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五律的寫法

律詩的中間二聯要講求對仗。所謂對仗,就是颔聯、頸聯的上下二句,每個字的平仄、詞性、意義都是相對的。

對仗之法,古人歸納為六對:

一曰正名對,天地日月是也;

二曰同類對,花葉草芽是也;

三曰連珠對,蕭蕭赫赫是也;

四曰雙聲對,黃槐綠柳是也;

五曰疊韻對,彷徨放曠是也;

六曰雙拟對,春風秋池是也。

但即使是唐人,對仗也從未嚴格執行這六對之說,如同類對本要求飛鳥對飛鳥,而唐人很多是用僧對鳥,這個現象還被寫進了宋人的詩話中。對于對仗,應該講求,但不應過執。我以為,隻要詞性、意義、平仄相對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太過工整。太過工整的,往往顯得雕琢而死闆,要不然就傷于纖巧缳薄。

對仗的原則是甯粗毋弱,甯拙毋巧,甯樸毋華,隻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話就好。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對仗不允許上下句是一個意思,這種情形叫合掌,是極不能犯的錯誤。比如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雖是名句,但卻犯了合掌。

又如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罴

也都是合掌。

好的對句,往往是以纖微對宏大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

五湖三畝宅,萬裡一歸人

或以陽剛對陰柔,如

崩石攲山樹,清漣曳水衣

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 ;

或以實對虛,江蓮搖青絲;

綠尊雖盡日,白發好禁春。

這種陰陽相生相濟的思想發源于易經,也一直貫穿在古代詩家的創作實踐中。

有時候,詩人故意突破格律,讓首聯對仗,而中二聯隻有一聯對仗,如下文所舉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詩即是。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或者首聯、颔聯、頸聯都用對仗,

如杜甫的《登嶽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又或首聯不對仗,但後三聯均對仗,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種情況,通常隻出現在七律當中。

五律的謀篇布局,不外起承轉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聯第一句起,首聯第二句承,颔聯、頸聯是襯貼題目,尾聯上句轉,下句合。中間二聯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點染,或叙寫,或議論,或引事,或比拟,皆為深化題目。

如:王維的《送張道士歸山》:

先生何處去(起),王屋訪茅君。(承)

别婦留丹訣,驅雞入白雲。(引事)

人間若剩住,天上複離群。(議論)

當作遼城鶴,(轉)仙歌使爾聞。(合)

又如杜甫的《李監宅》:

尚覺王孫貴(起),豪家意頗濃。(承)

屏開金孔雀,褥隐繡芙蓉。(勾勒)

門闌多喜色,(轉)女婿近乘龍。(合)

下面大略說一下五律起承轉合的方法。

對景興起

如王維的《辋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起)秋水日潺湲。(承)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點染)

渡頭馀落日,墟裡上孤煙。(勾勒

複值接輿醉,(轉)狂歌五柳前。(合)

>複如杜甫的《重題鄭氏東亭》:

華亭入翠微,(起)秋日亂清晖。(承)

崩石攲山樹,清漣曳水衣。(渲染)

紫鱗沖岸躍,蒼隼護巢歸。(勾勒)

向晚尋征路,(轉)殘雲傍馬飛。(合)

比起或引事起

如王維的《從岐王過楊氏别業應教》:

楊子談經所,(起)淮王載酒過。(承)

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點染)

迳轉回銀燭,林開散玉珂。(點染)

嚴城時未啟,(轉)前路擁笙歌。(合)

是以揚雄比楊氏,淮南王比歧王。

複如杜甫的《崔驸馬山亭宴集》:

蕭史幽栖地,(起)林間蹋鳳毛。(承)

洑流何處入,亂石閉門高。(勾勒)

客醉揮金碗,詩成得繡袍。(點染)

清秋多宴會,(轉)終日困香醪。(合)

是以蕭史比崔驸馬。

而王維的《送平澹然判官》:

不識陽關路,(起)新從定遠侯。(承)

黃雲斷春色,畫角起邊愁。(勾勒)

瀚海經年到,交河出塞流。(叙寫)

須令外國使,(轉)知飲月氏頭。(合)

則以班超定遠的典故引出。而引事,說到底也是一種比。

就題直起

杜甫詩法,往往就題直起。不作鋪墊,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

如《晚行口号》:

三川不可到,(起)歸路晚山稠。(承)

落雁浮寒水,饑烏集戍樓。(勾勒)

市朝今日異,喪亂幾時休。(叙寫)

遠愧梁江總,(轉)還家尚黑頭。(合)

《月》:

天上秋期近,(起)人間月影清。(承)

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勾勒)

隻益丹心苦,能添白發明。(議論)

幹戈知滿地,(轉)休照國西營。(合)

《一百五日夜對月》:

無家對寒食,(起)有淚如金波。(承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議論)

仳離放紅蕊,想像颦青蛾。(點染)

牛女漫愁思,(轉)秋期猶渡河。(合)

此種起法,必作者具充沛之情感,寫詩時激情澎湃,不可遏止,否則起句突兀,後面承接不上,殊礙通篇圓融渾化。初學者不宜嘗試。

二、承法

寫自家心意承題

如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寒更傳曉箭,(起)清鏡覽衰顔。(承)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勾勒)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點染)

借問袁安舍,(轉)翛然尚閉關。(合)

又《寄荊州張丞相》:

所思竟何在,(起)怅望深荊門。(承)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議論)

方将與農圃,藝植老丘園。(叙寫)

目盡南飛雁,(轉)何由寄一言。(合)

複如杜甫《登衮州城樓》:

東郡趨庭日,(起)南樓縱目初。(承)

浮雲連海嶽,平野入青徐。(渲染)

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馀。(勾勒)

從來多古意,(轉)臨眺獨躊躇。(合)

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曉,(起)來時悲早春。(承)

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随人。(議論)

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勾勒)

望鄉應未已,(轉)四海尚風塵。(合)

直書事承題

如王維《奉和楊驸馬六郎秋夜即事

高樓月似霜,(起)秋夜郁金堂。(承)

對坐彈盧女,同看舞鳳凰。(引事)

少兒多送酒,小玉更焚香。(點染)

結束平陽騎,(轉)明朝入建章。(合)

複如杜甫《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

秋水清無底,(起)蕭然靜客心。(承)

掾曹乘逸興,鞍馬去相尋。(叙寫)

能吏逢聊璧,華筵直一金。(議論)

晚來橫吹好,(轉)泓下亦龍吟。(合)

就首句直承

如王維《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跻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舊簡拂塵看,(起)鳴琴候月彈。(承)

桃源迷漢姓,松樹有秦官。(議論)

空谷歸人少,青山背日寒。(勾勒)

羨君栖隐處,(轉)遙望白雲端。(合)

複如杜甫《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起)飄然思不群。(承)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比拟)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比拟)

何時一尊酒,(轉)重與細論文。(合)

次句承接首句,須如骊龍之珠,抱而不脫。若有意,若無意者最佳。

三、尾聯轉合之法

就題轉合

如王維《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公門暇日少,(起)窮巷故人稀。(承)

偶值乘籃輿,非關避白衣。(叙寫)

不知炊黍谷,誰解掃荊扉。(議論)

君但傾茶碗,(轉)無妨騎馬歸。(合)

複如杜甫《搗衣》:

亦知戍不返,(起)秋至拭清砧。(承)

已近苦寒月,況經長别心。(點染)

甯辭搗熨倦,一寄塞垣深。(議論)

用盡閨中力,(轉)君聽空外音。(合)

就題轉合,往往流于平闆直白,如能似杜甫此首,運用詩人的聯想,寫出一些帶有普遍性的東西,扣題而又不為題為囿,那就非一般水平所能及了。

推開一步轉合

如王維《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别業不見留之作》:

貧居依谷口,(起)喬木帶荒村。(承)

石路枉回駕,山家誰候門。(叙寫)

漁舟膠凍浦,獵火燒寒原。(勾勒)

唯有白雲外,(轉)疏鐘聞夜猿。(結)

複如杜甫《初月》:

光細弦豈上,(起)影斜輪未安。(承)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雲端。(勾勒)

河漢不改色,關山空自寒。(渲染)

庭前有白露,(轉)暗滿菊花團。(合)

此種轉合法,詞有盡而意無窮,摩诘時時用之,最是五律正格。

承頸聯意轉合

此種結法,惟老杜最善用之。如《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七:

莽莽萬重山,(起)孤城山谷間。(承)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點染)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叙寫)

煙塵獨長望,(承上聯轉)衰飒正摧顔。(合)

同題之十:

雲氣接昆侖,(起)涔涔塞雨繁。(承)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點染)

煙火軍中幕,牛羊嶺上村。(勾勒)

所居秋草淨,(承上聯轉)正閉小蓬門。(合)

《螢火》:

幸因腐草出,(起)敢近太陽飛。(承)

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議論)

随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勾勒)

十月清霜重,(承上聯轉)飄零何處歸。(合)

《蒹葭》:

摧折不自守,(起)秋風吹若何。(承)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沈波。(渲染)

體弱春風早,叢長夜露多。(勾勒)

江湖後搖落,(承上聯轉)亦恐歲蹉跎。(合)

用事作轉合

用事作轉合,實際就是用比為轉合。如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聞道皇華使,(起)方随皂蓋臣。(承)

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叙寫)

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勾勒)

遙知辨璧吏,(轉)恩到泣珠人。(合)

複如杜甫《巳上人茅齋》:

巳公茅屋下,(起)可以賦新詩。(承)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點染)

江蓮搖白羽,天棘夢青絲。(勾勒)

空忝許詢輩,(轉)難酬支遁詞。(合)

最後,再來說一說中間二聯的章法。

頸聯和颔聯,在詩中的作用都是為了深化題旨,但要注意頸聯下意要和颔聯相應相避,要有變化。變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聯既然寫景了,頸聯就要寫人事;颔聯寫了人事,頸聯就要寫景。如果二聯都是寫景,那麼一般颔聯側重寫整體,騁目四顧的遠景,頸聯則着重勾勒細節;同寫人事,往往颔聯寫他人,頸聯寫自己。這種在詩的内在意脈上的轉折,須多讀古人名作,自然有得。白居易《金針詩格》說 ;第三聯謂之警聯,欲似疾雷破山,觀者驚駭。

這一聯,如能用上精心錘鍛的警句,則一篇生機,大略已備。茲舉二首杜詩為例:

陪鄭廣文遊何将軍山林十首(其二):

百頃風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莺。

鮮鲫銀絲脍,香芹碧澗羹。(即細微之物加以勾勒)

>翻疑柁樓底,晚飯越中行。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八):

聞道尋源使,從天此路回。

牽牛去幾許,宛馬至今來。

一望幽燕隔,何時郡國開。(議論正大,氣象開闊)

東征健兒盡,羌笛暮吹哀。

以上所舉,隻是五律作法一隅,若要真寫好五律,政須勤誦前人佳作,用心揣摩作意,所謂 ;學詩如學仙,時至骨乃換 ;,如徒以才情聰明為恃,不濟之以學,直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何足道哉。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