農戶或合作社先行賠付,保險公司則向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購買場外期權産品,轉移賠付風險,實現“再保險”,分散價格風險。
靜甯縣金融辦主任李永明介紹,2018年至2021年,靜甯通過“保險+期貨”項目,累計為果農賠付近8600萬元。2022年,靜甯“保險+期貨”項目覆蓋了8441戶,投保果園面積5.22萬畝。
近年來,甘肅從成百上千的小而散産業中,梳理出一批“獨一份”“特别特”“好中優”“錯峰頭”的地方優勢産品,抱團打造“甘味”區域公用品牌。通過品牌化打造、産業鍊提質升級、标準化管理、金融服務支持,不斷為“土特産”文章注腳,助農增收緻富。(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