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考上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
這是中國最早,
也是當時最優秀的大學之一,
走出的風雲人物衆多: 顧維鈞、林語堂、 宋子文、宋子良、 張伯苓等,周有光身在其中, 亦不遑多讓。畢業後進入新華銀行,
沒幾年調任重慶辦事處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庫,手裡管錢,權力大的很。雖然當了新華銀行秘書長,
中國人民銀行也請他兼職,
但到底薪水和國外差了幾百倍。
然而銅臭多少,
不影響他盡情施展才學,
那會國内銀行界都知道有個周有光,有人曾問為啥回來,
他說:“我認為中國有希望。”
又問那你帶回了什麼?後來又和這些老鄉友人來往,
他們有的指點他拼音文字,
有的修改他閑來寫的《中文十講》,
整日耳濡目染,
又利用閑暇時間學習,
還寫了幾篇關于文字改革的文章,
就這樣,他成為了“業餘語言學者”。
業餘又如何,也可了不得,
周恩來親自點名,
那個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周有光,
來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吧。
會議結束就任命他為:
文字改革委員會第一研究室主任。
這一年他50歲,
人生第一道分水嶺, 半途而廢放棄了經濟學,殚盡竭慮三年後,
周有光主持和拟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寫了相關的20多本書,300多篇論文,提出普及普通話的兩項标準: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
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
并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
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
在195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這套漢語拼音方案通過。國際标準化組織ISO通過周有光的申請,
認可漢語拼音方案,
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标準。
方塊漢字,
經由26個字母流傳到全球各地,
不僅如此,電腦和手機普及後,
漢語拼音輸入法取代了五筆和手寫,
成了全世界最流行的中文輸入法,
小小拼音,
搭建起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
“業餘”的周有光,
從此被譽為“中國漢語拼音之父”,
每個學過漢語拼音的人,
都欠他一份“師恩”,
這聲“老師”,他受得起。
中華五湖四海,言語糅雜,
各地說的方言互相聽不懂,
氣象學家竺可桢就感歎:
“唉,開會我用英文演說可以,
怎麼說中國話就沒人聽得懂。”
于是推廣拼音的同時,
周有光提出了推行普通話,
有人問:
“讓56個民族都學拼音說普通話,
這太難了,你就那麼有自信?”
他回答:“我知道很難,
但是如果我們不做的話,
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漢語拼音和普通話的普及推廣,
晚年的周有光,
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
互聯網時代,他也成了網民,
在網上讀各種有趣的文章,
100歲後,
周有光甚至使用智能手機上網,
他提出“終生教育,百歲自學”,
學海無涯,
隻關乎内心,無關于年齡。
葉聖陶曾說:
“誰娶了九如巷的張家姑娘,
誰就會幸福一輩子。”
大姐張元和嫁昆曲名家顧傳玠,
三姐張兆和嫁于大作家沈從文,四姐張充和嫁于漢學家傅漢思,周有光娶的,便是二姐張允和。婚後幾十年,
睹人世滄桑,歲月無情,
曆戰争逃亡、十年摧殘,
那些傷痛悲喜都已經離去,
惟獨張允和與周有光還恩愛如初,
兩雙手從稚嫩到長滿老繭,
仍舊握緊了對方。
他們相敬如賓,
上午喝紅茶,下午煮咖啡,
每日要碰兩次杯,謂之舉案齊眉,
幾十年如一日,幸福的羨煞旁人。
縱觀周老一生,稱得上是“世間一完人”,建樹有之,福澤中華,被稱為“四朝元老”,
心胸豁達,處亂不驚,苦中取樂,積極面對,勤于思考,汲取新知,愛情滋潤,互相敬重,一生奉行“三不主義”,世人所期盼的人生美好,
周有光全都經曆的真真切切。
許倬雲評價他:
“繼承中國文化之結晶,
又接受現代文明之果實,融會貫通,
診脈中國痼疾,針砭當時弊病”。
李澤厚稱贊他:“不為潮流而動,
對任何尖銳的問題,
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
尤其不簡單”。
複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說:
“周有光,
是一百年來無數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詩人邵燕祥說:
“他是當代難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這位集榮譽于一身,
文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卻始終樸實無華,
他的書室隻有9平方米大小,
一張80年代的舊書桌,
一個大書架,兩張椅子,
就擠得滿滿當當。
人們都說書室太小,
周老笑笑:
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沒錯,
書桌何須大,貴有大文章。
渡盡劫波心自在,
富貴虛名與我何幹?
2017年1月14日,
周有光揮别塵世,
傾其一生三行建樹,
無論哪個領域都能極盡翹楚,
時間是生命的長度,越用越短;
視野是生命的寬度,越看越寬。
他一輩子活出了别人的三生三世,
他的學術财富,
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
給民族未來開闊恢弘的文化畫卷;
他的精神财富,
如亘古永恒的燈火,
照亮世世代代前行的路途!
笑看風雲人間事,澤被天下誰人知?
今天,2023年1月14日,
周有光逝世6周年祭日,
這位于國于民貢獻非凡的傳奇老人,
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緬懷!
EN D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