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的四大發明,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有造紙、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四項發明在世界曆史上也有着極高的地位,可謂影響深遠。不過,今天要說的發明,就名氣而言,并不屬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那就是張衡的地動儀。
許多人從小就從課本上讀到張衡和他發明地震儀的故事。它往往是一個精美的形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橢圓形的大水罐,同時還有八條昂首張牙張爪的金龍,下方還有一隻張着嘴巴的大金蟾。每條龍都象征着一個方向。
如果你記憶力好,你就能知道這本書告訴你地震會發生在哪個方向。然後地動儀上的晶龍就會伸出一個類似金色珍珠的東西落入下方金蟾的口中。很多人小時候看到這件寶物,可能會覺得很神奇。地震可以預測嗎?
而幾年前的一則新聞,一舉掀起千層浪。許多人關于地震儀的童年記憶被曆史書抹去了。一時間關于地震儀的讨論越來越激烈。要知道,地震儀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那麼為什麼教科書中删除了地震儀呢?
我們知道,地震儀的發明者是張衡。張衡生于公元78年。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發明家。在張衡居住的東漢時期,地震時有發生。而張衡自己也去過很多地方,對地震也有很多切身體會。
對此,張恒想啟動地震儀,了解全國地震動态。經過多年研究,終于在楊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後峰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具有開創性的曆史意義。
據有關史料記載,漢順陽嘉三年(公元134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突然吐出一個銅球落入蟾蜍口中。一時間引起了各方的争論,因為當時京城沒有地震的迹象,所以人們開始争論地震儀沒有作用。
就在大家的議論聲中,當時隴西地區地震的消息傳到了京城。證明前幾天真的發生了地震,張恒地震儀上掉下來的明珠也不是空穴來風。于是人們開始相信張恒迪的正氣和無上的功力。
但是雖然史書上有很多關于地震儀的記載,但是真正的地震儀并沒有流傳下來。到了21世紀後,科學家們利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地震儀進行了複原。并制作了一個沖擊反饋很大的地震儀模型,但還是沒能像曆史書上描述的那樣做出來。
因此,因為争議很大,所以不宜草率地選入教科書。事實上,它甚至不是基本圖紙或實際物品的清單。後世的地震儀都是根據有關文字記載建造的。如果你把它們拿給孩子看,那會不會誤導他們?
再加上教材的調整和對地震儀研究的不斷更新,無法确定真正的“複原圖”,鑒于地震儀的真實性,自然從教材中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