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冷飲又進入消費高峰,與冷飲相關的熱點話題也随之增多:有網友問,部分品牌的冰淇淋不容易融化,是不是含有大量添加劑?有網友關心,此前稱部分冰淇淋含有植脂末,現在不少冰淇淋标注類型為“植脂型”添加劑,是不是不能吃?還有網友提出,街頭常見的便利店裡,以每支5元以上的中高端産品居多,平價冷飲,特别是每支一兩元的棒冰還買得到嗎?
對于這些問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展開調查。
不易融化不一定是添加劑多了
最近,部分網友表示,某品牌雪糕的雪糕離開冰箱後添加劑,即使放置一晚上也不會融化,由此推測雪糕中含有大量食用明膠。
雪糕真的不會融化?記者購買了該品牌兩種不同口味的雪糕,在27℃的室溫下進行實驗。兩款雪糕很快開始融化,牛乳味的靜置不到半小時就基本融化;被網友稱作“一晚都不化”的海鹽椰椰味雪糕靜置40分鐘後,也基本融化。隻不過兩款雪糕融化後,都是比較粘稠的乳狀物,而非水狀物。
左為牛乳味雪糕,右為海鹽椰椰味雪糕,在空調房内均很快融化
多名食品工業從業者均對此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冰淇淋的成分比較複雜,除了牛奶、水分之外,還包括乳化劑、增稠劑、穩定劑等,它們會使冰淇淋融化後的液體比較粘稠。”再看這兩款雪糕的配料表,占比較大的是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加糖煉乳、椰漿、冰蛋黃等,固形物含量較高,所以融化後比較濃稠并不意外。
其實,冷飲不易融化的現象在前幾年就被關注過。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專家成員阮光鋒當時就指出,“添加劑越多,越難融化”的說法不準确。
他分析說,乳化劑、增稠劑、穩定劑等成分确實與增加冷飲的抗融性有關,但對生産者來說,它們并不是多多益善,過多的添加劑反而會破壞冰淇淋的品質。有研究對分别添加不同量的乳化劑和穩定劑的冰淇淋抗融性進行分析,其中穩定劑添加的濃度分别是0.40%、0.45%和0.50%。結果發現,當添加量為0.45%時,冰淇淋的抗融性最好。
還有,通過食品原料和生成工藝改進,也能生産出抗融性更好的冰淇淋。比如,日本有企業推出了在常溫下可保持1小時不融化的冰淇淋,因為裡面含有豆渣成分,它能延緩冰淇淋的融化速度。
阮光鋒還表示,隻要符合标準要求,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有保障。以乳化劑為例,國際上通用的乳化劑有70種左右,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WHO)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對食品乳化劑進行安全性評價,結果顯示,這些乳化劑大多很安全,絕大部分甚至都不需要對每日容許攝入量(ADI)進行限制,合理地使用它們并不會對健康産生危害。
配料表看仔細,植脂型不等于植脂末
多名專業人士提醒,消費者如果關心冰淇淋的品質,可以關注冰淇淋的生産信息、産品類型和配料表。
關注生産信息,是為了避免“三無産品”和劣質産品。按照國家标準可使用添加劑生産冷飲,但不排除部分“三無産品”或劣質産品超标、超量使用添加劑,那就可能危害身體健康。通常,冷飲的産品包裝上應明确标注配料表、生産廠家、生産日期、食品生産許可證編号(SC開頭)、産品标準号等信息。
産品類型和配料表則能看出冰淇淋的原料及營養成分來源。
根據國家标準《冷凍飲品冰淇淋》(GB/T 31114-2014),冰淇淋分為全乳脂、半乳脂、植脂型。三種冰淇淋類型的理化指标基本相同,營養組成也大同小異,區别是冰淇淋中脂肪來自乳脂的占比。其中,“全乳脂”意味着所有脂肪都需來自乳脂;“半乳脂”隻需要一部分來自乳脂;“植脂”是指乳脂含量低于2.2%,脂肪主要由植物油脂來組成。也就是說,全乳脂、半乳脂以及植脂都是合法合規的産品。
國家标準對冰淇淋的分類
之所以部分消費者覺得“植脂型冰淇淋不好”,是誤将“植脂型冰淇淋”等同于“植脂末冰淇淋”。植脂末是用植物油制作的模拟奶油産品。在以往,植脂末含有部分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含量比較高,對健康不利。但經過工藝改進,目前的氫化植物油可做到反式脂肪含量很低,根據國家标準可不予以标注。所以,部分産品即便含有植脂末,在營養标簽上也會顯示反式脂肪酸為零。
可見,對消費者來說,不用看到“植脂型冰淇淋”就緊張,而是可參考産品的營養标簽進行選購。
當然,通過配料表可以判斷冰淇淋的原料品質高低。根據現有标準規定,食品配料按照相關成分占比高低排列,越靠前含量越多。因此,配料表中牛奶、奶粉、奶油、奶酪等乳制品排名靠前的,鈣及蛋白質含量會相對高一些。
要注意的是,冷飲雖然含有營養成分,但終究是高糖、高脂、高能量的零食,而且入口冰涼。老人、孩子、孕婦、脾胃虛弱等特殊群體,不宜過量食用。
不同産品銷售渠道有差異
此外,對于網友關心的“棒冰有沒有賣”問題,老字号光明冷飲的生産方、益民食品一廠負責人斬釘截鐵地表示:“市民喜歡的鹽水棒冰、赤豆棒冰、綠豆棒冰都在生産,沒有斷貨!”這些天,工廠裡所有生産線都滿負荷運轉,除了今年上市的新品外,都是老百姓熟悉的老味道,包括不同口味的棒冰、三色杯、光明冰磚等。相關負責人表示,雖說創新是老字号發展的主旋律,但市場喜歡的經典口味始終保留着,“就光明冷飲而言,80%的産品是經典産品,20%的是創新産品,其中經典産品堅持平價銷售。”
在光明冷飲的生産企業益民食品一廠内,流水線上正在生産鹽水棒冰
據了解,不同産品的銷售渠道有差異。其中,棒冰等産品以商超賣場、社區煙紙店、冷飲批發站點為主,創新産品以線上渠道居多;類似三色杯、光明冰磚等經典産品,在生鮮電商和商超賣場裡都有銷售。
某零售行業從業者表示,不同産品對應不同渠道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很難通過行政手段幹預。以便利店為例,其貨櫃堪稱“寸土寸金”,尤其是冰櫃容量有限,賣什麼冷飲大有講究,“棒冰類産品單價不高,占用的空間卻與高價冷飲差不多,便利店自然會根據銷售額确定怎麼進貨、擺貨。”相比之下,商超賣場的貨櫃相對寬裕,包括棒冰、冰磚等經典冷飲的出貨率就比較高。
對于部分市民想“買棒冰”的想法,部分商超賣場也和電商聯手,通過O2O服務,提高便捷性。例如,京東到家既與商超賣場、便利店合作,也與社區煙紙店、冷飲批發店合作,将各種冷飲上網。記者以“棒冰”為關鍵詞搜索,平台立刻顯示出附近有棒冰類産品的門店清單,消費者即可按圖索骥前往選購,也可以請騎手代勞,絕大多數冷飲均一支起售。
來源 上海網絡辟謠
編輯 王瓊
流程編輯 劉偉利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