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 正文

很多人都聽說過“子胥過昭關,一夜須發白”的故事,然而可能很少

因伍子胥而得名的皖北小鎮

很多人都聽說過“子胥過昭關,一夜須發白”的故事,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春秋名臣伍子胥跟阜陽也曾有過一段淵源。在江蘇,伍子胥建造了江南古城蘇州,而在安徽,一個皖北小鎮也因他而興起。

伍明鎮位于阜陽市北郊,是颍泉區和阜陽市的北大門。這座小鎮就因為伍子胥而得名,至今仍流傳着衆多有關伍子胥的傳說。如今,伍子胥已成為伍明鎮的一張名片。

伍家祖宅上,隻餘白果樹

走在伍明的大街上,若你問年長一點的老人,伍明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他們多半會告訴你,因為伍明原是伍子胥老家,還有人可能會說,伍明其實原來叫“伍名”,即以伍子胥命名,伍子胥一家曾在伍明生活過。

但你若細問伍子胥過昭關解簽文姻緣,他們似乎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知道,這個地方之所以叫伍明,是跟伍子胥有關。

在伍明老街做生意的徐永泰老人告訴颍州晚報記者,伍明以前有座伍名寺,聽老人那裡曾是伍子胥的故居,伍子胥死後,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在伍家祖宅上建了這座寺廟,但解放後就廢毀了。當颍州晚報記者問伍名寺遺址在哪時,徐永泰老人指着不遠處的一處房屋說,“現在的糧站就是以前的伍名寺舊址,但現在看不到什麼了,隻留下一棵有數百年曆史的白果樹”。

循着老人的指引,颍州晚報記者來到當地人口中的糧站——颍泉區省級糧食儲備庫。在院子,颍州晚報記者看到了那棵百年白果樹,但似乎已經看不到絲毫跟伍子胥有關的遺迹。

不是伍明人,留下伍明名

在後來的采訪過程中,颍州晚報記者得知,伍明鎮确因伍子胥而得名,但伍子胥卻并不是伍明人。

高汝軒是伍明鎮一名退休老幹部,也是伍明鎮伍子胥文化研究會的負責人,多年來搜集了很多有關伍明的史料。據高老介紹,春秋時期,伍明屬楚國,而伍子胥的祖父、父親都曾在楚國為官,父親伍奢還做了太子的老師。後來,太子建遭奸臣費無極陷害,被逐出國都,駐守城父(今亳州市東南),作為太子老師的伍奢也帶着全家随太子建來到城父。此後,距城父不遠的伍明就成了伍奢的家園,相傳,伍家老宅就在今天的颍泉區省級糧食儲備庫。

伍家父子在伍明一帶興修水利,做了很多造福于民的善舉,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可惜一年以後,伍奢再被陷害,自己和長子伍尚被楚王殺害,次子伍子胥得以逃往吳國,“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便發生在逃亡的途中。

到吳國後,伍子胥幫助吳王阖闾成就了霸業,并親自帶兵攻破了楚國國都,為父兄報了仇。後來,夫差當了吳國國君,伍子胥受猜忌被賜劍自殺。伍明的百姓聽到消息後伍子胥過昭關解簽文姻緣,十分憐憫他,便在伍家祖宅修廟祭拜,這就是最早的伍名寺,伍明也因此而得名,後因“名”與“明”音近,後人便讀成“伍明”。

這種說法得到了《阜陽縣志》等文獻的證實。據記載,伍明鎮,位于阜陽縣北部,緊靠阜渦公路。伍明因境内有伍名寺得名,西漢時已成為較大集市,稱伍名店。明清兩代,官府皆在此設驿站,清代,改稱伍名集,後演為伍明集。

人去精神在,世代永流傳

盡管伍子胥的故事已經過去2000多年,但在伍明鎮還存留着一些與伍子胥有關的遺迹。如七十二眼古井、飲馬池、射箭台等。有關伍子胥的傳說,更是在當地廣為流傳。

在走訪過程中,颍州晚報記者發現,盡管當地流傳着很多有關伍子胥的故事,但卻很少有人能完整地說出來,版本也不盡相同。為了更好地宣傳伍子胥文化、伍子胥精神,當地成立了伍子胥文化研究會,鎮政府還創辦了《伍明文化》刊物。

如今,當地還建了新的伍名寺,伍子胥美食廣場,伍子胥文化廣場、子胥農貿批發市場等也已然建成。伍子胥已然成為伍明鎮的一張名片,鎮上每年都要舉辦伍子胥文化節,伍子胥已成為該鎮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一大推動力。

或許誠如高汝軒所說,濤濤茨河、悠悠颍水世世代代在伍明的土地上流淌,伍子胥文化也應世世代代在伍明這片土地上流傳……

颍州晚報記者

餘一鵬/文 盧啟建/攝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