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秋天,甘肅省天祝縣國土局的工作人員正在岔山村北邊的一個小山崗上進行土地整備,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就在整理過程中,卻發現了一些磚塊,這些磚塊看起來年代就很久遠,在場的負責人見到這個情況不敢怠慢,急忙上報給了當地的文物局。
祁連山發現大型墓葬文物局接到消息後便派出考古隊趕往現場,在進行了初步的勘察和發掘後,考古隊發現這地下竟然是一座大型的磚室墓,從形制上看應該是一座唐代的墓葬,而且從墓葬的規格來開,墓主人應該非富即貴,那他為何要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祁連山深處呢?
當地的文物局見狀趕忙上報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對此事十分重視,在權威專家進行研讨後,批準了對祁連山大墓的考古發掘。
甘肅省的文物局接到消息後,便召集當地的考古專家們組成考古隊,正式進駐祁連,開始對這座唐代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這座建在山頂的大墓,墓主人是誰,墓室中究竟藏着怎樣的隐秘呢?
考古專家發掘墓穴發掘墓穴首先看到的就是墓門還有墓門上方的壁畫,壁畫上所描繪的是一棟唐代建築物,而墓門則跟這棟建築物上的大門如出一轍,木質雙扇,上面嵌着不少鎏金的銅泡釘,一共有五排,每一排有十個,共有五十個,還挂着鎏金銅制的鎖,經過歲月的腐蝕,這扇門已經破舊不堪,整體由南向北坍塌,在将封門牆打開後,這道門已經整體坍塌平鋪在甬道内了,但是我們依稀可見他當年的高大與威嚴。
甬道發現墓志專家們小心翼翼的清理壁畫和地上的陪葬品,但是由于堆積在地上的随葬品實在是太多了,考古專家們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于是專家們準備在此處先建立一個腳手架,就在準備建立腳手架的時候,考古專家們在墓道中有了新的發現,就在墓道的正中間,擺放着确認墓主人身份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一個石質的墓志。
這個石質的墓志分為兩層,中間隔着絲綢,在上面的這層墓志上寫着,“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
這九個字透露出來的信息是,這處墓葬下葬的時間應該是武則天在位期間,墓主人則複姓慕容,考古專家們查詢史書,發現在武則天時期,以甘青為統治區域的吐谷渾王族就曾以慕容為姓,而根據這處墓葬的規模大小來看,這處墓葬的主人應該是吐谷渾王族的王室成員,但是具體的身份還是要打開墓志的第二層才能知道。
但是由于兩層墓志中間有絲綢,絲綢上可能也有字,一旦貿然揭開,上面的字可能會遭到損毀,于是考古專家們遲遲沒有打開第二層墓志。
最終經過一番讨論,考古學家們準備将這個墓志,搬運到恒溫恒濕的實驗室中進行開啟,但是在搬運之前,還有一個難題等着他們解決,那就是地上那些雜亂無章的随葬品,必須将墓志周邊的随葬品都清理出來,才能對墓志進行搬運。
搬運墓志在他們小心翼翼的将墓志周圍的鎮墓獸和天王俑都搬運出來以後,便迎來了重頭戲,那就是搬運墓志,考古專家們小心翼翼的用保鮮膜将墓志包了起來,随後便将木闆塞進了墓志底下,然後在墓志的四周都裹上海綿,随後便搬運到了實驗室中,雖然描寫搬運隻有這短短幾句話,但是搬運這個一百多斤的墓志絕不是個輕松地活,很多時候考古不僅要細緻,同樣也是個力氣活。
清理墓室在将墓志送往實驗室期間,祁連大墓的清理工作也在繼續進行中,雖然墓志和天王俑鎮墓獸已經清理出去了,但是接下來的考古工作依舊困難重重,考古專家們站在懸空的腳手架上對地上的文物進行清理,地上不僅有淩亂的随葬品,還有掉落的壁畫殘片等,發掘難度大大增加。
根據墓室牆壁上殘存的壁畫,我們可以看出,上面應該是一副星空圖,有着象征的太陽的三足烏,還有象征月亮的玉兔搗藥,就連地上已經殘破不堪的壁畫碎片,也要全部清理出去,然後盡可能的還原壁畫的原本面貌。
考古人員們兵分兩路,一組在清理地上的壁畫殘片,另一組則站在懸空的架子上,整理棺椁上的紡織品,那時一塊黃色的織錦,上面是窠連珠雙龍紋,穿插着寶相花圖案,第二層則是橫向的大象圖案,看起來很像現代的插畫。
考古人員小心翼翼的将他們分離開來,然後裝進木桶帶回實驗室,日後再對這些紡織品進行修複。
在将一些體量大的陶俑木俑都清理出去後,剩下的就是一些體量小的陶俑,專家在墓室的角落發現了類似窗格的木格,專家小心翼翼的将其拿出來,然後發現上面破損的紡織品上還有圖案,但是這個東西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專家們暫時也沒有頭緒。
在棺木的後面,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個鑲金的腰帶,金上面還有鑲嵌的寶石,雖然這個腰帶經過歲月的侵蝕,已經斷成了好幾節,但是不難看出這是王公貴族才能擁有的,這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在将地上雜亂無章的随葬品清理過後,考古學家發現這很像是一個床榻,雖然已經腐爛成渣了,但是考古學家們分析這應該是随葬的床榻,在古時候,能用得上床榻當做随葬品的,必定是王公貴族無疑了。
墓中發現糧食接下來的發現更讓考古專家們啧啧稱奇,就在床榻的前方,放置着一個托盤,其中甚至放有堅果,裡面的核桃經過千年依舊完好如初,這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沒想到。
在墓室北邊的牆角下,考古專家發現了一塊絲綢,上面有着色彩鮮明的花紋,雖然上面已經染上了歲月的痕迹,但是不難看出這曾經也是一塊精緻的絲綢,我們透過她看到了千年前人們的審美。
在棺椁的周圍,考古學家們發現了随葬的一些武器,雖然很多都已經被腐蝕得隻剩下殘缺的部分了,但是不難看出裡面有些弓箭和盔甲,專家還發現了一個馬鞍,他已經連同棺椁上垂下來的織布粘在一起了,在墓室中這個有限的環境内,沒有辦法将他們完整的分解下來,于是便準備一同運回實驗室中再進行分離,由此也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大概也是一位骁勇善戰的将軍。
随後考古學家在墓室中發現了更讓他們感到驚喜的東西,在墓室不起眼的牆角,堆放着一個鼓鼓囊囊的糧食袋子,在墓室中很少能發掘出糧食,因為古人也知道糧食不易儲存,所以很少會用糧食當随葬品,但是糧食對研究古代人民飲食的構成有着很大的研究意義,所以這次出土的這袋糧食,讓考古學家們興奮不已。
墓中發現“馬紮”随後在棺椁的周圍,考古學家還發現了一些散落的木棍,之後根據形狀判斷,應該是馬紮,就是我們現在仍然在用的馬紮,雖然它已經散架了,但是經過複原不難看出,構造與我們現在的馬紮并無二緻,隻是上面會裹銅片,添加一些裝飾物,用以體現墓主人身份的尊貴,這個可能就是墓主人的座椅。
最終據統計,這處墓葬中一共出土了220餘組随葬品,其中包含種類衆多,比如彩繪陶,金銀器,漆木器和絲麻制品等,其中每一樣都有着重大的考古意義。
揭開墓主身份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剝離,實驗室終于傳來了好消息,第二層墓志被分離出來了,由墓志上的文字我們可以得知,墓主人名叫慕容智,正是吐谷渾的末代可汗,在武周時期被武則天冊封為大周雲麾将軍,于公元691年因病去世,大概正是因此墓中才會有那些武器作為随葬品。
更讓專家們感到驚喜的,就是在墓志銘中還記載着慕容智按照吐谷渾王族的墓葬制度,被遷葬到了大可汗陵,這就說明這祁連山下并不隻有這一處墓葬,很有可能有着大型的墓葬群,雖然現在并沒有發現,但是相信在将來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讓我們能對這個消失千年的古國有更多的認識。
吐谷渾王族吐谷渾是西晉到唐朝時期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在曆史上吐谷渾占據了絲綢之路的青海道,影響和控制着河西走廊,吐谷渾的強盛與絲綢之路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系,他的強盛得益于絲綢之路,他的滅亡自然也與絲綢之路有着一定的關系。
随着吐蕃的崛起,開始對吐谷渾占據的青海道虎視眈眈,最終在公元663年,趁着吐谷渾内亂,一舉攻入吐谷渾,占據了絲綢之路的要道,在吐蕃占據河西走廊後,絲綢之路也逐漸衰落。
其實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一個傳說,那就是祁連山下必有大墓,在此之前這僅僅隻是一個傳說,但是現在有了慕容智墓的印證,這句話成真了,吐谷渾的陵墓就在祁連山下,慕容智墓的考古價值非常重大,這是我國目前為止,發掘時代最早,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這對我們研究唐朝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資料,消失千年的文明古國,終于得以重現人間。
下一篇
學生安全注意事項100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