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甄嬛傳》裡,皇後宜修最恨的是誰?
華妃,甄嬛首當其沖。
華妃的性子張揚跋扈,憑借着哥哥年羹堯的戰功,加上自己貌美,又受皇帝寵愛,完全不把皇後放在眼裡。
華妃不僅嚣張地暗示自己聖眷正濃,有皇帝罩着。
她還用年輕來戳皇後心窩子,甚至曾拿董鄂妃做比。
她暗指自己雖是妃子,但也像當年的董鄂妃一樣,獨占六宮鳌頭。
華妃還明目張膽地表示,妃子受寵,任憑是皇後,也可有可無。
皇後宜修雖然心裡不爽,但是也能做到四兩撥千斤,維持着端莊、雍容的氣度。
這是因為宜修掌控大局,知道華妃早晚會翻車。她越蹦跶,越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
所以她要配合着皇帝演好這出戲,要當好這個賢後。
隻要靜靜地等着,終有一日,就能看到華妃的下場。
但是甄嬛不一樣,甄嬛這個女人太像純元,而且又太聰明,甄嬛給了她十足的危機感。
她可以利用甄嬛,利用甄嬛的聰明制衡華妃。
但是,她卻不放心甄嬛。
就像她自己說的:“華妃太跋扈,莞嫔太聰明,本宮都不喜歡。”
其實何止不喜歡,皇後對這兩個人的恨,那也是恨得牙根癢癢。
華妃不用說,她不止一次當衆挑釁皇後的權威,落皇後面子。
這一樁樁,一件件,皇後可都記着呢。
如果,甄嬛光長得像純元,那也不足為懼。
關鍵是,甄嬛聰明。
她的聰明機敏深深地吸引着皇帝,椒房貴寵,養心殿獨陪聖駕。
雖然華妃花團錦簇,但也老早就被皇後望到了頭。
但是,在面對幾乎無錯可尋的甄嬛,宜修是心慌的。
尤其在扳倒年羹堯時,宜修看到皇帝對甄嬛的珍重。
不光有珍而重之的憐惜,還有四嬛之間的心意相通,這讓她如臨大敵。
她擔心倒了一個華妃,再起來一個更厲害的莞妃。
更害怕皇帝對甄嬛的寵,就像當初的順治帝對董鄂妃一樣瘋狂,不顧一切。
雖然她愛權,在乎皇帝正妻的位置,但是她也渴望得到皇帝的愛。
所以,在華妃倒台後,她就迫不及待地對甄嬛出手了。
正可謂,宜修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她利用甄嬛的傲氣,利用皇帝對純元的思念和愛,給了甄嬛緻命一擊。
确實,如她所願。甄嬛自請去甘露寺出家。
既然宜修這麼忌憚甄嬛,在甄嬛在甘露寺的日子裡,為什麼不痛下殺手,以絕後患呢?
其實,這也是宜修精心算計的結果。
首先,宜修拿捏準了甄嬛的傲氣,算準了甄嬛已經無法轉圜。
不得不說,皇後宜修是最了解皇帝的。從選秀時,見到甄嬛的那刻就在算計。
故意給甄嬛安排了好住處,就是離皇帝最近的承乾宮。
明知道華妃還會過目,但是,自己賢惠的人設拗的穩穩的。
果然,眼裡不容沙子的華妃,把甄嬛的住所換到了偏僻的碎玉軒,正合宜修的心意。
雖然住處偏遠,但并不影響甄嬛的戰鬥力,這讓宜修欣慰,也讓她忌憚。
欣慰的是,終于能有一個可以對抗華妃的人了。
在宜修眼裡,華妃嚣張得夠久了,而自己皇後的身份,實在不能因為一個妃子而落塵。
令她忌憚的是,甄嬛不光有出衆的外貌,更比華妃聰明百倍,這種進退有度的聰明,才是皇帝最為欣賞的。
宜修不允許有人再挑戰她的權威,如華妃般,爬在她的頭上。
于是,為以絕後患,提早下手,就是她的後招。
宜修洞察人心,利用純元舊衣,設計了一次“招魂秀”。
皇帝對純元的感情有多深,身為純元妹妹的宜修,比誰都清楚。
甄嬛和純元,本就有幾分像,在純元舊衣的襯托下,相像也就變成了七八分。
這七八分的相像讓皇帝驚喜,誤以為純元魂魄現身。
開始有多驚喜,後面就有多失望。這失望對上甄嬛,就成了滔天怒火。
而甄嬛自以為皇帝是愛自己的,自己是皇帝心中的“不一樣”。
沒想到所有的一切,隻是因為自己像純元。在甄嬛眼裡,可憐的自己就是一個笑話。
宜修這一招,可謂殺人誅心。
她算準了即使皇帝肯改變心意,甄嬛那裡也斷斷不可能轉圜了。
因為她了解,甄嬛太驕傲,初涉愛情的她,也太把自己和皇帝的感情當回事了。
甄嬛的驕傲,又怎麼甘心去當别人替身呢。
其次,甄嬛母家被打壓,流放甯古塔,甄嬛已無外界助力。
宮中妃嫔除了按份位論資排輩,還有一點就是要看家世地位。
就像安陵容,由于家世低微,幾乎誰都能過來踩一腳。
就連宮裡的丫鬟,都不把她當回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安家實在太不值一提了。
甄嬛本來家世還可以,父親是正四品,大理寺少卿。
要想甄嬛倒台,她的靠山助力,必須倒才行。
于是,宜修授意祺嫔,誣告甄父。
剛處理完年羹堯的皇帝,正處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階段。
甄父撞到了槍口上,成為罪臣,流放甯古塔。
甄嬛自請出家,沒有了母家勢力的幫襯。
又趕上皇帝正在氣頭上,窮途末路的甄嬛,對于宜修來說,想要殺死她就像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
這個時候,她反倒不希望甄嬛死了。
其三,她看到了甄嬛跌進塵埃,再無任何戰鬥能力。
雖說甄嬛去了甘露寺,但是宮裡的“照顧”卻從未間斷,靜白為巴結上宮裡的貴人,使盡了渾身解數。
為了讨好宮裡,她竭盡所能。
靜白就是甘露寺裡看着甄嬛的那雙眼睛。
靜白殘酷、無情,不眠不休地折磨甄嬛。
宜修就是想看看,甄嬛到底還有多少後招和本事。
待她知道甄嬛聽之任之的時候,她明白,甄嬛翻不出她的天了。
為了放心,她找借口來甘露寺祈福,就是為了親眼目睹甄嬛的慘狀,結果讓她很滿意。
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本來心存顧慮的宜修,看見了甄嬛過着,連宮裡下人都不如的日子,心也掉進了肚子裡。
畢竟讓一個人死很容易,可她要的是讓對方生不如死,飽受生的折磨。
她就是要讓甄嬛這麼卑微、低賤、痛苦地活着。
她更要讓她看着自己母儀天下,耀眼奪目,而她自己卻跌進塵埃裡。
她要讓所有妃嫔都知道,不論再得寵,再風光,皇後就是皇後,皇後隻有她一個,别人都是枉然。
因了這些,她願意留甄嬛一命。
最後,自古以來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
劇裡無論是太後,宜修還是舒太妃,都一再強調:宮裡就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
所以皇後宜修遵循這條律列,根本就沒有料到還能有萬一,畢竟廢妃回宮不僅牽扯後宮,朝堂也會引起軒然大波。
宜修算計了一切,就是沒有算計到皇帝給甄嬛換了身份,擡了旗,換了由頭,高調接回了宮裡。
而且為着子嗣,太後竟然也同意了。
說到底,還是皇後宜修太輕敵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