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者:趙東奇 一、足穴藥敷療法 ㈠眩暈 獨頭蒜20g、土豆去皮20g,共搗為泥狀貼于湧泉穴。 ㈡腹脹 以菜菔子30g浸于黃酒中取出塗擦隐白穴。 ㈢失眠 以夜交藤30g搗爛外敷于照海穴。 ㈣小兒驚風 以牙皂20g、朱砂10g、研末,以此藥末蘸姜汁擦丘墟穴。 ㈤嘔吐、腹痛 姜汁、蜂蜜各等量,丁香各10g ,以此搗汁後,塗抹于太白穴。 ㈥腳氣 半夏12g,研細末,調拌白水,外敷于仆參穴。 ㈦鼻衄 以大蒜一點,搗爛和醋調抹于京骨穴。 ㈧頭痛 以胡椒3g,研末,酒調塗于京骨穴。 ㈨ 黃柏9g、生地12g、黃酒适量,同搗,塗患兒足底湧泉穴。 ㈩月經不調 用巴豆2粒去殼,加麝香0.3g,研制成1個藥餅貼水泉穴。 (十一)雞眼 用鴉膽子2粒去殼,研制成1個藥餅,貼敷于雞眼處。 (十二)大便難 以芒硝10g,大黃1片,曬幹,碾末,以2片擦丘墟穴。 (十三)銀屑病 以黑胡椒8g,穿山甲10g,冰片5g,共研末過80~120目篩後裝瓶備用。先用75% 酒精消毒,再用手術刀或三棱針在解溪穴劃"+"或"-"字型痕迹,劃痕長3~5毫米,以微見血為度,不宜過度,不宜過深,防止感染,然後撒少許藥粉,用膠布貼敷固定,并用指端壓穴片刻,增強局部刺激。每周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二、手、足心藥敷療法 ㈠鼻炎 生地12g、樟腦2g,共搗,敷于兩手心,紗布包好,24小時換藥一次,一般3次即可痊愈。 ㈡口瘡 吳茱萸9g,為末,醋調塗于足心。 ㈢關節炎 生田螺搗爛,敷在兩腳心,覺有涼氣從腳底部傳出即安。若敷丹田亦利小便。 ㈣高血壓 吳茱萸46g,硫磺、面粉各16g研末拌勻,酒炒熱,男左女右包足心。 ㈤小便不利 大蒜1頭,鹽60g,山栀子6g,共為末,加水調敷腳心。 ㈥腎炎水腫 生姜30g,豆豉9g,食鹽6g,連須大蔥(帶泥)30g~80g,共搗做餅,烘熱貼在腳心。 ㈦小兒遺尿 黑牽牛3g為末,水調,敷足心即止。 ㈧面神經麻痹 馬錢子50g,芫花20g,名雄黃2g,川烏3g,膽南星5g,白胡椒2g,白附子3g。先将馬錢子放入砂鍋内,加水與綠豆一撮,放火上煎熬,等豆熱,将馬錢子撈出,剝去皮毛,打成碎塊。然後在鐵鍋内放沙,炒熱,入馬錢子碎塊于沙内,用木棒不停地攪拌,馬錢子發出嘣嘣的聲音,至聲音停止,馬錢子呈黃褐色時(不可炒黑,黑則無效),取出與諸藥混合粉碎為末,過篩。取藥末10~15g,撒布于6~8平方厘米膠布中間(如法制兩塊),貼于足心湧泉穴。2天換藥一次,一般5~10天見效。 本文為轉載文章,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
下一篇
微信百科全書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