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們總以為,自律就是堅持到底,其實不是的。
自律不是盲目堅持,而是需要選擇性放棄。
有一個禅師,他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照顧窗台上的蘭花,十年如一日。
毫無疑問,禅師已經把蘭花當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一天,禅師要出遠門,把照顧蘭花的任務,交給了最小的弟子。
弟子小心翼翼地給蘭花澆水,但因為太過于謹慎,反而引起了緊張,一失手,就把蘭花打翻在地。
禅師回來後,弟子戰戰兢兢地說:“師傅,我把蘭花打碎了,請你責罰我吧。”
禅師笑了:“我為什麼要責罰你呢?”
弟子以為,禅師是悲傷過度,反而故作鎮定:“師傅,你真的不生氣?”
禅師拍了拍弟子的肩膀:“我種蘭花的目的,就是為了活得更加快樂。要是我責罰了你,還生氣了,豈不是不快樂了嗎?”
世界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是啊,不管堅持也好,放棄也罷,隻要沒有違背初衷,那就是真正的自律。
并不是所有的自律,都有意義,懂得變通,善于拐彎,才能柳暗花明。
問一問自己,什麼都舍不得扔,還談什麼自律?
02
真正溫馨的家,需要“斷舍離”。
知乎裡,有這樣一個問題:“斷舍離以後的家是什麼樣的?”
高贊的回答裡,有這樣幾句話:“不怎麼樣。 東西少了,欲望還在;更困難的是舍棄欲望,而不是物品;扔掉還能用的東西是一種浪費。”
“對斷舍離的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并不是盲目地扔扔扔,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況,考慮物品的去留。通過整理物品,整理自己的内心。”
一個家庭裡,真正的斷舍離,需要整理、清理多餘的東西,更需要從源頭上控制。
把購買的欲望,從内心深處清理出去,你以後就不會随意花錢買東西了。想一想,家裡很多東西,都是一時沖動,就買下來了。買回家,才發現,一年到頭,隻是用一兩回,甚至買回來之後,一次都沒有用過。
低欲望的花錢方式,你需要的東西少了,屋裡也變得整齊了。
學會按需分配。家裡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不需要的東西,都不買。你嚴格控制自己,就會發現,生活真的不需要那麼多東西。
還有,你從屋裡扔掉的東西,如果還有一定的價值,就應該想辦法送給需要的人,而不是直接扔到垃圾桶。
你把東西随意扔掉,那叫浪費,不是斷舍離。
不随意花錢買東西,然後讓每一樣東西都變得有價值,你的家就溫馨了。這應該成為一種自覺。
03
朋友不在乎數量,需要質量。
擠不進的圈子,就别擠了;不适合的圈子,就退出去吧;不接納你的人,你不必高看他。
人生路上,總有一些人,讓你不舒服,但是你不得不低頭求他,或者要和他共事。
人,總不能一直獨來獨往,需要學會與人交往。
真正高明的人,控制自己的圈子大小,有三五好友在一起互幫互助,就足夠好了。圈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你也不必看人臉色。
“人之初,性本善。”
你很善良,但是别人不會太友好。
比方說,在單位上,你幫助同事十次,做好了九次,隻有一次沒做好,同事就認為你“心不甘情不願”,否定了你所有的“好”。
所以,你應該收起你的善良,學會帶着鋒芒生活。與人交往,看人品,看價值。
對你不好的人,即便他混得風生水起,和你又有什麼關系呢?
清理了你的人脈關系,退出了不合适的群,你的關系網,才會脈絡清晰,才能随時找到可以幫忙的人。
遇到不舒服的人和群,你要舒舒服服地離開。
04
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簡與素”。
有一個朋友,在縣城裡的一個小飯館打工,月薪兩千多。
上個月,朋友打電話給我,問我在哪些地段買房子,比較靠譜。
我很驚訝:“你需要借錢買房嗎?這樣的話,價格越便宜越好。”
朋友說:“暫時不要借錢,首付的錢,我還是賺夠了。”
從朋友的身上,我看到了“節儉”到極緻的樣子:早餐,包子饅頭就好了,一塊錢搞定,十年如一日;一年買一套新衣服,一雙鞋子;周末出遊,都是坐公交車......
原來,我們之所以沒錢,不是因為收入太少,而是花錢太多。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90%的問題都能用錢來解決,剩下10%的問題,也能用錢來緩解。”
如果你不願意過清貧的生活,你就一輩子都清貧;如果你主動過清貧的生活,你反而會變成富人。
極簡的,才是極美的;滿足的,才是最豐富的。
周國平曾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浮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過簡單的生活,習慣了樸素的打扮,鎖定人生的目标,一步一步去實現,你的自律就有了效果,你的人生就超凡脫俗了。
05
一個人,越自律,越自由。
與其狠狠地逼着自己去做什麼,去實現什麼目标,不如學會“邊走邊扔”,把多餘的東西扔掉,輕裝上陣,你才會活得更好。
每一個人,都在執念美好,可是過分逼着自己前行,美好就蕩然無存了。
活在當下,享受簡單生活,該忘的忘,該斷的斷。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