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長輩犯下的這些因果,會消耗子孫的壽運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長輩犯下的這些因果,會消耗子孫的壽運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長輩犯下的這些因果,會消耗子孫的壽運

全文精華,耐心閱讀

在看明朝曆史的時候,聽到姚廣孝對朱棣說的一番話,深有感悟。

朱棣本就是靠着奪取了侄兒的皇位才登上帝位的,這一路親人之間的自相殘殺也會讓他感覺有些自責。

但是為了天下大業,既然皇位都是朱家,那也就罷了。

姚廣孝卻勸他赦免靖難餘孤,了卻了朱家這種親人之間自相殘殺的因果。

否則的人,朱棣的後人,後人的後人也都會走上這條不歸路,一定會自相殘殺。

姚廣孝是明朝著名的“黑袍妖僧”,精通各種奇門算術,對于他的說法,朱棣也是不能全然不顧。

姚廣孝所說這些事情,事實上也都是因果,生在帝王之家,若是種下了惡因,那麼惡果在子孫身上也會顯現。

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記住一句話:莫道因果無人問,遠在兒孫近在身。

既然貧窮和無知能夠在某些家庭延續,那麼你憑什麼認為因果不會在子孫身上延續?

莫要将自己的固執和無知想象成勇敢,莫要讓自己的錯誤給子孫去承受。

要知道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家中長輩犯下這些因果,會消耗子孫的壽運。

為人父母,應當給子孫留下善業善報和善果。

01.

過多的透支後代氣運

古時候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說一個家庭當中所有人都是很平庸的,突然冒出來一個非常非常優秀的人。

優秀到自己這一家如果按照正常軌迹,好幾輩子都不能達到的高度。

這樣的事情,可能就是透支了後代的氣運。

就像有人說為什麼秦始皇明明統一了六國,掃平了天下,這樣的壯舉,可是僅僅在秦二世,秦朝就滅亡了?

可能是因為秦始皇過多的透支了後代的氣運,僅僅十數年他就完成了這樣一統天下的壯舉,這種成就簡直難以想象。

當然,對于這種說法,我們聽一聽就好。

以前在農村的時候,總有一些長輩說,人不能太聰明,就算自己有十分聰明,也隻能表現出七分,還有三分留給後代。

他們覺得如果一個人凡事表現的過于精明,過于聰明,反倒會透支子孫後代的智慧。

如果将家庭看做是一個整體,一個裝有福報的盒子。

長輩若是隻知道支取,隻知道使用,那麼後代還剩下什麼呢。

弘一法師曾說:末法時代世人的福氣都是很稀薄的,所以我們這些修行人,要懂得為世人積福惜福。

若是家中長輩都有弘一法師這般覺悟,那子孫後代還會差嗎。

02.

長輩結下的恩怨

因果這種事情對于我們現代人感受不明顯的原因,其實還有一方面,那就是現在的律法和古時候不一樣。

古時候長輩要是犯了什麼事情,很容易就會被“清理”門戶。

就好像明朝最後一位宰相胡惟庸一樣,他自視甚高将自己比作皇帝,在背後拉攏自己的勢力。

總是和那些自己不對付的人暗中打壓,由此結下了各種仇人。

這件事情讓朱元璋發現了以後,直接出手滅了胡惟庸九族。

對于他的家人子孫甚至是有一絲血脈關系的人來說,他的業果隻有讓全族承擔才行。

世人總是恩怨不清,紛争不止。

恩恩怨怨誰又能真正說的清除,古往今來多少人掉進了這樣的陷阱。

若是長輩太過糊塗,不懂得怎麼做人,不懂得怎麼行善,遭罪的除了自己還有子孫後輩。

03.

長輩不孝,子孫福薄

孝順并不是一代人的行為,而是能夠延續下去的家風。

如果說一個家庭的長輩不孝順,那麼他的子孫後代大抵也不知道什麼是孝順。

這樣的家庭往往很容易散,因為從上往下都不明白親情有多麼的重要。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父母如果不是孝順之人,子孫的福報一定很少。

因為子女的情感淡漠,在外面也少有貴人幫助,這種事情不要覺得沒有聯系,其實都是一環扣一環的。

我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從下就好逸惡勞,從來不孝順父母,還經常對父母打罵。

自己沒有能力,自己不想努力,就整天在家裡使喚父母。

後來他成了家以後,取了一個老婆比他更加過分,兩個人直接把父母趕出了家。

沒想到沒過多久,因為兩個人都不求上進的原因,總是變賣家中的各種東西來過生活。

家中也變得一貧如洗,好在最後兩個人醒悟了,生活應該要好好的過,于是他們将父母又接了回來。

有孩子了以後,本來以為生活會幸福下去,誰知道孩子剛剛出生就患有很嚴重的心髒病,沒多久就夭折了。

後來的很長時間,兩個人都沒有懷上孩子。

父母不懂得孝順,孩子的福氣是很薄的,所以要多行善積德,懂得孝順父母,子孫後代才能越來越興旺。

作者簡介:奈先生,95後自由撰稿人,尋求比五官更正的三觀。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人生不過是一場修行,要時刻保持正念,正心,用正能量感染身邊的人。在這裡你會發現文字的魅力,和一顆充滿真誠的心。在這裡,你會有一個可以對話的朋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