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計劃經濟論文發表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以及思考,當前形勢下,世界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整體。通過學習人教版高一政治教科書“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内容我們可以了解到,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同時也是當今時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内容。
關鍵詞: 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經濟理論,全球化
在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中,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均為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時,應根據課堂學習的内容進行思考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并結合一定的社會現象、經濟問題、曆史情況等做出分析,從而将知識真正地化為己用。
一、計劃經濟的産生及利弊
計劃經濟( )又稱指令型經濟,是一種對生産、資源消耗、産品消費進行計劃及分配的經濟體制。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以蘇聯在一戰後實行的戰時共産主義政策為代表,新中國成立之初由于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也曾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計劃經濟将全國的人力、物力、财力調動起來,從而以最快速度實現國家工業化,這一部分的内容在人教版高三政治選修教材中有充分的闡述。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能較好地保護國家經濟,進而快速高效地集中力量發展工業實力。計劃經濟要求按計劃、按比例地實施建設發展,并通過指令型及指導性的計劃對國民經濟作出管理和調節,它可以使國家集中生産資料、加強集權并直接控制企業和個人的經營活動,進而排斥市場機制,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經濟結構。
然而,計劃經濟雖然有加強社會動員能力、增進政府權力并迅速發展工業化等優點,但它的劣勢卻也很明顯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即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社會往往會呈現出一種低活力的發展趨勢,同時,由于計劃經濟排斥了市場這一要素的存在,一旦政府調控出現失誤,國家将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二、市場經濟體制的優缺點
市場經濟( )又名自由市場經濟,是一種讓商品生産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及自由價格機制引導的經濟體制,它與計劃經濟不同,并不存在一個中央協調的機制維持運作,而是主張讓人們自由追逐利益,從而令商品價值及商品交易自動達成平衡。
由市場配置資源能反映出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市場經濟則可以根據這種變化進行自我調節。在自由競争中,商品伴随着貿易從一處流向另一處,這就導緻了經濟及資本的産生及流動,小到以物換物,大到通過信用卡實現的巨額消費,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最直觀反應,它促成了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經營管理及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及進步,從貨币的産生到物質資料的生産及消費,市場經濟可謂無處不在,它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至今影響着我們的生活。
三、我對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思考
1.長遠來看,市場經濟優于計劃經濟
對學生來說,對比經濟模式間的差異,可以幫助其總結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當經濟基于市場發展時,商品的生産、銷售及運輸都遵循着客觀規律,倘若将這種經濟規律視為唯一的指導準則,部分地區将很難在這種體制下得利;而當國家調控經濟,使經濟成為政治調控的一部分時,雖然可以保護國内工商業,避免各地發展不均衡,也能較為有效的實現社會公平,但這種形式卻無法有效的解放生産力,更難以調動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對這種情況需要一種認識:商品生産者究竟是應将商品生産并販賣出去,還是應經由國家調節将商品取走并對全體公民給予分配?以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例,某人通過好好學習得到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認可,并獲得了優異的學習成績,這樣一來他學習就會更有積極性;而倘若無論學好學壞都一樣,每個人都被強制要求學習,定量分配時間并強行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無論成績如何均不給予任何表揚或認可,那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就沒法調動起來。其中雖然也涉及到公平與公正的關系,但我所認知到的正是這樣的道理:哪怕無法達到程序上的公平也應保證經濟存在于更高一級的公平,即競争之中。
2.在全球化浪潮中,應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市場經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對欠發達國家來說,一味追随市場經濟的腳步會使國家在“貿易剪刀差”的剝削中變得愈發貧窮,因此,将計劃經濟的手段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讓國家管控工業并保護國内薄弱行業,管理國民支柱型産業是很有必要的。
總而言之,計劃經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市場經濟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經濟模式。運用好計劃經濟的手段,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市場經濟帶來的挫折,同時也是引導經濟健康穩固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武力.中國計劃經濟的重新審視與評價[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10(4)
[2]邱爽,周明友.高中政治《經濟生活》教學模塊的主要特征分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8)
推薦閱讀:《浙商》雜志自2004年創刊以來,堅持以“引領中國民營商業力量”為宗旨,想浙商之所想,憂浙商之所憂,是民營企業的“活教材”,在商界、政界等擁有一大批忠實讀者和相當影響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