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雲南昆明,不失約的海鷗,裝點着滇池每年固定時節的浪漫和夢幻。
千辛萬苦飛來的精靈們,卻沒想到自己的信任,換來的不全是愛護。
更沒想到,今年,傷害自己的主角,還是個孩子。
就在前幾天,雲南滇池,發生了讓人無比憤怒的一幕。
一個小男孩,抓着一隻海鷗,就把它拼命往一個塑料瓶裡塞。
狹窄的瓶子裡,海鷗的身子已經被塞進去了一大半,正好卡在瓶口的翅膀,還在被往裡硬推,看着都生疼。
一邊是海鷗成群的信任,一邊是毫無征兆的傷害。
在周圍的制止聲中,男孩沒有任何停下來的意思。
更讓人憤怒且無語的是,還有一旁,男孩的父母。
一個在幫男孩按住塑料瓶,一個在傳授方法,“你弄它翅膀”。
如果沒有遊客一次又一次的制止,如果不是保安的前來。
不敢想象這一隻海鷗,還要被這一家三口怎樣折麽。
喜歡就要帶回家,就要用盡一切辦法占為己有?
如果孩子不懂事,那麼旁邊的家長還未成年嗎?
不是告訴孩子傷害動物不對,而在為孩子的作惡幫襯。
直到最後不得不把海鷗放了時,男孩媽媽還在強行辯解:
“我就是讓他拍個照”……
明目張膽,毫無敬畏。
永遠意識不到錯誤,永遠在找借口。
好在,一周過去了,這件事沒有不了了之。
昨天,我們終于等來了後續,等來了對他們的懲罰報應。
因涉“三有”野生保護動物,監護人被罰款2000元。
2000塊的數額不算大,但在屢禁不止的熊孩子事件下,總算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他還是個孩子”,那責任就由家長承擔!
善惡皆有報,善才能傳遞,惡方能終止。
2
翻開熱搜,最近的熊孩子事件還真不少。
江蘇無錫動物園,一個小男孩突然沖進孔雀園區。
就在衆人奇怪他要幹什麼時,男孩上前抓住了一隻孔雀。
孔雀驚恐掙紮,還是沒能逃脫男孩死死抓住的魔爪。
然後被掐着脖子,按到地面一塊石頭上。
接下來的一幕,更是喪心病狂。
男孩直接揪着孔雀的尾巴,就把它使勁往石頭上砸。
孔雀越掙紮,男孩越興奮。
掐脖,騎坐,拔毛,摔打……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如何能想到一個孩子竟能對着一個可愛的動物做出這樣的舉動?
如何能夠想象,小小年紀,毫無愛心,如此狠毒,全是殘忍。
後續裡,目前卻隻有孔雀受了傷。
動物園裡有摔孔雀的熊孩子,家裡有作客把别人化妝品全打碎的,電梯裡有放煙花差點傷到外賣小哥的……
但仔細看看,每一個無法無天的熊孩子後面,其實都是一個熊家長在縱容!
那個動物園摔打孔雀的,孩子進去作惡許久,家長都沒有露面。
直到工作人員上前拉住孩子,家長才“姗姗來遲”,把孩子帶走。
當“大過年的”,遇到“他還是個孩子”。
剛剛過去的春節,開開心心回家過個年,又有多少人被熊孩子的家長道德綁架,最後隻能自己生悶氣。
大人總是一句孩子太少不懂事,拼命維護,企圖逃脫所有指責和懲罰。
殊不知,到最後,自己可能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那個罪人。
因為,“優秀和明智的父母,總是以社會對孩子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兒女。”
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一時縱容會滋生怎樣的惡,會造成怎樣的嚴重後果。
因為,今天你不願意好好教育他,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狠狠教育!
3
美國一位作家珍妮·艾裡姆說過一句話: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我們看過太多熊孩子事件背後,家長的失職,毫不講理,甚至氣急敗壞。
距離最近的,有鬧得沸沸揚揚的,6歲男孩進女廁事件。
6歲的男孩到女廁上廁所不關門,姑娘對其批評制止。
男孩媽媽不由分說,上來就潑婦罵街般,對姑娘各種人格侮辱。
明明爸爸在場,非要帶進女廁所。
明明自己教養缺失,偏偏指責别人修養不夠。
有時候,我們真正生氣的不是那些孩子,而是那些自以為是的熊家長。
印象深刻的,還有鄭州熊孩子劃車事件。
男孩在樓下鄰居的汽車引擎蓋上亂畫,導緻車被劃傷。
鄰居上門理論,誰料,男孩家長惡人先告狀,“你吓着我孩子了,要先給他道歉”。
明明自己的不是,偏偏把問題歸咎于别人。
明明可以借機對孩子好好教育,非要徇私偏袒。
究竟怎樣才是為孩子好?
人民網評曾給出了一個答案:
“立德方能樹人,幫孩子扣好德行這粒扣子,才是真正為了孩子好。”
面對熊孩子,究竟怎樣處理才好?
我見過最神清氣爽的答案,來自一個維護懷孕嫂子的姑娘。
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可以生出“我想試試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産”的惡毒。
就不要怕别人對他簡單粗暴的教育。
我見過三觀最正的處理方式,來自一位父親。
廣東深圳,陽先生的兒子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劃傷了别人的兩輛車。
不是偏袒縱容,沒有打罵指責。
而是讓孩子自己拿着錢給車主道歉賠償,求得原諒。
不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讓平時節儉的孩子,知道犯了錯就要付出代價。
有人當着孩子面破口大罵,有人帶孩子主動道歉。
高下立判的不隻方式,還有後面站着的那個人。
在孩子漫長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擔當着太過重要的角色。
以至于,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那個老師。
而最好的教育,不是來自天價的補習班,不是來自家長的高學曆,而是藏在每一天的,每一個細節裡。
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
是非曲直,黑白對錯,都要從小根植。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顆靈魂,才能喚醒另一顆靈魂。
少一個熊孩子,一定從少一個熊家長開始。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