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我們不能隻考慮人工成本。因為投入人工成本本質上為了産生收入,單純降低人工成本可能導緻的後果就是降低收入,這恐怕不是企業想要的結果,否則公司關門了,不就沒有虧損了嗎?在人事費用率的算法上,有這樣一個公式:分子是人工成本,分母是銷售收入。它代表的是所有人工成本的投入與産出的比率是否合适,是一個投産比概念。從數學邏輯上看,要提高這個指标有兩個途徑:一是提升各類産出;二是降低人力投入。經營更強調的是以人力投入推動各類産出,人力投入和各類産出之間并不是孤立的關系,“抓一頭”的做法略顯保守, 隻能被鎖死在後勤定位上。
“活力曲線” 細分人才,發展邊際績效
假如某企業目前有500名員工,為了推動企業收入規模翻番,計劃擴充到1000名員工。這種線性思維的算術題,導緻了HR疲于應付500名新員的招募壓力,苦不堪言。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新增200名頂尖人才,他們能力更強,績效更高,你支付給他們雙倍工資,以達到收入規模翻番的經營目标?呼應上文提到的冗餘員工,進一步探尋下:
二者的思維轉變在于:“減人、增産、漲工資”有沒有可能讓收入翻番?這種人才戰略在谷歌、奈飛、阿裡巴巴、龍湖地産備受推崇。龍湖地産歸納為“1234龍湖人制造法”:1個人,2份工資,3倍努力,4倍成長速度!線性擴編的想法很正常也很傳統,是人力戰略的思維邏輯,即加人增産;人才戰略的思維邏輯不是加人增産,而是減人增産,當然“減人”是個相對概念,不是絕對不增員,而是加速提升人才産出率。例如:A企業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收入,B企業5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收入。哪個企業的經營效益好?哪個企業更有活力?面向優秀人才,哪個企業更有吸引力?
人事費用率最佳狀态就是“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錢”,簡稱為“345模式”。這意味着有五個人的産出時,隻需要投入四個人的收入,這比正常的投入産出更理想,對組織來說,更少的投入産生了更多的價值;對個人來說,我拿了比原來更多的錢,因此這種雙赢的做法激活了組織和個人。
該理念最具代表性的實踐就是傑克·韋爾奇鐘愛的“活力曲線”。傑克·韋爾奇說過:“最困難的人才決策是決定誰走誰留。” 為此,他打造了人才盤點和價值評級中最富有影響力的方法——271強制分布,區分最優秀的前20%(A類)、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70%(B類)、墊底的10%(C類)。強制分布讓GE識别出A類員工,對A類員工的調薪幅度是B類員工的兩三倍,重點保留他們;以各種學習發展活動助力B類員工向A類标準邁進。在傑克·韋爾奇看來,管理者不能在C類員工身上浪費時間,GE的選擇是直接解雇他們。該方法因為汰弱留強,最大化地激發了GE的組織活力和人才活力。
早在2013年,任正非在華為幹部工作會議上做了振奮人心的《用烏龜精神,追上龍飛船》的演講,他講道:我把“熱力學第二定理”從自然科學引入社會科學中來,意思就是要拉開差距,由數千中堅力量帶動15萬人的隊伍滾滾向前。我們要不斷激活我們的隊伍,防止熵死,我們絕不允許出現組織“黑洞”,這個黑洞就是惰怠,不能讓它吞噬了我們的光和熱,吞噬了活力。
基于此,華為的幹部管理采用的是淘汰制和選拔制,不是培養制,千裡馬也要賽馬,汰弱擇優。講話中提及的“熱力學第二定理”指的是:沒有水位差就沒有水力,沒有溫差就沒有風,沒有風,地球也就不會有生命,生命的動力就是差異。組織内部有不平衡的差異才會形成持續提升組織活力的動力。華為能夠做到人均效益行業領先,其方法就是汰弱留強,将獎勵和機會向成功者、奮鬥者、業績優秀者大膽傾斜。
通過這兩個标杆實踐,我們發現該階段是通過機制的設置實現分配最優化,向最能産生價值的地方集中傾斜,進而提升了整體的效率,盤活了組織。
很多企業隻用了其一端“末位淘汰”,卻忘記了它的另外一端,對于整個組織而言,更需要做到的是激活那些特别優秀的員工,将人工成本合理地、有針對性地配置到不同的人身上,這樣才能激活整個組織中的優秀人才。
明智的投資決策肯定不是平均分配,而是進行“細分”,找到最關鍵的部分,重點投入。這就是市場營銷學裡面的“客戶細分”概念。通過細分,我們才能夠找到“關鍵”進而實現邊際效應的最大化,實現“最優化”的配置,因此企業不必面面俱到、全員提高,僅需要在“邊際效應最大化”上做投入,四兩撥千斤,實現小投入、大回報。公司财務學的發展,就是從簡單“最大化”向理性“最優化”的持續探索改進:曾經CEO追求“利潤最大化”,結果是用過量的資本去追逐更多高利潤業務,盡管實現了利潤最大化,但是導緻了較低的資本回報率或較高的财務杠杆。在經濟增速下降、宏觀政策鼓勵減少的背景下,這些公司開始深陷經營困境,甚至走向破産;後來的淨資産收益率(ROE)公式和經濟附加值(EVA)概念告訴我們,要在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的約束下,追求“利潤最優化”。
“活力曲線”的突破性發展就是把市場營銷中的“客戶細分”概念和公司财務中的“最優決策”概念引入人才管理中,開始有了“人才細分”和“邊際績效”等概念。
“黃金不等式”撬動組織人效
“活力曲線”的衡量方式就是當下大家經常提及的“人效”。經營和管理是一個硬币的兩面,抛開經營談管理,管理變成了無的放矢的假招式;抛開管理談經營,經營變成了缺乏根基的機會主義。任何一個偉大的企業,都善于用管理的邏輯來穿透經營,而在這個互聯網與數字化的時代,人力資源效能(HR Efficiency, “人效”)既是管理水平的體現,又是撬動經營的支點。過去,很少有企業能夠選對人力資源戰略,甚至很少有企業關注人力資源戰略,沒有人效作為檢驗的标準,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沒有檢驗标準,自然沒有必要關注自己的戰略。一旦明确了人效的經營意義并導入人效管理,人力資源部門就會審慎選擇戰略,各模塊協同作戰,打出章法。
人效指标包括人均銷售額,或者人均的收入等,通常的人效指标就是指人事費用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額/營業收入額×100%),它反映了人工成本與企業收入的占比。不同行業的人事費用率不盡相同,決策者也會關注本行業平均人事費用率水平,以此作為本企業人工成本管控的參考标準,一旦接近這一标準,往往會采取人工成本限制措施。
有的企業的做法是用人力成本除以銷售額,同時考慮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此外,也有的公司會使用更加廣義的人效指标,比如以人員費用占總體運營費用的比例評估人效;還有的使用人員增長率。指标确定後,就拿這段時間人員增長和公司整體的利潤相比較,不僅與自己的曆史數據對比,也同業績排名前三的做橫向對比。評估從第三方公司提供的行業的“參考值”出發,整體而言屬于動态管理,最後也會結合招聘和人才盤點去看人才的結構。當看到人效的數值低于參考值的時候,就可能會從人的勝任能力或者流程的角度去找原因,采取的方式可能是通過培訓提升人的能力,或者優化流程,減少相關崗位的人數,降低人力成本。
在人效管理上,“黃金不等式”可以幫助你思考最理想的布局方式是什麼,以及如何做好對全局資源的把控。如果違反了這些不等式,企業的人效狀況就需要預警。這組不等式的突出價值在于它從動态的角度考慮人工成本投入帶來的收益,即人工成本投資質量。傳統的成本管控視角實際上是靜态的、籠統的,單純說我們企業的人事費用率水平控制在行業平均水平線上,并不能說明企業人效水平良好。靜态的視角是當下的視角,動态的視角是長遠的視角。“黃金不等式”從動态收益視角、投資質量視角優化了人效指标體系。
不等式中關鍵指标的設置比較容易理解,大思路基本一緻,例如:人工成本增長率=(本期人工成本額-上期人工成本額)/上期人工成本額×100%;營業收入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額-上期營業收入額)/上期營業收入額×100%;利潤增長率=(本期利潤額-上期利潤額)/上期利潤額×100%。根據不同的行業,企業也會使用具有行業特點的産出指标來衡量人效,比如:物業管理公司可能使用人均管理物業面積(平方米)、電商企業可以用人均獲客數量、工廠可以用人均産品數量,等等。
在理想狀況下,人工成本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利潤增長率,說明人工成本的投入會帶來更多的營業收入,營業收入又帶來更多的利潤,持續投入人工成本可以實現效益更大化。例如,某企業當年度人工成本為1000萬元,人事費用增長率為10%;營業收入為1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0%。假定下年度增長率不變,人事費用率将從本年度的10%降到9.2%,實現了人效的優化。但根據經濟學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随着人工成本增速的持續提高,營業收入、利潤的增速會下降。當人事費用增長率高于營收增長率、利潤增長率時,此時應該要控制人工成本的投入,避免人事費用率快速上升、人效降低的情況出現。
故此,人事費用率增速與效益增速的動态收益比較,可以幫助企業把握人工成本投入的節奏。這部分的分析需要與“營收增長率、成本增長率、成本控制率,淨利潤率,利潤增長率,總資産周轉率”等财務數據指标聯動,有了這些基礎指标數據後,就可以應用“黃金不等式”展開組織效能的設計和優化工作。了解人員動态怎樣影響财務運态,找準人力資源的切入點,以便更好的提煉評價組織人效動态的指标。
有的組織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們能夠前瞻性地用放大鏡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且用坐穿冷闆凳的恒心去解決。避免用發展掩蓋了問題,表面上帶來的增長,實際上效率可能并不高,“管理變革,組織能力修煉”的意義也就在于此,不讓增長趨勢的“喇叭口”放大,而是讓它們合攏,在銷售收入繼續迅猛增長的同時,員工人數的增速終于降下來了。嚴格按照“黃金不等式”的标準執行,這才意味着:組織的人效進入了快車道,會迎來井噴期,它們的後續發展還會越來越好。
過去大家更多強調“多、快、好、省”,少花錢多辦事、辦更多的事。益才數智化人才管理系統的“效能報表”能實時反映企業戰鬥力,指導提升人才投産比,提醒我們的是要強調價值輸出,更強調ROI,無論做業務體系還是做職能體系,ROI這是老闆最關注的。我們HR從業者也要轉變思路,從原來的“多、快、好、省”轉變到價值輸出層面。
成功的人效管理是一項組織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并且能從經營思維出發,關注的是如何提高上限;通過不斷提高人才管理的效能進而影響公司盈利水平;通過業務和職能部門在生産、銷售、服務、支持等多個管理環節協同合作,不斷以更高目标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做到人效的提升。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