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永華先生金文書法:宰我傳至道 田單誓義師
[參考資料]
宰我( 前 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予,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為孔子門下“十哲”(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顔淵、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 子遊、子夏。’)。他口齒伶俐,和子貢一樣因為辯才而有名。 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宰予後來當了臨菑大夫,又說其參與田常作亂而被陳恒所殺,但唐代司馬貞疑此說把阚止(亦字子我)當宰予。唐玄宗時被追封為“齊侯”,宋代追封為“臨菑公”,後改稱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宰子”。
宰予思想活躍,好學深思,善于提問,是孔門弟子中唯一一個敢正面對孔子學說提出異議的人。他指出孔 子的“三年之喪”的制度不可取,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因此認為可改為“一年之喪”,被孔子批評為“不仁” 。他還向孔子提出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他假設這麼一種情況:如果告訴一個仁者,另一個仁者抻進井裡了,他應該跳下去救還是不應該跳下去救?因為如跳下去則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見死不救。孔子認為宰予提的問題不好,說:“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認為宰予這是在愚弄人。 田單,生卒年不詳,後來到趙國作将相。
戰國後期﹐齊将田單憑借孤城即墨﹐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複國土。 概況: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燕國大将樂毅破齊﹐連克70餘城﹐随即集中兵力圍攻僅存的莒城(今山東莒縣)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市東南),齊國危在旦夕。
時齊愍王被殺﹐其子法章在莒城被立為齊王﹐号召齊民抗燕。樂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軍撤至兩城外九裡處設營築壘﹐欲攻心取勝﹐形成相持局面。
即墨被圍不久﹐守将戰死﹐軍民共推田單為将。田單利用兩軍相持的時機﹐集結7000餘士卒﹐加以整頓﹑擴充﹐并增修城壘﹐加強防務。他和軍民同甘共苦﹐“坐則織蒉(編織草器)﹐立則仗锸(執鍬勞作)”﹐親自巡視城防﹔編妻妾﹑族人入行伍﹐盡散飲食給士卒﹐深得軍民信任。
田單在穩定内部的同時﹐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
燕惠王本怨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騎劫一反樂毅戰法﹐改用強攻﹐仍不能下﹐企圖用恐怖手段懾服齊軍。
田單将計就計﹐誘使燕軍行暴﹐派人散布謠言,說害怕燕軍把齊軍俘虜的鼻子割掉,又擔心燕軍刨了齊人在城外的祖墳。而騎劫聽到謠言後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裡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又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誓與燕軍決一死戰。
田單進而麻痹燕軍﹐命精壯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婦女登城守望。又派使者詐降﹐讓即墨富豪持重金賄賂燕将﹐假稱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
圍城已逾三年的燕軍﹐急欲停戰回鄉﹐見大功将成﹐隻等受降﹐更加懈怠。田單見反攻時機成熟﹐便集中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紮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于一個夜間﹐下令點燃牛尾蘆葦﹐牛負痛從城腳預挖的數十個信道狂奔燕營﹐5000精壯勇士緊随于後﹐城内軍民擂鼓擊器﹐呐喊助威。燕軍見火光中無數角上有刀﹑身後冒火的怪物直沖而來﹐驚惶失措。齊軍勇士乘勢沖殺﹐城内軍民緊跟助戰﹐燕軍奪路逃命﹐互相踐踏﹐騎劫在混亂中被殺。田單率軍乘勝追擊﹐齊國民衆也持械助戰﹐很快将燕軍逐出國境﹐盡複失地70餘城。
随後﹐迎法章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正式即位為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資料來自網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