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有的公司,會發生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年采購部降本成效顯著,降本金額比較大,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些數字真實準确,經過了财務部門核實。
按理說采購部年降本近百萬,在公司在其他數據,業務與往年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公司應該比往年大幅盈利。
然而到年底,公司财務部全年經營核算下來,公司盈利并沒有比去年增加,反而下降,甚至大幅下降,非常奇怪!
一般公司涉及物料采購的崗位,包括采購員,采購部經理,采購總監,供應鍊總監等崗位,績效考核大多都會被考核“采購降本”這個項目。
所謂“采購降本”,即采購部通過努力,想方設法,來降低采購成本,增加公司效益的行為。采購部在這方面大有可為,空間很大。可以為公司降低材料成本,創造經營效益,增強公司産品競争力。
如何“降本”,主要有四條途徑(1) 降低原來供應商物料單價(2)開發新供應商,在品質保證的前提下,使單價更低(3)多訂單合并采購,以量壓價;大訂單單獨與供應協商價格,以量壓價(4)與物控,工程技術,品質管理,業務部門等合作,消化公司呆滞原物料,消化/出售不良原物料等等。做法多樣,形式不限,總之一切節約公司采購成本,節約公司支出,增加公司效益的行為都是降本。
各個公司在這方面的績效考核機制也都比較成熟了。從考核數據的準确及時獲取,考核公式的設定,各級崗位考核權重分配等方面各個公司做法略有不同,大同小異,公式一般是:
采購降本達成率=(采購實際降本金額÷采購計劃降本金額)×100%
即每月底被考核對象先制定下個月計劃的降本目标(需上級審核),在下個月結束後再來看實際降本情況,實際降本情況與計劃降本情況作對比。通過這一個考核來督促推動采購崗位持續不斷地穩定/降低物料單價,降低公司材料成本。
這是采購部的一個重要職能;也是采購工作成績的重要體現;更是公司降低成本,獲得訂單,赢得市場的重要保障。所以絕大部分公司,把此考核指标列為采購及相關崗位的必考核項目。
然而,在有的公司,會發生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年采購部降本成效顯著,降本金額比較大,達到每個月上萬,十幾萬;每年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降本。這些數字真實準确,經過了财務部門核實。
按理說采購部今年降本近百萬,在公司在其他數據,業務與往年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公司應該比以往大幅盈利。
然而年底公司經過全年經營核算,公司盈利并沒有比去年增加,反而下降,甚至大幅下降,非常奇怪!
經過仔細的經營數據分析,才發現,原來今年業務量增大,所以開發的新材料品種/規格較多。而這些新物料,單價都比較高。雖然之前的舊物料/舊型号單價下降,但是因新物料單價都普遍較高,而且新材料品種多,有些用量還比較大,兩相抵消,最終企業盈利與去年比較,不升反降!
至此,全部明白了吧?
再把整個過程前因後果理一理:采購部為了達成績效目标—采購降本達成率,全面要求供應商降價。供應商必然不情願。又不得不從。于是“堤内損失堤外補”:老物料降價,我新供應的物料就擡高報價,比一般報價高。采購部默許(有時甚至暗示)。
因為新物料今年是不納入考核的,也無法考核,因為沒有之前的價格對比。而且新供應材料報價較高,對采購的績效考核還有個“好處”—單價下降的空間大。到明年,新物料成老物料,要納入績效考核時,降本就比較容易了。
于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月底/年終績效考核,采購部績效數據漂亮,采購降本金額很高,降本成效顯著;供應商因為新物料單價高,雖然老物料被壓價,但是反而比之前賺得更多,供應商很滿意,對公司配合度也很高;從而公司對供應商也很滿意。表面上是各方皆大歡喜,然而公司到年底一算經營賬,利潤不升反降,感覺迷惑。實際上公司大大損失了該得的利潤,充當了冤大頭。
規模較大,處于高速成長期的企業;産品更新叠代速度較快,每年/每月都有新産品發布的企業,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這些企業,往往每月都會開發/使用很多新材料采購新材料,新供應商。新材料的使用量往往還超過老物料的使用量。
很明顯,這是由于采購部的投機和供應商的商業誠信不足裡應外合造成的;此時采購部漂亮的績效考核數據,是以犧牲公司利益為代價的;同時也反映出績效考核的局限性。
這就是采購崗位的績效考核誤區與盲點—新開發物料價格控制考核
怎麼辦?對采購開發的新材料單價予以嚴格審核機制來解決。隻有新材料價格審核通過,才能準許批量采購此産品。
将新材料分為三種:标準材料;非标且之前采購過類似規格的材料;非标且之前未采購過近似規格的材料
标準材料:參考全國/地區的平均價格審核,現在從網絡查詢比較方便快捷;同時比對公司之前類似規格報價;
非标産品:參考公司之前采購過的類似規格/同等質量等級的産品;同時讓供應商提供産品價格構成表,交由我公司财務或者價格審計部門審核。
非标而且公司未采購過類似種類/規格的産品:讓供應商提供詳細的産品價格構成表(産品成本分析表),提供給采購部上級及财務部或者審計部審核審計。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