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古詩詞日曆 | 劉禹錫《詠紅柿子》

譯文、賞析/ 嚴勇、音頻 / 張佳

譯 文

拂曉時分,它連着星光的影子一起出現;夜幕降臨,它又帶着日光的餘晖懸挂枝頭。

本來因為遺漏而沒有被人采掇,反而能夠自己保住了天年,也是一件幸事。

注 釋

采掇:采摘。

天年: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壽命提出的一個有意義的命題。天年,就是天賦的年壽,就是一個人在保持身體各器官都在健康狀态下自然的壽命,即自然壽命。

賞 析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一首詠物詩。

秋風起,落葉飛,唯有高挂枝頭的柿子如同帶着落日的光輝,依然火紅炙熱。

柿子熟了,自然就會有人來采摘。可是,詩人偏偏遇見了一個被人們遺忘了的柿子。從早到晚,它一直紅彤彤地懸挂枝頭,不被人注意。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柿子到底是被人們采摘,以供品嘗,作為一個有用之物好,還是被人們遺忘,以保全天年,作為一個無用之物好?

詩人在“有用”“無用”之間選擇了後者。

正如莊子“濮水垂釣”的故事一樣,莊子也選擇了後者。

楚王曾派兩位大夫先行前往緻意說:“楚王希望能勞煩您管理國内政事!”

莊子手持魚竿也不回頭看,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将它包好放在竹器中珍藏在宗廟裡。這隻神龜,它是甯願死去留下骨骸而享有尊貴呢?還是甯願拖着尾巴活在泥水裡呢?”

兩位大夫說:“甯願拖着尾巴活在泥水裡。”

莊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活在泥水裡。”

出世與入世,一直是擺在士大夫面前的一道難題。出世即歸隐,入世即緻仕做官。士大夫往往會在兩者之間切換,厭倦官場了,就選擇歸隐,追逐功名了,就選擇入世。

劉禹錫自然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誰的官場一直會一帆風順呢。唐順宗即位後,劉禹錫參與“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遠貶朗州近十年。期間,劉禹錫創作了大量寓言詩。此詩應該作于被貶時期。

據《新唐書》記載:禹錫恃才而廢,褊心不能無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恃才而廢”,可謂是對其緻仕做官的一種否定,也就是官場人眼中的“無用之人”。

如此“無用之人”,不正如被遺漏的柿子嗎?也許,這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可以“得閑”“得壽”。

事實上也是如此,劉禹錫被好友白居易稱呼為“詩豪”,其享年七十一歲,這與他樂觀的心态密不可分。

好多士大夫被貶,最後都是郁郁而終,熬不過看似絕望的漫長時光。隻有胸懷廣闊的人,才可以在逆境中恬然自得,寵辱不驚,靜待時機。

至此,我們才明白,這個被遺漏的柿子就是詩人自己。

一個“遺”字,可作全詩詩眼,亦奠定了全詩感情基調。柳永說,“明代暫遺賢”,何況是生在不明的中晚唐時代呢?

拂曉時分,它連着星光的影子一起出現;夜幕降臨,它又帶着日光的餘晖懸挂枝頭。它是那樣的怡然自得,那樣的享受時光,讓詩人心生羨慕。

本來因為遺漏而沒有被人采掇,反而能夠自己保住了天年,也是一件幸事。

人生又豈能盡如人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自古已然。失意的時候,不妨像這隻被遺忘的柿子,保持樂觀心态,盡其天年不亦快哉。

遇見是緣,點亮在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