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如果不想毀掉孩子,請不要對他要求太苛刻,因為孩子越追求完美,其實内心承受得就越多。
作者:星小言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熱播劇《大考》裡,吳家俊被媽媽盯得太慘了,一大波網友都在心疼他。
吳媽媽的一句“你不知道我為你好嗎”,就給了兒子吳家俊很多限制。
為了方便督促兒子的學習,吳媽媽不惜辭職在家。
她還堅持拆掉門鎖,隻因害怕兒子沉迷畫畫,影響高三的學習。
當吳媽媽發現吳家俊偷偷在完成漫畫作品,火氣一上來,就拉開坐在電腦前的兒子,用筆在上面一通亂畫。
吳家俊沒能把媽媽攔住,氣得渾身發抖,痛斥媽媽:
“你真是太惡毒了,連後媽都不如!”
“你就是有病,我以後不僅去參加藝考,還要考得遠遠的,再也不要看到你了!”
吳家俊的話深深刺痛了媽媽的心,她擡起手就給了兒子一巴掌。
為此,吳家俊氣憤離家出走,和媽媽的關系一度緊張。
直到吳家俊誤以為媽媽因為自己得了抑郁症,才慢慢放松了跟媽媽之間的對抗。
但他最終也被逼到情緒爆發,一句“你總說為我好,其實是我在為你好”就挑破了和母親之間橫亘已久的矛盾。
吳家俊的遭遇,是大多數孩子的縮影。
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父母,他們從孩子一出生,就給孩子做了很多“周全”的計劃,處處為他們考慮。
殊不知,他們心目中認為最好的方式,卻給孩子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尤其是以下3大迹象,說明你正在禍害孩子,将來後悔一生。
察言觀色,忽略自己
上周,我帶孩子去表姐家做客,一進門就看到表姐家的孩子菲菲在書桌上畫畫。
菲菲是親戚眼中的乖孩子,小小年紀就會幫忙做家務,家庭作業也能自己主動完成。
然而,她的聽話離不開媽媽的嚴厲教導。
表姐是個追求完美的人,特别看不得孩子的半點馬虎。
她嚴格要求孩子做作業不能磨蹭拖拉,要在規定時間完成、吃飯時不能弄髒桌子。
那天,幾個孩子玩了一會,表姐就端着一盤水果過來招呼大家吃。
菲菲看到媽媽來,神情顯得非常緊張,趁着媽媽不注意,她趕緊拿起橡皮擦用力擦掉畫出邊界的部分。
那一瞬間,我的心揪成一團,為這個察言觀色的孩子感到心疼。
記得中國科學院家庭心理指導師李柏英曾說:“在'打罵式'的嚴厲教育下,孩子為避免被父母打罵,學會察言觀色、委屈自己、迎合成人的标準。”
孩子的自卑和敏感,往往是來源于父母對他的過分要求,習慣性地否定。
曾看過訪談節目裡14歲抑郁症女孩顧欣的故事。
她的性格随意,不拘小節,然而媽媽卻希望她成為一個極度幹淨、謹慎的人。
為此,顧欣沒少挨媽媽的嫌棄和吼罵:“你就是個笨孩子,天天都不會進步一點,簡直糟糕透了!”
顧欣很害怕媽媽發怒的樣子,更讨厭聽到被否定的話語。
于是她開始按媽媽所希望的那樣,很努力地學習,也很認真學習整理家務。
隻要察覺到媽媽一丁點的不滿,她就趕緊檢讨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
隻不過,顧欣一次又一次想讓媽媽高興,最終迎來的卻是媽媽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漸漸地,極度自卑的顧欣,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标簽。
之後不到兩年,她就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才能快樂幸福。
如果父母的教育過于嚴格,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毀掉的是孩子的一生。
追求完美,拒絕出錯
朋友小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一個追求盡善盡美的人,有了孩子以後,就把對自己的要求強加給了孩子。
小妍最近常跟我抱怨,7歲的女兒脾氣很倔。
她會因為衣服沒搭配好,就鬧脾氣,一點小事沒做好就生悶氣。
她也會因為畫得不太滿意,就不停擦拭,這樣的動作會持續無數次,還伴随着痛苦的尖叫聲。
如果媽媽不讓她畫,她直接就大哭起來。
房間的東西,不經過她的允許,她決不允許任何人碰。
女兒這些追求完美的行為,讓小妍夫妻和老師都傷透了腦筋,但無論怎麼勸導和教育都沒轍。
對此,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曾解釋說:“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行為和表現,決定了孩子的發展傾向。”
孩子是父母的複制版,父母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行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更需要父母的正面引導。
傅首爾曾在綜藝節目中這樣說:“我拒絕偷走我兒子的人生,追求完美是人生之苦。”
每個孩子生下來以後,父母都會給他設置關鍵詞,而傅首爾的媽媽給她的關鍵詞就設置了“争氣”兩個字。
因為媽媽獨自一人把傅首爾生下來,含辛茹苦地把自己養大,所以傅首爾從小就把優秀定為了自己的目标。
傅首爾很争氣,早早就結婚生子,工作也很努力,過上了優質的生活,也活成了媽媽所期待的樣子。
但她在節目上卻說出了最真實的心裡話:
“我現在過得很好,結果也不錯,我内心是有遺憾的,那些想幹沒幹的事情,我被偷走的快樂,除了我自己又有誰真的在乎呢?”
白岩松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求完美和達極緻。”
過于追求完美的人,總是對自己嚴格過頭,一旦沒達到,就出現種種負面情緒,還會責怪自己。長期如此,很容易出現極端思維。
如果不想毀掉孩子,請不要對他要求太苛刻,因為孩子越追求完美,其實内心承受得就越多。
沒有脾氣,百依百順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哭,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就是大聲呵斥:“有什麼好哭的,都這麼大個人了!”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成長經曆:
“從小到大,媽媽最讨厭我哭,隻要我一哭,媽媽就會大聲罵我,不讓我哭出聲。
我很怕媽媽,她的一個眼色,就會讓我神經緊張起來。
我不敢多說話,更不敢挑剔菜不好吃,在家裡過得膽小甚微。
也如媽媽所願,我長大成了特别聽話乖巧的孩子,對媽媽百依百順,但膽子比較小,不敢多表達自己。
而且跟朋友交往,我也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唯唯諾諾的神情,生怕自己哪裡沒有做好,讓朋友不高興。
戀愛後,我總是刻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想方設法去滿足對方。隻要對方有點不開心的樣子,我都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很多表面沒有脾氣的孩子,實則是不敢宣洩自己的情緒,更不敢表達自己内心的真實感受。
教育專家曾說:“當情緒被壓抑,就會造成心理問題,而不良情緒積攢到青春期,就很容易大爆發,就導緻孩子出現極端叛逆。”
小說《人間失格》裡的主人公葉藏,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小時候的他因為天生高敏感的性格,總愛發脾氣,因而沒少被家人批評和指責。
後來,為了避免看到他們憤怒和不滿的嘴臉,葉藏學會通過裝瘋賣傻來讨好身邊的人。
面對家人的批評和嫌棄,他從不頂嘴,受到指責也隻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
他總是默默承受别人的攻擊,内心則極度恐懼。
漸漸地,他變成了一個從不會說一句真心話的人。
長大以後,葉藏在朋友的影響下,經常出入酒館和妓院。
他甯願留在風月場合也不想回家,因為在那裡他隻要花錢就能得到最真誠的對待,沒有虛僞,他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
教育學專家李枚瑾曾說:“父母懂得接納孩子的情緒,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發脾氣的孩子,是通過情緒表達來宣洩内心的不滿。情緒被接納,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寫在最後: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當孩子出現任何生理的現象,如果你嚴重地管制他,都是一種虐待。”
善于察言觀色的孩子,容易看别人臉色做人。
過分追求完美的孩子,總是自己背負很大的壓力。
習慣性壓制情緒的孩子,會刻意忽略自己的感受去迎合他人。
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的家庭教育要從孩子的内心出發,學會換位思考,我們的孩子就會更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點個【在看】,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溫暖懷抱下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星小言,富書專欄作者,一個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希望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媽媽,文章首發公衆号: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