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病證通治要法,主要按照生克乘侮的規律進行的。這些規律包括本髒自病、相生關系失去平衡和相克關系失去平衡等三方面。現将這些内容結合病證,加以闡述如下:
一、本髒自病
凡病變不涉及他髒而隻局限于本髒的,稱為本髒自病。肝的本髒自病有肝血不足和肝氣不舒,現述如下:
(一)肝氣不舒
【主證】胸中痞悶,兩脅脹滿,急躁易怒,胸脅竄痛,咽中似物哽阻,苔薄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用柴胡疏肝散。
【證候分析】肝之經脈循脅下,肝氣郁滞,故胸中痞悶,兩脅脹滿;肝郁不舒,氣機阻滞,故急躁易怒,胸脅竄痛,咽中似物哽阻;病變主為肝氣不舒,故隻見弦脈。治宜疏肝理氣,用柴胡疏肝散。方中以柴胡舒肝,白芍調肝;枳売、柴胡升清降濁,白芍、甘草緩急止痛;香附、川芎調和氣血,共奏疏肝理氣之功。
(二)肝血不足
【主證】兩目幹澀,甚則昏花或成夜盲,筋肉拘攣,手足震顫,爪甲枯萎、變形或粉碎,舌質淡紅,脈弦無力。
【治法】柔肝養血,用一貫煎去川楝子加白芍。
【證候分析】肝藏血,肝血不足,故見目昏、幹澀或夜盲;肝主筋,爪為筋之餘,血不養筋,故見手足震顫,筋肉拘攣,爪甲枯萎、變形或粉碎;舌質淡紅,脈弦無力,亦為肝血不足的臨床表現。治宜柔肝養血,用一貫煎加減。方中以當歸、生地黃、北沙參、麥門冬、枸杞滋陰養血以柔肝,白芍平肝,合前藥以治血不養筋諸證;去川楝子者,因無口苦、脅痛等肝氣橫逆之病變,所以不用。
二、相生關系失去平衡的傳變
肝髒相生關系失去平衡的傳變,在髒氣太過方面,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兩類病變;在髒氣不及方面,包括母不顧子和子盜母氣兩類病變,現述如下:
(一)木旺生火
木旺生火是相生關系失去平衡,髒氣太過所引起的病變。從母子關系來說,叫做母病及子,因為木為火之母;從髒腑關系來說,這是肝病及心,由于髒氣太過,所以病變多為實證。現舉怒動肝火的病變為例,分述如下:
【主證】因怒發狂,兩目怒視,頭痛不寐,面紅目赤,罵詈不避親疏,逾垣上屋,毀物毆人,苔黃邊紅,脈象弦大而數。
【治法】清肝瀉火,滌痰開竅,用當歸龍荟丸。
【證候分析】七情郁結,怒動肝火,肝火上擾心神,故見發狂、罵詈、登高、毆打等一系列神志失常的症狀;肝開竅于目,肝火上炎,故目赤、怒視;肝病及心,心之華在面,故面赤;肝脈上至巅頂,肝火上炎,故頭痛;肝藏魂,怒動肝火,肝魂不安,故不寐;舌黃邊紅,脈象弦數,皆為木旺火炎之象。病變屬于實證,實則瀉其子,故宜瀉火清肝,用當歸龍荟丸。方中以青黛、膽草、蘆荟、栀子、黃芩大瀉肝火;而重點更以黃連、黃柏、大黃清心瀉火為主;木香、麝香開心竅,當歸養心血,共奏瀉心火而清肝熱之效。
(二)木病及水
木病及水是相生關系失去平衡,髒氣太過所引起的病變。從母子關系來說,叫做子病犯母,因木為水之子;從髒腑關系來說,這是肝病傳腎。由子髒氣太過,所以病變多為實證。現舉郁火傷陰的病變為例,分述如下:
【主證】眩暈耳鳴,急躁易怒,口苦咽幹,小便黃赤,潮熱盜汗,多夢遺精,舌邊紅,少津液,脈象弦細而數。
【治法】瀉肝火,滋腎陰,用一貫煎去沙參、當歸如白芍、黃芩。
【證候分析】肝火上攻,故眩暈耳鳴,急躁易怒,口苦咽幹;肝火灼傷腎陰,故小便黃赤,潮熱盜汗,多夢遺精;舌邊紅,少津液,脈象弦細而數,皆為肝經郁火傷陰之象。病變屬于實證,實則瀉其子,治宜瀉肝滋腎,用一貫煎加減。方中以白芍、黃芩、川楝瀉肝火;生地、枸杞滋腎陰;麥冬滋肝陰以制肝木而生腎水,共奏瀉肝以滋腎之功。
(三)木不生火
木不生火是相生關系失去平衡,髒氣不及所引起的病變。從母子關系來說,叫做母不顧子,因木為火之母;從髒腑關系來說,這是木不生火。由于髒氣不及,所以病變多為虛證。現舉膽虛不眠為例,分述如下:
【主證】善驚易恐,心悸不安,虛煩不得眠,眠則多夢,舌邊少津,脈弦無力。
【治法】補益心膽之虛,用酸棗仁湯。
【證候分析】肝膽相連,肝血不足則膽虛,膽虛則善驚易恐;善驚易恐則導緻心神不甯,此木不生火之象,故見心悸、失眠、多夢諸症;舌紅少津,脈弦無力,為肝虛血少而心陰不足。病變屬于虛證,虛則補其母,故以壯膽氣,養肝血為主,佐以甯心安神,用酸棗仁湯。方中以酸棗仁養肝血壯膽氣為主,輔以川芎調血,茯神甯心,佐以知母清熱除煩,甘草和中緩肝,共奏補益肝膽以安心神之功。
(四)木衰水虧
木衰水虧是相生關系失去平衡,髒氣不及所引起的病變。從母子關系來說,叫做子盜母氣,因木為水之子;從髒腑關系來說,這是肝虛及腎。現舉肝腎陰虧為例,分述如下:
【主證】目眩眼澀,視物不清,虛煩不眠,腦轉耳鳴,潮熱盜汗,腰酸膝軟,舌邊紅而少津,脈象弦細而數。
【治法】滋補腎陰,兼以柔肝,用杞菊地黃丸。
【證候分析】木為水之子,肝陰虧損,必緻腎陰亦虧。肝虛血少,肝竅失養,故目眩眼澀,視物不清;肝血虛魂不藏,故虛煩不眠;由于子盜母氣,損及腎陰,故腦轉耳鳴,腰酸膝軟;陰虛内熱,故潮熱盜汗;舌邊紅而少津,脈象弦細而數,為肝腎陰虛而生内熱之象。病變屬于虛證,虛則樸其母,治宜滋補腎陰為主, 兼以柔肝養血輔之,用杞菊地黃丸。方中以熟地滋陰補腎,生血生精,山茱萸溫肝澀精,山藥補脾固腎;澤瀉瀉膀胱水邪而聰耳明目,丹皮清君相伏火而涼血退蒸,茯苓去水濕之邪而交通心腎。《醫方集解》說:“六經備治,而功專腎肝,寒燥不偏,而補兼氣血。” “或曰腎氣丸實補肝藥也,腎為肝母,子虛則補母之義,古雲肝腎之病同一治也。昂按:腎氣丸熟地溫而丹皮涼,山藥澀而茯苓滲,山茱收而澤瀉瀉。……有補而必有瀉,相和相濟,以 成平補之功。”六味地黃丸再加枸杞柔肝養血,增強滋陰補腎之功;菊花碗肝經風熱,而明目養肝,共奏滋補腎陰液之功。
三、相克關系失去平衡的傳變
肝髒相克關系失去平衡的傳變,在髒氣太過方面,包括相乘的木行乘土,相侮的木火刑金兩類病變。在髒氣不及方面,包括反乘的金勝克木,反侮的木不疏土兩類病變。現述如下:
(一)木行乘土
木行乘土是相克關系失去平衡,髒氣太過所引起的病變。木行乘土從髒腑關系來說,如象肝病傳脾的病變,現述如下:
【主證】煩躁易怒,脅肋、骨脘脹滿疼痛,嗳氣反酸,吐嘔呃逆,不思飲食,舌邊紅,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和胃,理氣降逆,用小柴胡湯加青皮、香附。
【證候分析】肝為将軍之官而主怒,肝氣不舒,氣機郁結,故煩躁易怒;橫逆犯胃,故由脅肋而波及胃脘作痛;肝氣橫逆,則胃氣失于和降,故嗳氣反酸,嘔吐呃逆;胃氣既傷,則不思飲食;舌邊紅,苔薄膩,脈弦,皆為肝氣犯胃之象。病變屬于實證,治宜疏肝和胃,理氣降逆,用小柴胡湯加味。方中以柴胡、青皮、香附疏肝氣,黃芩解郁熱;生姜、半夏、人參、大棗、甘草和胃降逆,共奏達肝郁、扶胃氣之功。
(二)木火刑金
木火刑金是相克關系失去平衡,髒氣太過所引起的病變。木火刑金從髒腑關系來說,如象肝火犯肺的病變,現述如下:
【主證】口苦目赤,脅痛善怒,咳嗽咯血,舌紅脈弦。
【治法】瀉肝肺火,用黛蛤散合瀉白散。
【證候分析】肝開竅于目,與膽相連,木郁化火,故口苦目赤,肝之經脈過脅肋,其志為怒,肝郁故脅痛善怒;木火刑金,肝火随沖氣上逆犯肺,損及肺絡,故咳嗽咯血;肝火盛而陰液傷,故舌紅脈弦。病變屬于實證,治宜瀉肝肺之火熱,用黛蛤散合瀉白散。方中以黛蛤散清肝火而平肝陽;瀉白散瀉肺熱而滋肺陰。
(三)金勝克木
金勝克木是相克關系失去平衡,髒氣不及所引起的病變。金勝克木從髒腑關系來說,如象肝弱肺旺的病變,現述如下:
【主證】熱病之後,嗆咳喉幹,繼見筋脈弛緩,兩足痿弱不用,發為筋痿,舌紅苔黃,脈細而數。
【治法】清燥救肺,用清燥救肺湯。
【證候分析】熱病之後,由于肺陰灼傷,以緻肺熱葉焦,高源化絕,水涸而不能潤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關節,宗筋不潤,故筋脈弛緩,兩足痿弱不用,發為筋痿;肺燥陰傷,故嗆咳喉幹;津傷液枯,故舌紅苔黃,脈細而數。病變屬于虛證,治宜清燥救陰,用清燥救肺湯。方中以桑葉、石膏宣肺氣而清燥熱為主;阿膠、麥冬、麻仁潤肺滋液為輔;人參、甘草益氣生津佐之;杏仁、枇杷葉苦降肺氣為使,肺清葉潤,則肺之筋脈自潤,足痿自複。
(四)木不疏土
木不疏土是相克關系失去平衡,髒氣不及所引起的病變。木不疏土從髒腑關系來說,如象肝脾不調的病變,現述如下:
【主證】胸脅滿悶,呻吟太息,腹脹腸鳴,食少便溏,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調理肝脾,用逍遙散加香附子、枳殼。
【證候分析】肝虛氣郁,則見胸脅滿悶,呻吟太息;肝失疏洩脾胃之力,脾之運化不足,氣機不舒則腹髒腸鳴,脾虛濕滞則食少便溏;苔白膩,脈濡數,皆肝失疏洩,脾濕停滞之象。病變屬于虛證,治宜調理肝肺,用逍遙散加味。方中以柴胡、香附、枳売舒肝氣而助其疏洩之力,薄荷助其條達之功;當歸、白芍柔肝養血;茯苓、白術、煨姜、甘草健脾和中。肝氣舒則能疏土,土疏則脾健,脾健則濕除,濕除則自無敦阜之患。
本文選自鄒學熹《中國五髒病學》,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本公衆号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小編删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