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事 > 正文

牢記黨的宗旨 踐行群衆路線

“公正用人,公在公心,公心歸根到底是對黨、對人民、對幹部的責任心,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敢于負責、公正無私,公平對待和使用幹部。”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的這一重要論斷,發人思考。曆史表明:為政之要,惟在得人;得人之道,惟存公心。能否正确識人、用人、待人,關鍵就看是否有“公心”。廣大幹部要牢記黨的宗旨,一切從群衆利益出發,急群衆所急,想群衆所想,始終把“從人民群衆滿意的地方做起,從人民群衆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作為我們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群衆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一切為了群衆,一切依靠群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是黨的群衆路線的基本内涵。開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緊緊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時期踐行黨的群衆路線的長效機制。幹部要主動提高群衆工作能力。要堅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真正成為群衆的貼心人。要心中有群衆,時刻把群衆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認真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切實解決群衆“急難愁盼”的問題。

民生政策事關萬家冷暖,改善民生自身就是發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要形成良性互動關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改善民生也要腳踏實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多具體小事彙集起來就是民生大事,加總起來就是一本民生大賬。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認清人民群衆最迫切的需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我們要從細節做起,把重點放在實施計劃上,加強民生網絡工作,這也能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标夯實基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任務,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會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衆,實實在在地增加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靖)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