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100個思維模型之:複利模型

今天聊聊複利思維模型。 巴菲特這句話聽過嗎。 “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要找到足夠長的坡和足夠濕的雪。” 相信這也是他的人生哲學。 其實這就是複利模型的一個形象地表達。 複利的公式是: 收益=本金 x(1+收益率)^執行次數 如果放在投資領域,收益率足夠濕的雪,執行次數就是足夠長的坡。 有個很經典的故事。 國際象棋棋盤裡有64個格子,在第一個格子裡放一粒米,然後下一個格子裡放的米是上一個格子的兩倍。 如此下來,第64個格子裡要放的米是1844億億粒,換成重量是5500多億噸。 沒感覺是吧? 2022年全國産糧6.9億噸,這下能感覺有多可怕了吧。 這個就是複利效應。 在投資領域看,就是長期價值。 那麼,本金、利率、執行次數,哪個可控呢? 有些财商老師會跟你分析, 執行次數,如果按年化收益來看,那你自己看看年紀,這個坡能不能足夠長。 巴菲特能有那麼大收獲,跟他投資啟動早、活的時間長也有關系。 本金,你現在能用于投資的本金,基本上很難改變,對吧。 那剩下,就隻有收益率了啊。 所以,你要不就上我的課,要不就買的推薦的産品,保證你高收益,10%+、15%+、20%+…… 呵呵,這個不想多說 。 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都沒那麼穩定呢。 對于大部分人,我覺得前财長樓繼偉的一句話可以聽聽,“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就别買,那是騙子”。 敲黑闆,重點不是6%,而是“保證”兩個字。 複利模型背後的邏輯是,循環增強。 做了事情 A,導緻結果 B; 結果 B 又反過來加強 A; 不斷循環,循環次數越多,A 就越強。 拿做自媒體做個比喻。 發布内容,就會有流量,這是A; 有流量,會引起用戶互動數據,這是結果B; 更好的互動反饋,系統會給到更多的流量,這是加強A; 如此循環。 那我們要做的,就是A要拿到好的起始流量。 可以是提高文章質量,也可以增加發内容數量; 具體哪種,看個人選擇。 再看個人成長領域吧。 在《五種時間》這本書裡,王潇介紹了一種選擇方式。 她說的是以夢想為例,最理想的選擇應該是 “我熱愛的”“高于平均水平”“市場需求”和“複利屬性”的交集。 複利屬性,就是要能像滾雪球一樣增長的事情。 這是說的事業選擇。 比如做了十年IT,再去賣水果,就可能沒什麼複利效益了。 到具體的事兒上。 學習、讀書、運動,毫無疑問應該算是有複利增長的事情。 有個說法有意思。 平常我們總聽到的: 每天進步1%,一年成長37倍。 這就是用複利模型嗎,是的。 聽起來有道理,但是不好意思,不嚴謹。 每天1%,都是同一個方向一個點上才行,這有多難,琢磨下。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每個事情都會有收益的影響周期。 采銅的《精進》裡把它稱之為“半衰期”。 盡量做半衰期很長的事情,比如: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收獲一場比賽勝利、找到一位好老師;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閱讀、寫作、練字、跑步、背單詞; 我覺得這也是拉長複利模型裡的時間因素。 這是 安洲持續寫作第652/1000天,第655篇。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