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巨星隕落!80%的中國人受他影響,我們欠他一份“恩情”


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後台授權
全球最大的引擎公司谷歌,
每逢重大事件 都會改變主頁塗鴉,以紀念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大人物,2004年是愛因斯坦,2010年是牛頓,2018年, 出現了一位中國人的名字!
能和世界級大師并肩, 隻因他改變了中國80%的人命運,
窮極一生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而我們所有人欠他一份“恩情”。 今天,是他離去的日子,
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他就是: 周有光。
青磚伴瓦漆,白馬踏新泥,時至今日, 江蘇青州青果巷,仍是一處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短短400米的弄堂,被稱為“江南第一名巷”,這裡孕育出許多燦若繁星的人物:中國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懷,
享譽世界的語言學大師 趙元任,
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
中國革命文學事業奠基人 瞿秋白。 同樣誕生于此的周有光,
續滄海傳奇, 一輩子活成了别人的三輩子。
人生上半場,

他考上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

這是中國最早,

也是當時最優秀的大學之一,

走出的風雲人物衆多: 顧維鈞、林語堂、 宋子文、宋子良、 張伯苓等,周有光身在其中, 亦不遑多讓。

畢業後進入新華銀行,

沒幾年調任重慶辦事處副主任,主管四川省合作金庫,手裡管錢,權力大的很。
1946年,他被派去美國華爾街信托銀行工作,
原是借調學習,總部也不指望他能做出什麼成績,
沒想到他竟幹到了金融高管,那個國家羸弱國民受歧視的年代,試問能在出入華爾街的精英之中,見到幾個中國人的面孔?
他能力強,運氣也好,擁有“全球最聰明大腦”的愛因斯坦,想找個人說說話,朋友就推薦了他。要說愛因斯坦研究的相對論,
周有光是一竅不通,他擅長的經濟學,
愛因斯坦也不感興趣,可不知是哪裡吸引了對方,兩人竟聊得很開心,
愛因斯坦還熱情邀請他再來。要說也是,能和愛因斯坦交流的,那豈是一般人?
周有光那幾年在國外,美國待幾年,歐洲出個差,
不說人中顯貴,起碼也生活優越風光無限,
他在金融圈很有名氣,
美國和歐洲也開高薪要留下他。
可新中國成立了,周有光說回就回,
國内一窮二白哪能比得上國外待遇,

雖然當了新華銀行秘書長,

中國人民銀行也請他兼職,

但到底薪水和國外差了幾百倍。

然而銅臭多少,

不影響他盡情施展才學,

那會國内銀行界都知道有個周有光,
聰明,能幹,論說前途那也是無可限量, 但大家仍是低估了他。

有人曾問為啥回來,

他說:“我認為中國有希望。”

又問那你帶回了什麼?
他拍了拍腦門:“帶回來一句愛因斯坦同我講的話,人的差别在業餘。” 愛因斯坦講的話,
不能是随便說出口,
周有光被點醒了, 後來他就是靠着業餘時間的學習琢磨, 改變了80%中國人的命運。

說來也是神奇,
和他出身同一條巷子的趙元任, 是世界級語言學大師, 瞿秋白,寫過關于語言的文章: 《中國拉丁化的字母》; 他的好朋友們,
羅常培,是中國語言學開拓者之一, 老舍,除了是小說家,還是語言學家。 而周有光自己, 不光是經濟有所建樹,
自大學時對語言學也頗有興趣。

後來又和這些老鄉友人來往,

他們有的指點他拼音文字,

有的修改他閑來寫的《中文十講》,

整日耳濡目染,

又利用閑暇時間學習,

還寫了幾篇關于文字改革的文章,

就這樣,他成為了“業餘語言學者”。

業餘又如何,也可了不得,

周恩來親自點名,

那個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周有光,

來北京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吧。

會議結束就任命他為:

文字改革委員會第一研究室主任。

這一年他50歲,

人生第一道分水嶺, 半途而廢放棄了經濟學,
半路出家搞起了語言學。

殚盡竭慮三年後,

周有光主持和拟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寫了相關的20多本書,300多篇論文,提出普及普通話的兩項标準:

全國漢族學校以普通話為校園語言,

全國公共活動以普通話為交際媒介,

并提出漢語拼音方案三原則:

拉丁化、音素化、口語化。

在195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這套漢語拼音方案通過。
自此以後,
全國中小學生入學第一件事,就是學習漢語拼音, 這是祖國未來花朵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新中國成立初期,80%的人是文盲,有了這套漢語拼音後, 讓數億人脫盲,中國人口的識字率達到了96%, 這是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1982年,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通過周有光的申請,

認可漢語拼音方案,

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标準。

方塊漢字,

經由26個字母流傳到全球各地,

不僅如此,電腦和手機普及後,

漢語拼音輸入法取代了五筆和手寫,

成了全世界最流行的中文輸入法,

小小拼音,

搭建起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橋梁!

“業餘”的周有光,

從此被譽為“中國漢語拼音之父”

每個學過漢語拼音的人,

都欠他一份“師恩”,

這聲“老師”,他受得起。

中華五湖四海,言語糅雜,

各地說的方言互相聽不懂,

氣象學家竺可桢就感歎:

“唉,開會我用英文演說可以,

怎麼說中國話就沒人聽得懂。”

于是推廣拼音的同時,

周有光提出了推行普通話,

有人問:

“讓56個民族都學拼音說普通話,

這太難了,你就那麼有自信?”

他回答:“我知道很難,

但是如果我們不做的話,

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語言使人類别于禽獸, 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蠻, 教育使先進别于落後。

漢語拼音和普通話的普及推廣,

對中國而言, 實是福澤民族千千萬萬年的偉業!
而周有光,事了拂塵去,在一個領域完成登峰造極的建樹,
又于85歲高齡轉行學儒,寫下了《見聞随筆》、《學思集:周有光文化論稿》、《周有光百歲口述》、《朝聞道集》、《拾貝集》、《文化學叢談》、《靜思錄》等著作。其中三部雜文集《朝聞道集》、《百歲新稿》、《拾貝集》,被認為是“普及常識的真話集”,稱作 “中國思想啟蒙史上的傳世之作”。尤其是《朝聞道集》,因這本書,周有光的名字,登上《南方人物周刊》魅力榜,
成為“中國大音之魅”,并獲得了:“中華之光——傳播文化人物”緻敬獎。

晚年的周有光,

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

互聯網時代,他也成了網民,

在網上讀各種有趣的文章,

100歲後,

周有光甚至使用智能手機上網,

他提出“終生教育,百歲自學”,

學海無涯,

隻關乎内心,無關于年齡。


中國有兩條神奇的巷子,三次轉行一生傳奇的周有光,
他的傳奇從青果巷開始,而他人生的另一半,
則是另一條傳奇巷子的姑娘。
近代能與宋氏三姐妹齊名的,
怕也隻有合肥的張家四姐妹,
元和、允和、兆和、充和, 她們在蘇州九如巷長大, 個個蕙質蘭心,才貌雙全,

葉聖陶曾說:

“誰娶了九如巷的張家姑娘,

誰就會幸福一輩子。”

大姐張元和嫁昆曲名家顧傳玠,

三姐張兆和嫁于大作家沈從文,四姐張充和嫁于漢學家傅漢思,周有光娶的,便是二姐張允和。
張家是官宦世家,周有光初出茅廬隻是一個銀行職員,和允和談及婚嫁時遲疑起來:“我這麼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但張允和并不介意,“幸福不是你給我的,是我們兩人一起去創造的。”

婚後幾十年,

睹人世滄桑,歲月無情,

曆戰争逃亡、十年摧殘,

那些傷痛悲喜都已經離去,

惟獨張允和與周有光還恩愛如初,

兩雙手從稚嫩到長滿老繭,

仍舊握緊了對方。

他們相敬如賓,

上午喝紅茶,下午煮咖啡,

每日要碰兩次杯,謂之舉案齊眉,

幾十年如一日,幸福的羨煞旁人。

縱觀周老一生,稱得上是“世間一完人”,建樹有之,福澤中華,
愛人相伴,攜手年年月月,
高壽112歲, 曆滿清、北洋、民國、新中國,

被稱為“四朝元老”,

心胸豁達,處亂不驚,苦中取樂,積極面對,勤于思考,汲取新知,愛情滋潤,互相敬重,一生奉行“三不主義”,
一不立遺囑,二不過生日,三不過年節,生活簡樸,素茶淡飯, 他說這是自己的長壽之道。

世人所期盼的人生美好,

周有光全都經曆的真真切切。


許倬雲評價他:

“繼承中國文化之結晶,

又接受現代文明之果實,融會貫通,

診脈中國痼疾,針砭當時弊病”。

李澤厚稱贊他:“不為潮流而動,

對任何尖銳的問題,

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

尤其不簡單”。

複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說:

“周有光,

是一百年來無數有志之士的精神象征。”

詩人邵燕祥說:

“他是當代難得的智者、仁者和勇者。”


這位集榮譽于一身,

文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卻始終樸實無華,

他的書室隻有9平方米大小,

一張80年代的舊書桌,

一個大書架,兩張椅子,

就擠得滿滿當當。

人們都說書室太小,

周老笑笑:

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沒錯,

書桌何須大,貴有大文章。

渡盡劫波心自在,

富貴虛名與我何幹?

2017年1月14日,

周有光揮别塵世,

傾其一生三行建樹,

無論哪個領域都能極盡翹楚,

時間是生命的長度,越用越短;

視野是生命的寬度,越看越寬。

他一輩子活出了别人的三生三世,

他的學術财富,

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

給民族未來開闊恢弘的文化畫卷;

他的精神财富,

如亘古永恒的燈火,

照亮世世代代前行的路途!

笑看風雲人間事,

澤被天下誰人知?

今天,2023年1月14日,

周有光逝世6周年祭日,

這位于國于民貢獻非凡的傳奇老人,

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緬懷!

EN D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