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擺正态度,生孩子是為了自己,豐富體驗,付出是我願意,努力活出自己的價值,也讓孩子輕松做自己,而非背負“付出感”沉重一生。
作者:木人
來源:爸媽進化論原創
昨天,閨蜜向我倒苦水,哭訴到後半夜。
起因是早上送孩子上學,本來就要遲到了,到了校門口,發現她兒子昨晚的試卷沒帶。
因為閨蜜說了兒子幾句,兒子頂嘴,閨蜜更生氣了,最後不歡而散,直到放學,母子兩個人都還沒消氣。
孩子頂嘴,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可是閨蜜卻如臨大敵,因為自家孩子一向十分乖巧聽話,以至于這一頂嘴,她感覺天都要塌了。
“我為了他容易嗎?這些年專職在家伺候他。”
“要不是為了他,我何苦跟他爸耗到現在?”
“結婚這麼多年,我哪裡還有我自己,我就是為他活啊。”
所以如今孩子一點逆反,不順從,就令閨蜜如此崩潰?很難想象,如果孩子的人生最後讓她失望,她會如何想不開。
心理學家李雪說:“若父母對孩子抱怨'我為你付出了一輩子’,言下之意就是'我一輩子都沒有愛過你’。”
有時,愛的起點,未必到達愛的終點。
嘴上的“為你好”,不過是為了控制你
知乎上,一個27歲的女孩控訴自己的母親:
她說,從小到大被母親掌控,無論穿衣、發型,跟誰玩,玩什麼,甚至打電話跟别人聊天,都要聽母親的,逐字逐句向她彙報,這樣的生活,讓女孩很窒息。
長大後,不跟父母住,日常上班随時随地查崗,不接電話就打微信視頻,再不接就文字轟炸,說話極其難聽。
平時跟同事出去吃飯,要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問個清楚,還美其名曰“我是為了你好”。
畢業相親,她不願意的,父母就開始罵;她願意的,父母又到處打聽,說人家不好,又強硬讓她分手,她不聽話,就是沒良心,“養你還不如養條狗”“我會害你嗎”。
她說一旦不順從父母的想法,他們就說:“自己抑郁得說不定哪天就死了。”
而自己感覺27年活得毫無意義,“現在隻想她把我啥了,命是她給的,她拿走我沒意見”。
女孩說:“不可否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可是,愛不是控制,不是掌控,孩子不是你的傀儡,人長大了,都有自己的思想了,為什麼要讓我去順着她?”
李雪說過:“一個身體隻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一句誠摯的“我都是為了你好”,順理成章地控制了孩子。從此,孩子的人生被父母控制,孩子的生命被控制束縛。
父母習慣下達命令,子女習慣服從順從,當一個生命淩駕在另一個生命之上,孩子早已迷失了自己。
最後另一個人生未必如父母所願,但是另一個生命一定傷痕累累。
孩子因你而來,但是孩子未必不如你,我們要認識到自身局限和狹隘的思想,不要讓愛的起點,導緻傷害的終點。
董宇輝說:“不要輕易給别人建議,我們偏頗的、狹隘的、錯誤的人生經驗,有時候其實不足以去指導别人。
每個人要走自己人生的路,每個人要通過自己的成長去找到屬于自己的identify。”
要讓孩子認可你,願意聽從你的意見,而非一句“我是你媽,我是對的,我是為了你好”去情感綁架孩子,堵住了孩子未來更多可能。
“為了你,我······”挂在嘴邊的“付出感”最可悲
多少父母習慣對孩子呼喊:
“為了你,我辛辛苦苦打工賺錢”;
“為了你,我每天低三下四伺候人”;
“為了你,我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扪心自問,如果沒有孩子,你就化身大老闆,而不是辛苦打工了?
如果沒有孩子,你就可以活得更體面,而不是如此卑微?
退一步講,孩子也許從來不感謝你成為他們的父母,孩子也許從來不慶幸自己成為你們的孩子。
我們帶給了孩子什麼?良好的健康基因,還是出生在羅馬的高貴身份?
如果僅僅是生而養之,何必居功自傲呢?
一位作家,收到一位讀者來信:
她生活在一線城市,家裡有房有車,條件不差,可是媽媽讓她很不痛快。
新買的房子,裝修完,媽媽堅持讓她睡主卧,她推辭說“自己馬上考大學,回家少了,睡主卧浪費”。
媽媽堅持“你是我獨生女,最好的要留給你”,她拗不過住了主卧。
之後,媽媽就開始張揚自己的“付出”:
當她成績不好,媽媽說:“我怎麼對你的,最好最大的房間都給你住了。”
家裡來親戚,“主卧我都給我女兒住了,我這個媽,還能怎麼樣啊?”
開家長會,媽媽也會對班主任說:“為了孩子學習,我們把主卧留給孩子了。”
當她終于受不了了,要求把主卧讓出去,媽媽還不罷休:“我這麼嘔心瀝血,你怎麼就不領情呢?”
買了大閘蟹,媽媽說自己不吃帶殼的,留給她吃,吵架時,媽媽就會說:“大閘蟹我都舍不得吃,留給你們,你們怎麼這麼對我啊?”
可以想象,這位女兒的心情何其壓抑?
就像是好朋友借錢給你,她如果見面就跟你唠“咱們是好朋友,我借給你錢了”,大概你有錢之後會立刻把錢還給她,并且從此對她敬而遠之吧。
父母常挂在嘴邊的“付出感”,不過是想要孩子記得你的好,回報你,順從你。
可父母子女一場,不是場交易,不必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我們要知道,挂在嘴邊的“付出感”,走不到孩子感恩的心田,隻會讓聞者愧疚,反感,說者變得越來越可憐。
父母若合格,孩子孝順是自然的,父母若是暖陽,孩子自然一生向陽。
擺正态度,生孩子是為了自己,豐富體驗,付出是我願意,努力活出自己的價值,也讓孩子輕松做自己,而非背負“付出感”沉重一生。
做這樣的父母,孩子自然孝順感恩
用情感綁架孩子的一生,孩子的生命難免沉重和不悅。
做這樣的父母,父母和孩子都受益無窮。
1、以行動表達愛
董宇輝曾在直播中講過一件事:
一年快暑假時,自己不小心摔斷了腿,母親為了給他補身體,天天變着花樣做排骨,可是他叛逆,還挑食,也不喜歡吃排骨。
于是他總是對母親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母親很生氣,但還是默默忍受,還根據他的要求不停地改變做法。
那個暑假特别熱,廚房又當西曬,董宇輝每天看着母親在西曬的廚房裡,乒乒乓乓炖了一個月的排骨。
終于在母親默默無聲表現的愛意裡,他漸漸消磨了身上的戾氣,也喚醒了他理解感恩母親的神經,從此叛逆也消失了。
孩子的眼睛是亮的,孩子的心思是透的,當父母飽含愛意的行動,潤物無聲,孩子如沐春風,感恩孝順的孩子自然款款而來。
2、努力做好自己
每次看到“母親和兒子一起上大學”這樣的故事,都很感慨,這樣的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那些總是極力控制孩子,要求孩子高飛,成績好,必考第一的父母,如同網友眼裡“自己不飛,就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的典型。
要知道,父母對孩子控制過多,孩子會窒息,逃離,最後我們也開始讨厭自己。
而總是宣揚付出感,孩子背着“負罪感”,而父母也因為付出太多,失去自己,很難快樂。
最好的父母,是給予孩子足夠愛的同時,更多地關注自己:
發掘一份興趣愛好,堅持修煉;閑暇時,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運動,也可以邀請孩子一起;
此外,比起孩子,婚姻關系更需要保養,留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諧的氛圍悄然而至。
當父母做好自己,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孩子也會開始思考怎麼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我們的人生足夠美麗,孩子也一定會活得漂亮。
胡适在給孩子的信中寫道:
“我養育你,并非恩情,隻是血緣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無恩于你,你便無須報答我。反而我要感謝你,因為你的參與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當我們,真正認識、理解了這段話,對孩子,學會放下控制,丢棄“付出感”,相信親子關系的和諧與美好,便會悄然而至。
作者簡介:木人,富書專欄作者,生活記錄家,文章首發公衆号:爸媽進化論(ID:bmjhlc),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有話要說...