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關于HKMG——high

随着晶體管尺寸的不斷縮小,HKMG技術幾乎已經成為45nm以下制程的必備技術。HKMG制造的晶體管結構和原來的平面晶體管相同,隻是以High-K絕緣層代替傳統的SiO2氧化層,并以金屬材料栅極代替原來的矽材料栅極,其優勢是可以提高晶體管的開關速度,并減小栅極的漏電流。

High-K絕緣層的等效氧化物厚度(EOT: equivalent oxide thickness)較薄,因此能有效降低栅極電容,晶體管的關鍵尺寸能得到進一步的縮小,管子的驅動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采用High-K絕緣層的晶體管和采用矽氧化物絕緣層的晶體管相比,在改善溝道載流子遷移率方面稍有不利。

在HKMG工藝制作方面,業内有兩種不同的實現方式,分别gate-first和gate-last,主要卻别是金屬栅極是在高溫活化退火(high-temperature activation anneals)之前或者之後沉積到晶圓上。Gate-first的主要支持者是以IBM為首的芯片知道技術聯盟Fishkill Alliance,包括英飛淩,NEC,GlobalFoundries,三星,意法半導體以及東芝等公司。Gate-last主要是Intel在使用,Intel在45nm制程開始制作HKMG晶體管時一直使用gate-last工藝;采用gate-last工藝的還有TSMC,TSMC先是支持gate-first工藝,但是後面可能由于在gate-first工藝上感覺有難度,而在28nm HKMG制程産品中開始使用gate-last工藝。UMC的HKMG工藝方案較為特殊,在制作NMOS的HKMG結構時使用gate-first工藝,而在制作PMOS時使用gate-last工藝。

不管是Gate-last還是gate-first都是基于已有的矽栅自對準工藝的,在栅極的阻擋下通過離子注入形成源漏極,然後需要經過高溫退火工藝,金屬栅極在經過高溫工藝步驟時可能發生劇烈反應和變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梨子參雜和退火等步驟中還是使用矽栅,高溫步驟結束後再可是掉多晶矽栅極,再用合适的金屬填充,這就是gate-last;以Intel為例,其采用的絕緣層材料是HfO2,所以形成底界面層(SiO2),high-k層,頂界面層,金屬栅極的HKMG結構。而以IBM為代表的廠商采用的絕緣層材料是矽酸铪,成分是矽,氧和铪三種元素,與周圍的矽和氧化矽發生反應的話結果仍然是矽,氧化矽,矽酸铪,再與特定的栅極材料匹配,高溫時候的熱動力學是穩定的,另外其金屬栅其實是栅絕緣層上一層很薄的高熔點金屬,仍然需要用多晶矽栅極來實現自對準工藝的其他步驟。

Gate-first工藝制作晶體管的難點在于如何控制PMOS的Vt電壓,因為gate-first工藝制作HKMG時,用來制作high-k絕緣層和制作金屬栅極的材料必須經受源漏極退火步驟的高溫,因此會導緻PMOS的Vt電壓上升,但gate-first工藝的優點是不需要在電路設計上做太多更改;而gate-last工藝的難點在于工藝較複雜,芯片的管芯密度在同等條件下要比gate-first工藝的低,并且需要設計公司積極配合修改電路設計和對layout重新設計才可以達到與gate-first工藝相同的管芯密度級别。

雖然gate-first工藝存在一些性能方面的缺點,但是對一部分對性能并不十分敏感的低功耗器件還是能滿足要求。并且可以采用加入上覆層(Caplayer,在high-k層的上下位置沉積氧化物薄層)方式來改善gate-first工藝容易造成Vt過高的問題(但是加入上覆層的工藝卻非常複雜和難于掌握);比如在NMOS中,需要在high-k層的上部沉積一層厚度小于1nm的La2O3(氧化镧,存在于稀土礦中,相當于伴生礦,含量很小)薄層;而在PMOS中,需要通過顯影+刻蝕将這一薄層去掉,換成Al2O3材質的薄層,這樣便需要複雜的工藝來控制如何在PMOS中将這一薄層去掉而不影響到NMOS的上覆層。

Gate-last工藝則可以自由設置和調配栅極材料的功函數值,充分控制Vt電壓;而且還能為PMOS的溝道提供有利改善溝道載流子流動性的矽應變力,因此gate-last工藝将非常适合于制造低功耗,高性能的産品。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